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長期采訪報道通信行業。他以資深記者的專業視角,描寫瞭一個真實的軟銀集團總裁孫正義。書中舉齣的各種例子,都是軟銀和孫正義“失敗”的曆史,但孫正義總能把這些“失敗”轉化為成功。孫正義與軟銀帝國是怎樣從失敗走嚮成功的,本書給齣瞭獨特的答案。
作者簡介
榊原康,1974年生。1996年從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畢業,進入日經即社工作。2005年擔任《日經通訊》雜誌記者,2009年4月起被派到《日本經濟新聞》社。種原康是負責采訪報道日本通信行業的資深記者,著有《盯下的陰謀》、《孫正義與軟銀帝國》等。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 001
序章 與眾不同的軟銀帝國 / 001
十幾年來的追隨者 / 007
第一章 軟銀極力追求高速經營,奉行數字至上主義 / 011
第二章 齊心協力,堅持獨特的經營理念 / 029
第三章 嚮“世界第一”衝刺 / 067
第四章 日本移動電話市場競爭內幕 / 105
第五章 看不齣頭緒的接班人問題 / 155
前言/序言
軟銀在發布重大消息前常常毫無前兆,搞得專門采訪通信行業的記者們措手不及。軟銀旗下有將近1300傢公司,公布投資、閤作等信息那是傢常便飯。軟銀喜歡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尤其是有關公司的經營戰略,在取得一定的成果前絕不輕易亮底。
軟銀總裁孫正義被一些人稱為“叛逆者”、“弄潮兒”,在通信行業是個有名的“異端人物”。誰都知道他“不好惹”,就連日本政府監管部門的總務省他都敢去鬧。在與對手競爭時也給人一種“過於精明”的印象,不少消費者錶示反感。
軟銀也確實齣現過幾次大的失誤。人們對軟銀大規模的客戶信息泄露以及客戶信用信息的錯誤登記等事件還記憶猶新。
不過,軟銀的迅速崛起確實令人驚嘆。2005年3月期,軟銀還因之前的ADSL(非對稱數字用戶綫路)前期投資的失敗處於持續虧損的狀態。可是到2013年3月,軟銀的營業利潤已躍居日本第四,資産總額也躍居日本第二(截至本書執筆時)。
在2013年3月的營業利潤排名榜上,NTT(日本電報電話公司)名列第三,KDDI(日本第二電電)名列第九,說明整個移動通信行業的發展都很不錯。不過,以軟件銷售起傢的軟銀在通信業界可以說是一個“外來戶”。2006年4月,軟銀斥資1.75萬億日元收購瞭沃達豐日本分公司,開始躋身移動通信市場,崛起速度遠遠超齣人們的預料。
2014年3月,軟銀的營業利潤超過1萬億日元。雖然除移動通信業務以外,軟銀還有固定通信和互聯網廣告等多種業務,不好單獨比較,但如果不齣意外,軟銀的營業利潤很有可能超過NTT。可是軟銀並不滿足,2013年7月,又斥資216億美元(軟銀對外公布為1.8萬億日元)收購瞭美國第三大電信運營商斯普林特。軟銀下一個目標是進軍美國市場。
孫正義常被人們譽為“經營天纔”,是天下少有的幸運兒。不過,孫正義之所以被稱為天纔,不僅僅靠天賦和運氣,還因為他從無數成功和失敗中練就的超人嗅覺(判斷力),遍布全球的關係網,強大的信息收集能力以及他那種對工作的癡迷。這些後天資本很多都是孫正義在實乾中摸爬滾打練就的。驅使他行動的原動力是他對事業的不懈追求。
值得一提的是,孫正義還是一個非常嚴謹的人,尤其重視數字。他不論做什麼事都要事先進行徹底的調查和分析,任何時候的“大刀闊斧”背後都有堅實可靠的數字做後盾。如果看不到他細緻的一麵,你就無法瞭解到一個真實的孫正義。
還有人把軟銀看作是孫正義獨斷專行的“帝國”,這也是一種誤解。事實恰恰相反,軟銀開會時,乾部們都爭先恐後發錶意見,“總裁常常被駁得體無完膚”(軟銀高管)。孫正義非常得意地把這種狀態比喻成“動物園”。
軟銀的年輕人士氣很高,為瞭做齣成績大傢都全力以赴,即使被上司訓斥也不氣餒,絕不輕易認輸。每個人都充滿瞭積極進取的精神。一位來自某大企業的高管說:“我以前所在的公司,八成員工是普通人,有一成是優秀的,剩下一成是不夠格的。可是在軟銀,一半員工是優秀的,另一半是不夠格的,普通的反而沒有。”軟銀就是這樣一傢與眾不同的企業。而且,在那些“不夠格的”員工裏常常會湧現一些大膽挑戰、一躍做齣優異成績的人。
促使員工大膽挑戰的是軟銀一貫堅持的徹底的“實力主義”。隻要員工努力,不斷做齣成績,不論年齡大小都會被提拔。如果有好的建議,普通員工可以直接嚮總裁提齣。軟銀內部的競爭雖然激烈,可是不會互相拆颱、使絆子,也不存在派係鬥爭。大傢為瞭實現企業目標齊心協力、共同努力。正是因為形成瞭這樣一個平等互動的“命運共同體”,軟銀纔實現瞭驚人的崛起。軟銀的決斷之快、行動之快更是讓競爭對手和媒體驚嘆不已。
本書分析瞭軟銀的優點和過人之處,希望能夠為通信行業以及其他行業的朋友提供參考。
《孫正義與軟銀帝國》並非一本簡單的傳記,它更像是一幅波瀾壯闊的創業史詩,一麯關於遠見、勇氣與資本運作的交響樂。然而,如果要介紹一本“不包含”《孫正義與軟銀帝國》此書內容的圖書,那麼我們可以想象一本聚焦於截然不同領域,卻同樣能引發讀者深度思考的書籍。 我們不妨設想一本名為《晨曦之境:古埃及文明的日常生活與精神世界》的書籍。這本書將帶領我們穿越時空的塵埃,深入探索那個曾經輝煌的古老國度——埃及。它摒棄瞭宏大的政治軍事敘事,而是將目光聚焦於普通埃及人的生活點滴,以及他們是如何在尼羅河畔構建起自己獨特的文明。 《晨曦之境》的開篇,將帶我們走進一個清晨的村莊。伴隨著第一縷陽光灑在金字塔的輪廓上,勞作的人們已經開始瞭一天的生活。作者將細緻描繪他們的居所,那是用泥磚砌成的樸實房屋,內部陳設簡單卻充滿生活氣息。爐火正在被點燃,準備製作每日的主食——摻雜著雜糧的麵餅。作者會生動地呈現村民們如何分工閤作,男人們去田間耕種,女人在傢中操持傢務,孩子們則在尼羅河邊嬉戲玩耍。 本書的重點之一,將是古埃及人的飲食文化。我們將瞭解到,除瞭常見的麵餅,他們的餐桌上還會有大麥粥、豆類、蔬菜,以及河裏的魚。肉類相對珍貴,通常隻有在節日慶典時纔能品嘗到。作者會引用考古發現的陶器、餐具碎片,甚至壁畫上的描繪,來還原這些飲食場景,讓我們仿佛能聞到撲鼻的食物香氣。 接著,《晨曦之境》將深入探討古埃及人的職業與社會分工。從辛勤的農民、技藝精湛的工匠,到知識淵博的祭司、嚴肅的書記官,再到負責管理事務的官員,每一個階層都有其獨特的職責和生活方式。作者會詳細介紹不同職業的工具、工作流程,以及他們在社會中的地位。例如,一位陶工如何在鏇轉的泥土上塑造齣精美的器皿,一位石匠如何在堅硬的岩石上雕刻齣莊嚴的造像,一位書記官又是如何用莎草紙記錄下王朝的法令。 本書的另一大亮點,便是古埃及人的傢庭觀念與親子關係。在那個時代,傢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血緣關係至關重要。作者將通過墓葬壁畫、傢書的殘片,以及法律文獻,來展現傢庭成員之間的互動。我們可以看到父母如何教導孩子耕作或手藝,子女如何孝敬長輩,以及婚姻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雖然當時的社會結構與現代有所不同,但那種對傢庭的重視和對後代的期望,卻有著跨越時空的共鳴。 《晨曦之境》不會迴避古埃及人對於死亡與來世的獨特看法。我們將瞭解到,喪葬習俗並非僅僅是簡單的儀式,而是他們信仰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製作木乃伊的繁復過程,到為逝者準備的陪葬品,再到墓室中描繪的生平事跡,都透露齣他們對於永恒的追求。作者將結閤考古學和宗教文獻,解釋他們為何相信靈魂的存在,以及如何為死者通往來世鋪平道路。那些宏偉的金字塔和精美的陵墓,在這裏將被賦予更深層的人文關懷,不再僅僅是建築奇跡,而是對生命循環與精神寄托的深刻體現。 本書還會觸及古埃及人的娛樂與節日。在辛勞之餘,他們也會有放鬆身心的時刻。我們將瞭解到他們參與的體育活動,如摔跤、劃船,以及傢庭聚會時的音樂與舞蹈。各種節慶活動,如新年慶典、獻給神明的節日,更是色彩斑斕,充滿歡樂。作者會引經據典,描繪齣一幅幅生動有趣的畫麵,讓我們感受到古埃及人同樣擁有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晨曦之境》的另一個重要維度,是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與神話故事。雖然本書不側重於宗教史,但宗教信仰 permeates 瞭他們生活的方方麵麵。作者將簡要介紹一些主要的埃及神祇,如太陽神拉、冥界之神奧西裏斯、智慧之神托特,以及他們的象徵意義。同時,也會講述一些廣為流傳的神話故事,如伊西斯與奧西裏斯的故事,這些故事不僅是宗教的基石,也深刻影響瞭埃及的藝術、文學和思想。 在探討古埃及人的日常生活時,本書還會穿插介紹他們的服飾、首飾、美容習慣,以及所使用的日常用品。從亞麻布製成的簡潔長袍,到華麗的金飾、寶石,再到眼妝與香水,這些細節都勾勒齣瞭那個時代的審美情趣和生活品質。我們將瞭解到,即使是普通人,也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努力讓自己生活得更體麵、更舒適。 《晨曦之境》的書寫風格將是娓娓道來的,如同在靜謐的夜晚,一位智者在講述古老的故事。語言將力求樸實而不失生動,避免使用過於學術的術語,而是通過豐富的細節和形象的比喻,讓讀者能夠感同身受。作者將努力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氛圍,讓讀者仿佛親眼目睹,親耳所聞。 最後,本書可能會在結尾處提齣一些引人深思的問題。古埃及文明的衰落,其原因何在?他們的遺産對後世産生瞭怎樣的影響?在現代社會,我們又該如何理解和藉鑒這份古老的智慧?這些問題將引導讀者在閤上書本後,繼續對這個偉大的文明進行思考。 因此,一本名為《晨曦之境:古埃及文明的日常生活與精神世界》的書籍,將是一次關於曆史、文化與人性的深刻探索。它聚焦於一個古老國度的普通民眾,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信仰與追求,他們的生活點滴與精神世界。這本書將帶領讀者遠離功利主義的浮躁,迴歸對人類文明本源的探尋,感受那份穿越時空的溫度與厚重。它不會涉及任何關於商業帝國、資本運作、或是科技創新的內容,而是將目光投嚮人類最根本的生存狀態與精神追求,是一本能讓讀者在寜靜中獲得啓迪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