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 (升级版)

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 (升级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大伦 著
图书标签:
  • 育儿
  • 儿童健康
  • 家庭护理
  • 发烧
  • 咳嗽
  • 积食
  • 婴幼儿
  • 疾病预防
  • 健康饮食
  • 亲子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9062174
版次:1
商品编码:12324310
品牌:ZITO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2
字数:13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自2014年上市以来广受家长好评。在2018年修订升级版中,我们对一些家长们密切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补充添加,比如患上外感的不同阶段如何使用怀山药的用法汇总;孩子总是咳嗽,为什么使用白萝卜水有奇效的内容总结等。希望这些新增添的内容能够在原书基础之上帮助家长更加得心应手地保护孩子身体健康。并贴心提示精彩要点,使重点内容一目了然。

  ★这是一本专门教父母用食疗和心理学方法对症调理孩子常见病的书。孩子生病了,什么时候该自己调理,用什么简单、安全的方法调理,什么时候该送医院?如何让孩子疾病不再复发?这本书里讲得清清楚楚,即便是一点儿医学知识都没有的家长,也能照方调理或举一反三。

  ★本书针对性强,能够帮助家长解决0~10岁孩子发烧、咳嗽、积食的常见病症。书中把孩子发烧、咳嗽、积食各个阶段的病因和症状讲得通俗、清晰,可以让任何家长都能及时发现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防患于未然。介绍的调理方法简单、安全,多为食疗及外治法,能提供给家长一系列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家有此书,孩子身体一有风吹草动,父母心里就会有底,不再担心孩子受罪,求己求医皆有自信和良策。

  ★随书附赠:孩子常见疾病的每个阶段不同疗法速查速用全彩拉页。


内容简介

  您知道孩子身上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因为没有保护好肺和脾引起的吗?您知道孩子老爱发烧、咳嗽实际上是积食引起的吗?您知道孩子体质不好,可能不是天生的,而是被误治的结果吗?您知道孩子情绪不好,甚至会引起器质性病变吗?您知道孩子发烧、咳嗽有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吗?如果您没有掌握一点基本的医学知识,您只能看着孩子生病后心痛不已,只能把孩子的健康全部寄托给医院和药物。

  这是一本帮助中国家长快速找到自己孩子发烧、咳嗽、积食症状的根源和应对疾病每个阶段的有效食疗方案的书。由中医诊断学博士,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邀嘉宾,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养生堂》前主编罗大伦,儿童教育专家,亲子、教育专栏作家罗玲联袂著作,教您成为孩子身体和心理上的全方位保护神。


作者简介

  罗大伦

  中医诊断学博士,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邀嘉宾,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养生堂》前主编,当归中医学堂特邀讲师。他是一位怀抱“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善心的医者和中医育儿智慧的传播者,一直倡导:只有家长自己主动去学习了相关的医学知识,尤其是掌握了一些中医代代相传下来的理念和方法,才能真正地做孩子健康的保护神。已出版《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脾虚的孩子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图解舌诊》《救命之方》《弟子规说什么》等畅销著作。

  罗玲

  儿童教育专家,亲子、教育专栏作家。她致力于将发展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与中国当前的文化和国情相融合,系统地为家长们提供教养孩子的新理念和行之有效的策略与方法。已出版教养畅销书《妈妈强大了,孩子才优秀》,深受家长欢迎,常年持续热销。


目录

第1章 好父母应该是孩子的第一个医生

孩童阶段是人成长过程中最特殊的阶段。人从出生开始到10岁之前,有一个最明显的生理特点,那就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在这个阶段,孩子很容易得病,尤其是关于脾、胃、肺方面的疾病。这就要求父母一定要懂得基本的医学知识,尤其是中医的育儿智慧。

1.懂中医的父母能给孩子一生带来什么好处/18

2.孩子老生病,原因之一就是乱吃东西:孩子的第一特点—脏腑娇嫩/20

3.吃错了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发育:孩子的第二特点—形气未充/23

4.孩子长得快,生病后恢复得也快:孩子的第三特点—生长迅速/25

第2章 健康必须从保养好孩子的脾和肺开始

古人认为孩子很少有心肝之火等问题,只要保证肺和脾的健康,基本就能解决大部分健康问题了,所以肺和脾这两个脏器对孩子的身体来说太重要了,尤其是容易引发孩子感冒发烧的肺。因此,当外邪侵犯孩子的时候,父母要第一时间知道,然后想办法把它赶出去,让肺不受外邪的侵害。

1.把孩子的脾、肺护好,全家基本可以安枕无忧/28

2.孩子受外感,首先肺遭殃/29

3.空气污染,孩子的肺比大人的更容易受伤/30

4.让孩子远离装修污染/31

5.孩子咳嗽跟肺的功能“软弱”有关/32

6.别让孩子喝冷饮/33

7.鼓励孩子多晒太阳,多出汗,少让孩子吹空调/34

8.寒冷天气,孩子大量喝水会导致身体出问题/35

第3章 如何让孩子不发烧

孩子的肺部一旦被外邪侵袭,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首先,孩子的皮肤会先感觉到寒冷,如果这时候没有及时处理,孩子就会开始打喷嚏、流鼻涕,再严重一些,甚至会引起发烧。这个过程的每个阶段,中医都有相对应的处理方式,父母一定要学会这些中医知识,及时观察孩子,让孩子在任何阶段都能得到最好的照顾。

1.正气不足,孩子就容易感冒/38

2.先杀外来病毒还是先强壮身体:中西医治感冒的思路/40

3.先找孩子的病因,小毛病自己调理/42

4.孩子感冒的第一阶段(外寒阶段)——皮毛最先感觉到/43

5.孩子打喷嚏的时候尽量不要吃抑制喷嚏的药/45

6.孩子感冒的第二阶段(外寒里热阶段)—俗称“寒包火”/46

7.孩子感冒的第二阶段会流清鼻涕、吐黄痰/47

8.孩子流绿鼻涕、白鼻涕是怎么回事/48

9.孩子感冒的第一阶段,不用吃药,用取嚏、泡脚等方法/49

10.孩子感冒的第一阶段,紫苏叶熬水喝或泡脚马上就好/51

11.别让孩子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泡脚/54

12.孩子感冒头痛,喝葱白豆豉汤比吃药见效/55

13.孩子有寒湿,给他喝生姜葱白红糖汤/56

14.孩子受寒头痛,给他喝生姜水配藿香正气水/57

15.孩子受寒肚子痛,冲服干姜粉喝/59

16.孩子感冒不想吃药,给他熏蒸鼻子/59

17.让孩子背部暖起来,感冒就能很快好/61

18.其他散寒的方法/63

19.调理孩子感冒第二阶段的药物有哪些/65

20.给孩子用药一定要轻/66

21.如何正确使用治感冒的中成药/67

22.治感冒的中药不可久煎/70

23.孩子嗓子痛是咽痛,还是喉痛/71

24.如果孩子发烧到38℃以上,就要请医生处理/73

25.孩子感冒很重的第三阶段(表里俱热阶段)有什么特征/74

26.孩子感冒的第四阶段(反复阶段)有什么特征/75

27.孩子感冒的第四阶段家长该怎么处理/76

28.孩子受湿会得寒湿和暑湿两种感冒/77

29.孩子受湿引起的胃肠型感冒用藿香正气散很好/79

30.孩子感冒老不好,请给他调补脾胃/81

31.孩子感冒快好时的补脾方/83

32.常带孩子到郊外走走/84

33.外感疾病中的怀山药用法大汇总/85

第4章 如何养好孩子的脾胃

清代名医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里说,治疗小儿病“阴阳证,二太擒”。“二太”是指什么?一是足太阴膀胱经,一是足太阴脾经。中医认为,寒是从人的体表皮毛进入体内的,第一个侵犯的就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对应人的脾胃。因此,“阴阳证,二太擒”的意思是:对于孩子的病,我们只要解决好外感的问题,养护好脾胃,孩子基本上就没什么大碍。这虽然是古代人的总结,但在现实生活中,小孩子的病确实大多跟脾胃不好有关。

1.小孩子的病,大多跟脾胃不好有关/90

2.为什么很多孩子都贫血/91

3.孩子睡觉半睁着眼,四肢瘦弱是脾有问题/93

4.为什么孩子口味重,总觉得嘴里没味道/94

5.孩子为什么没胃口/95

6.为什么孩子睡觉流口水/96

7.绝不能用特别香的食物去调孩子的脾胃/97

8.一定让孩子少吃洋快餐/98

9.孩子胖起来容易瘦下去难/100

10.让孩子吃淡口的食物/101

11.少给孩子吃奇特的东西/102

12.孩子应该保持一种节食的状态/103

13.脾阴虚的孩子怎么食疗/105

14.脾阳不足的孩子怎么食疗/107

15.孩子不需要任何保健品/110

第5章 如何让孩子不积食

什么是积食呢?就是孩子对某些特定的食物摄入过量了,超过了脾胃的运化能力,结果导致脾胃功能减弱。孩子就像金鱼一样,看到喜欢吃的东西,就会使劲地一直吃下去。此时,父母要担起阻拦的责任。可现在不少家长觉得爱孩子,就是要把他最喜欢吃的东西提供给他,让孩子吃个够,从医学的角度来说,这不是爱,而是害。

1.不要让孩子的脾“死机”/112

2.教你一眼分清孩子的积食/113

3.用什么办法最快调理好孩子的积食/115

4.不消除孩子积食,可能引发高烧等后患/116

5.给宝贝消积食的药不能常用,可以给他推拿/117

6.多带孩子接地气/119

第6章 如何让孩子不咳嗽

孩子咳嗽了,中医认为,这是外邪伤到肺的表现。本来“肺为娇脏”,孩子的肺则更为娇嫩,如果处理不好,外邪就会留在里面,可能引发孩子肺部的其他毛病,比如哮喘等。治疗孩子的咳嗽,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引起他咳嗽的原因,不能针对咳嗽本身去止咳。咳嗽是外邪入里导致的,正确治疗咳嗽的思路应该是往外走,往上走,不能用药强行往里面压,我们要找到引起咳嗽的根子—外邪,把主要力量放在解决外邪

上,把次要力量放在调理咳嗽上。

1.孩子一咳嗽不要马上想着止咳/122

2.不要夸大孩子的咳嗽,以免影响医生的判断/123

3.治咳嗽不能用药往里面压/124

4.孩子刚刚开始咳嗽时应如何调治/125

5.孩子受寒咳嗽的第一阶段(刚受寒阶段),别用百合和川贝/127

6.妈妈如何观察孩子受寒咳嗽的第二阶段(外寒里热阶段)/128

7.孩子受寒咳嗽的第二阶段怎么办/131

8.如果家长懂一点儿医学知识,孩子生病时就不会盲目求医/132

9.“咳喘”就是“肺炎喘嗽”/133

10.很多咳喘的孩子,被扣上了哮喘的“帽子”后接受激素治疗/134

11.孩子咳嗽的第三阶段(表里俱热阶段),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就医/136

12.孩子有很多黄痰怎么办?喝中成药复方鲜竹沥口服液/137

13.孩子咳嗽的第四阶段(咳嗽快好时),用名方止嗽散泡脚防反复/139

14.感冒快好时孩子仍有寒咳,给他喝苏叶橘红饮/141

15.感冒快好时孩子仍有寒咳,给他吃烤橘子非常好/142

16.感冒快好时孩子仍有热咳,吃川贝炖梨/144

17.孩子有寒热错杂的咳嗽,吃花椒炖梨/145

18.白萝卜水是良药,调理小儿咳嗽有奇效/147

19.秋天孩子受凉燥后咳嗽怎么办/151

20.秋天孩子受温燥后咳嗽怎么办/152

21.深秋时孩子咳嗽怎么办/154

22.孩子咳嗽快好的时候给他吃怀山药/155

第7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

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很多家庭一家人的表情、健康状态等都非常相似,而且往往会患同样的病。孩子来到世上,最初是一张白纸。家长给他美好的东西,他这辈子就会健康、幸福;反之,常常传递给孩子的全是负面情绪,那么孩子从性格到身体都会出现问题。这怪谁?怪家长。要让孩子健康,父母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让孩子心理上不受传染,并避免由此带来的身体疾病。

1.不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会引发器质性病变/158

2.为什么一家人常生一样的病/160

3.情志失调会带来什么严重后果/161

4.从三五岁就教孩子养心/163

5.慈悲心能克制影响孩子身体的各种坏情绪/164

6.爱帮助人的孩子不生病/166

7.你的孩子有多少恻隐之心/167

8.如何让孩子明白“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的道理/170

9.和解的态度能降低孩子的压力/171

10.孩子跟别人有了冲突,别急着怨恨别人,先反省自己/173

11.以德报怨的孩子真强大/175

12.感恩之心对孩子的健康有重大意义/176

13.让孩子从知足和珍惜中学习感恩/177

14.所有欲望都得到满足的孩子,快乐其实是更少的/179

15.引导孩子多了解各个学科的发展史/180


精彩书摘

  1. 孩子一咳嗽不要马上想着止咳

  孩子咳嗽了,中医认为,这是外邪伤到肺的表现。本来“肺为娇脏”,孩子的肺则更为娇嫩,如果处理不好,外邪就会留在里面,可能引发孩子肺部的其他毛病,比如哮喘等。

  孩子得了哮喘以后会比较麻烦,在医院里面治疗,常常会用到治哮喘的激素类药,稍不注意就会对孩子的生长造成影响。哮喘还有个很坏的地方就是如果当时没有治好,可能伴随一生,最后甚至会因为这个病而送命。邓丽君就是因此病而早逝的,特别令人惋惜。其实,小孩子基本上不会无缘无故地咳嗽,一旦咳嗽,一般都是由外邪引起的。如果成人患有咳嗽,除此以外可能还有别的原因,比如肾虚等。《黄帝内经?素问》里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但是孩子的体质较为单纯,哪来那么多的肾虚呢!

  治疗孩子的咳嗽,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引起他咳嗽的原因,不能针对咳嗽本身去止咳。

  打一个比方,有个成语叫“立竿见影”,是说把竿子立在那里,立刻就可以看到影子了,要想清除影子,只要把竿子拿走就行。但如果我们不拿走竿子,只想凭空清除影子,那是无法做到的。

  治孩子的咳嗽也是一样的道理,外邪入侵,这就相当于竿子,而由此引起的后果,就是咳嗽。所以咳嗽只是影子,我们想要清除咳嗽,需要把力量放在祛除外邪上,如果一味地去治疗咳嗽,反而会做许多无用功。

  2. 不要夸大孩子的咳嗽,以免影响医生的判断

  中医里有句话叫“见咳休治咳”。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家长无法正确看待咳嗽,一听到孩子咳嗽,就觉得无法忍受。

  有一个外地朋友,在我出差时给我发短信说:“求求罗博士,救救我的孩子吧!孩子的咳嗽让我们都快崩溃了!”

  我想这可不得了啦,不能见死不救啊。但等我见到这家人,询问了好久,都没听见孩子咳嗽一声。我很奇怪,就问为什么没有听到孩子咳嗽呢?他们回答我说:“孩子早晨起来会咳几声,晚上睡觉前会咳嗽两声。”我一听就晕了,心想这就是你们说的重病啊?这孩子一天才

  咳嗽四五声。家长就已经觉得受不了啦,用非常严重的语气来形容孩子的病情,他认为形容得夸张一些,医生就会更加关注。

  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很多家长在孩子生病后都会本地这么做,可大家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其实会耽误孩子的病情。因为医生诊病的时间是很短的,他没有更多的机会像家长那样观察孩子,所以他会仔细地听家长的描述。如果家长说话夸张,那医生会想:咳嗽这么厉害,应该下一些力道大的药物,结果猛药一下,不但咳嗽没好,孩子的脾胃也垮了。

  出现这种情况不能全怪医生,家长没有准确地描述孩子病情也是很大的原因。因此,家长学习医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孩子生病后能够恰当地汇集孩子的症状,向医生准确地描述。

  3. 治咳嗽不能用药往里面压

  家长一定要正确地理解什么是咳嗽,咳嗽就是孩子体内的“前线部队”在跟“敌人”交火,想把“敌人”赶出去,那些“枪声”就是咳嗽。这时,我们不能跟“司令”—医生汇报,说战斗太激烈,我受不了,快想想办法让它们停止打斗吧。

  孩子咳嗽的时候,家长们往往都希望用强力止咳的药,这样就相当于直接把神经给阻断了。

  根据我的经验,即使当时用强力止咳的药物把咳嗽止住了,但一般都是压一段时间后又爆发了。因为强力止咳的做法会导致邪气直接留在肺里出不去,祛不了根,结果咳嗽会迁延不愈,每年到一定的时期都会发作。

  咳嗽是外邪入里导致的,正确治疗咳嗽的思路应该是往外走,往上走,不能用药强行往里面压,我们要找到引起咳嗽的根子—外邪,把主要力量放在解决外邪上,把次要力量放在调理咳嗽上。


前言/序言

  再版序

  愿大家受益更多

  有一天,我去当当网看我所出版图书的读者反馈。相当一部分读者好评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大多数读者都反映,他们用了书中介绍的方法以后,改善了体质,并表达了深深的感谢之情。这实在太让我感动了。

  这上万条的读者留言,说明我写的这些书,确实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帮助,让大家在自己和亲人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去解决。这就是我工作的意义。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帮助,我觉得特别开心。

  如果有人问我,这辈子什么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我觉得,把实实在在的健康知识分享给大家就是特别有意义的。这样的事我还会继续做下去。

  现在,这几本书出版也有三四年了。这几年,我又积累了新的经验,收获了新的知识,还收集到了来自各方读者提出来的反馈和需求。因此,我在原版基础之上,增加了一些之前书里没有的新内容来满足大家的需求,希望大家受益更多。

  改版后的这几本书,其实就是原作的升级版。我既希望它们能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又希望大家都能够继续学习中医知识,保护好自己和家人,成为全家人健康的守护神。

  罗大伦

  2018年1月24日


  前言

  不知医不为慈

  作为一名中医诊断学博士,我心里一直有一个观点:保护孩子身心健康的人是父母,而非医生。有谁认为一个孩子是在医生的呵护下长大的呢?如果孩子天天吃药,就算平安长大了,身体通常也会很弱。

  孩子生病了,医生就像“灭火器”一样,只能在关键的时候用药或采用别的医疗手段帮孩子渡过眼下的难关。父母们一定要记住,孩子的身体健康,绝对不是靠医生、药物来维持的,医生也没时间和精力像父母一样用心地对待自己的孩子。因此,孩子的健康大事,从出生开始就必须由父母来掌控。

  很多病娃娃的父母去找医生的时候,都把医生当救世主,说:“赶快救救我的孩子!”我在生活中碰到过好多这样的例子,简直太常见了。

  遇到这种情况,我会真心告诫家长:大家不要有错觉,医生不是无所不能的,他们只不过是健康知识的传播者,是怀抱“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善心,运用自己的所学,尽力救助孩子的人。

  生活中,只有父母自己主动去学习相关的医学知识,尤其是掌握了一些中医代代相传的理念,才能真正地做孩子的健康保护神。

  为什么为人父母一定要学习中医育儿的知识呢?因为懂得一些医学知识的父母能在孩子身体不适的初期抓住先机,及早发现孩子疾病的苗头并予以遏制,不会等疾病发展严重了才慌慌张张地求医问药。这如同抗日战争时期的民兵,当他们发现只有两个敌人进村的时候,不需要通知八路军大部队,自己就可以解决了。只有当大批敌人来的时候,他们才要靠八路军的大部队作战。这时候,父母就相当于“民兵”,医生就相当于“八路军”。

  我认为,父母应该积极主动学习医学知识,为孩子的健康未雨绸缪。

  佛教不主张盲目的偶像崇拜,它认为: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佛性,都是菩萨。但很多人自己并没有觉察,一遇到难处总是要求佛,把希望寄托在佛身上。实际上,明白佛家所说的“求佛不如求己”的真谛以后,在对待孩子的身心健康方面,我们是否应该思索一下,有时候也应该学会“求医不如求己”呢?

  我认为,现在的父母们太溺爱孩子了,一旦孩子生病,便特别依赖医院。孩子生病了就医确实没错,但把孩子的健康全部寄托在医生身上不仅不现实,也不可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正如佛家所言,求人不如求己,而我们推广中医的人恰恰是把中医理念根植到大家心里面,去帮助你更好地守护孩子。

  当你拥有了真正的中医育儿理念以后,就等于为孩子的身体安装了一个GPS定位器,而中医的育儿理念就是一套健康导航系统。有了它,您就可以随时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去调理,孩子生病时全家才不会六神无主,这样孩子身体上的任何一点儿风吹草动您都能应对有术,不会胆战心惊,如是全家才算过上了真正安宁的日子。

  我希望中国的父母都能拥有让孩子身心变得健康、强大的智慧和能力。

  因此,每一位家长都要抓紧时间去学习正确的育儿知识,让孩子走的每一步都充满“天赐”的正能量。

  本书由我们在北京当归中医学堂的讲稿整理而成,医学部分由我撰写,养心部分由罗玲所著。

  罗大伦

  2013年11月22日


《健康宝宝养成记:告别感冒、咳嗽与积食的科学育儿指南》 核心理念: 本书并非一本关于“如何让孩子不生病”的简单手册,而是深入剖析儿童健康成长背后更宏观、更系统性的规律。我们相信,孩子的健康并非偶然,而是由科学喂养、规律作息、积极运动、情绪安抚以及适宜的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共同塑造的。本书旨在帮助家长建立一套全面、科学的健康养育观,从根源上构建孩子的健康屏障,让孩子拥有更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从而自然而然地减少疾病的发生,而非仅仅针对症状的“治疗”。 第一部分:打好健康地基——科学喂养与营养均衡 母乳喂养的黄金法则与科学补充: 母乳的无可替代性: 深入讲解母乳中免疫球蛋白、益生元、益生菌等关键成分如何构筑宝宝早期免疫系统,以及它们在抵抗病原体、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中的作用。 母乳喂养的正确姿势与技巧: 强调正确的哺乳姿势、含接姿势对宝宝吞咽、消化以及妈妈产后恢复的重要性。 母乳不足或无法母乳喂养时的科学应对: 详细介绍配方奶粉的选择标准(如奶源、营养成分、配比等),如何根据宝宝月龄和个体情况进行科学调配,以及奶瓶、奶嘴的选择与消毒。 辅食添加的智慧: 并非简单的“添加”,而是“科学引入”。本书将详细指导家长如何根据宝宝的月龄、发育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入不同性状、不同种类的食物。 “由简到繁,由单一到复合”原则: 从米糊、菜泥、果泥开始,逐步过渡到肉泥、鱼泥、粥、面条,直至颗粒状、块状食物。 食物过敏的预防与识别: 详细讲解高致敏食物(如鸡蛋、牛奶、花生、海鲜等)的引入时机与方法,如何通过观察宝宝的反应来识别和应对潜在过敏。 营养素的平衡艺术: 强调铁、锌、维生素D、钙等关键营养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食物天然摄取,而非过度依赖保健品。书中会提供不同月龄宝宝每日所需主要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参考。 “不积食”的根源: 深入解析积食的成因,包括喂养过量、食物种类单一、消化能力不足、不良进食习惯等。本书将重点强调“吃对”比“吃多”更重要,如何根据宝宝的食欲信号适量喂养,如何选择易消化的食材,以及如何避免过度油腻、辛辣、加工食品。 餐次与进食时间的规律性: 建立规律的饮食时间表,有助于宝宝形成良好的消化节律,避免消化系统紊乱。 水与水分补充的学问: 母乳/配方奶中的水分: 解释为何在一定月龄内,母乳或配方奶已能满足宝宝大部分水分需求,过度喂水反而可能影响奶量摄入。 辅食期水分的科学补充: 指导何时开始添加白开水,以及每日建议饮水量。 “发烧”时的水分管理: 在高烧情况下,身体水分蒸发加速,如何通过合理补充水分来帮助宝宝降温和维持身体机能。 第二部分:建立免疫长城——规律作息与生活习惯 睡眠:身体修复与免疫力的基石: 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不仅仅是休息,更是身体生长发育、免疫细胞修复和能量储备的关键时期。深入阐述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对宝宝免疫力、情绪稳定以及认知发展的影响。 建立规律的睡眠模式: 详细指导家长如何根据宝宝的月龄,帮助宝宝建立自然的昼夜节律,形成规律的入睡时间和时长。 创造优质睡眠环境: 卧室的温度、湿度、光线、声音等因素对宝宝睡眠质量的影响。 安抚入睡的科学方法: 避免过度依赖奶睡、抱睡,而是引导宝宝自主入睡,减少夜醒次数。 “不发烧”的内在因素: 充足的睡眠能有效调节宝宝的内分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使身体不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侵袭。 运动:强健体魄,激发内在活力: 运动对身体发育的影响: 强调运动不仅能强健骨骼、肌肉,更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从而提升整体的免疫力。 不同月龄宝宝的适宜运动: 从新生儿的抚触、被动操,到爬行、学步,再到幼儿的奔跑、跳跃,提供丰富多样的运动建议。 户外活动的重要性: 阳光中的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新鲜空气和自然环境对宝宝的身心健康都有积极作用。 “不咳嗽”的预防: 强健的呼吸道肌肉和良好的肺活量,能更好地排出呼吸道分泌物,降低感染风险。 如厕训练与清洁习惯: 排泄是身体的“排毒”过程: 良好的排泄习惯有助于身体排除代谢废物,维持体内平衡。 科学的如厕训练: 循序渐进,尊重宝宝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避免强迫。 勤洗手的重要性: 讲解洗手是阻断病菌传播最简单有效的途径,强调宝宝和家长的洗手习惯。 “不积食”与排泄: 消化顺畅,排泄正常,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 第三部分:营造健康环境——积极情绪与科学照护 情绪与健康的联动: “开心宝宝”抵抗力更强: 探讨积极情绪对免疫系统的正面影响。快乐、安全感强的宝宝,身体激素水平更健康,免疫细胞活性更高。 家长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家长的焦虑、压力会通过互动传递给宝宝,影响宝宝的情绪和健康。 安抚与共情: 学习如何理解和回应宝宝的情绪需求,建立安全依恋关系。 “不发烧、不咳嗽”的心理基础: 长期处于稳定、愉悦情绪中的宝宝,其身体调节能力会更强。 洗护与环境卫生: 温和的清洁方式: 讲解如何选择适合宝宝的洗浴用品,以及科学的洗澡频率和水温,避免过度清洁破坏宝宝皮肤的天然屏障。 环境的适宜性: 室内温度、湿度的适宜性,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 衣物的选择: 选择透气、吸湿、纯棉的衣物,避免过紧、过厚,导致宝宝不适或过敏。 “不发烧”的温度调控: 讲解如何根据天气变化和室内温度,为宝宝增减衣物,避免“穿盖过多”或“着凉”。 疾病的早期识别与应对(非治疗): 关注宝宝的“非语言信号”: 学习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食欲、睡眠、皮肤颜色、哭闹等细微变化,判断宝宝是否感到不适。 “发烧”并非“敌人”: 讲解发烧是身体对抗感染的一种机制,关键在于观察发烧的程度、伴随症状以及宝宝的精神状态,而非仅仅盯着体温数字。 “咳嗽”的生理意义: 咳嗽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方式,理解不同咳嗽的性质(干咳、湿咳)。 “积食”的迹象: 腹胀、食欲不振、口臭、大便异常等。 何时需要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明确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判断或延误病情。本书的重点在于“预防”和“日常照护”,而非具体的疾病治疗方案。 本书的特色: 系统性与整体性: 将喂养、作息、运动、情绪、环境等要素融为一体,形成一套完整的健康养育体系。 科学性与实用性: 基于科学育儿理念,提供具体可行的操作指南,家长易于理解和实践。 预防为主,而非针对症状: 强调从根本上提升宝宝的免疫力和身体素质,减少疾病的发生。 注重家长的引导与观察: 鼓励家长成为宝宝健康的“观察者”和“引导者”,而非被动的“执行者”。 语言平实易懂,避免专业术语堆砌: 用最贴近家长生活的语言,讲述科学的育儿道理。 核心价值: 本书的目标是帮助家长建立一套自信、从容的育儿方式,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科学的日常照护,让孩子在更健康、更积极的环境中成长,拥有更强健的体魄和更充沛的活力,从而自然地远离“发烧”、“咳嗽”、“积食”等常见的成长烦恼,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而我们的任务,是运用科学的知识,为这生命力提供最适宜的土壤和阳光。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以来,我在育儿的道路上摸索,总希望能找到一条更轻松、更科学的路径。最近读了《养育健康宝贝:远离小儿不适》这本绘本,虽然它是以绘本的形式呈现,但其中的育儿智慧却丝毫不逊色于厚重的育儿专著。它用生动有趣的图画和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孩子和家长传递了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身体的自然防御系统”的讲解,用拟人化的方式描绘了免疫细胞如何保护孩子,并告诉孩子如何通过多运动、均衡饮食来“喂养”好这些“小卫士”。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让孩子更容易接受,也让我自己重新审视了孩子身体的潜能。书中还探讨了“积食”问题,不再仅仅是从“吃多”来解释,而是深入剖析了孩子的消化系统特点,以及如何通过“规律饮食”和“适度运动”来促进消化。我之前总是认为孩子积食就是吃多了,然后就想着要“清淡”,但这本书教会我,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健康的消化习惯。绘本中还有很多关于“如何安抚生病的孩子”的章节,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给出了建议,让我不再手足无措。它让育儿变得不再那么沉重,而是充满乐趣和温情。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解决孩子“老是生病”问题的根本方法,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临时方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看到了《宝宝健康地图:全方位呵护孩子成长》这本书,它的标题就给了我一种探索和指引的希望。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孩子的健康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他们的生长环境、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方方面面息息相关的“一张地图”。它不仅仅是关注“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这些具体病症,而是从更宏观的角度,指导家长如何构建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生态系统”。书中关于“环境对孩子呼吸道健康的影响”的内容,让我意识到了室内空气质量、衣物材质的重要性,并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改善建议,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除湿器、空气净化器,以及如何挑选纯棉、透气的衣物。此外,书中还深入探讨了“中医育儿”的理念,比如通过穴位按摩来缓解咳嗽,通过食疗来调理积食,这些方法都非常温和且副作用小,让我对传统育儿智慧有了新的认识。我尤其欣赏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否定现代医学,而是将中医的优势与现代科学的理念相结合,形成了一个更全面的健康指导方案。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拥有了一张属于自己孩子的“健康地图”,知道该往哪里走,该如何去探索。

评分

我一直都非常关心孩子的健康,特别是那些反复出现的小毛病,比如发烧、咳嗽和积食,总是让我非常头疼。最近我读了一本叫做《成长密码:解锁孩子健康体魄》的书,这本书虽然没有直接使用“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作为书名,但它的内容却恰好触及了这些问题的根源。这本书从“解锁孩子健康体魄”的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孩子身体发育的内在规律,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免疫系统。它不仅仅停留在“如何治疗”的层面,而是更侧重于“如何预防”以及“如何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书中关于“基础体温的重要性”的论述,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有些孩子容易受凉而发烧,以及如何通过改善孩子的末梢循环来提升他们的抗寒能力。对于“咳嗽”,书中则从“风寒”、“风热”等中医角度,以及“痰湿”的生成机制,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解释,并提供了相应的食疗和运动建议,这些都比简单的止咳药来得更根本。而对于“积食”,这本书则将重点放在了“消化酶的分泌”和“肠道蠕动”上,教导家长如何通过“规律进食”和“腹部按摩”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消化习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但逻辑严谨,让我这个普通家长也能轻松理解那些复杂的生理过程。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是拿到了一把钥匙,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孩子的身体,从而更有效地帮助他们实现健康成长。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为孩子偶尔出现发烧、咳嗽和积食而烦恼,市面上关于育儿的书籍很多,但总觉得不够深入,或者给出的建议有些笼统。最近偶然看到一本叫做《健康宝宝养成记:从根源解决孩子常见不适》的书,虽然书名与我正在寻找的直接原因略有差异,但它的侧重点——“养成”健康体质,让我眼前一亮。这本书从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出发,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科学喂养、合理作息、适度运动等方式,从根本上提升孩子的免疫力。其中关于“肠道健康是万病之源”的观点,以及如何通过益生菌、膳食纤维等来调理孩子肠胃的章节,我感觉收获颇丰。我之前总是在孩子生病后才想起“救火”,而这本书则教会我如何“防火”,如何通过日常的细微之处,为孩子构建一道坚实的健康屏障。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发烧了怎么办”,而是告诉你“为什么孩子容易发烧”,以及如何避免这种“为什么”。比如,书中对于不同年龄段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营养的需求,以及如何根据这些需求来搭配膳食,都有非常具体和实用的指导。我尤其喜欢它在解释一些专业医学概念时,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我这个非医学背景的家长也能轻松理解。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孩子的健康有了更系统、更主动的认识,不再是被动地应对,而是能够更积极地去预防。

评分

这本书《宝宝健康宝典:告别反复生病》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那份“告别反复生病”的承诺,这正是我一直渴望实现的。我孩子的情况就是属于那种“好了伤疤又好不了多久”的类型,稍微着凉就容易感冒,然后咳嗽,接着就是积食,真是让我心力交瘁。这本书打破了我以往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模式。它非常强调“整体调理”的概念,从孩子的睡眠质量、情绪波动,到外部环境的温湿度、衣物选择,甚至是家长的心态,都一一纳入了考量范围。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情绪对孩子免疫力的影响”这一部分,书中详细解释了长期处于焦虑或压抑情绪下的孩子,身体的抗病能力会显著下降。这让我开始反思,是不是我平时因为孩子生病而产生的焦虑,反而加重了孩子的病情。书中还提供了非常多“润物细无声”的育儿技巧,比如如何通过抚触来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如何通过亲子游戏来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这些看似与“生病”不直接相关的内容,却能够从深层次上帮助孩子建立更健康的体魄。我尤其欣赏书中的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故事,让我更能理解作者的观点,也更有信心去实践。它不像是那种一本正经的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循循善诱地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更懂孩子的父母。

评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没问题

评分

物流超快!书也很好!看了很涨知识!孩子还小,这本书正好用上!

评分

东西收到了 包装不错 还没看

评分

东西收到了 包装不错 还没看

评分

小孩子常看中医调理 再读读这书 看看能否有用

评分

最近对中医感兴趣,买回来好好学,自己和家人都受益,感谢分享

评分

正版书,一直在京东买书,以前喜欢在*,后来发现京东同样卖正版书,并且价格优惠得多!书的品类也齐全!忠实粉丝!收到书迫不及待地看了四分之一!

评分

多读书。纸张质量非常好,与卖家描述的完全一致,非常满意,真的很喜欢,完全超出期望值,发货速度非常快,包装非常仔细、严实,防震措施也不错,物流公司服务态度很好,运送速度很快,很满意的一次购物。 整体性价比也比较高,很划算。 对于这本书,其实来说还是值得一读

评分

给小盆友囤的书,慢慢消化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