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读书会出品,300万付费用户,超1亿人次收听,屡创讲书记录。
梁稳根、马东、汪静波、傅盛、戴威、李善友、江南春等都在听他讲书!
本书囊括5大维度,14个经典工作法,3826页的精华解读,超过2088万人次收听!
工作不是人生之痛,而是收获幸福与成长的必由之路。跟随樊登的解读,快速突破工作的关键节点!
不管你在事业的哪一个阶段,都值得一读!
大多数人都有过工作的焦虑:
有的人把工作视为获得美好生活不得不忍受的痛苦。
有的人期待财务自由,而致富之路却如此漫长。
有的人厌倦于重复机械的工作,亟待解脱。
有的人渴望出类拔萃,却不得其门而入。
其实,在人生的漫长之旅中,工作才是*好的修行方式。学会与工作相处,在工作中磨砺自己,它会让我们的生命变得丰盈而厚重。
本书汲取了14本畅销书的精髓与智慧,帮您搭建一套在工作中渐进成长的方法,从进入工作到“开疆拓土”,不管你在事业的哪一个阶段,都会有所收获。
樊登
樊登读书会创始人。
西安交通大学本硕、北京师范大学博士。
1999年,代表西安交通大学参加国际大专辩论赛,并荣获冠军。
2001年,进入中央电视台,曾主持《实话实说》《12演播室》《三星智力快车》等节目。
2013年,创办樊登读书会,每年为书友解读50本书,4年发展300万付费会员。
看樊登读书,学樊登读书,跟樊登读书。
鲍鹏山
著名作家、学者
目录
序
·第1篇· 正 心
工作是最好的修炼
荐语3
工作究竟为了什么4
什么才叫“认真”工作6
学会和工作谈恋爱9
做企业的四条“经营秘诀”12
出色的工作产生于完美主义15
动机至善,私心了无16
结语16
知识地图17
一流的人才必先练就一流的心性
荐语20
工匠的人品比技术更重要21
秋山木工的10条规则22
匠人须知30条24
一流匠人的成长之路34
结语35
知识地图36
·第2篇· 修 术
管理时间,在繁重的工作中泰然处之
荐语41
心无杂念,安于当下42
适度反应43
自上而下的行动管理44
五步骤高效管理时间45
精明的人更容易拖延50
结语51
知识地图52
行动胜于回避,完成胜于完美
荐语55
什么是拖延56
撕掉“我是拖延症”的标签57
克服恐惧,实践“立即行动”的哲学57
从拖延到高效,五步改变法58
践行承诺,终结拖延61
结语62
知识地图63
让改变轻松起来
荐语66
改变为何这么难66
象与骑象人68
指挥骑象人69
激励大象72
营造一个路径75
结语77
知识地图78
·第3篇· 精 进
杰出源于刻意练习
荐语83
天才的真相83
人类的极限85
什么是刻意练习87
在工作中刻意练习90
在生活中刻意练习94
从刻意练习到成为高手的四个阶段96
对天才最合理的解释96
结语97
知识地图98
关键时刻,焉能掉链子
荐语102
关键时刻,为什么我总是掉链子102
从“心”开始:管好自己的情绪104
建立先导性思维:关注你的真实目的106
掌控情绪:关注谈话的氛围108
开始对话112
结语114
知识地图115
你总能找到双赢之路
荐语118
第3选择:一条双赢之路119
构建“第3选择”的思维模式120
创造协同的步骤125
无处不在的“第3选择”126
结语130
知识地图131
·第4篇· 协 同
新管理者的第一个90天
荐语135
履新,当心这些问题害了你136
第一步,做好心理建设,不打无准备之仗138
第二步,加速学习:欲善其事,先利其器139
第三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141
第四步,主动与上司沟通142
第五步,保障早期成功144
第六步,保持内部的一致性145
第七步,打造你的高效团队145
第八步,建立同盟和自我管理147
结语147
知识地图148
让他人自觉承担成长的责任
荐语154
为什么给他人的建议总是收效甚微155
教练存在的前提:相信人的潜能157
教练与指导的本质区别158
GROW辅导的关键原则160
一次关于教练的实践163
好教练的特征167
结语168
知识地图169
带领团队走出困境
荐语172
关于悉尼到霍巴特赛事173
“午夜漫步者”号的经历174
十大策略175
结语183
知识地图184
·第5篇· 开 创
培养你的商业直觉
荐语189
你与真实世界脱节了吗190
培养共情的意识193
掌握共情的技巧197
创建企业与员工的共情201
结语203
知识地图204
从0到1,开创伟大的事业
荐语207
什么是“从0到1”208
在潮流中保持独立思考208
成功就是打造垄断的企业210
创业的心态215
创业前的准备217
结语218
知识地图219
激进创新,让你的创意一飞冲天
荐语222
寻找方向:找对浪潮再起步223
准备启航:组建初创团队225
打造产品:爱它,但别太爱229
锁定市场:吃透你的客户232
持续创新:基业长青的秘诀234
高速运转:走在市场的前面235
结语236
知识地图237
参考文献241
前言
工作是最好的修行
樊登
每到假期就看到很多人在网上展示各种放假攻略,算计着怎么能休一个更长的假期。其实这种行为根本无助于提高假期的质量,反而会让放假期间的你更加焦虑,你会像期盼假期一样倒数还有几天上班。当我们把人生割裂成工作和生活的时候,分别心就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你。结果是工作的时候总是想着海边的吊床,躺在吊床上的时候在谋划着怎么搞定那个难缠的客户。当然,我遇到过更高级别的分别心拥有者。这个朋友已经是非常高级的职业经理人了,他说自己从不抱怨工作,因为他把工作视为一种“必要之恶”。为了获得生活的享受和美好,他愿意忍受这种工作的痛苦。想通了,也就不抱怨了,就可以带着职业精神的假面来应付工作中的种种不快。心理学上把这种想法称作“习得性无助”,也就是经过生活的教育,终于学会了用无助的心态来对待难以克服的困难。大象很少去挣脱并不结实的锁链,并不是力气不够,而是从小象的时候就是这条链子锁着它,它已经接受现实了。
但真相并不是这样的。大象可以挣脱锁链,我们也可以重新认识工作。分别心让我们赋予每一个当下不同的意义,无论身体在承受什么,我们的思想已经开始叫苦叫累了。事实上,坐在办公桌旁写作和坐在咖啡馆里写作有多大差别呢?坐在会议室开会和坐在客厅里聊天又有多大差别呢?生活的真相就是换个地方行住坐卧而已,是我们自己的界定让工作变成不得不承受的痛苦。换个角度想一想,有没有可能你的工作被很多人羡慕呢?尤其是那些根本没资格获得这份工作的人。当然,过度地美化工作也是一种分别心,也加入了幻想的成分。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用真实的态度面对工作,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当下所做的工作就是你当下人生的全部。投入其中,认真地谈话、写字、思考、行动,这几乎就是修行的全部了。
孟子说“必有事焉”,就是王阳明强调的在事上磨炼。我们希望通过修行来强化我们的内心,但强化的内心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只有躲在深山安静的茶室中才能平心静气,那不叫修行,那只是一种修行的姿势而已。真正的修行就体现在每一天的工作中。如何和颜悦色地与同事说话,如何清晰明确地安排事项,如何在别人不理解的时候坦白沟通,如何在获得成绩时不扬扬自得……这些事没有一件不是人生大事。
如果只是这样号召大家热爱工作,那就是真正的心灵鸡汤了。而本书提供了许多能够让工作变得更亲切的方法,拾阶而上就能成为一个对工作有办法的人。有办法才能更加心平气和,所谓修行也就有了迈开脚的第一步。
樊 登
《工作是最好的修行》这本书,是我最近读过最有启发性的一本书,没有之一。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虚无的理论,只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和深刻的洞察。我一直以为,所谓的“修行”离我们这些凡夫俗子非常遥远,似乎是僧侣们才能追求的事情。但这本书,却告诉我们,其实,最贴近我们生活,最能够磨砺我们心性的“修行场”,就在我们的工作之中。作者并没有回避工作中的辛劳、挑战和不完美,而是将这些视为我们成长和蜕变的绝佳机会。他鼓励我们,不要将工作仅仅视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要将其看作是一种“道场”,一种可以让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不断超越自我的平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同理心”的探讨。在职场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各种误解和冲突,与他人产生隔阂。作者教导我们,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这种“换位思考”的能力,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更能够让我们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合作。我之前一直觉得,工作就是“各扫门前雪”,很少去关心同事的困难。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开始尝试主动去帮助有需要的同事,去倾听他们的烦恼。这种微小的改变,却让我的工作环境变得更加融洽,也让我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修行,并非要远离人群,而是要融入人群,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不断升华自己的品格,实现内心的丰盈。
评分《工作是最好的修行》这本书,我不得不说,它的视角非常独特且具有前瞻性。很多市面上关于“如何成功”的书籍,往往聚焦于技能的提升、时间的管理,或者人际关系的建立,但这本书却将目光投向了一个更深层、更根本的层面——“修行”。刚开始读的时候,我有些好奇,工作怎么能和“修行”联系起来?但随着深入阅读,我逐渐理解了作者的意图。作者并没有把修行描绘成一种玄乎其玄的宗教仪式,而是将其定义为一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磨练心性、提升自我认知、实现内心成长的过程。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和深刻的洞察,揭示了工作中的痛苦、挫折,甚至是重复枯燥的劳动,都可以成为我们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绝佳机会。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接纳不完美”的章节。我们常常因为工作中的错误、疏漏而过度自责,甚至陷入自我怀疑的泥潭。但作者提醒我们,不完美是常态,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些不完美。与其沉溺于懊悔,不如从中学习,反思原因,然后以更成熟的心态去面对下一次的挑战。这种“放下执念,轻装上阵”的态度,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关于工作的指导,更像是一种人生哲学,教会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力量。这本书,让我对“工作”这两个字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再是谋生的工具,而是一个磨砺我们灵魂的熔炉。
评分《工作是最好的修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落地性”。很多关于个人成长的书籍,往往会描绘一些理想化的场景,或者提出一些遥不可及的目标,让人读完之后,虽然受到了一点启发,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但这本书不同,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为我们剖析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复盘”的内容。在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我们常常忙于应付接下来的任务,而忽略了对过去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作者强调,每一次完成一个项目、一个任务,都应该进行一次“复盘”,认真分析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这个过程,就像是为我们的工作“打磨”一样,每一次复盘,都能让我们在下一次的工作中做得更好。我之前从来没有意识到复盘的重要性,总是匆匆忙忙地进入下一个任务。自从读了这本书,我开始强制自己进行复盘,即使是很小的项目。我发现,通过复盘,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盲点,也能更有效地改进我的工作方法。而且,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关于如何进行有效复盘的具体方法和工具,让我能够轻松上手。这本书,真的让我明白,成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日复一日的实践和反思中,不断积累和精进。
评分这本《工作是最好的修行》简直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最近一直在工作上感到瓶颈,每天都像是在原地踏步,提不起精神,对未来也有些迷茫。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简直惊呆了,里面描述的很多场景,遇到的很多困惑,都和我的经历如出一辙。尤其是关于如何在高压工作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作者给出了很多非常实操性的建议。比如,书里提到了一种“微调心态”的方法,就是当你感觉被压力压垮的时候,不要试图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而是从最微小、最容易掌控的一点开始着手,一点一点地积累成就感,从而慢慢建立起自信。我试着用这个方法来处理我的一个棘手项目,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我不再盯着整个庞大的任务感到无从下手,而是把它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每完成一步,就给自己一个小小的肯定,这种积极的反馈循环真的很有用。而且,书中对于如何在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中保持专注,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作者并没有提倡完全杜绝干扰,而是教导读者如何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下,辨别真正重要的信息,过滤掉不必要的噪音,从而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最有价值的事情上。我发现自己以前经常被各种突发事件打断,工作效率低下,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建立一套自己的“注意力防护罩”,让我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给我带来了理论上的启迪,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让我重新找回了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感觉自己正在朝着一个更积极、更具成效的方向前进。
评分我收到《工作是最好的修行》这本书的时候,正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个低谷期。感觉自己无论多么努力,都无法取得突破,每天都淹没在琐碎的事务和无尽的压力中。当时的我,对工作充满了疲惫和厌倦,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和选择。拿到这本书,我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它却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奉献精神”的探讨。我一直认为,在工作中,我们最重要的是关注自己的利益和回报,但作者却提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视角。他认为,当我们能够以一种“奉献”的心态去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薪水,更是为了团队的成功,为了客户的满意,甚至是为了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本身,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这种“无私”的工作态度,听起来似乎有些“吃亏”,但在书中,作者通过大量的例子证明,恰恰是这种奉献精神,能够激发我们内在的潜能,让我们更加投入,更加创造,最终获得比单纯追求个人利益更大的成就感。我开始尝试将这种心态应用到我的工作中,不再仅仅关注自己能从工作中得到什么,而是思考我能为我的团队、我的客户带来什么。这种心态的转变,让我感觉工作变得更有意义,也更加轻松。我不再那么在意一时的得失,而是将目光放长远,专注于为更大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本书,真的让我明白,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一个实现人生价值,提升精神境界的绝佳平台。
评分《工作是最好的修行》这本书,我几乎是捧着它一口气读完的。它的魅力在于,它并没有试图给你一个“标准答案”,告诉你该怎么做才能在工作上“大获全胜”。相反,它更像是一位智慧的长者,在你迷茫困惑的时候,轻轻地拍拍你的肩膀,用一种温和而坚定的语气告诉你:你的每一次经历,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你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章节。在职场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同事的误解、领导的批评、或者项目的进展不顺而产生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如果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很容易影响我们的工作表现,甚至波及到我们的个人生活。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告诉我们要“不要生气”,而是深入分析了负面情绪的根源,并提供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自我调节方法。比如,书中提到了“情绪暂停”的技巧,就是在感受到强烈负面情绪时,先给自己几分钟的时间,深呼吸,做一些简单的放松运动,然后再去处理问题。这个方法听起来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非常有效。我曾在一个极其糟糕的会议后,感到愤怒和沮丧,几乎想要发泄出来。但我立刻想起了书中的“情绪暂停”技巧,我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风景,做了几次深呼吸。当我回到座位上时,我的情绪已经平复了许多,我得以更理性地分析问题,并找到了一个更合适的解决方案。这本书,就像是我在工作中的一位良师益友,它教会我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中,保持内心的稳定与从容,最终实现真正的自我成长。
评分我必须承认,《工作是最好的修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过去对“工作”的认知。我一直认为,工作就是一种交换,我付出时间和劳动,换取金钱和职位。在这种功利性的视角下,我总是试图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最小化自己的付出,却很少去思考工作本身对我个人的意义。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过去的狭隘和短视。作者并没有像其他成功学书籍那样,教导你如何去“玩转”职场,如何去“榨取”更多的资源。相反,他强调的是一种“内观”的视角,教导我们在工作中如何去“修炼”自己。他认为,每一次与同事的合作,每一次与客户的沟通,每一次面对突如其来的任务,都是一次“修行”的机会。通过这些经历,我们可以学习如何更好地与人相处,如何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如何更沉着地应对压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感恩”的章节。我之前总是习惯于抱怨工作中的不公和困难,却很少去感恩那些帮助过我的人,感恩那些给我提供机会的环境。作者提醒我们,要对工作中的一切保持感恩之心,感恩那些挑战,感恩那些支持,感恩那些给予。这种感恩的心态,让我逐渐放下了内心的执念和不满,开始以一种更平和、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它让我明白,工作中的一切,无论好坏,都是我们生命中宝贵的经历,都能够滋养我们的内心。
评分《工作是最好的修行》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工作只是为了赚钱,为了养家糊口,是一种不得不做的“负担”。我总是在想,什么时候才能“不工作”,什么时候才能“退休”,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但这本书,却让我对“工作”这两个字产生了深深的敬畏。作者并没有回避工作的辛苦和付出,而是将这些过程视为一种“修行”。他认为,正是这些辛苦和付出,才能够磨练我们的意志,提升我们的能力,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初心”的论述。很多时候,我们在工作中会因为各种原因,渐渐遗忘最初的热情和目标,变得麻木和机械。作者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初心”,回想自己当初为什么选择这份工作,当初的梦想和愿景是什么。这种“初心”就像是我们工作的“北极星”,它能够指引我们在迷失方向的时候,重新找回前进的动力。我曾经一度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感到迷茫,甚至想要转行。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开始回顾自己当初选择这个行业的初衷,我发现,我仍然热爱这个行业所带来的挑战和成就感。这种回忆,让我重新点燃了工作的热情,也让我更加坚定地走下去。这本书,真的让我明白了,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生计,更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提升精神境界的绝佳途径。
评分拿到《工作是最好的修行》这本书,我其实是带着一些“批判性思维”去阅读的。毕竟,“修行”这个词,在我看来,总带有一点“逃避现实”或者“过于理想化”的色彩。我更倾向于那些讲求效率、讲求方法、讲求实操的书籍。然而,这本书却让我大跌眼镜,它并没有回避现实的残酷,而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解读我们与工作的关系。作者并没有将工作描绘成一个纯粹的“功利场”,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提升自我、磨砺心智的绝佳场所。书中的一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当我们面临工作中的挫折和困难时,与其一味地抱怨和逃避,不如将其视为一次“修行”的机会。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认识自己、超越自己的契机。通过处理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锻炼我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我们的抗压能力,甚至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作者并没有给出“如何快速成功”的秘诀,而是教导读者如何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保持内心的坚定和从容。我之前总是过于追求完美,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陷入自我否定。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开始尝试以一种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中的不顺,将其视为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这种心态的转变,让我感觉工作不再那么“可怕”,反而充满了探索的可能性。这本书,就像是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它让我相信,即使在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们也能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评分我必须坦诚,当我在书店里看到《工作是最好的修行》这个书名时,我内心曾有一丝犹豫。毕竟,“修行”这个词,总会让人联想到寺庙、禅房,或者一些比较“脱离世俗”的生活方式。我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每天的生活重心都在工作和家庭上,对于那些过于“心灵鸡汤”的内容,我总是持保留态度。然而,出于一种莫名的好奇,我还是购买了这本书,并决定在通勤的路上翻阅一下。令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最初的预期。它没有讲空洞的道理,也没有贩卖廉价的安慰。相反,它用非常平实、接地气的语言,讲述了无数在工作中真实存在的故事和感悟。作者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人的采访和观察,展现了他们在工作中如何面对压力、处理冲突、应对挑战,以及如何在这些过程中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蜕变。书中的很多观点,比如“把抱怨转化为动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发现不平凡的意义”等等,都深深触动了我。我之前总是抱怨工作内容不够有趣,或者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开始反思,是不是我一直以来都把眼光放得太狭窄了?是不是我忽略了在工作中学习新技能、积累经验、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作者强调,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它提供了无数锻炼我们耐心、毅力、责任感和同理心的机会。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工作态度,也让我开始尝试用一种更积极、更具建设性的方式来面对工作中的一切。
评分书是好书,不过纸张质量一般
评分在作者的序言中也提到这本书绝不是号召热爱工作,而是有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让工作变的更加亲切,拾阶而上就能成为一个对工作有办法的人,有了办法才能热爱工作,才能谈得上在工作中修行。
评分不错
评分主要是鸡汤自己,好好工作
评分。。。。。。
评分这十四本书不是简简单单的概括介绍,而是在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结合了其他文化,个人经历等等,对书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见解,可以让渎职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
评分搞活动就把它买了。
评分非常有思想的一本好书,爱不释手,包装完整,物流及时,推荐给大家!
评分了多件就只算一个有效评价,明白了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