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不断开创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国家统计局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围绕脱贫攻坚总目标修订完善贫困监测调查制度,不断提高监测能力和数据质量,加强数据共享,切实加强农村贫困监测体系建设,努力为制定相关政策、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真实可靠的统计依据。
《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7》以农村贫困监测调查统计和各部门扶贫实践为基础,目的是如实记录脱贫攻坚总体目标实现进程、客观评价农村减贫成效、全面反映各地区各部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实际及成果。报告分五篇,全国篇主要包括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及全国农村减贫情况,2016年度全国农村及贫困地区、连片特困地区和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减贫情况;部门篇包括国家相关部委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地区篇包括中西部22个省份2016年减贫情况;典型案例与调研篇收录了各地在开展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旅游扶贫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和调研分析报告;统计资料篇主要包括国家统计局贫困监测调查主要结果数据。
内页插图
目录
全国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农村减贫情况
2016年全国农村贫困状况
2016年贫困地区农村贫困状况
2016年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状况
2016年扶贫重点县贫困状况
部门篇
国务院扶贫办扶贫开展情况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扶贫开展情况
教育部扶贫开展情况
工业和信息化部扶贫开展情况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扶贫开展情况
民政部扶贫开展情况
财政部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情况
国土资源部扶贫开展情况
交通运输部扶贫开展情况
水利部扶贫开展情况
农业部扶贫开展情况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扶贫开展情况
审计署扶贫审计开展情况
国家林业局扶贫开展情况
国家铁路局定点扶贫开展情况
全国妇联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铁路总公司扶贫开展情况
中国农业银行扶贫开展情况
……
地区篇
典型案例与调研篇
统计资料篇
精彩书摘
《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7》:
将少数民族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综合扶贫工程纳入《“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重点工程。包括开展民族自治地方贫困县脱贫专项行动、边境地区戍边就近就地脱贫专项行动、特困和人口较少民族精准脱贫专项行动。会同教育部、国家语委等有关部门共同印发支持云南省开展特困民族聚居区普及国家通用语言工作,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学用普通话、普及科技知识、提高生产生活技能。会同交通部、国家开发银行赴云南开展边境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交通基础设施情况调研,配合交通运输部研究批复云南省特困民族聚居区和沿边地区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规划,对聚居区行政村通水泥路项目建设优先安排。2016年8月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召开全国民委系统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工作会议,协调东中部21个省市民族工作部门对口援藏援疆,支持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加快脱贫步伐。召开“全国民族自治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验交流会”“第二届全国民族自治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验交流会”,促进自治县(旗)和自治州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
前言/序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以领导人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不断开创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国家统计局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围绕脱贫攻坚总目标修订完善贫困监测调查制度,不断提高监测能力和数据质量,加强数据共享,切实加强农村贫困监测体系建设,努力为制定相关政策、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真实可靠的统计依据。
《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以农村贫困监测调查统计和各部门扶贫实践为基础,目的是如实记录脱贫攻坚总体目标实现进程、客观评价农村减贫成效、全面反映各地区各部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实际及成果。报告分五篇,全国篇主要包括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及全国农村减贫情况,2016年度全国农村及贫困地区、连片特困地区和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减贫情况;部门篇包括国家相关部委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地区篇包括中西部22个省份2016年减贫情况;典型案例与调研篇收录了各地在开展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旅游扶贫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和调研分析报告;统计资料篇主要包括国家统计局贫困监测调查主要结果数据。
本报告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特别感谢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审计署,林业局、国家铁路局、全国妇联、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农业银行等有关部门为本报告提供相关稿件,也衷心感谢国家统计局相关司局及各调查总队的积极参与。
限于水平和经验,本报告难免有不足之处,真诚欢迎大家提出批评和建议。
《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7》 引言:时代脉搏与区域透视 2017年,中国农村的脱贫攻坚战正进入决胜的关键时期,精准扶贫战略的深入实施,为亿万贫困人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在这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年份,《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7》应运而生,它不仅是一份关于中国农村贫困现状的权威数据呈现,更是对中国政府在消除贫困领域所付出努力的深度记录,是对中国广袤农村地区发展脉搏的细致捕捉。本书作为一份高度重视数据严谨性与分析深度的报告,旨在为研究者、政策制定者、社会各界以及关心中国农村发展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客观、详实的洞察视角,深入理解中国农村贫困的动态变化、成因机理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核心内容概述:数据的力量,现实的画像 本书的主体部分,是基于国家统计局、国务院扶贫办等多个权威部门在2017年开展的全国范围内的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所收集的海量数据。这些数据涵盖了从宏观的全国贫困发生率、贫困人口数量,到微观的家庭收入、支出、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多个维度。报告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科学梳理、统计分析和多角度解读,力图勾勒出一幅2017年中国农村贫困的真实画像。 贫困现状的量化呈现: 报告的核心之一在于对2017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总量、结构以及区域分布进行精确统计。这包括识别出绝对贫困人口和相对贫困人口的数量,并对其在年龄、性别、民族、受教育程度、劳动能力等方面的构成进行细致分析。通过与往年数据的对比,报告能够清晰地展现贫困人口数量的动态变化趋势,以及脱贫工作的进展成效。 贫困区域的聚焦扫描: 中国幅员辽阔,贫困问题呈现出显著的区域性特征。《报告》将重点聚焦于深度贫困地区,如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现状分析。通过对西部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不同区域的贫困状况进行分类别、分层次的深入剖析,揭示不同区域贫困的成因、特点以及面临的挑战,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区域扶贫政策提供依据。 多维贫困的细致解读: 现代贫困研究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收入贫困范畴,更加关注教育、健康、住房、饮水安全、基本公共服务等非收入维度的剥夺。《报告》在收入贫困的基础上,也深入分析了农村居民在这些非收入维度上面临的贫困问题。例如,对农村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辍学率、教育质量的分析,对农村居民人均医疗卫生支出的变化,对农村危房改造情况的统计,以及对农村饮水安全和基本养老保障覆盖率的考察,都构成了报告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而呈现出一个更为立体和全面的贫困图景。 贫困成因的深层探究: 贫困的产生并非偶然,其背后往往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报告》不仅仅罗列数据,更注重对导致农村贫困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这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经济结构性因素: 产业发展滞后、缺乏就业机会、农产品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力不强等。 自然地理因素: 恶劣的自然条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 社会文化因素: 观念滞后、技能缺乏、家庭成员劳动能力受限(如因病、因残、因老)、教育水平低下等。 政策执行因素: 扶贫政策的精准度、到位率、管理效率等。 报告通过数据分析,试图揭示在2017年,哪些因素对农村贫困的形成和维持起着主导作用。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严谨与科学的基石 本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数据的权威性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报告》在收集数据时,严格遵循国家统计制度和相关法规,采用了多种科学的研究方法: 抽样调查: 报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全国性、代表性的农村抽样调查,这些调查通常由国家统计局组织实施,遵循科学的抽样设计原则,确保样本的随机性和代表性,从而能够推断全国情况。 大数据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农村贫困现象进行监测和分析也可能成为报告的重要补充。这可能包括对农村电商、金融、社交媒体等数据的挖掘,以获得更实时、更动态的贫困信息。 定性研究与案例分析: 除了宏观数据统计,《报告》也可能包含定性研究方法,如深入的田野调查、访谈、焦点小组讨论等,以及对典型贫困户、贫困村的案例分析。这些方法能够弥补纯粹定量研究的不足,更深入地理解贫困人口的真实生活状况、情感体验和内在需求。 多指标综合评价: 报告在评估贫困程度时,通常会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构建贫困指数或贫困线,从而更全面、准确地衡量贫困的程度和范围。 报告的意义与价值:洞察、指引与启迪 《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7》不仅仅是一份枯燥的数据汇编,它承载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报告中的详实数据和深入分析,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制定更具针对性、更有效率的扶贫政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了解贫困的症结所在,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扶贫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惠及最需要帮助的人群。 为学术研究提供宝贵资料: 对于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区域经济学等领域的学者而言,《报告》是研究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它为学术界提供了前沿的实证数据,有助于深化对贫困发生机制、减贫路径以及发展经济学的理解。 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窗口: 报告向公众展示了中国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指出了仍然存在的挑战。这有助于提升全社会对农村贫困问题的关注度,凝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脱贫攻坚的事业中来。 为国际交流提供参考: 作为全球减贫事业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中国在脱贫攻坚方面的经验和数据,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在制定减贫战略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望:挑战与未来 尽管2017年中国农村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报告也必然会指出,农村贫困问题依然复杂而艰巨。报告可能会探讨在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解决相对贫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并可能对未来的农村发展方向提出一些前瞻性的思考。这些思考,将为中国农村的长远发展,以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提供重要的启示。 《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7》是一部集权威性、科学性、全面性于一体的重量级报告,它以数据为基石,以分析为血肉,为我们展现了2017年中国农村贫困的真实图景,其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