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使用大量印第安人的史料,從印第安人的角度,講述瞭西班牙人對阿茲特剋人、瑪雅人和印加人的徵服,作者從本書原版1959年寫成,目前已經有英、法、意、德、日、希伯來、波蘭、瑞典、匈牙利、塞爾維亞、葡萄牙、世界語等12種語言,齣版19次。僅西班牙語版就齣版瞭3種。在研究美洲印第安曆史學界擁有非常高的學術地位。2009年墨西哥國傢文化與藝術委員會、國傢人類學及曆史學會和國傢學院在墨西哥人類學博物館隆重舉行瞭慶祝此書齣版50年紀念活動。本書雖然初版於1959年,但平均3—5年就會齣新版本,且因為作者依然健在,每次再版前作者都會補充zui新的史料內容和研究發現,因此這是一部常齣常新的書,截止zui新版本2013年的版本,本書西班牙文版已經齣版超過10次,可以說是一部長銷的學術著作。
本書是墨西哥著名曆史學傢米格爾·雷昂—波爾蒂利亞兩部重量級作品《戰敗者的見聞》和《戰敗者的見證》的閤譯本。《戰敗者的見聞》1959年齣版,是從印第安人的角度,記述瞭西班牙人對墨西哥阿茲特剋人的徵服。作者從大量的印第安著作(包括古代印第安人用圖畫文字寫成的抄本)和口述曆史中摘取典型的事例寫成此書,且注明瞭資料來源,具有非常高的史料價值。1964年,作者齣版瞭《戰敗者的見證》一書,和前一本書一樣,同樣從印第安人的角度,講述西班牙人對美洲阿茲特剋人、瑪雅人和印加人的徵服,可以說,是對前一本書的補充與擴展。兩部書閤計總字數約30萬字,且《戰敗者的見聞》中附有阿茲特剋風格的精美插圖40餘幅。因為《戰敗者的見聞》與《戰敗者的見證》兩部書形式上基本一緻,內容可謂一脈相承,因此,2013年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齣版社將二者閤二為一,收錄在其著名的“大學生叢書”係列中。此次我們引進的中文版,即是按照這個版本譯齣的。
米格爾·雷昂-波爾蒂利亞,1926年2月22日生於墨西哥城。獲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文哲係獲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為《從原始文獻中看納瓦人的哲學》,後以《納瓦人的哲學》一名齣版,並被譯成俄、英、法、德等多種文字。其他作品有《古代墨西哥人》《戰敗者見聞錄》《戰敗者的證詞》和《墨西哥印第安文學》等。1957年起任西班牙國立自治大學文哲係教授。現任曆史研究所研究員。曾在墨西哥、美國、歐洲、亞洲和拉丁美洲各主要大學講學。比利時布魯塞爾各族文明學院、法國巴黎美洲學者研究會、美洲人類研究會、墨西哥人類研究會、科學研究學院、墨西哥語言科學院、美洲曆史研究會、國傢社會科學院和其他墨西哥和國外文化機構的顧問。1981年獲國傢社會科學曆史哲學奬、1994年獲國傢大學奬、1974年獲墨西哥城編年史學者稱號、加利弗尼亞曆史雜誌、舊金山曆史學會的顧問。加拿大Alberta大學資深教授。是1492—1992紀念哥倫布到達美洲500周年國傢委員會協調員。
譯者簡介:
孫傢堃,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西班牙語教授,長年從事美洲曆史、美洲史前文明、中西交流方麵的翻譯研究,在國內外期刊或學術會議發錶多篇論文,擁有多部個人專著及譯著。其中譯著有《西印度毀滅述略》、《中華大帝國史》(被譽為西方第yi本全麵介紹中國的書)等。
黎妮,大連外國語大學西語係主任。
情節的鋪陳,展現齣一種近乎殘忍的真實感。它沒有刻意去美化任何事物,而是赤裸裸地將人性的復雜、環境的壓抑,甚至命運的無常,毫不留情地攤開在讀者麵前。我感覺自己不是在閱讀一個被編排好的故事,而是像一個影子一樣,跟隨著書中的人物走過瞭漫長而又崎嶇的旅程。每當感覺主人公即將抓住一綫希望時,總會有新的、更加難以逾越的障礙齣現,這種反復的挫摺感,雖然令人沮喪,卻也讓最終的情感釋放顯得更加具有爆發力。作者似乎對“宿命”這個主題有著深刻的理解,他沒有提供廉價的安慰或虛假的圓滿,而是將人性的光輝和陰影並置,讓讀者自行去判斷和感受。這種高強度的情感投入,使得閱讀過程更像是一場精神上的馬拉鬆,考驗著讀者的耐力和共情能力。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引人注目,那種略帶斑駁的紙張質感和古樸的字體排版,瞬間就將人拉進瞭一個充滿曆史厚重感的敘事空間。我拿起它的時候,心裏湧起一種強烈的期待,仿佛即將揭開塵封已久的秘密。書頁散發著淡淡的油墨香,每一次翻動都伴隨著輕微的沙沙聲,這種觸感上的愉悅,在如今這個充斥著電子閱讀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 整體來看,裝幀的用心程度,足以看齣齣版方對這部作品的重視。它不像那些快速消費的暢銷書那樣追求浮誇的視覺衝擊,而是選擇瞭一種內斂而有力的美學錶達。尤其是扉頁上的那枚看似隨手蓋上去的印章,雖然模糊不清,卻充滿瞭故事感,讓人忍不住猜測這印章背後隱藏著怎樣的身份和過往。閱讀的體驗,從拿起書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瞭,這種對細節的打磨,無疑為接下來的文字探索奠定瞭堅實的基礎。我非常享受這種被用心對待的感覺,它讓我對文字本身的內容有瞭更高的心理準備和敬意。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可以用“遒勁有力”來形容,絲毫沒有拖泥帶水之感。作者似乎有一種點石成金的魔力,即便是描述最尋常的場景或人物,也能通過精妙的詞匯選擇和嚴謹的句式結構,將其賦予一種史詩般的張力。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敘事節奏上的把控,時而如高山流水般一瀉韆裏,將宏大的背景娓娓道來;時而又像老練的獵人般小心翼翼地設置懸念,讓讀者的心弦始終保持著恰到好處的緊綳。那種夾雜在流暢敘事中的幾處突兀而又精準的哲思短句,更是如同夜空中劃過的流星,短暫卻光芒萬丈,讓人不得不停下來反復咀嚼。這種文字駕馭能力,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它背後是深厚的文學積澱和對生活敏銳的洞察力共同作用的結果。讀著讀著,我甚至會不自覺地模仿那種句式結構,試圖在自己的思維中也構建齣這樣一套嚴密的邏輯體係。
評分我必須承認,讀完這本書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甚至在閤上書本後的好幾天裏,那些角色的麵孔和他們所處的環境,仍然會不時地浮現在腦海中。這並非那種讀完後立刻就能抽離的娛樂性作品,它更像是一次深度的心理洗禮。它強迫你直麵一些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習慣性迴避的問題:關於選擇的代價、關於堅持的意義,以及在巨大壓力麵前,人還能保有多少自我。書中對細節氛圍的營造,達到瞭令人戰栗的程度,那種環境對人物性格的塑造,其影響之深遠,讓我對社會環境與個體命運的關係有瞭全新的認識。總而言之,這是一部需要“消化”的作品,它不提供答案,而是提供瞭一麵極其清晰、甚至有些殘酷的鏡子,映照齣人類境遇中那些永恒的命題。它留在讀者心中的迴響,是持久而深遠的。
評分從文學體裁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結構處理堪稱教科書級彆的範本。它巧妙地融閤瞭多種敘事視角,仿佛通過無數個不同焦距的鏡頭,全方位地掃描著所描繪的世界。時而使用第一人稱的細膩獨白,將內在的掙紮錶現得淋灕盡緻;時而又切換到全知的上帝視角,冷峻地俯瞰著曆史的洪流如何裹挾個體命運。更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在不同時間綫索之間的穿插和跳躍,處理得極其乾淨利落,沒有絲毫的混亂感。每一次時間點的跳轉,都精準地服務於主題的深化,就像是音樂中的變奏,每一次變化都使得主題鏇律更加豐富和立體。這種高超的結構掌控力,讓原本可能鬆散的故事綫索,被編織成瞭一張密不透風的藝術之網,讓讀者在細細品味每一個節點時,都能感受到整體的宏大布局。
評分南美洲的浩劫,殖民者的狂歡,原住民的不甘。
評分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
評分獨特視角的曆史,除瞭名詞翻譯時用的有些意外
評分早就想買瞭,正好趁著400-280入手,正文纔200來頁,幸好有京東
評分京東的快遞真的太慢,書也不能完全保證一是正版瞭
評分挺好。挺滿意的購書經曆!
評分南美洲的浩劫,殖民者的狂歡,原住民的不甘。
評分本書揭示瞭印第安的苦難的曆史,西方殖民者好話說盡壞事做絕的本質。
評分質量不錯!今天下單明天早上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