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小清新,就看重口味。
电影有cult片和恐怖片,心理学有重口味!
重口味是生活方式,是发泄,也是寄托,是所有人的潜在欲望。
想要重口味,就看《重口味心理学》吧,这是心理学的最后一块隐私了!
你的身边是否有些人看起来怪怪的?
是不是总有一种事物让你没来由地害怕?
你的大脑是否经常不受意识控制地涌入一些想法、影像或冲动?
你身边是否有些人会突然性情大变,几乎变成了另一个人?
你听说过有的男性有着“害羞的膀胱”吗?他们在公共卫生间小便时一定要等到旁边没人,或者到一个单独的小隔间,否则便尿不出来。
《重口味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最后一块隐秘,幽默另类、通俗易懂地讲述了各种重口味心理现象,如多重人格障碍、特定精神分裂、恋tong癖、恋物癖、露阴癖、性欲倒错、特定对象恐惧症等,配有大量生动真实的案例,并附作者独到的分析,教你如何一眼看穿身边人的所有秘密和怪癖。
弗洛伊德:“人类是充满欲望并受欲望驱使的动物。”
这是一本深刻解读我们自己和他人的书。
看透一个人,不要看他说什么,也不要看他做什么,要看他为什么,即他的行为是出于哪种欲望。这些欲望潜藏在人们日常的行为中,人们的行为总是受一种或多种欲望的驱使,谁都逃不出这些欲望。
作为澳大利亚社会学研究者中的翘楚,休·麦基一生都在倾听人们心中的梦想、恐惧、热情、希望与绝望。他充分展示了他作为人类内心记录者和解读者的超强技能,为你解读10种隐藏在人们行为背后的原始欲望。
姚尧,女,应用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九型人格中的第五种——观察者。生活在自己的内心城堡中,喜欢站在城堡的窗口观察周围世界,带着出世的心入世。一个能从自己的精神生活中找到巨大乐趣的简单主义者。
同时,也是一个重口味爱好者,看过无数的cult片和恐怖电影。2011年7月在天涯社区『八卦江湖』发帖《图文解析重口味的一千种死法》,10月在『娱乐八卦』发帖《八一八那些离你或近或远的重重重口味心理学》,即成本书。
休·麦凯,澳大利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小说家。他是道德哲学的硕士,还是圣詹姆斯伦理中心的创始人之一。他的著作《麦凯报告》一直是澳大利亚社会学研究方面的基础读物。
重口味心理学 目录
第一篇:一个肉体能装下几个“灵魂”?——多重人格障碍
第二篇:有多少种物体,就会有多少种特殊情结——恋物癖
第三篇:“害羞的膀胱”——社交恐惧
第四篇:没来由的怕——稀奇古怪的特定对象恐惧
第五篇:沙盘里的内心世界——关于焦虑
第六篇:迈不出去的腿——广场恐惧
第七篇:饕餮——神经性贪食
第八篇:正在消失的身体——神经性厌食
第九篇:危险的凌晨4∶48——关于自杀
第十篇:我本是男儿身,又不是女娇娥——性别认定障碍
第十一篇:困在躯体内的痛苦灵魂——精神分裂(上篇)
第十二篇:精神毁灭者——精神分裂(下篇)
第十三篇:失控的身体——强迫症
第十四篇:看不懂的身边人——人格障碍
第十五篇:梦之安魂曲——物质成瘾
第十六篇:大蜀黍和小正太的那些事——恋tong癖
第十七篇:来,给你瞧瞧!——露阴癖
第十八篇:重口味心理学之特别篇——梦的解析
欲望心理学(修订版)
序:欲望在驱使我们的行为
第一章 为什么我们要表达“与众不同”——渴望重视
为什么在家庭中人们往往感觉不受重视
为什么有些人渴望被重视的感觉更强烈
为什么长期遭受冷漠的儿童长大后更容易犯罪
为什么很多夫妻经常吵架却不离婚
为什么对孩子过度夸奖是有害无益的
为什么婚姻会出现“七年之痒”
为什么人们喜欢在行为和用品上模仿名人
为什么有些人对狗比对人好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用豪车和手表来彰显自己
为什么人们喜欢被倾听
怎样才能让人感觉“得到了你一心一意的关注”
第二章 为什么人人都有恋家情结——渴望自我空间
为什么很多人习惯于坐同一个位子
为什么总有些地方让我们怀念
目录为什么网络上容易出现欺诈等极端行为
为什么人们会对故乡有特别的感情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赖床
多数战争是源于对空间的争夺吗
为什么那么多人想买房子
第三章 为什么一些大科学家也会信仰宗教——渴望信仰
为什么人们需要信仰
为什么宗教能拯救一些人的精神
我们如何生活比我们信奉什么更重要吗
为什么有些人靠“相信”就能缓解病痛
为什么厂商热衷于做广告
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去怀疑
为什么许多人容易依赖“领袖”
为什么很多人会对其他人的信仰感到费解
第四章 为什么我们需要对话——渴望联结
我们如何与自己交流
我们还需要更多地了解自己吗
为什么有时与人交流会遇到阻碍
为什么人们在网上交流流畅而见面后却感到尴尬
为什么许多城市中人会渴望回归自然
你的不幸来自缺乏某一方面的交流吗
第五章 为什么人们会因为做成了某事而兴奋——渴望自我价值
什么情况下人们才会“见义勇为”
为什么有些人退休后会感到焦虑
为什么许多人做完家务后希望得到家人的称赞
为什么做擅长的事情会得到更多的满足感
为什么很多人讨厌“好为人师”的人
第十七篇:来,给你瞧瞧!--露阴癖
来讲个近一点的重口味吧。近到什么程度?我亲身参与!
那还是一个夏日的夜晚,我走在回家路上必经的小花园里。行至半程的时候,右侧的灌木丛中传出了一阵低沉的嗡嗡声。一开始并不明显,待到我再向前走了几米,突然间,灌木丛被扒开,赫然出现了一个黑影!我终于听清楚了那嗡嗡的声音到底是什么:“小姑娘,小姑娘,你来看,你来看……”
说着,那黑影向前一步噌地褪下裤子,借着路灯,露出了他“二弟”。我当场冷笑三声,心说:露阴癖啊露阴癖,书中读你读了千百遍,今天终于让我碰上活的了!我那个兴奋啊……
呃……其实没有,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我一下子感到很震惊!害怕!反感!
震惊:这大晚上的,你哪儿来的啊?
害怕:本能反应,黑影你太突然了。
反感:你给我看这个干吗,我说要看了吗?
三种滋味横扫一圈过后,又生出另外一种感觉,那就是,愤怒!
但是,尽管如此,0.01秒的停顿过后,我还是面无表情一声不吭,在他疑惑目光的注视下扭头走了,虽然心脏仍在怦怦地跳!
有人说,哎呀你真尿,这么就走了?
我尿吗?我聪明着呢!迅速回看上面提到的三个反应:震惊、害怕、反感。这些是什么?这些就是能让露阴癖患者得到心理满足的三个源泉,当然,是被害者表露出来的。
露阴癖(Exhibitionism)指通过向没有准备的陌生人暴露自己的生殖器而达到性唤起。
露阴癖同时还是最常被报警的性冒犯行为之一。虽然很多时候他们一提裤子就溜了,但是被逮到后必须严惩不贷,因为这种行为不被惩戒矫正的话,往往会让露阴癖患者走上更加严重的性犯罪道路。有研究表明,超过10%的儿童性骚扰者和8%的强奸犯开始的时候都是露阴癖。
那么什么样的人会来从事这个“行业”呢?
早期的研究表明,大多数的露阴癖者是非常害羞、温顺、不成熟的男性,但是最近的调查要推翻这种说法,没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他们有任何特定的性格或者特别的家庭背景,只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露阴癖者是性压抑,或者婚姻不幸福。有研究表明他们中的一部分是阳痿,露阴是他们性满足的唯一方式。
下面上案例:对公交车有需要的男人。
看到这个名字大家能想到什么?公交车上的性骚扰?
确实,这种事屡见不鲜,很多女性都有过这样的遭遇,被碰被顶被摩擦,让人很恼火。我们的主角作为一个著名律师,一个帅气的单身男人,他可不屑于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勾当。
那就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吧。其实就个人条件而言,他在工作中可以有很多机会与漂亮女同事上床,但这并不是他想要的。唯一能让他兴奋的就是离开办公室,走到公交车站,然后搭上一班车周游全城,直到有一个比较漂亮的年轻女性上车。
这个时候,他会凑上前去磨磨叽叽,如影随形。就在汽车到达下一站前,他会成功在姑娘面前亮相自己的“兄弟”,随后一个纵身跳下车去,撒丫子就跑。这个时候他心里high透了,别提多美了。
大家看完,感觉这些有没有难度?
凑到姑娘面前,同时还想有别人围观,需要什么?需要车里既不空也不满,上来的姑娘得是独身一个人,还要年龄合适,人漂亮。所以有时候我们主角要在车上花上好几个小时来等待合适时机。
一次次公车表演后,他慢慢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要么因为露阴癖被抓住,因为他跳下车时通常都会有人在身后紧追他;要么因为天天都跑出去到处坐车了,擅离职守被解雇。所以他很苦恼,工作可不能丢啊!没有办法,他开始另想主意,就把家中的一个房间改装成公交车内的样子,轮流召唤那些个倾慕自己的女孩来到家中,然后脱掉裤子从房门跳出去……
可是总没有以前那么兴奋和爽透,因为这些毕竟不是原汁原味,不够刺激。
这个案例真是蛮特别的,大多数情况下露阴癖患者是到公园、电影院或商店、街上、花园等一些比较容易逃跑的地方寻找目标下手,你想啊,一旦他哪次准备跳车的时候正赶上车门坏了,门打不开,那结果可就……啧啧啧。通常露阴癖患者性唤起后,也就是high了后,他们会当场或者回到家后自然地射精或用手淫的方式达到射精。我们的主角如果不是阳痿,那他应该就属于相对小部分的只是为了得到心理上慰藉的那群人。
虽然露阴癖患者不会对人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因为通常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对儿童还是会造成心理创伤。
男露阴癖们露出他们的“兄弟”是为了撼动受害者的内心,同时也是努力让自己相信自己还具有男子的气概,但是女露阴癖们这么做是为了什么?是的,有女露阴癖,男女比例4∶1。她们裸露的方式通常和男露阴癖们很不同:袒露乳房。所以我觉得她们是为了展示美!
女生们遇到男露阴癖的时候该怎么办?
看我上面的做法,那就是标准示范!
如果有人觉得,No,No,No,你那个方法我看不够华丽,我给他来个反其道而行之,我不冷漠了,我要么表现出鄙视和讥讽,要么表现得兴奋异常,非常感兴趣,你看怎么样?那我告诉你,他这可就凑你身上去了,
因为你一happy他就会变得更加兴奋。只有漠视才能让他们无法得逞,所以说冷漠才是最重的回击,虽然有时它也是最大的伤害。
露阴癖发生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原始行为的释放,像大猩猩拍胸脯。
也有人认为这与当事者的周遭环境有关系,比如说患者在小时候曾不小心偷看到他们父母不同程度的裸露,包括一起睡觉、一起洗澡、性生活的过程等等。看过后是不要紧的,只是有时候小孩子们懵懂而不得解,观念和思想就容易歪曲。尤其在我们国家,性教育长期以来被视为禁区,小孩子的观念就更容易歪曲。
要想更深入一点挖掘露阴癖的根源,还得说到潜意识,你需要打开弗洛伊德冰山里那道小门,潜到深处探寻真相。
很多人童年时都有过与异性或同性小伙伴相互抚摸外生殖器的经历,过后就不记得了,可是不记得并不代表不存在,它们只是躲入冰山底层中去了而已。长大后,当我们遇到重大精神创伤或者性压抑,没法有效排解宣泄这些烦恼,便会不自觉地启动幼年时的方式来解脱和宣泄成年的烦恼,这也可以说是露阴癖性变态行为产生的根源之一。
我们在恋物癖那一篇里讲过“巴甫洛夫的狗和他的条件反射原理”,虽然人类行为中的条件反射要高级复杂得多,但同样可以通过对它们的控制来治疗和矫正露阴癖障碍中的问题行为--裸露。
让患者自己也来憎恨它吧--厌恶疗法。其实,我们在恋物癖那一篇也讲过厌恶疗法,拿过来治疗露阴癖,效果同样显著。
把露阴癖患者放在那儿,然后给他一块肉?不是,是想办法诱导他想象自己的露阴行为,然后在这个时候来点猛料:用电流或者橡皮圈等刺激手腕、皮肤乃至生殖器官,又或者肌肉注射催吐药让其产生呕吐。
此后,每当露阴癖患者想象或者做出露阴行为的时候,都重复这些打击,天长日久,露阴癖患者的裸露行为和因打击而造成的厌恶情绪间便形成了条件反射,每一次裸露都会让他们自己内心感到无比难受。由于人天生就有逃避痛苦的本能,他们的裸露行为很快就会土崩瓦解,不复存在,从此以后人们都过上了幸福的爱穿衣服的生活!
多社会文化因素在里面,比如说恋足癖。
宋元以来,男士们热爱的中心已经开始由大足转移到特殊的小脚,而到了明清时期,绝大多数中国妇女就都有了一对粽子般的三寸金莲。清朝有本小说《莲藻》怎么说的,小脚之美无与伦比!还把它的“魅力”细细总结成了四类:形,质,姿,神!
形:就是要纤小,要尖锐,要瘦削,要有足弓。
质:尽量成为男人发泄性欲的辅助工具。
姿:就是要求女人弱步伶仃,细步行走,还有一种娇憨羞怯之情致。
神:是要求女子对金莲要视为神秘之物,不轻易示人,必须深掩密护,专为老公所有。
够抒情!
事实上,这些不过只是表层成因。
巴甫洛夫要出场了,说说“巴甫洛夫的狗和他的条件反射原理”,学心理的人都知道这有多么经典。
先说什么是无条件反射。就是人与动物在出生后不需要学习就能够天生具有的对某些固定刺激作出的反应,也称作本能!
巴甫洛夫其实一开始只是想研究研究消化现象,给狗测测唾液的分泌量,所以他需要用到食物来刺激:给你看块肉,馋你。大狗太渴望了,巴甫洛夫刷地就接了一茶缸唾液……
在这个反反复复的刺激过程中,巴甫洛夫不小心碰响了某个仪器的铃声,没想到后来慢慢就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大狗后来在即使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只听铃声也能够分泌唾液(我估计它自己也挺纳闷的)。
其实就是在无条件反射(看到食物流口水)的牵线搭桥下,于铃声与狗分泌唾液的动作之间形成了一个传说中的经典的条件反射!
具体就是:
狗+铃声
狗+肉
狗+肉+铃声
撤掉肉
狗+铃声
在极地馆海洋动物的表演中,大家也不难发现,驯养师每个人腰间都挂有一个小桶,里面装满了鱼,海狮或者海豹表演动作间隙,他们都会及时上前喂上一口。不是为了讨好,而是就那些动物而言,表演与进食之间也形成了一个条件反射,像大狗听到铃声会流口水一样,他们吃到食物才会做动作。
巴甫洛夫指出,大多数病人的恋物癖是性兴奋与周围环境中偶然出现的某种事物相结合形成的条件反射。就像狗和铃声间形成的条件反射一样,它一听到铃声就会流口水,那么人就是一看到他(她)爱的某种事物就亢奋了。
后来呢,在反复强化作用下,这种条件反射就被固定了下来,恋物癖的行为就形成了。
巴甫洛夫属于行为主义门派,而弗洛伊德属于精神分析门派,还有人本主义门派,只是目前还没有提到。精分、行为与人本,堪称心理学上三大主流门派,三国鼎立!如果是弗洛伊德来分析,就更好解释了,还是冰山的问题。恋物癖患者多是性格内向,平时在两性关系如恋爱婚姻问题上,往往扮演的是不成功的男性角色,缺少男子气概。这种失败构成了内心巨大的冲突,但冲突却没发泄好,就被压抑了,进而开始变得焦虑!
人的潜意识会保护人的身体,让他避免受苦,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防御机制。恋物癖者就开始用别的方法发泄痛苦。转移到哪儿了呢?迷恋之物上,然后通过性满足得到安慰与释放!
怎么治疗?这里就要提出一个国际通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厌恶疗法。其基本做法是:让患者手持性恋物,在引起性唤起、性欲勃起的时候,立即给予厌恶性的刺激:电击,用橡皮筋弹击手腕,注射催吐剂使之呕吐。还可以让他们写下因恋物面临的紧张恐惧和被批评、被抓住和处分时的难堪局面,然后重复阅读,也能形成厌恶性条件反射。
其实厌恶疗法的原理在生活中也能帮助我们正常人解决很多行为问题,比如你总爱咬指甲的话就在指甲上涂上风油精。还有方阵训练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个别人的衣领等部位会被竖上一根根针?这样的话站姿通常都很到位。
最后说一下腾讯网上几则有代表性的恋物癖事例,让大家见识一下什么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一名印度女子爱上了一条眼镜蛇,并和它结婚。2006年,超过2000人观看了婚礼。女子说:“尽管蛇不能说话也无法明白,但是我们有特殊的交流方式。每次当我把牛奶放到它住的洞旁,它都会跑出来喝。”当她说想和蛇结婚时,周围人都很赞同,并说这场婚礼将给该地区带来好运。他们为婚礼准备了盛大的宴席。
一名韩国男人和一个贴有动漫人物照片的大枕头相爱并结婚。这名男子爱上了日本的一种印有当红动画主人公照片的大抱枕。他的箱子里有许多动漫人物抱枕,他最终和一个抱枕在当地的牧师面前结婚,并为抱枕穿上婚纱。
艾米·沃尔夫是生活在纽约的一名自信的32岁美国女人,被诊断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她和太空船模型、双子塔有过几段感情,但是她的最爱是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游乐园里的童话列车--1001之夜。10年中她坐了300次,并想把自己的姓氏改成制造商的姓--韦伯。艾米甚至和列车照片一起睡觉,她说他们拥有完整的生理和精神关系,不需要去嫉妒其他坐车的人。
艾佳丽塔·柏林墙今年54岁,1979年和这面墙结婚。“柏林墙女士”7岁第一次在电视上看见柏林墙时,就爱上了它。她努力收集照片并为旅行存钱。在她1979年第六次旅行时,在几位亲友面前和柏林墙结为夫妻。尽管她仍然是处女,但她声称自己和柏林墙的生活非常美满。1989年柏林墙倒塌时,她恐慌了,再也没有回去过,并制造出了一个仿制品。重口味心理室诊疗记录。①网友求助:我今年28岁了,一直在咬指甲,常常不知不觉就咬上去了。
……
为什么有些人妻子很漂亮自己还是会出轨?
对于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对希望某事发生的欲望有时会膨胀为希望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
我们从让自己兴奋、激动或繁忙的生活经历中收获很多。(有谁在路过一场车祸现场时不会放慢脚步?)
小孩子喜爱被追逐,他们喜欢在捉迷藏游戏中被“找到”,他们喜欢被逗乐,他们喜欢在被举到更高处旋转时的兴奋。露天游乐场的游艺设备给游客带来了兴奋感,让他们初步体会到了危险——虽然只是模拟的危险,也同样给游客带来了兴奋感。
随着我们慢慢长大,生活本身为我们很多人提供了太多的兴奋,但是我们中的一些感情丰富的人从来没有失去对儿时兴奋的依恋:从极限运动到鲁莽的恋情、飞车游戏、赌博,他们对兴奋的欲望似乎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对于他们来说,这种欲望不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得到满足,或者通过网球或高尔夫球比赛得到满足,或者通过常规的旅游观光假期得到满足:他们需要“走到边缘”。一些人也确实是这样做的,通过攀登高耸而险峻的山峰、跳伞、乘直升飞机上高山滑雪……似乎只有通过从容不迫地将自己推向危险之路,他们才可以产生一些兴奋,让自己感到完全的活力。而有些人利用毒品来让自己踏上一个虚幻的内心“边缘”之旅。这两种情况,目的都是通过被提高了的兴奋感来改变对生活的感知。
一些人觉得在沙发上玩电子游戏或者观看没完没了的坠机片段或者有关连环杀手、强奸案、种族骚乱、恐怖袭击或政治危机的消息很刺激。在抱怨媒体强调丑闻和灾难的同时,他们带着兴趣观看着这一切:“如果你知道要出事,你还会一定要登上那架飞机吗?”“试想如果我是那个女孩。”“一个人怎么能对其他人做出那样的事呢?”
即便是环境恶化、气候变化或经济崩溃的消息也会带来兴奋感:这太糟糕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们能够幸存吗?我们对坏消息的欲望一部分是受到不可理解的好奇心驱使的,我们对人类的极限感到好奇,包括不良行为的底线,这同时也是替代寻求刺激的一种形式。
当然,体育运动也是如此。每种运动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兴奋感,带来了令人振奋的紧张感。几乎所有的运动比赛最终都源自远古狩猎或战斗——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之中会有许多人将运动视作神圣的,并为体育竞技场上的胜利者赋予英雄般的地位:他们就象征着远古时代的冠军猎手和武士。这同时也是父亲会对儿子在运动方面的表现赋予强烈的感情的原因:在一些原始情感的层面,他们感到自己的儿子正在为狩猎或战斗接受
身体健康方面的测试。
观看职业体育运动则完全是另一码事。忠诚的支持者为运动员的优秀表现而极度激动,显示了我们多么强烈地渴望兴奋。“我为足球而生”——或者为曲棍球、垒球等竞赛而生,这对于那些感到工作乏味的观众来说是
毫不夸张的话。
观众的热情有时会达到无法控制的程度:足球运动中的球迷流血冲突就证明了这一点。但是每个文化都有着自己各种不同的运动欲望。澳大利亚人、加拿大人和新西兰人有时声称自己是体育狂人——他们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2010 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和 1995 年、2000年的美洲杯比赛中获得胜利时流露出了强烈的国家自豪感。但是与苏格兰人、西班牙人、巴西人、法国人或者意大利人的热情相比,他们只是小巫见大巫(意大利人可以效仿画家卡拉瓦乔:当在网球比赛中失利时,他枪杀了他的对手)。
结婚仪式对于各个年龄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兴奋的来源,但是对性的兴奋衍生出来的新欲望是许多人无法摆脱的,特别是对恐惧自己的性能力衰退的中年男性,或者不能再容忍配偶把自己不当回事的女性。
中年人寻找性冒险有时是在双方忠诚关系的安全界限内进行的,在这一界限内他们会运用各种策略——从性感内衣或养性健身术辅导班到奇特的假期或肉毒杆菌除皱术,为的是给夫妻的性生活“增添趣味”。但也有时候,这一切通常会在充满隐伏危险的婚外情中进行。
我把手放在那儿,她把手放在那儿——还是同样的老套,一晚又一晚,一年又一年。你不想承认,但是这确实变得乏味,如果有别人表现出对我有一点兴趣,我就会招架不住。
有一个朋友曾经告诉我当妻子开始买艳丽的内衣并穿着它上班的时候,他就开始担心了。
一个老板爱上了他年轻又迷人的私人秘书,危及了家庭和婚姻稳定;厌倦了家庭琐事的主妇开始与水管清洁工发生了恋情;丈夫开始和一名新近离婚的需要安慰的女同事一起喝咖啡;被忽视的中年妻子几乎不能压制自己对教区教士的性幻想……这些事情都是可以预料的,但是并不愉快,也不令人兴奋——这些事已经成了陈词滥调。用另一种陈词滥调来说,它们大多注定要以泪结束。但为什么我们还是会这样做呢?我们对于这些情况都不是无知的受害者,但是我们的判断很容易地被荷尔蒙的作用所损坏(特别是在低落时),将我们踢到一个更为危险和更为刺激并带有性激情的地方。
哇,这套书真的太引人入胜了!我最近一口气读完了《社会心理学前沿探索》,简直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作者对人类行为背后的驱动力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力,特别是关于群体极化和从众心理的分析,让我对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无厘头的集体决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书中列举的经典实验案例都非常扎实,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智力上的挑战。比如,关于“旁观者效应”的讨论,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还结合了大量的现实案例,让人不得不反思自己在紧急情况下的反应模式。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清晰流畅,学术性很强,但又没有陷入晦涩难懂的泥沼,即便是对心理学只有初步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作者的思路。我特别喜欢它探讨的那些“灰色地带”——那些介于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模糊地带,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感。这本书绝对是那种读完之后,你会忍不住想要向身边的人推荐,一起讨论的那种佳作。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输入,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
评分最近读完《人际关系与沟通的艺术》,感觉像是请了一位顶级的沟通教练在我耳边耳提面命。这本书的实用性简直爆棚!它没有那些空泛的口号,而是非常具体地拆解了高效沟通的每一个环节:从倾听的技巧到反馈的措辞,再到冲突管理的不同策略,都写得细致入微。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非暴力沟通”的那几章,里面强调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这四个步骤,我尝试在工作中的一次重要会议上运用,效果立竿见影,原本僵持的局面立刻得到了缓解。作者的文笔非常亲切、接地气,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分享他的独家秘籍。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书中反复强调了“同理心”在建立深度连接中的核心地位,这远超出了仅仅“把话说对”的层面。它教会我如何真正地去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情绪,而不是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任何想改善自己社交质量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必备的“武功秘籍”。我甚至已经开始考虑,这本书是不是应该作为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指定教材。
评分《决策的悖论:我们如何做出看似不合理的选择》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自己“理性人”的认知。我原以为自己对自己的选择有清晰的把握,读完这本书后才发现,原来潜意识里那些认知偏差和启发式思维在背后操控着我的一切。作者的写作风格极其严谨,充满了实验数据的支撑,但他的叙事方式却非常具有故事性,把复杂的概率论和行为经济学概念包装得引人入胜。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损失厌恶”的章节,它完美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在面对“保住现有资产”和“获取同等收益”时,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险偏好。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巧妙,从个体决策到群体决策,层层递进,让人对“非理性”的系统性有了清晰的认识。它不是一本让你“变聪明”的书,而是一本让你“认清自己局限性”的书。读完之后,我在做一些重大投资决策时,明显会放慢速度,去审视自己是不是被某种情绪或预设框架给绑架了。强烈推荐给所有对经济学和行为科学交叉领域感兴趣的读者。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读完《潜意识的地图:现代精神分析新见解》的感受,那就是“震撼”。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出了我对传统精神分析的想象。它没有停留在弗洛伊德那些耳熟能详的阶段划分上,而是深入探讨了当代客体关系理论和自我心理学如何解释现代人的焦虑、依恋模式和身份认同危机。作者的语言带着一种冷静而富有诗意的气质,将晦涩难懂的术语用清晰的比喻和案例串联起来,使得那些关于“内在客体表征”的讨论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被其中关于“创伤的代际传递”的部分所触动,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家庭系统中的情感纠葛和未言明的历史。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是一次漫长的自我探索之旅,它引导你深入到自己情感的深处,去面对那些长期被压抑或忽视的内在冲突。坦白说,这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它需要你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消化和反思,但所获得的回报是无可估量的——一种对自身存在更深刻的理解和慈悲。
评分《认知科学导论:心智的运作机制》这本书,简直是一部为未来学家准备的“思想工具箱”。它的内容涵盖了从神经科学到人工智能,再到语言学的广阔领域,致力于构建一个统一的、关于“智能”和“思维”的跨学科框架。作者的行文风格如同一个训练有素的导游,带领读者穿梭于错综复杂的学科交叉点,每一个转折都讲解得逻辑严密,引人入胜。我特别喜欢它对“具身认知”的探讨,即大脑并非孤立运作,而是与身体的感官体验紧密相连的理论,这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学习和记忆过程的理解。书中对图灵测试的讨论,以及对强人工智能未来可能性的辩证分析,既保持了科学的客观性,又不乏对哲学终极问题的追问。这本书的难度适中偏上,需要一定的专注力,但对于任何想了解“人是如何思考”这个终极命题的读者来说,它提供了一个最前沿、最全面的概览。读完后,你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拿到了理解数字化时代人类心智运作的关键钥匙。
评分京东上买的东西太多了,一个一个评价很累的,一律好评,
评分太阳,月亮,星光死去了的空间;
评分因为有折扣所以一次性买好多,先拆开一本,感觉书的质量不错,这个价钱很划算,速度也很快!
评分嗯,书有点厚。不知道能不能坚持读完
评分书收到了,很好的一本书,但还没有来得及看,好好学习,补充一下知识
评分收到了还没有看,希望这本书有意思。
评分《欲望心理学:看人看到骨头里》是一本深刻解读我们自己和他人的书。
评分物流快,包装好。书是正版,价格优惠。很好的购物体验
评分京东618图书大促销,自营的送货快,服务好,性价比很高,还有正版发票,和同学们买了好多,太划算了,满减叠加用券,支付再优惠,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