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宋 造极之世

弱宋 造极之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胜利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架空历史
  • 宋朝
  • 权谋
  • 争霸
  • 升级
  • 种田
  • 热血
  • 策略
  • 权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38533
版次:1
商品编码:1203161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3
字数:3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座古代政治文明的高峰

  一个战斗的王朝

  一代风骨凛然的士人

  宋朝值得后人驻足回望


内容简介

  宋王朝两度亡于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弱宋”几成历史定论。但两宋长达三百一十九年,以文治立国,在国家治理、制度文化、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北宋皇帝大都是有作之君,三度推行变法,王安石变法影响尤为深远;宋代名士辈出,将星闪耀,士人风骨*盛,成就了我们民族精神发展史上的史诗般的记忆。

  在杀伐、武力、开疆拓土方面,宋人留给后人引为自矜的功业甚少,但在国家治理,以及精神与文化之域,宋人留下了浓墨重彩。所谓的“弱宋”,其实堪称“盛宋”:她创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高峰。

  她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改革浪潮。

  她涵养了风骨凛然的士人。

  她是一个值得我们驻足回望的非凡王朝。


作者简介

  陈胜利,199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获文学学士。199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09年在美国杜克大学桑福德公共政策学院进修。先后在文化部艺术司、人事司、公共文化司任职,2005-2007年任辽宁省庄河市副市长,现为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文化工作实践及公共政策、文化学、历史学研究,先后出版专著3部:《文化与社会》《和气生财:和谐财富观》《美国风物——杜克大学札记》,在思想文化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在**级报刊上发表散文、学术论文数十篇,《全球化与中国文化的两个基本取向》《认识文化工业的另一种视角》等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散文《冬日的思念》入选《语文读本》。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宋家天子

在统治时间超过两百年的五个封建王朝中,两宋历时三百一十九年,仅次于两汉。与中国大多数封建王朝亡于内部农民起义不同,两宋均亡于外患。两宋虽少有太祖赵匡胤这样的雄主,南宋诸帝治国能力尤其不足,但亦未出现暴虐无道之君,这或许是她国运绵长的重要原因。

002 太祖是伟大的乱世终结者

007 太宗被誉为是五代最后的一位政治强人

011 真宗善始而未能善终

016 仁宗不愧“仁”的称号

021 神宗励精图治

025 徽宗角色错位

030 高宗是“中兴之主”吗

034 孝宗有恢复之志

039 宁宗优柔寡断

042 理宗治国乏术

046 刘娥“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051 姨侄两皇后

056 离乱中的女主

第二篇 文治巅峰

宋王朝自立国后,倡行文人政治,重用文人士大夫,发挥台谏作用,以“祖宗家法”固化制度建设的成果,令唐末、五代以来武人擅权的痼疾彻底丧失了生存土壤,奠定了宋王朝长治久安的基石。两宋文人政治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政治制度的高度成熟。

064 政治稳定的“压舱石”

068 “祖宗家法”定规矩

073 天下何物最大

077 京师流行“榜下捉婿”

081 两宋无“阉祸”

084 权相的崛起标志着文人政治的异化

091 “文艺复兴”与宋型文化

096 儒释相向而行

099 《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走进千家万户

103 文化下移与宋人的世俗生活

107 宋室南渡改变了中国古代的文化版图


第三篇 战斗王朝


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王朝像宋代一样,从立国一开始便长期处于严重的外来威胁之下,与强大的北方游牧民族缠斗了三个世纪。从公元979年太宗第一次北伐,到公元1005年“澶渊之盟”,宋辽之间打了二十六年。从宋初太宗朝开始至北宋亡,宋与西夏的战争断断续续打了近百年。宋金战争自北宋末开始,一直打到金亡,亦持续百年之久。南宋与蒙古(元)的战争前后也打了四十余年。宋朝诞生于抵御契丹的中途陈桥驿,终结于抗元战场的崖山海面,堪称是一个兴于战、亡于战的战斗王朝。

114 宋辽战和

119 杨家将

123 宋夏百年战争

127 王韶复河湟

130 章惇熊本在南方的用兵

134 郭逵伐交趾

138 种家军

142 宋金结为世仇

147 李纲与宗泽

152 “精忠”岳飞

159 采石大捷

163 孟珙与杜杲

167 余玠经营四川

172 辽金统治下的汉人

177 宋元的最后一战其实是两位燕云汉人间的决斗

180 武力的征服者成为“文化战争”的被征服者

第四篇 士大夫精神

立宋之初,太祖赵匡胤大力表彰韩通、卫融,“勒石三戒”,将“不杀士人及上书言事者”列为祖宗家法。“宋之立国,元气在台谏”,直言敢谏的台谏官员不仅不会因言获罪,而且受到朝廷的庇护。这些因素对提振士人精神或者说士大夫精神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程朱理学将传统纲常学说理论化和通俗化,既有强化封建主义思想的消极一面,也有培育士人忠节意识的积极一面,对宋代士人精神产生了更为持久和根本的影响。


186 忠臣与贰臣

193 旧臣与勋故

200 贤相

207 谏官

212 小臣撼重臣

217 一忧一乐

223 庆历“四谏”与“箭垛式人物”

229 范镇与薛奎

233 “铁面御史”与“真御史”

238 发现苏轼

245 进退出处,无不相同

249 世道之颓,吾心如砥柱

253 当“拗相公”遭遇“司马牛”

257 “非典型性官员”苏颂

261 范纯仁有其父之风

266 “殿上虎”刘安世

270 “黑暗时期”的敢言之士

276 三名臣

282 无官御史台

287 范成大治蜀

290 陆游与辛弃疾

298 吏隐者

303 朱熹的沉浮

311 余虽不在位,当与国为存亡

315 吾欲死,汝乃欲生我邪

319 我只有一死报国

322 国亡我当速死

325 陛下当为国死

328 唯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

337 主要参考文献

338 附录一:宋朝皇帝年号

341 附录二:宋朝大事记


精彩书摘

  第一篇宋家天子

  太祖是伟大的乱世终结者

  中华民族历尽磨难。但中华文明具有一种强大的修复能力,无论受到何等程度的打击,她总能浴火重生。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续下来的古老文明。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都曾出现过辉煌文明,但由于外族入侵等种种原因,这些文明都中断了,唯有古老的中华文明历经波劫而“大难不死”,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宋王朝便是在五代乱世基础上恢复重建并大放异彩的。

  五代又称为“五代十国”,是“墙头变幻大王旗”的年代,短短五十四年间,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中原王朝,有八姓十三人登上皇位,战乱不断,人民水深火热。

  前人往往把五代称为“五季”,意思是“末代”“最差”的时代。欧阳修在《五代史记一行传叙》中就感叹道:五代乱到极点了!做臣子的杀害他的国君,做儿子的杀害他的父亲,而那些士大夫们却安享着国家俸禄,占据朝堂,不知廉耻的人到处都是。

  然而,“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在中国乱到极点的时候,历史舞台上出现了后周太祖郭威、后周世宗柴荣、宋太祖赵匡胤这三位英主。

  后唐、后晋、后汉都是沙陀人建立的,被称为“沙陀三王朝”。而郭威是汉人,出身平民,由普通一兵逐步成长为后汉最高军事将领,最后代汉自立。他上阵打仗时,着短装,“临矢石,冒锋刃,必以身先,与士伍分甘共苦”。在军中接见宾客时,穿宽袍大袖,风度儒雅,是一位重视文治、勤政爱民的好皇帝。

  柴荣是郭威的妻侄,后被郭威收为养子。郭威的儿、侄均被后汉隐帝所杀,接班人有三个:养子柴荣、外甥李重进和女婿张永德,郭威经过反复权衡,决定传位于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柴荣。柴荣没有辜负郭威的重托,任人唯贤,励精图治,南征北讨,使国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强势发展,被誉为是“五代第一明君”。可惜天不假年,当了四年皇帝、不到四十岁的柴荣病死,他七岁的幼子恭帝柴宗训继位。柴荣死后不到一年,建隆元年(960)正月,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王朝。

  赵匡胤于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三月生于后唐禁军屯驻之地洛阳夹马营。赵匡胤在夹马营生活了二十一年,后唐、后晋相继灭亡,赵家逐渐衰落,于是辞别父母、妻子外出闯荡。赵匡胤先投靠复州防御使王彦超,此人与他的父亲赵弘殷是同僚好友。但王彦超并没有收留他,只给了他十贯钱,打发他走了。赵匡胤立宋后,王彦超先后任永兴军节度使、凤翔节度使。一次,赵匡胤在酒宴上问王彦超:“朕昔日来复州投卿,卿因何不纳?”王彦超一路小跑到台阶下跪倒,边磕头边说:“浅水岂能藏神龙,当日陛下不留滞小郡,实乃天意也!”赵匡胤听后哈哈大笑。

  失败和挫折,不过是上天考验强者的小小伎俩。

  赵匡胤又去投隋州的董宗本,虽被收留,但并不得志,不久便返回洛阳,在城中长寿寺暂住。寺中一位老僧为他指点迷津,要他北上。赵匡胤按照老僧的指点一路北上,途中恰好遇见后汉枢密使郭威的军队,便应募在郭威帐下当兵。他作战勇猛,很快被从一般将校提拔为滑州副指挥使。郭威当了后周开国皇帝后,将柴荣提拔为开封尹,赵匡胤转任为开封府马直军使,成为柴荣的嫡系。

  柴荣即位后,北汉主刘崇勾结契丹兴兵来讨,在关键的高平之战中,柴荣冒着矢石亲临战场。危急时刻,赵匡胤挺身力战,帮助柴荣扭转了战局。赵匡胤因功升殿前都虞侯,成为禁军高级将领。

  柴荣第一次征淮南时,赵匡胤跟随南下,先在涡口之战、滁州之战、六合之战中大败南唐军。柴荣再征淮南,赵匡胤在攻克寿州的战斗中立下首功,凯旋回京后改领义成军节度使、检校太保兼殿前都指挥使。柴荣第三次亲征淮南时,赵匡胤任前锋,连破濠、泗、楚州,又在瓜州大破南唐水军,成为平淮南的第一功臣,改领忠武军节度使。

  赵匡胤不仅是一个能打仗的孔孔武夫,他具备相当的政治头脑。

  柴荣第二次亲征淮南时,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为前军副都指挥使,领兵先入扬州,不久在前线染病,先行北返。他夜半行经寿州时,得知赵匡胤率军守城,便传呼赵匡胤开放城门,入城住宿。赵匡胤不但不开门,还在城头上说,父与子虽是至亲,但城门的开闭是王事,要按规定等天亮后打开。赵弘殷本已抱病在身,次日进城后便卧床不起,两月后不治而死。柴荣得知此事非常感动,按礼,官员父母故,得免官守丧三年后才能复用,柴荣打破常规,在他守丧几天后,即由殿前都虞候擢升为殿前都指挥使。

  赵匡胤破寿州城后,有人在柴荣跟前诽谤说,赵匡胤掠取的金银财宝装了好几车。柴荣派人去查,却发现是数千卷书籍。柴荣召问赵匡胤:卿正为朕任职将帅,扩张疆土,理当以治戎装磨刀剑为急务,用这些书做什么用?赵匡胤叩头回答说:臣没有奇谋可以帮皇上,既受重任,常感到力不能胜,因此广购书籍,以广博见识,增加智谋。

  淮南战事结束后,南唐李璟忧惧赵匡胤的文韬武略,便施离间计,遣密使送书信和白银三千两给赵匡胤。赵匡胤识破他的阴谋,把白银全部原封未动地交给内府。

  柴荣对统军大将们疑心很重,见到方面大耳的就杀,但却从来没有怀疑过赵匡胤。一次,柴荣与赵匡胤对饮,君臣都喝了不少酒。柴荣突然对赵匡胤说:你长得方面大耳,好一派帝王气象啊。赵匡胤立即跪下说:为臣不仅是肥头大耳,而且心肝也很肥厚,如果皇上需要,也愿意一并奉献。柴荣哈哈一笑说:我说的是戏言,你不要当真。

  五代有兵变的传统,郭威发动澶州兵变,黄袍加身,取代了后汉。陈桥兵变与澶州兵变在形式上如出一辙。

  关于澶州兵变的细节,《旧五代史·周太祖纪》描述说:“军士登墙越屋而入,请帝为天子。乱军山积,登阶匝陛,扶抱拥迫,或有裂黄旗以被帝体,以代赭袍,山呼震地。”“裂黄旗以被帝体”这几个字很关键,军士们撕下的黄色军旗披在郭威身上,这符合临时起意的特点。

  在宋代官方文献中,陈桥兵变被说成是赵匡胤在事先完全不知内情的情况下,被军士们强行披上了象征皇权的黄袍。因此,陈桥兵变被称为宋初的一大疑案。《宋史·太祖本纪》做了以下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请注意,披在赵匡胤身上的是黄衣而非黄旗,这里的隐喻是:兵变是事先就准备好的。

  后人其实并没有过多地探究陈桥兵变的细节,因为,太祖赵匡胤是最没有争议的明君,他雄才大略,代表“天命”的归附。

  明末思想家王夫之提出过“孤秦”“陋宋”说,认为宋王朝羸弱,与残暴的秦王朝一样不堪,而对于太祖赵匡胤,却给予了极高评价。

  王夫之生活在明末清初,后来的“康乾盛世”他还来不及看到。在其著名的史论《宋论》中,他说:自尧舜禹三代之后,中国的盛世只有三个。第一个盛世是文景之治,但只坚持了两代。第二个盛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但李世民一死,这个盛世也宣告结束。第三个盛世,就是北宋的盛世,这个盛世从太祖赵匡胤,到太宗赵光义,真宗赵恒,仁宗赵祯,英宗赵曙,历经五世,历时最长,有一百余年之久。王夫之感叹道:“光武以后,太祖其迥出矣。”意思是说,自汉光武帝刘秀之后,赵匡胤是最优秀的。

  与郭威相比,赵匡胤在兵变过程中显得更为从容、淡定,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早在后汉末年,他就与同在郭威帐下的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结成“义社十兄弟”。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后周重要将领,是陈桥兵变的重要推手。赵匡胤还利用主持整顿禁军的机会,将罗彦环、郭延斌、田重进、潘美、米信、张琼、王彦升等亲信安排在殿前司诸军任中层将领。赵匡胤还重视交结文人谋士,赵普、王仁瞻、楚昭辅、李处耘等人先后被他招到麾下,成为心腹幕僚。赵匡胤率领部队返回开封时,负责京师守备的石守信、王审琦立即打开城门。京师开封很快安定。

  但地方上还有忠于后周的势力,最强的有两股,一北一南。北面的是镇守潞州,防御北汉、契丹的昭义节度使李筠;南面的是出镇扬州的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进。不久,李筠、李重进发动叛乱,赵匡胤亲自督师,很快弹压了他们。看到李筠、李重进轻而易举地被平定,其他那些手握重兵、犹疑观望的节度使们都老老实实地接受了赵匡胤的统治。

  赵匡胤沿袭柴荣确立的“先南后北”战略,先后平定荆南和湖南,又以荆、湖为突破口,攻灭后蜀、南汉以及南方实力最强的南唐,为其后太宗继续推进统一大业,结束唐安史之乱以来长达两个世纪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太祖最重要的历史贡献,后人所谓“唐宗宋祖”,将他与唐太宗李世民相提并论,主要就是基于这一点。

  柴荣在病危时认为,赵匡胤忠诚可靠,资望较浅,对儿子威胁相对较小,可以托付后事。历史将机会给予了赵匡胤,事实上,赵匡胤从大头兵做皇帝,只用了十年时间。稍后的历史发展则证明,赵匡胤是真正能治平天下的一代伟人,柴荣没有实现的理想,由赵匡胤替他实现了。因此,除去柴氏一家一姓的损失,站在天下人的角度看,柴荣选择赵匡胤,是英明的决定,是历史的选择。

  立宋后,以赵匡胤为首的宋初统治集团劝奖农桑,减轻徭役,澄清吏治,很快医治了近两个世纪的战争创伤,迅速把宋朝推向繁荣,出现了所谓“建隆之治”。

  赵匡胤极具人格魅力,宽仁大度,好学不倦,勇于纳谏,不近声色。赵匡胤据说还是历代帝王中的功夫魁首,打得一手好拳。

  赵匡胤夺取后周天下后,对后周皇室及旧臣没有展开血腥杀戮,而是妥为安排。在其后的统一战争中,赵匡胤不杀降王,并一再要求将帅不得滥杀无辜。

  为防止五代乱世的重演,赵匡胤确立右文抑武方略,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剥夺宿将兵权,以分权制衡为要,对军事、行政体制进行大幅改革,将军政大权牢牢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在约束武将的同时,赵匡胤重用、优容文人士大夫,他在太庙勒石,立誓保全柴氏子孙,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

  赵匡胤生活节俭,痛恨腐败。他立誓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但这道免死金牌不适用于贪官污吏,他在位期间,处死了不少贪官。

  开宝九年(976)十月十日,在位十七年的赵匡胤暴亡,《宋史·太祖本纪》中只留下了简略的记载:“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由此也留下了一桩千古疑案。

  太宗被誉为是五代最后的一位政治强人

  ……

前言/序言

  秦汉以后,统治时间超过两百年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只有五个,即汉、唐、宋、明、清。与汉、唐、明、清的大一统王朝不同,两宋长期与辽、西夏、金、蒙古等少数民族政权对峙,签订了一系列不平条约,始终都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统一国家,并先后亡于金、元。而且,但凡看过《水浒传》的人都会觉得,这还是一个奸臣当道、贪官污吏横行的王朝。

  明末王夫之有“孤秦”“陋宋”之说,认为宋王朝与残暴的秦王朝一样不堪。20世纪60年代,有一本很权威的教科书《中国史纲要》指出,宋神宗将“王安石召入政府,用为参知政事,要倚靠他来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此后,“弱宋”之说几成定案。

  但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

  南京的明孝陵矗立着一座“治隆唐宋碑”,这是1699年清康熙皇帝第三次下江南拜谒明孝陵时所题。“治隆唐宋”本来的意思是:明太祖的功业超过了唐太宗和宋太祖。我们就此可以推演说,在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眼中,宋王朝是可以与盛唐相提并论的。

  当代宋史学家王立群认为:在中国古代封建帝国制度下,一个王朝想要“做长”,比“做大做强”更难。中国历史上许多王朝很强,但命运不长。谁说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不强?但只有十五年;隋朝三十七年;元朝征服了欧亚两个大陆,九十八年;一个“弱弱的”宋朝,先后有辽、西夏、金、元列强环伺,却存在了三百多年,那是有很多道理的。一个民营企业,能存在三十年就不错了,能存在三百年简直就是奇迹,更何况一个一家一姓的封建王朝。

  陈寅恪断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弱宋”的看法并不全面,宋代的疆域远不如汉、唐、明、清,且国家多难,两遭倾覆,但文化繁盛,士人风骨凛然,站在精神层面、文化的立场,宋代堪称“盛宋”。

  这并非是对宋代的过度美誉,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精神与文化的价值。

  因为珍视自己的宗教、文化与传统,犹太人能在失国两千年后重建国家。

  因为复兴了古典文化,欧洲迎来了近代文明。

  马克斯·韦伯说,新教伦理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兴起的重要前提。

  假如没有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没有柳永、晏殊、李清照、陆游、辛弃疾,没有《寒食帖》《清明上河图》、宋孩儿枕,没有书写宋人的《杨家将》《三侠五义》《包公案》《水浒传》《岳飞传》,对于我们民族的文学艺术史而言,那将是多么大的损失!

  宋代也是中国古代科技高度繁荣的时期,假如没有指南针、活字印刷的发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定会失色不少!

  假如没有宋代的文人政治,没有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我们的古代政治史、改革史将失去一笔多么丰厚的遗产!

  假如没有三呼“过河”的宗泽,投水殉节的江万里,没有扬州城头横刀怒目的李庭芝,崖山之战中愤然蹈海的陆秀夫,以及在大都菜市口从容就戮的文天祥,我们民族的精神史将缺失多么壮烈的篇章!

  假如10世纪中叶没有大宋王朝的勃兴,中原王朝在武人擅权、分崩离析的情况下进入草原民族崛起的十一二世纪,中国的历史不知会被改写成什么模样!

  我向一位朋友谈及正在写一本关于宋代、宋人的书。他说:好啊。传统里其实有很多好的东西,比如丁忧,官做得再大,父母去世也要去官回乡守孝,一守就是三年。今天,这个传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恢复,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需要有一种精神——为了实现某种价值而肯于放下一切,这叫有信仰。宋人是有信仰的。


弱宋 造极之世 这是一本描绘一个特定历史时期,深度剖析社会结构、经济脉络、军事策略、文化思潮以及政治博弈的史实类著作。它并非讲述一段跌宕起伏的英雄传奇,也不是演绎一段缠绵悱恻的儿女情长。本书的关注点,在于一个宏大叙事下的细致入微,在于寻常百姓的生存智慧,在于制度运行的深层逻辑,在于风云变幻中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核心关注点: 一个王朝的韧性与变迁: 本书将聚焦于一个在历史长河中常常被冠以“弱”字的王朝,然而,作者并没有止步于表面上的称谓,而是深入挖掘其存在的根基,探讨其如何维持长久的生命力,以及在其看似“弱”的外壳下,所孕育出的独特文明成就。书中将细致梳理该王朝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的特征,揭示其内部的张力与矛盾,以及应对内外挑战的策略。 社会肌理的精细描摹: 不同于宏观的政治史叙事,本书将大量笔墨用于描绘当时社会的日常景象。从士农工商各阶层的真实生活状态,到乡村城镇的市井百态,再到家庭内部的伦理关系,本书力求还原一个立体而鲜活的社会图景。我们将看到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不同职业的生存困境与机遇,以及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普通民众所展现出的坚韧与智慧。 经济制度的演进与影响: 经济是王朝的命脉。本书将深入剖析该王朝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领域的具体状况。它会探讨当时主要的经济政策,税收制度,货币流通,以及手工业的精细分工和商业贸易的繁荣景象。我们将了解当时的土地制度是如何影响社会结构的,商业资本是如何发展和流动的,以及这些经济活动如何反哺或制约着国家的整体命运。 军事战略的智慧与局限: “弱宋”之名,往往与其军事上的困境紧密相连。本书不会回避这一事实,但更侧重于分析其军事策略的特点。它将探究当时军队的组织建制、武器装备、训练方式,以及在面对强大外敌时的防御与反击之道。书中会详细阐述其军事理论的独特性,以及在技术、兵源、指挥等方面的优势与劣势,力求呈现一个更具层次感的军事图景。 文化思潮的碰撞与融合: 这是一个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本书将着重探讨当时的思想流派、哲学思辨、文学艺术以及科技发明。我们将看到各种思潮如何在此土壤中萌发、成长,并与其他文化元素相互碰撞、融合。从文学作品的风格演变,到学术思想的辩论,再到科技创新的突破,本书将呈现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以及这些文化成就如何成为王朝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权力运作的细致观察: 政治是历史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本书将细致观察该王朝的政治体制,从中央集权到地方管理,从官僚体系的运作到士大夫阶层的角色。它将分析决策过程中的各种力量博弈,派系斗争,以及皇帝与臣僚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将看到在权力结构内部,是如何形成制衡与妥协,以及这些运作机制如何影响着国家的走向。 本书特色: 史料的严谨与挖掘: 本书的写作建立在对大量一手史料的仔细考证和深入挖掘之上。作者力求从原始文献、考古发现、地方志等多元史料中,提炼出最真实的历史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严谨的学术论证。 多角度的叙事视角: 本书并非单一视角的线性叙事,而是尝试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军事等多个维度进行交叉分析。通过不同视角的切换,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更全面、更立体的历史图景。 细节之处见真章: 作者深信,历史的真相往往隐藏在不起眼的细节之中。本书将大量关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日常细节,如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通过这些细节来折射出更宏观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风貌。 反思与启示: 在对历史进行细致描绘的同时,本书也并非简单地复述史实,而是引导读者进行深入的思考。它将引导读者去探究特定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当时的社会是如何应对的。通过对历史的回溯,旨在提供对当下具有启示意义的观察和思考。 本书旨在打破大众对某个历史时期的刻板印象,以更为审慎、更为多元的视角,去探索隐藏在“弱”字背后,那个充满复杂性、韧性和创造力的时代。它是一次对历史细微之处的深度访谈,也是一次对社会运行逻辑的精巧拆解。

用户评价

评分

《弱宋 造极之世》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太多的惊喜,我简直想把所有赞美之词都献给它!作者的想象力简直是天马行空的,他能够将历史的碎片,零散的记载,巧妙地编织成一个引人入胜的完整故事。在构建这个“造极之世”的过程中,他展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我尤其惊叹于他对历史细节的挖掘与运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在他的笔下变得熠熠生辉,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他能够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捕捉到那些被遗忘的珍珠,然后赋予它们新的生命。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在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探寻那些被尘封的历史秘密。这本书的情节设计,也充满了巧思,常常会在不经意间抛出一个伏笔,然后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让你恍然大悟。这种“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叙事手法,让整个故事的张力十足。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究竟是如何将这些看似无关的线索,最终汇聚成如此精彩纷呈的故事。这需要何等的智慧与耐心!

评分

这本《弱宋 造极之世》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故事感,沉稳却又不失力量的色彩搭配,隐约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与压抑。我拿到书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它绝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而是一种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旅程。翻开扉页,一股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像是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故事的开篇,作者并没有直接切入宏大的历史事件,而是从一些微小的细节入手,描绘了那个时代下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困境。这种“小处着眼,以点带面”的写法,非常巧妙地将读者引入了那个世界。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那些细腻的情感描写,那些在时代洪流中挣扎的个体,都显得那么真实,那么有血有肉。读着读着,我仿佛能听到他们内心的呐喊,感受到他们眼角的泪光。书中的一些桥段,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却能深深地触动人心,让人回味无穷。比如,某个场景中,一位老者在夕阳下望着远方,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沧桑与不甘,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无数个普通人在历史长河中默默承受的苦难。作者对于历史细节的考据也非常严谨,那些器物、服饰、风俗的描绘,都充满了时代气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这种扎实的功底,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极大的可信度。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这个“弱宋”的时代,他们的“造极之世”究竟会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又会经历怎样的跌宕起伏。

评分

这本《弱宋 造极之世》,简直是我最近读过的最“硬核”的历史小说了!作者在历史细节的考据上,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每一个朝代、每一个事件、每一个人物,都经过了严谨的考证,然后才被巧妙地融入到故事之中。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是在上一堂生动的历史课,但是又比课本更加有趣,更加引人入胜。作者在处理历史事件时,并没有简单地照搬史书,而是加入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解读,让那些曾经遥远的历史事件,变得鲜活起来。我看到了那些曾经发生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决策,看到了那些改变历史进程的关键人物。作者对于这些内容的呈现,既严谨又不失趣味,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尤其喜欢他对政治斗争的描写,那些尔虞我诈,那些权力博弈,都被他描绘得淋漓尽致,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政治斗争的残酷与复杂。这本书,绝对是历史爱好者不可错过的佳作。

评分

《弱宋 造极之世》这本书,真的让我欲罢不能!我从来没有想到,一本历史小说,能够写得如此“燃”。故事的情节,可以说是扣人心弦,高潮迭起,让你完全沉浸其中,无法自拔。我看到了那些在绝境中奋起反抗的英雄,看到了那些为了心中的信念而浴血奋战的战士。他们的勇气与牺牲,深深地打动了我。作者在描绘这些“燃”的场面时,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既有宏大的战争场面,又有精彩的个人对决,让你看得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我常常会在阅读到精彩之处,忍不住拍案叫绝,感觉自己的血液都在加速流动。而除了这些激烈的场面,书中也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温情时刻,这些温情时刻,与那些激烈的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整个故事更加丰富,也更具层次感。我看到了战火中的温情,看到了困境中的希望,这些都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作者能够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让读者在感受历史变迁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抗争。

评分

当我拿起《弱宋 造极之世》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毕竟市面上同类题材的书籍太多了。但是,读着读着,我却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并没有落入俗套,而是以一种非常独特的视角来讲述历史。作者似乎并不满足于简单地复述历史事件,而是试图去探究事件背后更深层的原因,以及它们对人物命运产生的深远影响。我尤其欣赏他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充满了独到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他能够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那些曾经被人们熟知的历史片段,从而引发读者更深入的思考。书中的一些观点,虽然我可能并不能完全认同,但是它们却能够激起我内心的辩论,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历史的认知。这种“启发性”,是很多历史小说所缺乏的。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一个故事,更像是在进行一场思想的碰撞。作者似乎在用他的笔,引领着我穿越历史的迷雾,去探索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真相。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阅读体验,它让我在享受故事的同时,也获得了智识上的提升。

评分

老实说,《弱宋 造极之世》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宏伟画卷,每一笔都充满了匠心。作者的文笔,可以说是相当考究,用词精准,句式变化多端,读起来非常有韵味。他能够用非常优美的语言,描绘出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将那些历史画面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我尤其喜欢他对景物的描写,无论是雄伟壮阔的山河,还是精致典雅的庭院,亦或是战火纷飞的沙场,都被他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触手可及。这种文字功底,让人不由得赞叹。在故事的叙事上,作者也显得游刃有余。他能够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细腻的人物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整个故事既有史诗般的厚重感,又不失人性的温度。我常常会在某个章节读到激动人心的地方,然后又被某个角色的悲惨命运而唏 hỏi。书中的一些对话,也写得非常精彩,既有文人的风雅,又不失江湖的豪情,让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去打磨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这种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之一。它不只是一本历史小说,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评分

我 must say,这本《弱宋 造极之世》,简直是把我彻底征服了。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仿佛有种莫名的力量,驱使我不断地去翻阅,去探寻。书中的人物,每一个都仿佛拥有自己的生命,他们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个体,拥有喜怒哀乐,拥有理想与困惑。我为他们的遭遇而牵挂,为他们的选择而纠结,为他们的命运而扼腕叹息。尤其是主角,他的成长轨迹,他的心路历程,都写得那么真实,那么细腻,仿佛我就是他本人,与他一起经历着这一切。我看到了他在逆境中的坚韧,在诱惑中的挣扎,在迷茫中的探索。这种“代入感”极强,让我感觉自己与书中的人物产生了深厚的联结。而书中其他配角,也同样塑造得有血有肉,他们或成为主角的助力,或成为主角的阻碍,每一个角色的存在,都有其独特的意义。作者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可以说是入木三分,他能够精准地捕捉到人物内心的细微波动,并将之用文字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塑造这些人物时,倾注了多少情感与思考。

评分

我必须承认,《弱宋 造极之世》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我对历史小说的固有认知。它不仅仅是一部讲述历史的作品,更是一部充满哲思的深度之作。作者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常常会穿插一些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权谋的深刻探讨,这些探讨,往往能够触及到我内心最深处的思考。我看到了书中人物在面对选择时的纠结与权衡,看到了他们在经历磨难后的成长与蜕变。这些都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人生。作者的文字,虽然有时显得深邃,但却不晦涩,他能够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将那些复杂的哲学理念,融入到生动的故事之中,让读者在享受阅读的同时,也能够获得精神上的启迪。我常常会在读完某个章节后,停下来思考良久,回味作者所传达的思想。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阅读体验,它让我不仅仅是在消遣时间,更是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本书,无疑会成为我书架上经常翻阅的珍品。

评分

这本《弱宋 造极之世》,真的让我开了眼界!作者在处理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之间的关系时,做得相当出色。他并没有简单地把它们分开,而是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既有史实依据,又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我尤其喜欢他对于那些民间传说的改编与运用,让它们不再是空洞的故事,而是成为了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元素。他能够从这些看似虚无缥缈的传说中,挖掘出深刻的寓意,并将其融入到整个故事的逻辑之中。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让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也更具艺术感染力。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古老世界,在那里,历史与传说交织,现实与幻想并行。作者的笔触,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民间的烟火气,让他所描绘的世界,显得格外真实而鲜活。我常常会在阅读过程中,被一些奇特的设定和情节所惊艳,然后不禁感叹作者的想象力之丰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小说的一种新的可能性,它不应该只是冰冷的史实堆砌,更应该是充满想象力与艺术魅力的创作。

评分

我得说,《弱宋 造极之世》这本书,简直把我按在椅子上,从第一页一直看到了最后一页,连一口水都没顾得上喝。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真的是太久没有感受到了!故事的情节推进,可以说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完全不给你喘息的机会。你以为主角已经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刻,下一秒,更大的风暴又会席卷而来。这种安排,让我的心脏简直是在过山车。而且,作者对于复杂局势的梳理,也做得相当到位。在处理朝堂之上的政治斗争,边境的战事,以及民间社会的暗流涌动时,逻辑清晰,脉络分明,让你不会感到混乱,反而能清晰地看到各种势力之间的博弈。我特别欣赏的是,作者在描绘战争场面时,并没有刻意追求血腥和暴力,而是更侧重于战争对个体命运的影响,以及在残酷环境下人性的光辉与黑暗。那些描绘士兵们在绝境中的挣扎,在生死关头所展现出的勇气与牺牲,都让我动容不已。还有,书中的人物塑造,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点。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立场,自己的挣扎,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这种复杂性,才更接近真实。我看到了那些在权谋漩涡中步步为营的官员,也看到了那些在战火中坚守家园的百姓,他们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的悲欢离合。这本书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历史有了更多的思考。

评分

应该不错

评分

评分

五星好评,值得购买.非常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

很好 很喜欢 希望京东多搞图书活动 推动全民阅读

评分

应该不错

评分

关于宋代的书不少,这本绝对值得一看。

评分

京东很快 不错

评分

买了很多很多,618活动给力!看不完啊,看不完,太多了

评分

品质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