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意识(英文版)

麦肯锡意识(英文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艾森·拉塞尔(Ethan M. Rasiel),[美] 保罗·弗里嘉(Paul N. Friga) 著
图书标签:
  • 麦肯锡
  • 管理咨询
  • 商业思维
  • 问题解决
  • 决策制定
  • 领导力
  • 职业发展
  • 商业策略
  • 思维模式
  • 高效工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56053
版次:1
商品编码:12105594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麦肯锡学院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麦肯锡意识(英文版)》生动解读了麦肯锡精华的工具、方法和理念。这家备受推崇的公司正是在这些工具、方法和理念的帮助下,将一代又一代年轻的MBA培养成值得信赖的咨询顾问。本书切实可行的建议不仅适用于咨询顾问,麦肯锡人使用的原则方法,也为所有脚踏实地的职场人士提供了宝贵的指南。

作者简介

  艾森·拉塞尔(Ethan M.Rasiel)曾任麦肯锡公司咨询顾问,其客户包括金融、电信、计算机和消费品领域的众多知名公司。在加入麦肯锡之前,这位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沃顿商学院的MBA曾任伦敦水星资产管理公司股权基金经理,也曾是一位投资银行家。

目录

总序(杨斌博士 清华经管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
致谢
前言
第1章 界定问题 / 1
结构 / 2
假设 / 15
结论 / 29
第2章 设计分析内容 / 31
结论 / 47
第3章 数据收集 / 49
研究策略和工具 / 51
访谈 / 60
知识管理 / 74
结论 / 82
第4章 解释结果 / 83
理解数据 / 85
形成最终产品 / 94
结论 / 101
第5章 汇报 / 103
结构 / 104
认可 / 116
结论 / 125
第6章 团队管理 / 127
选择 / 128
沟通 / 138
联络感情 / 143
个人发展 / 149
结论 / 157
第7章 客户管理 / 159
赢得客户 / 160
维护客户 / 165
巩固客户 / 168
结论 / 172
第8章 自我管理 / 173
职业生活 / 174
个人生活 / 178
结论 / 185
附录A 数据收集来源 / 187
附录B 《麦肯锡方法》中的经验 / 205
附录C 实施经验 / 219
索引 / 213


英文目录
Foreword
Acknowledgments
Introduction
1. Framing the Problem1
2. Designing the Analysis31
3. Gathering the Data49
4. Interpreting the Results83
5. Presenting Your Ideas103
6. Managing Your Team127
7. Managing Your Client159
8. Managing Yourself173
Appendix A: Data-Gathering Resources187
Appendix B: Lessons from The McKinsey Way205
Appendix C: Implementation Lessons209
Index213

前言/序言

  前言  关于本书1999年2月,管理咨询巨头麦肯锡公司前咨询顾问艾森·拉塞尔所著的《麦肯锡方法》出版。此书不乏幽默地将麦肯锡校友的逸闻趣事与作者本人的回忆相结合,阐述了麦肯锡咨询顾问用以帮助客户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的各种技术。《麦肯锡方法》一书,还生动描绘了在公众面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麦肯锡公司不为人知的生活画面。  《麦肯锡意识》是对《麦肯锡方法》的拾遗补阙。前一本书,主要是以一个典型的项目(麦肯锡称为engagement)为背景,阐述麦肯锡的咨询方法。它从获得项目开始,一步步推进到麦肯锡解决方案的实施。该书还简要讨论了麦肯锡咨询顾问处理棘手商业问题的思路。  自然而然,《麦肯锡方法》更多是在描述,而非指导。《麦肯锡意识》则反其道而行之。《麦肯锡方法》一书谈及的是麦肯锡做什么,《麦肯锡意识》一书则介绍如何在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组织运作中运用麦肯锡的各种技术。为此,我们依靠《麦肯锡方法》中的知识,但角度有所不同,这在引言部分后将予以解释。不过此刻,希望你放心,如果你没有读过《麦肯锡方法》一书,同样也能够理解本书,从中受益。实际上,在本书每节的开头,我们都总结了《麦肯锡方法》中的相关经验,并在附录B中逐条列出。  任何人均可运用《麦肯锡方法》(和《麦肯锡意识》)中阐述的解决问题技术和管理技术;你不一定非得是(或曾经是)该公司的员工。我们还承认,麦肯锡的确与众不同。它的咨询顾问所能调取的资源,在其他公司中甚至是高管也无法使用。它采用平行组织结构,允许初级顾问做出决策和表达意见,这种方式在等级森严的工作场所,简直是不可能的。而在与客户共事期间,该公司顾问获取资源与行动的自由,连大多数公司的高管也望尘莫及。考虑到这些,我们认识到,要继《麦肯锡方法》之后写出《麦肯锡意识》,我们必须对它有所调整,以适应并不享有麦肯锡独特优势的组织之需。  幸运的是,要得到这方面的启发,我们不必舍近求远。众多麦肯锡校友在离开公司后,在新的工作中成功实施了麦肯锡的技术与策略。在为撰写本书进行考察期间,有超过75位麦肯锡校友接受了我们的访谈或回答了我们的调查问卷。离开麦肯锡以来,他们已成为世界各地商界和政界的CEO、企业家或高层决策者。如果说有人能告诉我们,在麦肯锡之外,什么行得通,什么行不通,那就是他们,而且他们的确也这样做了。  因此,在本书中,我们介绍的解决问题流程和决策程序,以麦肯锡取得巨大成功的方法为基础,同时又依照麦肯锡校友后来的职业生涯中的经验,根据“现实世界”进行了调整,我们相信,这些流程和程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你还会学到在自己的工作中实施这种流程所需的管理技术,以及能让你在组织内交流观点的汇报策略。  关于麦肯锡如果你不熟悉麦肯锡公司,请允许我们稍做介绍。它创立于1923年,已成为全球最成功的战略咨询公司。截至本书完稿之际,在世界各地拥有84个办公室(且在不断增加中),旗下约7000名专业人士,来自89个国家和地区。它也许并非是世界最大的战略咨询公司,因为有些大型会计公司的业务比它更加庞大,但它肯定是最负盛名的公司。麦肯锡的咨询客户有1000多家,既包括全球最大150家公司中的100家,也包括美国联邦机构和多个州机构及外国政府。麦肯锡,堪称国际商界的名牌。  麦肯锡数位资深合伙人已经成为国际知名人物。洛厄尔·布赖恩(Lowell Bryan)曾在美国信贷危机期间出任参议院银行委员会顾问,乔恩·卡曾巴赫(Jon Katzenbach)关于管理高效团队的著述,出现在全球各地CEO的书架上。而更加引人注目的,则是一些麦肯锡校友在世界各地走上了高级职位: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管理泰斗,《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the Excellence)一书的作者之一;郭士纳(Lou Gerstner),IBM公司CEO。  为了保持其卓越的地位(以及赚取高额的费用),公司每年物色商学院毕业的高材生,用高薪、在绩效体系中迅速升职的前景以及与商界精英共事的机会吸引他们。作为回报,公司要求员工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服从繁重的工作安排,可能会数周甚至数月抛家舍子,同时,还要求员工的工作必须出类拔萃。符合麦肯锡要求的人可能会迅速晋升,而那些不符合的员工,将很快发现自己在公司严格的“不升职就离职”的政策中,被排在了末端。  与任何强大的组织一样,麦肯锡享有浓厚的公司文化,员工拥有相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体验。每一名“麦肯锡人”都要经历同样的严格培训,都曾经在办公室熬夜苦干。对于局外人来说,公司可能显得缺乏个性,令人生畏。最近一本关于管理咨询的书便将麦肯锡比作耶稣会。  公司还有一套自己的术语。它充盈着缩写,如EM、ED、DCS、ELT和BPR,等等。麦肯锡人还把自己的任务或项目称为“engagements”。在项目中,麦肯锡团队会在追求“增值”的过程中寻找“关键驱动因素”。和一般术语一样,这些缩写大多数都仅仅是简称,不过其中一些一旦得到解读,对不在麦肯锡的商界人士来说,同样有用。  关于解决问题流程本书的基准是麦肯锡所实践的解决问题流程。麦肯锡为客户的战略问题提出最精练的解决方案。  ……
《麦肯锡意识》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籍,它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洞察力和前瞻性的世界,探讨了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关于咨询公司运作的幕后揭秘,更是一份关于思维模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在这个时代脱颖而出的深度剖析。它承诺为读者提供一套强大的工具箱,帮助他们在职业生涯和社会生活中做出更明智、更有效的决策。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普适性。尽管“麦肯锡”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严谨、逻辑和卓越,但《麦肯锡意识》所传递的核心理念却超越了任何特定的行业或职位。它聚焦于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智慧,这些智慧能够帮助任何人,无论他们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还是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管,甚至是追求个人成长和社会贡献的个体,都能更好地理解问题、制定策略并最终实现目标。 首先,本书深入阐述了“麦肯锡意识”的核心——一种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框架。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步骤,而是关于如何以一种结构化、分析性且富有创造力的方式来拆解复杂的挑战。读者将学会如何精准地定义问题,识别出最关键的驱动因素,并基于数据和事实来构建论证。这种方法论强调的是“从根本上理解”而非“表面化应付”,它鼓励读者超越表象,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从而找到真正能够带来持久改变的解决方案。书中可能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将这种框架应用于各种场景,例如如何优化业务流程,如何应对市场变化,甚至是如何解决个人职业发展中的瓶颈。 其次,《麦肯锡意识》强调了“以终为始”的思维方式。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容易陷入执行的细节而迷失方向,忘记了最初的目标。本书教导读者,在开始任何一项任务或项目之前,都要清晰地定义最终想要达成的结果,并以此为导向来规划每一步行动。这是一种强大的战略性思维,能够确保所有努力都聚焦于最终的成功。书中可能会通过讲述实际案例,说明这种“以终为始”如何帮助团队避免资源浪费,提高效率,并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它鼓励一种目标导向的文化,让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贡献如何服务于宏大的愿景。 再者,这本书也触及了“结构化沟通”的重要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清晰、简洁且有说服力的沟通是成功的基石。《麦肯锡意识》将分享如何组织思想,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将复杂的信息传递给不同的受众。这包括了如何构建逻辑严谨的报告,如何进行引人入胜的演示,以及如何用数据说话,让观点更具说服力。它不仅仅是关于言语表达,更是关于如何构建一个清晰的叙事,让听众或读者能够迅速抓住核心信息,并被引导至期望的结论。书中可能会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例如“金字塔原理”的应用,帮助读者在沟通中脱颖而出。 此外,《麦肯锡意识》还探讨了“事实驱动决策”的原则。在商业世界中,直觉和经验固然重要,但过度依赖它们往往会导致失误。本书鼓励读者拥抱数据,学会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洞察,并将其作为做出关键决策的基础。这涉及到数据收集、分析以及如何将数据转化为可执行的见解。书中可能会分享一些方法,教导读者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如何避免数据陷阱,以及如何利用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从而做出更客观、更科学的判断。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是“团队协作与领导力”。《麦肯锡意识》可能会深入探讨如何在团队中培养一种共同解决问题的文化,如何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以及如何建立一个高效、协同的工作环境。书中可能会揭示,卓越的成果往往来自于集体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而有效的领导者是这一切的关键。它会分享关于如何赋能他人,如何建立信任,以及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团队的凝聚力。 更进一步,《麦肯锡意识》也可能涉及“持续学习与适应能力”。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固步自封是最大的敌人。本书会强调培养一种终身学习的心态,以及在面对未知和不确定性时保持灵活和适应的能力。这包括了如何主动获取新知识,如何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以及如何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它会鼓励读者拥抱变革,将其视为机遇而非威胁。 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它所提供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它不仅仅是接受信息,而是学会质疑、分析和评估信息。读者将学会如何识别假设,如何评估证据,以及如何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这种能力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尤为重要,能够帮助人们避免被误导,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麦肯锡意识》的叙事方式也可能是一大亮点。它不会枯燥地陈述理论,而是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真实的案例研究以及发人深省的观点,将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麦肯锡的办公室,亲身经历着一个个挑战,学习着应对之道。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使得书中的知识更容易被理解和吸收。 总而言之,《麦肯锡意识》是一本旨在帮助读者提升思维能力、优化决策过程、增强沟通技巧并最终在个人和职业生活中取得卓越成就的书籍。它所传递的不仅仅是咨询界的智慧,更是一种应对复杂世界、追求卓越人生的通用指南。它是一份关于如何思考、如何行动、如何成功的宝贵财富,值得每一位渴望进步和实现价值的人深入研读。这本书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自我发现和能力提升的旅程,让他们能够以更加清晰、更加自信的方式面对未来的挑战。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心态,一种方法,一种力量,指引着读者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真正改变一个人看问题角度的书籍充满好奇,而《麦肯锡意识》(英文原版)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份期待。这本书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快餐读物”,它的内容极具穿透力,能够触及到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思维盲点。作者在书中展现的不仅仅是麦肯锡咨询公司的方法论,更是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层逻辑和哲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关于“结论先行”和“金字塔原理”的讲解,这不仅是提高沟通效率的关键,更是塑造清晰思维的基石。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尝试将书中的理念应用到实际工作场景中,惊奇地发现,原本觉得棘手的问题,在经过结构化分析后,竟然变得清晰可见,解决方案也随之呼之欲出。这种“顿悟”的感觉,是任何其他书籍都难以带给我的。书中对于细节的严谨和对事实的尊重,也让我受益匪浅,它教会我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冷静和客观,避免被表象所迷惑。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独特,简洁、有力,不掺杂任何虚饰,直指问题的本质,读起来酣畅淋漓,每一次翻页都充满期待。

评分

当我收到这本《麦肯锡意识》(英文原版)时,内心是既期待又有些许忐忑的。期待的是它背后代表的卓越咨询力量,忐忑的是担心其内容会过于晦涩难懂,或者流于表面。然而,阅读的体验却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它没有采用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逻辑,一步步带领读者走进“麦肯锡意识”的核心。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于“批判性思维”的深入剖析,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质疑,更是一种对信息来源、逻辑推导以及结论合理性的全面评估。这让我意识到,在信息泛滥的当下,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多么重要。书中提出的“用户导向”和“价值创造”的理念,也让我对商业本质有了更深的理解。它教会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最终要达成的目标出发,而不是被过程所束缚。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精炼,每一句话都饱含深意,读起来有一种“字字珠玑”的感觉,让我忍不住反复品味。

评分

坦白说,《麦肯锡意识》(英文原版)这本书的出现,对我的职业生涯发展起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阅读之前,我常常感到自己在解决问题时有些“眉毛胡子一把抓”,效率低下,而且总是在原地打转。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让我看到了问题背后更深层次的逻辑结构。作者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阐释了如何将复杂的问题拆解成更小的、可管理的部分,并逐一攻破。这种系统性的方法论,让我摆脱了过去那种“凭感觉”解决问题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科学、严谨的思考方式。我尤其推崇书中关于“逻辑链条”和“因果关系”的强调,这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困难,并非是因为问题本身有多么复杂,而是我们的思维方式不够清晰,不够有条理。《麦肯锡意识》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咨询公司方法论的书,它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提升个人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心法秘籍”,我愿意将其推荐给任何渴望在事业上取得突破的人。

评分

《麦肯锡意识》(英文原版)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阅读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本。它不像许多商业书籍那样,停留在泛泛而谈的理论层面,而是以一种近乎“解剖”的方式,将复杂的商业问题和思维模式一一呈现。作者在书中构建了一个完整而严谨的思考框架,让我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全局观”和“细节观”的平衡探讨,它教会我如何在宏观战略的指导下,精准地把握每一个细节,从而确保最终结果的成功。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场高强度的思维训练营,不断被挑战、被启发。书中提出的“逻辑树”和“鱼骨图”等工具,虽然看似简单,但在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应用,让我深刻理解了其背后的强大威力。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对待问题的态度,让我变得更加主动、更加自信。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从中汲取智慧的经典之作。

评分

这本《麦肯锡意识》(英文原版)绝对是我近期阅读体验中最具颠覆性的一本书。初次翻开,就被其简洁而直击要害的封面设计所吸引,仿佛预示着书中内容将毫不拖泥带水,直指核心。阅读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正在悄然形成。作者并没有堆砌那些陈词滥调的商业理论,而是通过大量引人入胜的案例和逻辑清晰的分析,引导读者一步步深入理解“麦肯锡意识”的精髓。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问题分解和结构化思考的详细阐述,这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更是一种训练大脑、提升认知效率的强大武器。每一次阅读,都仿佛经历了一场思维的“断舍离”,将杂乱的思绪梳理得井井有条。书中提出的“假设驱动”和“MECE原则”等概念,虽然在其他管理学书籍中或许有所提及,但《麦肯锡意识》却将其提炼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赋予了其更具操作性的指导意义。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开始有意识地去质疑、去分析、去寻找更优的解决方案。这本书的价值,绝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更像是一本随时可以翻阅的“思维指南”,在遇到困境时,总能从中找到启迪和方法。

评分

一千多块,一百多本,10块一本。

评分

《麦肯锡意识(英文版)》生动解读了麦肯锡精华的工具、方法和理念。

评分

不错的书,包装完好,送货快。这段万能评价代表着我对本次购物产品和服务的满意。京东为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凡京东有不从别处买。多年的京东购物体验几乎没有遇到过不满意和退货的状况。如果有不满意的情况发生我一定会仔仔细细得写下来供大家参考。

评分

快递很快,快递包装很好,里面的书还有塑料膜独立包装,而且还赠送了很有艺术感的书签,卖家细节考虑的很周到,很贴心,书的纸张及印刷非常棒是正品,内容嘛我得慢慢读了!!!

评分

不错,速度快,有塑料薄膜保护,给单位买的,期待下次继续。

评分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评分

很好的书,强化经济理解和思维!配合一起看是很不错的选择!

评分

喜欢,近期学习材料。

评分

一下买了四本还没有看呢。第一本都没有看完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