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资深心理学家给青少年的自我成长行动计划,告别负面消极、极端片面、一味抱怨。
2. 9大极具针对性的行动建议,在轻松互动中建立积极正向的思维习惯。
3. 随书附赠“行动笔记本”,帮助青少年更好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作序推荐;印象笔记CEO唐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张莉莉、福州市高考文科状元柯子蕴、石家庄市高考理科状元梁博、郑州市高考文科状元罗仪涵联合推荐。
青少年阶段是每个人性格形成、走向成年的重要阶段,是提升核心能力、建立高效学习习惯和健康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这本书对青少年身上容易出现的“我不行”“灾难化”“极端化”等九种负面思维习惯进行了分析,通过七个科学、易行的步骤,帮助青少年进行认知重构,走出思维误区,进而建立积极、正向的思维习惯。
玛丽·卡拉彼滕·奥尔沃德
博士,拥有35年临床经验的执业心理学家,也是沃德贝克中心(Alvord, Baker&Associate;)的主管。她擅长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对儿童、青少年和成人进行指导。美国心理协会、美国行为与认知疗法协会会员。
安妮·麦格拉思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U.S. News & World Report)的执行主编,在精神健康方面从事写作、编辑、研究和教育工作30多年,拥有丰富的写作经验和深厚的心理健康专业知识。
牛楠森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清华大学教育学博士后,现任职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领域涉及公民教育、学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传统文化及教育、学校变革、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年来一直深入学校,了解学生。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翻译和撰写多本著作。
推荐序 胜任未来:以“优能力”助力青少年终身成长
前言
01 “我不行”的思维习惯
02 灾难化的思维习惯
03 极端化的思维习惯
04 放大消极面的思维习惯
05 “我应该,你也应该”的思维习惯
06 宿命论的思维习惯
07 揣摩他人心思的思维习惯
08 一味指责的思维习惯
09 “这不公平”的思维习惯
附录 一份打破消极思维习惯的提问清单
致谢
01 “我不行”的思维习惯
你需要知道的
当有着“我不行”这一思维习惯的青少年面对较难的问题或尝试新事物的时候,他们会感到害怕、无助并自然地想到“我做不了”,而不是迈出他们力所能及的小步子去解决问题或迎接挑战(解决问题和迎接挑战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然后他们就迅速地下结论:自己根本无法控制任何事情。如果你有这个习惯,你可能会发现:一旦“我不行”的想法冒出来,你就会怯场,进而不采取任何行动。
打破这个思维习惯非常重要,因为不能或不愿采取行动会让你的生命状态受到局限。那些积极主动的青少年通常适应能力更强,生命历程中当障碍突然降临时,他们能够把障碍视为尝试新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意味着他们更能从生活的失败和伤害中走出来并有更多的作为。
想象一下,你所在的历史课题小组需要一个人来做最后的汇报,小组成员们一致认为该由你来做,因为其他人在本学期都已经做过了。你马上就感到惊慌失措,没有经过任何思考就拒绝了,并说:“我无法在全班人面前讲话!”另一个成员答应去做这个汇报了,但她并不高兴。或者,假设你真的很想加入到排球队中,可有机会能让你去尝试的时候,你又想:“我真的不太会发球!”然后你逃离了选拔赛回家去了。
“我不行”这一思维习惯的问题在于,它会让你感到无助、困扰、焦虑并且对自己充满失望。随着你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这个问题会越来越严重。最终,你会变得沮丧。确实,我们并不能控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比如你的爸爸妈妈因为新工作的原因需要搬到另一个城市,那么你也不可避免地要搬到新家和新学校。其实在一个自己设想的“我不行”的情境中,你常常拥有比自己所想的更多的掌控力,你可以采取措施去适应它,保证自己在新学校有一个好心情。
打破“我不行”这一思维习惯的关键在于,停下来并思考你能采取哪些可能的措施并予以实施。当然,这些措施可能非常小,但分解问题确实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它能够提醒你“去尝试”为什么很重要——你真的喜欢排球,而且成为排球队中的一员真的很有意思!它也能帮助你记住自己已经学习并掌握了很多新的技能。
重点在于培养一种积极的“我可以试试这个”的态度,并且进行解决问题的练习,这样你才能处理得越来越好。例如,与其去想“我不能及时学会所有内容以通过期末考试”,还不如马上停止这个念头并冷静下来,把巨大的学习任务分解到每一天的日常安排中。当然,你也可以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向他人寻求帮助是使自己提升勇气的好方式,有助于从“我不行”的思维习惯转变为积极的行动。而且,在必要的时候有意愿寻求帮助也是适应能力强的人的关键特征。
胜任未来:以“优能力”助力青少年终身成长
如果要概括性地评价中国式的基础教育,有一个显而易见的核心现象,那就是包括学校教师、家长在内的绝大部分教育者,都相对擅长教给孩子知识,相对擅长教育出优秀的成绩,而在培养孩子优秀的终身学习能力、优秀的核心人格素养方面,就常常不那么擅长了。
如果顺着一个因果逻辑——“教育理念—教育过程—教育结果”来看的话,我们会清晰地发现:因为教育者的教育理念以培养成绩好的孩子为核心目标,便有了以学业学习为主、追求学习成绩的教育过程,因而也产生了相应的教育结果,那就是培养出了一批在学习成绩上优秀甚至出类拔萃的孩子,而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则成为这种教育逻辑下的“残次品”。今天,我们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反思这种教育理念。我们越来越多地发现,一个拥有优秀学习品质和人格特质的孩子,会比一个躺在中考、高考成绩簿上的优等生在未来走得更远;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优秀的学习品质和人格特质远比一时的学习成绩对孩子更加有益。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关键阶段之一,既面临很多成长的挑战,又充满了发展的契机。经历着身体发育高峰期的青少年在外形上与成人的差异迅速缩小,但事实上,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却远远没有成熟。在这个阶段,青少年会开始变得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表,更加以自我为中心并构筑丰富的内心世界,更容易产生情绪波动甚至与父母、老师发生冲突,更加关注伙伴关系并且非常注重他人的评价,也更容易出现学习动机问题、产生厌学情绪……青少年正经历着自己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东西,出现了更加多元的成长性需求。作为教育者,无论是父母的角色,还是教师的角色,如果仍然只把关注点聚焦在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青少年其他方面的成长性需求,就容易出现问题了。
前一段时间发生了一起某高三学生因为未能控制住爆发的情绪将班主任刺死的悲剧,我也专门就此事撰写了评论。这个案例虽然属于极端个案,但类似的事情其实并不少见。这类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完全以成绩为导向的教育行为,压抑了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长性需求。教育者除了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孩子成长的陪伴者,要倾听他们成长的声音,给他们更多自主的空间,让他们能够真正放飞自我、健康成长。成绩不是一切,成长却伴随终身,着眼孩子的一生,培养孩子的终身学习能力、人格素养,远比眼前的成绩重要!单纯的知识学习不能应对未来处处人工智能、变化日新月异的社会,只有具备优秀的终身学习能力和人格素养,才能胜任未来!
我认为,拥有优秀的终身学习能力和人格素养的人,应该有一个完善的自我认知,拥有健康的自尊和自信,对未来乐观积极,能够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够迎难而上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样的人取得优异的成绩甚至卓越的成就,我相信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围绕发展青少年的终身学习能力和核心人格素养的目标,一套不错的图书产品——“青少年‘优能力’成长手册”应运而生。我们这里提出的“优能力”,既有从字面上理解的“优秀能力”之意,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优能中学的品牌力。
这套由新东方优能中学和机械工业出版社联合打造的成长手册,由美国资深心理学家撰写,严格遵循心理学方法,讲究科学性,涵盖执行力、坚毅力、自信力、积极思维力、情绪自控力等影响孩子终身竞争力的核心主题。我们专门组织了一批有哈佛、北大、清华、北师大等国内外名校教育学、心理学学术背景的青年学者将其翻译成了中文。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们全部是可付诸实践的,每本书都提供一个详尽的行动计划,实用性及操作性很强,非常适合青少年作为自我成长的行动计划来使用,也适合家长、教师作为参考书目来阅读。
开卷有益,希望这套书能够为中国孩子们的终身发展尽绵薄之力!
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
俞敏洪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它所传递的温暖和希望所感染。书名《积极思维力:青少年走出消极思维的行动计划》本身就充满了力量,它不是简单地指出问题,而是提供了一条明确的解决路径。我最欣赏的是它强调的“行动计划”,这意味着这本书不会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会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步骤,帮助青少年一步一步地构建积极思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会青少年如何识别和挑战那些消极的想法,比如“我做不到”、“我太笨了”之类的自我否定。同时,我也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方法,让青少年学会如何用更客观、更理性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而不是被情绪牵着鼻子走。此外,这本书还应该能够引导青少年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感恩之心,从而提升整体的幸福感。我相信,通过这本书的引导,青少年一定能够建立起更加强大的内心,拥有面对挑战的勇气和智慧,成为一个更阳光、更自信的人。
评分我最近在网上偶然看到一本关于青少年积极思维的书,名叫《积极思维力:青少年走出消极思维的行动计划》,当时就被这个名字给打动了。我一直觉得现在很多青少年在面对学习、社交或者家庭问题的时候,很容易陷入消极的情绪,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一个方向。我理解这本书的目标是帮助青少年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模式,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练习,逐渐培养出积极的心态。我特别看重“行动计划”这个部分,因为我知道光说不练是没用的,只有切实地去执行,才能看到改变。我设想这本书里会有很多互动式的练习,让青少年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能参与进来,比如一些小测试,或者是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他们反思自己的想法。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沟通技巧,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同时也能理解别人的想法,从而减少误会和冲突。总之,我个人对这本书的理念非常认同,也很期待它能带来实际的帮助。
评分我是一名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非常关注的家长,当我在书店看到《积极思维力:青少年走出消极思维的行动计划》这本书时,我的目光立刻就被吸引住了。这本书的名字就非常有针对性,直击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普遍困境——消极思维。我深知,一个积极的心态对于青少年建立自信、应对压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至关重要。而“行动计划”这个词,则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练习,帮助青少年学会如何识别、分析和转化消极的想法,从而培养出更健康、更具建设性的思维模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一个有力助手,帮助他们摆脱负面情绪的泥沼,拥抱积极的力量,发现生活中的无限可能,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积极向上的人。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对如何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积极的心态感到好奇和关注。当《积极思维力:青少年走出消极思维的行动计划》这本书进入我的视线时,我便被它鲜明的主题和实用的承诺所吸引。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述理论,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行动计划”,这让我看到了它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方法。我设想这本书会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引导青少年去认识那些悄悄滋生的消极想法,例如过度担忧、自我怀疑、或者对他人的负面评价。更重要的是,它应该教会青少年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些想法,而不是任由它们侵蚀内心的阳光。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练习,帮助青少年学会调整认知,看到问题的另一面,或者找到解决困难的策略。同时,我也期待它能够鼓励青少年去发现和放大生活中的积极因素,培养感恩和乐观的态度。我相信,拥有了积极思维力,青少年将能够更从容地面对学习的压力、人际关系的挑战,以及未来生活中的种种不确定性。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吸引力,色彩明亮,字体也很醒目,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想传达的主题。我当时在书店里看到它的时候,就被它的名字深深吸引住了,尤其是“行动计划”这几个字,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讲道理,而是有实实在在的方法可以去学习和实践的。我特别希望我家的孩子能够摆脱那些负面情绪的困扰,学会用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所以毫不犹豫地就买了。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看了起来,虽然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从目录和一些零散的章节来看,感觉内容很丰富,而且非常贴近青少年实际的生活,不像有些书那样空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真正帮助到我的孩子,让他看到自己身上的潜力和可能性,不再被那些莫名的焦虑和沮丧所束缚,能够自信地迎接未来的每一天。我个人对这本书的期望很高,希望它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一个好伙伴,给予他力量和智慧。
评分不错
评分好好
评分这本写的一般
评分好的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儿子说很好。
评分儿子说很好。
评分还行吧,印刷不错,内容可以看看!
评分好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