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禅即意

立禅即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于鸿坤 著,谈锡永<批> 编
图书标签:
  • 禅宗
  • 立禅
  • 内观
  • 修行
  • 佛教
  • 禅修
  • 心性
  • 顿悟
  • 止观
  • 东方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91747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707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密宗上师、谈锡永教授点评推荐:什么是立禅?即是进入禅的境界,禅的境界远离分别。什么是分别?依名言来认识事物是分别,例如说拳法、腿法,那便是依名言来作分别;依概念来认识事物亦是分别,例如说洪拳、咏春拳,那便是依概念来作分别。凡落分别都不是禅。若拳手能入禅境,便能得“意”。这里说的“意”,即是佛家的“清净无分别意”。既能得“意”,即能依意成形。所以,拳师发出的形,亦需无作意而发,一落作意即成分别。于对拳时,由“意”适应对方而发招,而不是揣摩对方的形而以形相抗,这便是“立禅即意”。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继《大成传习录》之后又一部指导弟子正确练拳习禅的讲习著作。“立禅”是王选杰先生对大成拳修炼法门“站桩”的称呼,是其对“站桩”的内涵——以身正心、以心印物、以物用心的深刻参悟,也是对中国传统拳理真谛认识的一大飞跃。作者挖掘先师遗训,广采名家之言,在自身多年研习修为的实践基础上,围绕大成拳的中心理念如“劲、力、势、气、神、中”等,深刻揭示了大成拳修练途径和方法要领的文化意蕴,廓清了遗存多年的认知误区,给大成后学明确了方向和原则,裨助直达增强生命之气,不必作意于劲与力而能随势而发的自然之境。著名学者、密宗上师谈锡永教授随读随批,颇多高屋建瓴之论和画龙点睛之笔,从而使得本书不仅成为拳学经典,更可作为完善生命、成己成物的人生读本。


作者简介

于鸿坤(阿龙),大成拳传人、大成立禅法脉传人,文化行者。自幼习文学武,诵读经典,曾随路文瑞大师习南极派通臂拳法;随马贤达大师系统学练八极、翻子、劈挂、鞭杆等法门。上世纪80年代,始随大成拳大师王选杰先生习练大成拳之功、技、理、法,王师赐名“鸿坤”,并题赠“鸿坤弟子,大成正宗,衣钵传人”以寄厚望,王师辞世后继续追随常志朗大师研习大成拳。其后数十年,遍访佛学、国学、拳学大家,希冀融汇儒释道三家思想,以求贯通拳理精髓,突破拳法局限,从而通达人生真谛。重要著作有《大成拳学真谛》《大成拳》十卷本(前三卷已正式出版)和《大成传习录》。

谈锡永,当代著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清华大学国学院学术顾问,一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各领域研究,尤重汉藏佛学。2008年应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之邀参与创办汉藏佛学研究机构——中国汉藏佛学研究所,也是北美汉藏佛学研究协会创办人,西藏密宗官方网站(Rigpa Sherdra网站)将他列名为宁玛派上师及当代上师。多年来游历欧美各地弘扬如来藏学说,译著佛学典籍70余种。此次批读鸿坤《立禅即意》,既有奖掖后学的古道热肠,也是他用佛家如来藏思想贯通大成拳学、融入日常生活的努力。


目录

谈锡永先生作批旨意

1.立禅即意
2.以无住心推手
3.都是用中
4.站桩心法
5.感知才是真知
6.灵机不失
7.入门要对
8.以清净心信受
9.皆在知见中
10.共与不共
11.真正的内家拳
12.立禅大成
13.说各家拳
14.说形意拳
15.练拳三境界
16.站桩要领
17.练习听劲
18.这样打法
19.又是站桩
20.变化身心
21.以空为体
22.如鱼在水
23.空的状态
24.两人搭手
25.就是一个
26.形力气意神
27.说拳
28.行气如九曲珠
29.大成真义
30.定要清晰
31.中气才是真的间架
32.一静一动
33.只一个势
34.动静不二
35.观照不失
36.从有到无
37.动补虚,静接敌
38.站桩的松紧
39.一个整体
40.如如不动
41.观照与觉知
42.怎样得势?
43.无法不容
44.妄动与随动
45.皆归心性
46.悟入根本位
47.法门真谛
48.无形的腿
49.真实无分别
50.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51.入佛知见
52.分而不分
53.站桩与立禅
54.得机得势
55.集训对话摘录
56.中不丢
57.动静之机
58.随敌为师1154
59.静接物,动取中
60.站桩秘密
61.整体在站
62.不存力,意在人身后
63.再谈站桩
64.周身不着力
65.怎样才叫懂
66.真的站松
67.什么是起点?
68.练《金刚经》
69.门规不仅是门规
70.乐空即我
71.去除惯性就能忍
72.学拳不可断章取义
73.练拳的故事
74.有形空,无形有
75.凭感知出
76.如何明空
77.对方的中
78.清逸的心
79.四种精神境界
80.行住坐卧都是法
81.歇狂心,显中神
82.至阳功夫
83.拿清逸心去打
84.只是打影
85.桩与中
86.日常化生活化
87.虚与中——练拳的秘诀
88.反向身外求
89.试声
90.鸭子走路
91.厉害,更厉害
92.不是身心是中神
93.大师风范
94.无住之心
附录:弟子学习笔记
董力民跋后



《立禅即意》 一、 传统武术的生存困境与现代化转型 在中国传统武术的漫长发展历程中,无数门派如同璀璨的星辰,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然而,时移世易,随着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许多古老的技艺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一方面,一些武术门派固守陈规,未能与时俱进,导致其技艺日渐式微,甚至濒临失传。另一方面,过度的商业化和娱乐化也使得一些武术流于表面,失去了其原有的精神内涵与实战价值。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让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成为摆在无数武术传承者面前的严峻课题。《立禅即意》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与探索中应运而生。它并非简单地复述古籍,也非空泛地鼓吹某种流派,而是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传统武术的精髓,并将其置于现代人的生活语境中,寻求一种切实可行、能够被广泛接受和实践的传承与发展之路。 本书的撰写,源于作者对中国武术深厚情感和长期实践的积淀。作者深知,传统武术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花哨的套路表演,更在于其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生智慧以及能够提升个人身心素质的独特方法。然而,这些宝贵的财富,往往被一些晦涩的语言、难以企及的门槛所掩盖,使得许多有志于学习者望而却步。 因此,《立禅即意》的首要目标,便是打破这种隔阂,以一种更加清晰、直观、易于理解的方式,将传统武术中最为核心、最为普适的理念和实践方法呈现出来。这是一种对传统武术的“去芜存菁”,是对其“大道至简”精神的回归,更是对其在现代社会“落地生根”的积极尝试。 二、 意、精、气、神:立禅的核心架构 《立禅即意》的核心,在于对“意、精、气、神”四个关键要素的深入阐释与实践指导。这四个字并非孤立的概念,而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立禅”这一独特武术修习体系的基石。 1. 意:意念的引导与主宰 在“立禅”的修习中,“意”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并非指简单的想法或念头,而是指一种高度集中的、具有指向性和目的性的精神活动。作者认为,技击的根源在于意,意之所指,力之所达。没有清晰、明确的意念引导,即使拥有再好的身体素质,也无法发挥出应有的威力。 本书将详细探讨“意”的多种层面,包括: 意念的集中与稳定: 如何排除杂念,将注意力完全聚焦于当下,是修习“意”的基础。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方法,学员可以学会控制自己的思绪,使其如同一泓清泉,澄澈而宁静。 意念的想象与预设: 在技击过程中,意念的想象力至关重要。预设对手的动作,预判攻击的路线,并提前做出反应,这往往决定了胜负的先机。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通过生动的想象,在脑海中构建完整的攻防场景,并通过反复演练,将这种想象转化为身体的本能反应。 意念的表达与传递: 真正的“意”并非仅仅存在于个人头脑中,更需要通过身体的姿态、动作,甚至眼神,清晰地传递给对手。这种意念的传递,能够产生强大的心理压迫感,瓦解对手的斗志,是高级技击的体现。 意念与情感的统一: 在实战中,恐惧、愤怒等负面情绪往往会干扰意念的清晰度。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意念的修炼,管理和转化自身的情绪,使其服务于技击的目的,而非成为阻碍。 2. 精:身体的物质基础与能量储备 “精”在这里,不仅仅指身体的精气,更包含了身体的整体素质,如骨骼的强度、肌肉的柔韧、关节的灵活性、以及内在的能量储备。它代表了身体作为技击载体的物质基础。 本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讲解“精”的涵义与锻炼方法: 骨骼与筋脉的强化: 强调通过特定的站桩、形体练习,以及辅助性的导引方法,来强化骨骼结构,疏通筋脉,为技击提供坚实的基础。这并非简单的肌肉锻炼,而是注重身体整体的协调与平衡。 肌肉的柔韧与力量: 探讨如何在保持肌肉柔韧性的同时,爆发强大的力量。这与现代健身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更注重“内劲”的培养,即那种深藏不露、随心而动的力量。 关节的灵活与稳定: 关节的灵活性是动作幅度大小和变化多样的关键,而关节的稳定性则是承受冲击、化解力量的保障。本书将提供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提升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抗伤能力。 身体的感知与觉察: 培养身体对内外环境的敏锐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对手的细微变化,也能感知自身能量的流动。这种“身体的智慧”是“精”的升华,能够使身体成为一个高度敏感且反应迅速的有机体。 3. 气:生命能量的运用与流转 “气”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在武术中更是核心中的核心。“气”代表着生命能量的流转与运用。练好“气”,才能使身体如虎添翼,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与耐力。 本书将围绕“气”展开详细论述: 呼吸的深度与节奏: 深入浅出的讲解呼吸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呼吸来影响内在的“气”。从浅层呼吸到深层腹式呼吸,再到与动作相结合的自然呼吸,逐步引导读者掌握运气的关键。 气的运行轨迹: 探讨“气”在身体内的主要运行路线,以及如何通过特定的导引和技击动作,引导“气”的流转,使其在需要时汇聚于身体的某一部位,发挥最大效用。 气的充盈与发放: “气”的充盈是内在能量的积累,而“气”的发放则是将这股能量有效地运用出去。本书将教授如何做到“气沉丹田”,并在此基础上,将充盈的“气”通过肢体动作,以一种柔中带刚、刚中带柔的方式,“发放”出去。 气与意念的配合: “气”的运用离不开“意”的引导,意念是指引“气”流动的方向。本书将详细阐述如何通过意念的集中,来调动和引导体内“气”的运行,实现“意到气到,气到力到”。 4. 神:精神状态的稳定与升华 “神”是“意、精、气”的最高体现,它代表着一种精神上的稳定、专注、自信与内在的强大力量。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够使人在面对复杂局面时保持冷静,在承受压力时依然从容不迫。 本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读者的“神”: 精神的专注与洞察: 通过“意”的训练,将精神提升到高度集中的状态,从而能够清晰地洞察事物的本质,迅速捕捉关键信息。 内在的定力与沉稳: 强调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稳定,不被外界因素所干扰。这种内在的定力,是应对危机的关键。 自信与勇气: 通过对“意、精、气”的系统修习,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和无畏的勇气。这种自信源于对自身能力的充分认知和掌握。 精神的充沛与活力: 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够带来充沛的活力,使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充满激情,积极向上。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武术修习,获得这种持久的生命能量。 三、 立禅的实践方法:从桩功到技击 《立禅即意》并非一本纯理论的书籍,它更注重实践。本书将系统地介绍“立禅”的实践方法,涵盖了从基础的桩功训练到实际的技击应用。 桩功的奥秘: 桩功是“立禅”的根基,也是修习“意、精、气、神”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本书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站桩,如“虚实桩”、“浑圆桩”、“骑马桩”等,并深入讲解每种桩功的要点、练法、以及它们对身体和精神的益处。从看似简单的站立,到身体内部能量的涌动,再到精神的沉静,桩功将带领读者一步步体验“立禅”的魅力。 形体与导引: 除了站桩,本书还将介绍一系列与桩功相辅相成的形体练习和导引方法。这些练习注重身体的舒展、关节的活动,以及经络的疏通,旨在使身体更加柔韧、协调,为技击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本功的巩固: 任何技击体系都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立禅”同样如此,本书将通过具体的练习,强调步法、身法、手法等基本功的训练,并着重讲解如何在基本功的运用中融入“意、精、气、神”的理念。 技击的初步应用: 在打下坚实基础后,本书将逐步引导读者将“立禅”的理念应用于实际的技击中。这并非追求花哨的对练,而是从最基础的攻防意识、距离感、时机把握等方面入手,讲解如何运用“意”去感知对手,如何运用“精”去承受和发力,如何运用“气”去支持动作,以及如何运用“神”去应对变化。 技击的进阶思考: 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本书还将提供一些进阶的思考方向,如如何通过“立禅”的体系,理解和破解其他武术的招式,如何将“立禅”的理念应用于日常的防身自卫,以及如何通过持续的修习,达到身心合一的更高境界。 四、 “立禅即意”的哲学内涵与人生智慧 《立禅即意》的价值,远不止于一套武术技法的传授,它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和人生智慧。 “道”的体现: “立禅”并非人造的技巧,而是对自然规律、人体运行规律的一种体悟和遵循。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通过修习“立禅”,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些抽象的哲学概念,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 “无为而无不为”: 在技击中,过度的刻意和强求往往会适得其反。“立禅”所追求的,是一种顺应自然、不强加干涉的“无为”状态,从而达到“无不为”的最高境界。这种理念,同样可以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人们摆脱焦虑,实现和谐。 “止戈为武”: 真正的武术,并非为了好勇斗狠,而是为了维护和平,化解冲突。“立禅”的修习,旨在提升个体的内在力量,使其能够从容应对挑战,而非主动寻求对抗。当个体足够强大时,冲突的必要性自然减弱,这便是“止戈为武”的真谛。 身心平衡的追求: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面临身心失衡的困扰。“立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通过对身体的锻炼和精神的调适,帮助人们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与活力,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 自我认知与超越: “立禅”的修习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认识自我的过程。在与身体的对话中,在与意念的搏斗中,读者将逐渐了解自己的潜能,发现自己的局限,并通过持续的努力,实现自我认知与超越。 五、 结语 《立禅即意》是一本献给所有热爱传统文化、追求身心健康、渴望提升自我的人们的书籍。它以一种开放、包容、实用的姿态,将古老的武术智慧与现代人的需求相结合。无论您是武术爱好者,还是希望在生活中获得更多平和与力量的普通人,本书都将为您提供一条通往更健康、更强大、更充实自我的道路。 本书的目的是,让“立禅”不再是神秘的传说,而是触手可及的实践;让“意”不再是虚无的缥缈,而是清晰的指引;让“精、气、神”不再是深奥的理论,而是切实的体悟。愿通过此书,更多的读者能够理解“立禅”的精髓,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用户评价

评分

从这本书里,我获得的最大收获,是关于“存在”的理解。在此之前,我对“存在”的理解,更多是停留在生物学意义上的活着,或者哲学意义上的意识体。但《立禅即意》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存在”的一种全新的维度——一种在“站立”中感悟存在的深度与广度。作者通过对“立禅”的解析,让我们明白,我们并非只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与天地万物紧密相连的。当你真正体会到“站立”时,那种脚踏实地的感觉,那种与大地连接的稳固,你会发现,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一种支撑。书中还提到,我们的“意念”是如何与身体的姿态相互影响的。当我用心去感受站立时,我的意念会变得更加专注和清晰;反之,当我的意念纷乱时,我的身体姿态也会变得不稳定。这种“意”与“身”的互动,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并不是被动地被环境所塑造,而是可以通过主动地调整我们的内在状态,来影响我们的外在体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真正的“安稳”和“力量”,并非来自于外界的赋予,而是源于我们内在的觉醒和连接。它让我明白,即使在最平凡的站立中,我们也能找到深刻的智慧,体验到生命最本质的存在感。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也让我对“活在当下”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评分

这本书我断断续续看了好几个月,每次翻开它,都能从里面找到一些新的感悟。刚开始接触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我是有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毕竟“立禅”这个概念对我来说还比较陌生,我对“禅”的理解更多停留在佛教的某些修行方法上,而“意”这个字又显得有些虚渺。但当我真正沉浸在书中文字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它探讨的是一种非常生活化、非常贴近日常的智慧。书中并没有给我讲那些高深的道理,反而用了很多我能理解的例子,去解释如何将一种“站着也能入定”的状态,融入到我们每天的行走坐卧之中。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观照”的部分,作者通过非常细腻的笔触,引导读者去觉察自己身体的细微感受,去体会当下的呼吸、肌肉的张力,甚至是外界微小的变化。这种观照,不是那种刻意去追求的冥想,而是自然而然地发生在生活中。比如,当我感到疲惫的时候,书中会提示我,试试看能不能在站立的时候,感受到身体承受的重量,然后慢慢地调整,找到一个更放松、更稳定的姿态。这种看似简单的练习,却能神奇地缓解我很多身体上的不适,让我觉得原来保持一种轻松的状态,并没有那么困难。这本书也教会了我,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焦虑和烦躁,是因为我们总是把注意力放在过去或未来,而忽略了脚下这片土地,忽略了当下正在发生的一切。它让我学会了“脚踏实地”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可以践行的生活方式。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更多是来自于它颠覆了我以往对“静”的认知。我一直以为,要达到“静”,必须得远离尘嚣,找个安静的地方,什么都不做。但《立禅即意》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在喧嚣中安顿,在忙碌中找寻内心的宁静。作者用了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将“站立”这一最日常的姿态,与“禅意”紧密地联系起来。它不是让你真的去盘腿打坐,也不是让你去寺庙里出家,而是告诉你,即使在你站着等待公交车的时候,在你排队的时候,在你需要一个喘息的空间的时候,你都可以进入一种“立禅”的状态。这种状态,关键在于“意”,在于你如何去运用你的意识。书中有很多关于如何“放松”的指导,不是那种强制性的放松,而是通过对身体细微处的觉察,去化解不必要的紧张。我尝试着去做了书里提到的一些小练习,比如在站着的时候,感受脚底与地面的接触,感受身体的重心,然后有意识地去“放开”那些多余的用力。起初会觉得有些别扭,但坚持下去,我发现自己的身体真的变得越来越轻盈,内心也随之平静了很多。更重要的是,这种平静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放松,更是心智上的清晰。它让我不再那么容易被外界的事情所干扰,面对问题的时候,也能更加从容和有条理。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内心深处一个从未被发掘过的安宁之门,让我看到了原来生活本身,就可以充满诗意和智慧。

评分

我个人对这本书的体会,更多是从一种“能量”的角度去理解的。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的“立禅”,在我看来,其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身体和精神能量的调整方式。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每天接触到的信息量巨大,工作压力也层出不穷,这些都在不断地消耗着我们的能量。很多时候,我们感到疲惫不堪,并不是因为身体真的有多么劳累,而是因为我们的能量场处于一种紊乱、分散的状态。而《立禅即意》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关于如何“聚能”的秘籍。它教导我们,通过一种有意识的“站立”姿态,去重新连接大地,去吸收来自大地的稳定能量。书中对于如何“根植”的描述,让我印象深刻,它不是简单的把脚踩在地上,而是强调一种内在的连接,一种与大地的深度对话。当你真正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一种强大的支撑力从脚底升起,贯穿全身。同时,书中也讲到如何通过调整身体的姿态,来优化能量的流动,让那些淤堵的、滞涩的能量得以疏通。我常常在感到精神疲惫或者情绪低落的时候,会想起书中的一些练习。站立片刻,感受身体的垂直,感受呼吸的顺畅,然后再慢慢地将注意力集中到丹田。这种简单的调整,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感觉就像是给身体和心灵进行了一次“充电”,让我重新找回了活力和积极性。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只是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去唤醒和运用。

评分

坦白说,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待。我总觉得“禅”这个东西离我太远,而“立禅”听起来更像是某种武术或者健身的招式,与我所追求的平和与安宁似乎不沾边。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被作者那种朴实无华的语言和深刻的洞察力所吸引。他没有用太多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弄玄虚,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去阐释“立禅”的精髓。书中有很多关于“身体是心灵的容器”的论述,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平时是如何对待我的身体的。我总是习惯性地忽略身体发出的信号,一旦感到不适,就想着用药物或者休息来应付,却很少去探究不适背后的深层原因。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它告诉我,身体的每一个姿态,每一个微小的动作,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都与我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息息相关。通过“立禅”,我们可以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理解身体的语言。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站桩”的描述,它不是让你一动不动地僵持,而是强调一种动态的平衡,一种在微调中找到稳定的状态。当我尝试去练习的时候,发现这确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身心合一”的练习。它不仅锻炼了我的身体,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培养了一种敏锐的自我觉察能力,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接纳自己。这本书,就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用最简单的方式,指引我走向更深的自我认知。

评分

五星是给京东的,送货及时服务好,一本似是而非的痴人说梦,不建议购买,尤其初学者容易被误导,放弃这个作者吧。

评分

很喜欢,一直在京东购买,主要是物流特别快,东西又好,支持京东

评分

刚刚看一点点?,很精彩。前一本讲述练习方法技巧。这本要仔细看看,有哲学味道慢慢品,后评。

评分

好书慢慢品

评分

王选杰弟子的著作,把站桩上升到以身正心、以心印物、以物用心的高度,值得收藏学习,

评分

dog 以非常好东西非常好书非常好?下次一定还买

评分

书质量很好,发货快,快递也快,包装严实,无破损。值得拥有

评分

这书内容不错送货快速。

评分

五星是给京东的,送货及时服务好,一本似是而非的痴人说梦,不建议购买,尤其初学者容易被误导,放弃这个作者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