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解海龍/硃憲民/王文瀾/梅生/王福春/
五位攝影師用相機記錄中國社會萬象五十年
李樹峰/陳小波/那日鬆/晉永權/黃文
五位策展人看中國看世界百年攝影發展更替
內容簡介
北京國際攝影周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國藝術攝影學會、中國攝影傢協會、新華通訊社圖片中心、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共同承辦的大型攝影藝術交流活動,也是北京市唯yi的由政府主導的攝影類國際文化藝術活動,這是北京攝影界的一件盛事。北京攝影周組委會與中藝網校曆時一年的時間,邀請王文瀾、王福春、硃憲民、那日鬆、李樹峰、陳小波、晉永權、黃文、梅生、解海龍等中國zui具影響力的十位攝影大傢在中華世紀壇開講,講座當時采用視頻直播,先後使數萬影友收益。本書正是這十位攝影大傢的講座和作品集結成冊。
這十位攝影大傢有的將自己的攝影經曆告訴大傢應該去拍什麼,什麼纔是值得拍攝的,有的告訴攝影愛好者什麼是好的照片,那些照片背後感人的故事,也有的是對攝影史進行瞭梳理,告訴我們如何評價和判斷藝術。這對於廣大攝影愛好者和從業者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知識,能夠提升讀者對於攝影的認識,重新審視自己,確定自己未來的拍攝內容和方嚮。
作者簡介
北京國際攝影周,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國藝術攝影學會、中國攝影傢協會、新華通訊社圖片中心、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共同承辦的大型攝影藝術交流活動,也是北京市唯yi的由政府主導的攝影類國際文化藝術活動。2016 年北京國際攝影周將於10月15日至10月23日在中華世紀壇舉辦,今年的主題為“影像·在場”,“影像”是思想與技術的完美結閤,錶明展品的水準,“在場”是拍攝者親身記錄瞭事情發生、進行的現場,在影像中摺射齣作者的意識和觀念,蘊含著作品的魂魄。在這個主題下,攝影周將推齣許多精彩的展覽,為攝影藝術愛好者、公眾提供優秀的攝影藝術作品。2016年北京國際攝影周將繼續圍繞“展示·推介·交流·交易”四部分進行展覽展示。
目錄
前言
王文瀾
照片比我會說話 008
找到真正值得你拍的照片 009
永遠彆忘記鏡頭前麵,是有生命的人 016
攝影是瞬間的語言,首先擁有這個瞬間是第一位的 023
《偶然係列》 027
王福春
火車上的中國人 030
硃憲民
藝術傢就是要具備自己的風格迴顧五十年攝影生涯 060
見證曆史發展 留存時代影像 064
紀實攝影與風光攝影應比翼雙飛 067
紀實攝影要體現齣時代性 068
對於基層勞動者的關注永不停息 069
我不是“大師”,我隻是一個普通農民的兒子 071
關注身邊的拍攝題材,挖掘影像自身的故事 074
關於“抓拍”和“擺拍” 075
哪裏有曆史哪裏就有紀實攝影 079攝影展覽的策劃與實施 090
那日鬆
什麼是策展人? 090
組成一個展覽的三個階段 091
國內辦攝影展的幾個途徑 091
實例分析展覽實施 092
視頻的延伸 100
幻燈的展示 100
展覽設計包括什麼? 103
製作和裝裱方式 104
布展 104
對策展人的理解 107
李樹峰
攝影的理念與方法
攝影與時代發展 108
關於攝影的界定 109
關於攝影的定義:把攝影看成過程 110
攝影的本體屬性 111
攝影的屬性對攝影者的要求 114
攝影即看法 114
視覺心理學的主要觀點 115
格式塔圖像的屬性 116
影像“縱”“橫” 117
攝影創作中現代性錶現的可能 118
陳小波
從發燒友到獨立攝影師 120
作為編輯,很多時候我必須看很多我不願意看到的照片 121
攝影要對人類精神有深層關懷 122
用相機去拍攝身邊最愛的人 123
很多年之後,中國曆史要感謝這些攝影師 129
我們的攝影,有幾條路被擠得水泄不通,
大部分道路則空曠著、無人問津 132
從今天起做一個獨立攝影師 137
結束語 137
晉永權
攝影的現代時期及當代狀況 158
誰在主導攝影話語權 138
攝影的現代時期(1880 ~ 1960 年) 139
攝影與現代藝術以及當代藝術的關係 141
2004 年,評價1967 年MOMA 新紀實攝影展覽 143
攝影的當代狀況(1960 年至今) 144
當代攝影的特點 144
藝術判斷標準範式的改變 145
誰的照片賣的最貴? 146
當代藝術的運作模式 147
黃文
關於世界著名攝影比賽 聽聽荷賽評委怎麼說 148
新聞照片的首要標準就是現場拍攝 149
我在科索沃戰爭的經曆 151
攝影記者是用生命在拍照 153
個人化讓新聞攝影有瞭新的錶達方式 156
梅生
世界遺産影像學 158
梅生,在世界遺産的影像之中 158
世界遺産概念 159
世界遺産影像學 160
如何拍攝世遺影像? 164
解海龍
中國希望工程攝影紀實(1987 ~ 2014 年) 188
紀實攝影的概念 189
我隻是一個攝影愛好者 190
藝術攝影就是創新,而紀實攝影就是真實性 191
觀察、發現、錶達 192
開啓希望工程拍攝之路 193
照片背後的故事 197
《中國攝影大傢談》 簡介 《中國攝影大傢談》是一部匯聚瞭當代中國攝影界最權威、最具影響力人物思想精華的攝影藝術論著。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名傢作品,而是深入挖掘他們創作背後的哲學思考、技術心得、行業洞見以及對攝影藝術未來的展望。通過對數十位蜚聲海內外的攝影大傢進行深度訪談和梳理,本書勾勒齣一幅中國攝影發展脈絡的生動畫捲,同時也為讀者提供瞭一扇窺探攝影藝術靈魂深處的大門。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破除瞭以往攝影書籍多以圖錄或技術教程為主的模式,將重點放在瞭“談”——即思想的交流與碰撞。每一位入選的攝影大傢,其藝術生涯都已在中國攝影史上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不僅是技藝精湛的實踐者,更是對攝影藝術有著深刻理解和獨到見解的思想者。本書力求呈現這些大傢在各自藝術領域內探索、突破、反思的過程,以及他們麵對時代變遷、技術革新和社會發展時,如何保持創作活力、堅守藝術初心。 內容詳解 本書的結構設計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係統而深入的閱讀體驗。首先,在“序言”部分,我們將簡要介紹中國攝影發展的宏觀背景,以及本書編纂的初衷與意義。通過迴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攝影藝術所經曆的輝煌與挑戰,為後續的深入探討奠定基礎。 接著,本書將圍繞幾大核心主題展開,每一主題下都將匯集不同攝影大傢的相關觀點和實踐。 一、 時代印記與攝影的溫度 在這一章節,我們聚焦於攝影如何捕捉時代變遷的脈搏,如何以其獨特的直觀性記錄社會發展、人文風貌。我們采訪的攝影大傢,很多都經曆瞭中國社會最深刻的轉型時期,他們的鏡頭記錄下瞭那個時代特有的集體記憶和個人情感。 紀實攝影的力量與責任: 深入探討紀實攝影在曆史記錄、社會批判和人文關懷方麵的作用。例如,一位以拍攝中國農村變遷而聞名的攝影傢,將分享他如何在數十年的時間裏,用鏡頭跟蹤記錄農民生活的點滴變化,以及他如何平衡客觀記錄與情感錶達。另一位關注城市發展變遷的攝影傢,則會講述他如何捕捉快速工業化進程中人與環境的互動,以及在快速變化中尋找人性的連接。 人文關懷的深度挖掘: 這一部分將側重於攝影如何深入人物內心,展現個體生命的多樣性與復雜性。一些以肖像攝影著稱的大傢,將分享他們與被攝者建立信任、挖掘其內在精神世界的技巧。他們會談論如何通過眼神、姿態、環境等細節,傳遞齣人物的情感、性格和生命故事,讓每一幅肖像都成為一個獨立而引人深思的敘事。 社會變革的視覺敘事: 許多攝影大傢的作品都與中國社會發生的重大事件息息相關。本書將收錄他們對如何以負責任的態度、藝術化的手法,呈現曆史瞬間的思考。他們會分享在新聞現場的經驗,如何快速捕捉關鍵時刻,以及如何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賦予畫麵更強的藝術感染力。 二、 藝術探索與風格的形成 攝影作為一門藝術,其魅力在於不斷地探索與創新。本章旨在呈現各位攝影大傢在藝術語言、視覺風格上的獨到之處,以及他們如何形成自己獨特的創作體係。 觀念攝影的邊界拓展: 隨著攝影技術的進步和藝術觀念的多元化,觀念攝影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錶達方式。本書將采訪一些在觀念攝影領域有突齣成就的藝術傢,聽他們講述如何通過對現實的解構與重塑,錶達抽象的思想和觀念。他們會分享如何運用象徵、隱喻、拼貼等手法,打破傳統攝影的邊界,引發觀眾的思考。 抽象與具象的平衡: 探討攝影傢如何在寫實與抽象之間找到藝術的平衡點。一些風景攝影傢,會分享他們如何從自然的宏大敘事中提煉齣富有哲理的抽象元素,或者如何通過對微觀世界的細緻觀察,展現齣隱藏在平凡事物中的詩意。 技術革新與藝術錶達: 隨著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攝影的創作手段發生瞭巨大變化。本書將收錄大傢們對於新技術(如高分辨率、HDR、後期處理等)的看法,以及他們如何運用這些工具來增強藝術錶達,而非僅僅是技術炫技。他們會強調,技術是服務於藝術理念的,而非藝術的終點。 三、 創作之道與心靈的修行 攝影創作的過程,既是技藝的磨練,也是心靈的修行。這一章節將深入探討攝影傢們的創作哲學、審美情趣以及他們如何麵對創作中的睏境與挑戰。 “看”的藝術與“見”的智慧: 攝影傢的“看”不僅僅是視覺的捕捉,更是心靈的洞察。大傢們將分享他們如何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如何從平凡的日常中發現不平凡的美。他們會談論“看見”一個事物,比“看到”它更重要,這種“看見”是帶著理解、情感和思考的。 審美情趣的培養與形成: 每個人心中都有獨特的審美標準,攝影傢也不例外。本書將探究他們是如何構建自己的審美體係,他們所欣賞的藝術傢、文學作品、音樂等,都會對他們的攝影創作産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會分享如何在高雅與通俗、經典與前衛之間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格定位。 創作的孤獨與堅持: 藝術創作往往伴隨著孤獨,攝影傢也需要麵對自我懷疑、市場壓力和評價體係的挑戰。大傢們將坦誠分享他們在創作道路上的心得體會,如何保持創作的熱情,如何剋服瓶頸期,以及如何堅定地走下去。 四、 攝影的未來與傳承 展望未來,攝影藝術將走嚮何方?本書將邀請攝影大傢們共同探討這個引人入勝的話題。 新媒體時代的攝影: 互聯網、社交媒體的興起,極大地改變瞭攝影的傳播方式和觀看習慣。大傢們將分享他們對這些變化的看法,以及攝影如何在碎片化信息時代,保持其深度和影響力。 跨界融閤與藝術創新: 攝影與其他藝術形式(如電影、文學、裝置藝術等)的融閤,正在催生新的藝術可能性。本書將探討這種跨界閤作的潛力,以及它將如何豐富攝影的錶達語言。 攝影教育與人纔培養: 如何將寶貴的經驗和理念傳承給下一代攝影師,是每一位大傢都在思考的問題。他們將分享他們對攝影教育的看法,以及如何培養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創新精神和良好職業道德的年輕藝術傢。 本書的價值 《中國攝影大傢談》不僅僅是一本攝影理論讀物,更是一部精神指南。它為攝影愛好者、從業者以及對藝術感興趣的讀者,提供瞭一個寶貴的學習和交流平颱。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將: 深入理解中國攝影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掌握當代中國攝影界最前沿的思想動態。 學習到頂尖攝影傢的創作方法與藝術理念: 獲得實用的技術指導和深刻的藝術啓迪。 拓寬藝術視野,提升審美能力: 感受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攝影藝術魅力。 獲得創作的靈感與前行的動力: 激發對攝影藝術的熱情,勇敢探索屬於自己的創作道路。 本書的語言風格力求平實而富有思想性,避免晦澀的專業術語,讓普通讀者也能輕鬆閱讀,從中獲得啓發。我們相信,《中國攝影大傢談》將成為中國攝影界一份珍貴的文獻,並為所有熱愛攝影、追求藝術的讀者帶來深刻的觸動和長遠的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