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1、全麵收錄所需知識點,實用技巧點撥
2、題型全麵,考點明確,知識詳盡
3、直麵考試改革,學生必備工具書
4、講解細緻,總結全麵,拓展知識豐富
內頁插圖
目錄
數學
必修
第一章 集閤與函數概念
1.集閤
集閤的含義
集閤中元素的特徵
元素與集閤的錶示
元素與集閤的關係
常用數集及其記法
集閤的分類
集閤的錶示方法
子集
集閤相等
真子集
空集
關於集閤之間基本關係的結論
並集
交集
全集
補集
2.函數及其錶示
函數的概念
函數的構成要素
函數定義域的求法
函數值域的求法
區間
函數的錶示法
分段函數
映射
原象與象
一一映射
映射與函數的關係
3.函數的基本性質
函數的單調性
判斷函數單調性的方法
有關函數單調性的結論
函數的最大(小)值
函數的奇偶性
有關函數奇偶性的結論
判斷函數奇偶性的方法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數(I)
1.指數函數
n次方根
根式
分數指數冪的意義
指數冪的運算性質
無理數指數冪
指數函數
指數函數的圖象與性質
指數函數圖象間的關係
兩個冪值的大小比較
2.對數函數
對數
對數的基本性質
常用對數
自然對數
對數運算性質
換底公式
對數函數
對數函數的圖象與性質
對數函數圖象間的關係
反函數
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的關係
3.冪函數
冪函數
幾種常見冪函數的圖象
冪函數的性質
第三章 函數的應用
1.函數與方程
方程的根與函數的零點
函數零點的判斷方法
二分法
用二分法求函數的零點
2.函數模型及其應用
常見的8種函數模型
幾類函數模型的增長差異
解已知函數模型的應用題
解數據收集類應用題
必修
第一章 空間幾何體
1.空間幾何體的結構
空間幾何體
多麵體與鏇轉體
棱柱的結構特徵
棱錐的結構特徵
棱颱的結構特徵
圓柱的結構特徵
圓錐的結構特徵
圓颱的結構特徵
球的結構特徵
球截麵的性質
球麵距離
簡單組閤體的結構特徵
2.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和直觀圖
投影的相關概念
中心投影、平行投影
平行投影的性質
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
畫兒何體的三視圖的要求
常見鏇轉體的三視圖
作簡單組閤體的三視圖
空間幾何體的直觀圖
用斜二測畫法畫水平放置的平麵圖形
直觀圖的步驟
用斜二測畫法畫空間幾何體的直觀圖
3.空間幾何體的錶麵積與體積
多麵體的錶麵積
圓柱的錶麵積
圓錐的錶麵積
圓颱的錶麵積
柱體、錐體、颱體的體積
球的體積和錶麵積
第二章 點、直綫、平麵之間
的位置關係
1.空間點、直綫、平麵之間的位置關係
平麵
平麵的畫法及錶示法
平麵的基本性質
點與平麵、直綫的位置關係
……
物理
化學
生物
前言/序言
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是中學階段的四門主要學科,而各學科的概念、公式、定律又是學生學習、掌握這些課程知識並融會貫通的基礎。為瞭幫助高中生更好地學習、掌握並靈活運用數理化生知識,提高學習成績,我們特彆精心編寫瞭這本《高中數理化生公式定律及要點透析》。
作為高中數理化生課程學習的常備工具書,本書按學科分為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四個部分,各學科均以最新考試大綱和課程標準為依據,參照高中數理化生教材編寫而成,包括新課標各版本教材必修和選修的全部知識點,並對重要的知識點進行詳細的講解與說明,以例題詮釋對知識的運用,從而將厚重的高中數理化生知識進行梳理,並濃縮成易於記憶和查找的理科綜閤性工具書,既可供高中生平時學習和迎考之用,也可供有關教師教學參考。
本書針對教師教學實際,學生學習、備考及備查的需要,對四門學科的知識結構和公式定律進行瞭係統全麵的介紹,突齣強調瞭對公式定律的靈活掌握。
本書具有以下特色:
(1)詞條選錄全麵、係統。本書根據國傢教育部最新考試大綱和課程標準,融人我國現行所有理科高中新課標教材及國標實驗教材所規定的全部必修內容和選修內容。
(2)在詞條編排上,按各學科的內容特點和知識體係的內在規律,將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定律、實驗等要領,歸納整理成係統有序的詞條,使讀者一目瞭然、查閱方便。
(3)對詞條的解釋源於教材,內容充實完備,突齣準確性和實用性,采用易為讀者接受、理解的方式、方法敘述。
(4)對重點詞條配以“特彆提醒”和“名師點撥”,並進行詳細說明和深入淺齣的辨析,以揭示公式、定理與實際應用的內在聯係,啓迪讀者思維。
(5)對相關概念、規律、公式、定理進行圖解、錶解比較,分類歸納,更有利於讀者在閱讀時理解、記憶。
(6)附錄內容豐富。每部分末均列有多項附錄,整理、收錄瞭高中階段相應學科常需查閱的資料,方便讀者學習時查閱;對公式、定理或重要化學方程式等分類歸納,有利於提高記憶效率。
(7)本書還精選瞭實用性和針對性強的典型例題,對重要知識點進行強化與鞏固,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既可加深對公式、定律的記憶,又可學到實際應用的知識,是對課內知識麵的拓展。書中精選的高考題,讓學生提前感知高考,體悟高考。
(8)精心設計、彩色印製,視覺衝擊力強。為瞭讓內容更具特色,全書運用顔色對比,不僅對各學科分彆用不同色彩進行區分,便於讀者查閱,又對各欄目以及重要知識點作瞭強調與突齣,做到瞭重點醒目,給讀者帶來視覺衝擊,使讀者能在一種輕鬆愉快的環境中閱讀,緩解學習壓力。
本書不僅是集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於一體的“大寶典”,而且是一本既有助於教師、學生正確理解掌握數理化生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公式、定理,又可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的理科綜閤性工具書。
本書雙色印刷,突齣詞條,查閱便捷,內容翔實,形式多樣,全麵實用。是廣大讀者學習理科的好幫手,真正做到:一冊在手,理科無憂。
《高考風嚮標:高中數理化生核心知識精粹與應試策略》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數學 第一章:函數與基本初等函數 1.1 函數的概念與性質 1.1.1 函數的定義域與值域 1.1.2 函數的單調性與奇偶性 1.1.3 函數的周期性與對稱性 1.1.4 函數的圖像與基本性質 1.2 基本初等函數 1.2.1 指數函數及其性質 1.2.2 對數函數及其性質 1.2.3 冪函數及其性質 1.2.4 三角函數及其性質(包括正弦、餘弦、正切、餘切、正割、餘割) 1.2.5 反三角函數及其性質 1.3 導數及其應用 1.3.1 導數的概念與幾何意義 1.3.2 常見函數的導數公式 1.3.3 導數的運算(加法、減法、乘法、除法、復閤函數求導) 1.3.4 利用導數研究函數的單調性與極值 1.3.5 利用導數求函數的最值 1.3.6 導數在不等式證明與方程求解中的應用 第二章:數列 2.1 數列的概念與錶示法 2.1.1 通項公式法 2.1.2 遞推關係式法 2.2 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 2.2.1 等差數列的定義、通項公式與前n項和公式 2.2.2 等比數列的定義、通項公式與前n項和公式 2.2.3 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性質 2.3 數列的綜閤應用 第三章:三角恒等變換 3.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數 3.1.1 弧度製 3.1.2 任意角的定義與三角函數定義 3.2 兩角和與差的三角函數公式 3.2.1 和角公式(sin(α+β), cos(α+β), tan(α+β)) 3.2.2 差角公式(sin(α-β), cos(α-β), tan(α-β)) 3.3 倍角公式 3.3.1 二倍角公式(sin(2α), cos(2α), tan(2α)) 3.3.2 三倍角公式(sin(3α), cos(3α)) 3.4 降冪公式與升冪公式 3.5 輔助角公式 第四章:平麵嚮量 4.1 嚮量的概念與綫性運算 4.1.1 嚮量及其錶示 4.1.2 嚮量的加法、減法與數乘 4.1.3 嚮量的共綫性質 4.2 平麵嚮量的數量積 4.2.1 數量積的定義與性質 4.2.2 數量積的坐標錶示 4.2.3 嚮量夾角的計算 4.3 平麵嚮量基本定理及坐標錶示 第五章:不等式 5.1 不等式的性質 5.2 基本不等式及其應用 5.2.1 算術平均數與幾何平均數的關係 5.2.2 應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5.3 柯西不等式及其應用 5.4 絕對值不等式 第六章:解析幾何 6.1 直綫與方程 6.1.1 直綫的傾斜角與斜率 6.1.2 直綫的方程(點斜式、斜截式、兩點式、截距式、一般式) 6.1.3 兩條直綫的位置關係(平行、相交、垂直) 6.1.4 點到直綫的距離公式 6.2 圓與方程 6.2.1 圓的標準方程與一般方程 6.2.2 圓與直綫的位置關係 6.3 橢圓、雙麯綫與拋物綫 6.3.1 橢圓的定義、標準方程與幾何性質 6.3.2 雙麯綫的定義、標準方程與幾何性質 6.3.3 拋物綫的定義、標準方程與幾何性質 6.3.4 弦長公式、焦半徑公式 6.3.5 離心率、漸近綫 第七章:立體幾何 7.1 空間幾何體的結構特徵 7.1.1 柱、錐、颱、球的結構特徵 7.1.2 棱柱、棱錐、棱颱的結構特徵 7.2 空間中的平行關係與垂直關係 7.2.1 綫麵平行、麵麵平行、綫綫平行 7.2.2 綫麵垂直、麵麵垂直、綫綫垂直 7.3 空間嚮量及其應用 7.3.1 空間嚮量的坐標錶示 7.3.2 空間嚮量的數量積與垂直關係 7.3.3 利用空間嚮量求夾角與距離 第八章:概率與統計 8.1 概率的意義與性質 8.1.1 古典概型與幾何概型 8.1.2 條件概率與全概率公式 8.1.3 獨立事件與相互獨立事件 8.2 離散型隨機變量及其分布列 8.2.1 二項分布 8.2.2 超幾何分布 8.3 連續型隨機變量及其概率密度函數 8.3.1 均勻分布 8.3.2 正態分布 8.4 樣本與抽樣方法 8.5 統計圖錶與數據的描述 8.5.1 頻率分布直方圖、莖葉圖 8.5.2 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方差、標準差 8.6 統計推斷(置信區間、假設檢驗) 第二部分:物理 第一章:力與運動 1.1 運動的描述 1.1.1 質點、參考係、位移、路程 1.1.2 速度、加速度 1.1.3 勻速直綫運動、勻變速直綫運動 1.1.4 自由落體運動、竪直上拋運動 1.2 牛頓運動定律 1.2.1 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 1.2.2 牛頓第二定律(F=ma) 1.2.3 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1.2.4 整體法與隔離體法 1.3 麯綫運動與圓周運動 1.3.1 麯綫運動的特點 1.3.2 瞬時速度、切綫速度 1.3.3 嚮心力、嚮心加速度 1.3.4 勻速圓周運動 1.3.5 拋體運動(平拋、斜拋) 1.4 萬有引力與航天 1.4.1 萬有引力定律 1.4.2 衛星繞行星運動 1.4.3 行星運動規律 第二章:機械振動與機械波 2.1 簡諧振動 2.1.1 振動圖象與振動方程 2.1.2 振幅、周期、頻率 2.1.3 彈簧振子、單擺 2.2 機械波 2.2.1 波的形成與傳播 2.2.2 波長、頻率、波速關係(v=λf) 2.2.3 橫波與縱波 2.2.4 波的乾涉與衍射 2.3 聲波與超聲波 第三章:能量與能源 3.1 功與能 3.1.1 功的定義與計算 3.1.2 功率 3.1.3 動能與動能定理 3.1.4 勢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 3.1.5 機械能守恒定律 3.2 能量守恒定律 3.3 機械能的轉化與守恒 3.4 能量資源的利用與保護 第四章:電場與電路 4.1 電荷與電場 4.1.1 電荷守恒定律 4.1.2 庫侖定律 4.1.3 電場強度與電場綫 4.1.4 電勢與電勢能 4.1.5 勻強電場 4.2 電流與電路 4.2.1 電流、電壓、電阻 4.2.2 歐姆定律 4.2.3 電阻的串聯與並聯 4.2.4 電功與電功率 4.2.5 電源與電動勢、內阻 4.2.6 閉閤電路歐姆定律 第五章:磁場與電磁感應 5.1 磁場 5.1.1 磁感綫、磁感應強度 5.1.2 安培力 5.1.3 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力(洛倫茲力) 5.1.4 磁單極子不存在 5.2 電磁感應 5.2.1 磁通量 5.2.2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5.2.3 楞次定律 5.2.4 渦流 5.3 交流電 5.3.1 交流電的産生 5.3.2 交流電的有效值 5.3.3 變壓器 第六章:電磁波與現代物理初步 6.1 電磁波 6.1.1 電磁波的産生與傳播 6.1.2 電磁波譜 6.1.3 無綫電波、微波、紅外綫、可見光、紫外綫、X射綫、γ射綫 6.2 物理光學(光的乾涉、衍射、偏振) 6.3 現代物理初步 6.3.1 光電效應與光子說 6.3.2 原子結構模型(盧瑟福模型、玻爾模型) 6.3.3 核反應(裂變、聚變) 6.3.4 相對論初步 第三部分:化學 第一章:物質的組成、性質與分類 1.1 物質的分類 1.1.1 純淨物(單質、化閤物) 1.1.2 混閤物(溶液、膠體、懸濁液) 1.1.3 酸、堿、鹽、氧化物 1.2 物質的性質 1.2.1 物理性質(顔色、狀態、氣味、熔沸點、溶解性等) 1.2.2 化學性質(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熱穩定性等) 1.3 阿伏伽德羅常數的測定與應用 1.3.1 物質的量 1.3.2 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 1.3.3 阿伏伽德羅常數 第二章:化學反應與能量 2.1 化學反應速率 2.1.1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2.1.2 催化劑的作用 2.2 化學平衡 2.2.1 可逆反應與化學平衡狀態 2.2.2 平衡移動(勒夏特列原理) 2.2.3 平衡常數 2.3 氧化還原反應 2.3.1 氧化劑與還原劑 2.3.2 電子轉移與化閤價變化 2.3.3 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 2.4 能量變化 2.4.1 焓變與蓋斯定律 2.4.2 燃燒熱、中和熱 第三章:離子反應與電解質溶液 3.1 離子 3.1.1 離子的形成與錶示 3.1.2 離子檢驗 3.2 電解質與非電解質 3.3 酸、堿、鹽的性質 3.4 離子反應方程式 3.4.1 離子反應的條件 3.4.2 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 3.5 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 3.5.1 水的電離 3.5.2 弱酸、弱堿的電離 3.6 難溶電解質的沉澱溶解平衡 第四章:有機化學基礎 4.1 有機物的概念與同分異構體 4.2 烴 4.2.1 烷烴、烯烴、炔烴、芳香烴 4.2.2 烴的來源與用途 4.3 官能團與有機物的分類 4.3.1 羥基、醛基、羧基、酯基、氨基、硝基等 4.3.2 醇、醛、羧酸、酯、胺、硝基苯等 4.4 有機反應類型 4.4.1 取代反應、加成反應、消去反應 4.4.2 氧化反應、還原反應、酯化反應、水解反應 4.5 重要的有機物及其應用(乙醇、乙酸、苯、葡萄糖、澱粉、蛋白質等) 第五章:元素化閤物知識 5.1 周期錶與元素周期律 5.2 常見元素的單質及其化閤物的性質 5.2.1 鹵族元素 5.2.2 氧族元素(S、O) 5.2.3 氮族元素(N、P) 5.2.4 碳族元素(C、Si) 5.2.5 堿金屬、堿土金屬 5.3 常見無機物的性質與製備 第六章:化學與環境、生活 6.1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6.1.1Acid rain, ozone depletion, greenhouse effect 6.1.2 綠色化學 6.2 化學與能源(化石燃料、新能源) 6.3 化學與材料(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 6.4 食品、醫藥、農業中的化學 第四部分:生物 第一章:分子與細胞 1.1 分子水平的生命物質 1.1.1 元素組成與無機物(水、無機鹽) 1.1.2 有機物(糖類、脂質、蛋白質、核酸) 1.1.3 酶 1.2 細胞的結構 1.2.1 細胞學說 1.2.2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 1.2.3 細胞器及其功能(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綫粒體、葉綠體、內質網、高爾基體、液泡、溶酶體、核糖體) 1.3 細胞的功能 1.3.1 細胞膜的結構與功能 1.3.2 物質跨膜運輸(被動運輸、主動運輸) 1.3.3 細胞的能量轉換(光閤作用、呼吸作用) 1.3.4 細胞的生命曆程(細胞分化、衰老、凋亡) 第二章:遺傳與變異 2.1 遺傳的基本規律 2.1.1 基因的概念 2.1.2 孟德爾遺傳定律(分離定律、自由組閤定律) 2.1.3 伴性遺傳 2.2 基因的本質與復製 2.2.1 DNA的結構與功能 2.2.2 DNA的復製 2.3 基因的錶達 2.3.1 轉錄與翻譯 2.3.2 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 2.4 染色體變異 2.4.1 染色體結構變異 2.4.2 染色體數目變異 第三章:生命活動中的物質與能量 3.1 新陳代謝 3.1.1 物質代謝(同化作用、異化作用) 3.1.2 能量代謝(光閤作用、呼吸作用、ATP) 3.2 酶在代謝中的作用 3.3 物質的跨膜運輸與能量的形成 3.4 維持內環境穩定 第四章:生命活動的調節 4.1 植物的激素調節 4.1.1 植物激素的種類與作用(生長素、赤黴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乙烯) 4.2 動物的神經調節 4.2.1 神經係統的組成與功能 4.2.2 反射弧與反射 4.2.3 興奮的産生與傳導 4.2.4 神經衝動與神經遞質 4.3 動物的體液調節 4.3.1 激素調節(內分泌腺與激素) 4.3.2 血糖調節、體溫調節、水鹽平衡調節 4.4 動物的免疫調節 4.4.1 免疫係統的組成 4.4.2 三道防綫 4.4.3 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 4.4.4 免疫失調(過敏反應、自身免疫病) 第五章:進化與生態 5.1 生物的進化 5.1.1 自然選擇學說 5.1.2 生物進化的證據 5.1.3 進化與基因頻率 5.2 生態係統 5.2.1 生態係統的組成(生産者、消費者、分解者、非生物環境) 5.2.2 食物鏈與食物網 5.2.3 生態係統的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 5.2.4 生態係統的穩定性與自我調節能力 5.3 人類活動與生態環境 第六章:生物技術 6.1 基因工程 6.2 細胞工程(植物組織培養、動物細胞培養) 6.3 蛋白質工程 6.4 基因工程在農業、醫藥領域的應用 前言 在追求知識的道路上,每一步的紮實奠基都至關重要。尤其對於高中生而言,數理化生四大核心學科是構建科學思維、理解世界運行規律的基石,更是通往更高學府的必經之路。本書《高考風嚮標:高中數理化生核心知識精粹與應試策略》正是應運而生,旨在為廣大高中生提供一份係統、全麵、實用的學習指南。 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的公式匯編,也不是生硬的知識羅列。我們深知,高考的考察並非隻停留在對零散知識點的記憶,而是更加側重於對知識的理解、融會貫通以及靈活運用。因此,本書在內容的編排上,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一、 體係化梳理,脈絡清晰: 針對高中數理化生各學科的特點,本書將每一個學科的內容按照核心知識點、重要概念、關鍵公式、基本定理等進行科學的劃分與梳理。我們力求展現知識體係的內在邏輯,讓學習者能夠清晰地把握每一個學科的整體框架,理解知識點之間的聯係,從而形成“全局觀”,避免“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學習誤區。 二、 精粹化提煉,要點突齣: 在龐大的知識體係中,如何抓住核心,抓住重點,是高效學習的關鍵。本書在編撰過程中,精選瞭高考常考、必考的知識點,並對其進行深入淺齣的解讀。對於每一個重要的公式、定律,不僅給齣瞭其精確的錶述,更重要的是結閤實際應用,解析其內涵、適用範圍以及常見易錯點,幫助學習者真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三、 深入化解析,透徹理解: “透析”是本書的核心理念之一。對於每一個重要的概念和原理,我們都會進行深入的剖析,力求解釋其産生的背景、揭示其本質的規律。通過分析大量的典型例題,展示知識點在實際解題中的應用方法和技巧,幫助學習者掌握解決各類問題的思路和策略。我們將理論知識與解題實踐緊密結閤,讓學習者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夠更有效地應用所學知識。 四、 實用化導嚮,應試為先: 本書的最終目的是服務於學生的學業發展,尤其是高考。在內容的選擇和解讀上,我們緊密結閤高考大綱的要求,並參考瞭近年的高考命題趨勢。本書不僅梳理瞭知識點,更重要的是融入瞭應試策略。在講解過程中,會穿插提示常見的解題誤區、得分技巧以及時間管理建議,幫助學習者在考試中能夠更加從容地應對,取得理想的成績。 五、 語言化錶述,易於接受: 我們力求使用清晰、簡潔、準確的語言來描述復雜的科學概念。避免過於晦澀的術語,通過形象的比喻和生動的案例,使學習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時,本書也注重知識的連貫性,力求在學習一個新知識點之前,已經為讀者打下瞭必要的知識基礎。 本書特色概覽: 結構清晰: 按學科、按章節、按知識點逐級遞進,邏輯嚴謹。 內容精煉: 聚焦高考核心,剔除繁雜枝蔓,直擊考點。 深度解析: 不僅講授“是什麼”,更深入剖析“為什麼”和“怎麼用”。 技巧點撥: 融入實用的解題方法、思維導圖、易錯警示。 語言生動: 摒棄枯燥的說教,以貼近學生的語言進行講解。 我們相信,通過認真研讀和勤加練習,本書將成為您高中數理化生學習路上的得力助手。它將幫助您構建堅實的知識體係,提升解題能力,培養科學素養,最終在高考的舞颱上展現齣最佳的自己。 願本書能成為您通往夢想彼岸的一座堅實的橋梁! 編委會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