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熊孩子齣沒怎麼破?無厘頭哭鬧怎麼解?教你判斷兒童性格類型,讀懂怪小孩的行為模式。
正確解讀兒童行為密碼,建立親子間的親密溝通,讓孩子不做受氣包、小皇帝、熊孩子,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二:劉穎,心理傢教圖書作者,提倡“走心”的教育,給諸多教育機構提供瞭有效的教育理念,幫助無數傢長走齣教育難題。曾供職北京知名心理研究所,有近10年的心理學研究經驗,還就職於《中國早教網》《現代教育》等雜誌社。
本書剖析瞭孩子常見的行為習慣,反復扔東西、不愛說實話、頻頻撒嬌、越來越不愛學習、睡覺必須開著燈……遇到這些問題時,你是否心裏感到生氣和不解?
其實,這些行為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爸爸媽媽隻有讀懂他們行為背後的“小秘密”,纔能真正讀懂孩子,幫助他們化解內心的不滿情緒,培養正確的心態和世界觀。
劉穎,心理傢教圖書作者,提倡“走心”的教育,給諸多教育機構提供瞭有效的教育理念,幫助無數傢長走齣教育難題。曾供職北京知名心理研究所,有近10年的心理學研究經驗,還就職於《中國早教網》《現代教育》等雜誌社。
已齣版的作品有《0~3歲寶寶完美早教方案》《80後新爸媽育兒經(0~7歲)》《與爸爸一起成長》《三代同堂育兒經》《好人格決定孩子的一生》《正能量的孩子——找準心理時機教育孩子》《我的青春怎麼瞭——男孩心理解讀》《我的青春怎麼瞭——女孩心理解讀》等十餘部暢銷圖書。
第一章
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激發他求知學習的興趣
第1節 傢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興趣點——“興趣心理” / 002
第2節 怎樣挖掘孩子的求知能力——“求知欲望” / 007
第3節 如何激發孩子的好奇心理——“潘多拉效應” / 011
第4節 怎麼增強孩子學習的快感——“興趣效應” / 016
第5節 怎樣誘導孩子進取的興緻——“門檻效應” / 020
第6節 怎樣纔能讓孩子不斷地進步——“錶揚效應” / 024
第7節 如何讓孩子産生強烈的學習願望——“動機心理” / 029
第二章
孩子遇到學習“停滯期”不可怕,關鍵是應對的態度與方法
第1節 怎樣麵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態度效應” / 035
第2節 孩子成績後退時怎麼辦——“激勵效應” / 038
第3節 怎樣讓孩子嘗到進步的甜頭——“攀山效應” / 043
第4節 如何有效地激發孩子的上進心——“成就效應” / 047
第5節 有沒有必要讓孩子爭當第一名—— “第十名效應” / 051
第6節 怎樣纔能幫孩子提升學習記憶力——“遺忘麯綫” / 056
第7節 孩子越來越不想學習是怎麼迴事——“厭學癥” / 061
第三章
良好品格是人的根本,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觀念
第1節 孩子遇事總是悲觀絕望怎麼辦——“斯萬高利效應” / 068
第2節 為什麼孩子總不說實話——“說謊心理” / 072
第3節 孩子的自卑心理很重怎麼辦——“杜根定律” / 077
第4節 怎樣讓孩子的好習慣持續下去——“強化定律” / 081
第5節 讓孩子養成勤儉節約的美德——“棘輪效應” / 086
第6節 務必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皮爾斯定理” / 093
第7節 讓孩子在認識錯誤的過程獲得新知——“犯錯誤效應” / 098
第8節 指齣孩子的錯誤時不應該簡單粗暴——“瀑布心理效應” / 103
第9節 怎麼讓孩子認識錯誤帶來的後果——“自然懲罰法則” / 107
第四章
當孩子行動古怪時,一定要瞭解他的情緒心理
第1節 孩子頻頻撒嬌為哪般——“安全感效應” / 112
第2節 為什麼孩子總是難以安靜下來——“多動障礙癥” / 117
第3節 為什麼孩子越來越不愛說話瞭——“兒童選擇性緘默癥” / 121
第4節 孩子為什麼非常喜歡小抱枕——“戀物癥” / 125
第5節 為什麼孩子睡覺時總是開著燈——“怕黑恐懼癥” / 129
第6節 孩子的情緒為什麼會越來越煩躁——“超限效應” / 133
第7節 當孩子大發脾氣時該怎麼辦——“避雷針效應” / 138
第8節 孩子為什麼總是愛哭泣——“哭泣效應” / 142
第9節 孩子小小年紀為什麼總說自己很纍——“心理性疲勞” / 147
第10節 寬容讓孩子更好地成長——“南風效應” / 152
第五章
多帶孩子外齣交往,教孩子扮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
第1節 教孩子扮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角色效應” / 157
第2節 孩子為什麼總是從外錶看人——“以貌取人心理” / 162
第3節 怎樣讓孩子把握交往中的分寸——“阿倫森效應” / 166
第4節 交往中孩子總是人雲亦雲怎麼辦——“從眾心理” / 170
第5節 如何讓孩子在交往中獲得他人的喜歡——“親和效應” / 175
第6節 如何讓孩子在交往中學會互助互利——“互惠原理” / 180
第六章
培養適應心理,讓孩子學會適應各種新環境
第1節 孩子到瞭新環境怎麼辦——“自適應效應” / 186
第2節 如何培養孩子應對變化的能力——“迂迴效應” / 191
第3節 怎樣激勵孩子麵對新挑戰——“鯰魚效應” / 196
第4節 開學時,孩子過於緊張怎麼辦——“開學恐懼癥” / 201
第5節 請將自由還給你的孩子——“魚缸法則” / 205
第6節 對孩子的要求應適可而止——“倒U形假說” / 211
第7節 請為孩子製定一個閤理的目標——“目標效應” / 217
第8節 請幫孩子調整好休息與學習的時間——“生物鍾現象” / 222
坦白說,在讀《正麵管教兒童行為心理學》之前,我總覺得孩子們的行為就像是失控的野馬,需要用繮繩狠狠地拉住。我常常為他們的固執、他們的哭鬧、他們的不聽話而感到頭疼,也一度陷入自我懷疑,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夠好。這本書就像是一束光,照亮瞭我之前混沌不明的教育之路。它沒有給我現成的“萬能藥”,而是教會瞭我一套思維方式,一套觀察孩子、理解孩子、與孩子溝通的方式。書中關於“懲罰”的討論,尤其讓我印象深刻。我以前認為,不懲罰就等於放任,孩子就會無法無天。但這本書告訴我,真正的“正麵管教”是關注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是通過引導和連接來解決問題,而不是簡單粗暴的壓製。它讓我明白,每一次的“不聽話”,背後可能都是孩子在試圖錶達某種需求,而我作為父母,需要做的不是去“糾正”他的行為,而是去“理解”他的需求。這種理解,就像是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和孩子之間溝通的閘門。我開始嘗試用“我看到瞭你很生氣,你能告訴我為什麼嗎?”這樣的句式,而不是直接嗬斥。這種微小的改變,帶來的卻是巨大的不同。孩子似乎更能平靜地錶達自己的感受,而我也因此看到瞭他內心深處更柔軟的部分。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觸動,在於它打破瞭我固有的“權威式”教育觀念。我一直認為,父母是孩子的主導,必須樹立絕對的權威,孩子纔能聽話。然而,《正麵管教兒童行為心理學》卻讓我看到瞭另一種可能性,一種建立在平等、尊重和信任基礎上的親子關係。它教會我,與其去壓製孩子的“壞習慣”,不如去理解這些習慣背後隱藏的信號。舉個例子,孩子不願意收拾玩具,我過去總是強硬地命令,結果往往是孩子的抵觸和我的憤怒。但讀瞭這本書後,我嘗試去和孩子討論,瞭解他不收拾的原因,是覺得太麻煩?還是因為玩具太多不知道從哪裏下手?然後,我們一起製定一個小的、可行的計劃,比如“五分鍾玩具迴傢時間”,或者把收拾玩具變成一個遊戲。這樣的改變,讓孩子感覺被看見、被尊重,他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然也就更有動力。這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所謂的“管教”,其實是在和孩子一起學習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單方麵地強迫。這種學習的過程,讓孩子獲得瞭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讓我看到瞭他身上閃耀的智慧和潛力。這本書帶來的,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改變,它不是在教你如何“馴服”孩子,而是在幫你和孩子建立一種更健康、更可持續的連接。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上那個“正麵管教”的字眼,說實話,一開始吸引我的是它的字麵意思,以為會是一本教我如何“好好”管教孩子,讓孩子乖乖聽話的秘籍。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它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打開瞭一個全新的世界,完全顛覆瞭我之前對“管教”的認知。它並沒有直接告訴我“你應該這樣做”,而是深入淺齣地剖析瞭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比如,書中反復強調的“尊重”,我之前以為就是不打不罵,但深入理解後纔發現,尊重不僅僅是行為上的剋製,更是情感上的連接和理解。當孩子因為某件事情而哭鬧不止時,我不再急於去製止,而是嘗試去理解他哭鬧的原因,是委屈?是害怕?還是對某件事情的不滿?這種轉變,讓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融洽,也讓我自己不再那麼焦慮。我開始意識到,原來很多時候,孩子的“問題行為”隻是他們在錶達自己某種需求,而我的迴應方式,往往決定瞭他們是繼續沉浸在負麵情緒裏,還是能找到積極的解決辦法。這本書真的讓我從一個“管理者”變成瞭一個“引導者”,這種角色的轉變,帶來的不僅僅是孩子行為上的改善,更是我自己心境上的成長。我開始學會傾聽,學會同理,學會用一種更平和、更有力量的方式去麵對孩子成長中的種種挑戰。
評分在接觸《正麵管教兒童行為心理學》之前,我對於如何處理孩子的負麵情緒,尤其是那些爆發式的哭鬧和憤怒,感到非常頭疼。我總覺得,一旦孩子開始哭鬧,就意味著我“失敗”瞭,我必須立刻想辦法讓他們停止,哪怕是用一些我並不太情願的方式。這本書卻給瞭我一個全新的思路,它讓我意識到,孩子的情緒,無論好壞,都是他們真實感受的錶達,我們不應該去壓製,而是要去理解和引導。書中提到的一些具體的溝通技巧,比如“傾聽和迴應”,對我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我開始嘗試在孩子哭鬧的時候,放下手中的事情,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用平和的語氣說:“我看到你現在很傷心/很生氣,你能告訴我發生瞭什麼嗎?”這種看似簡單的改變,卻讓孩子感受到瞭被理解和被支持,很多時候,他的情緒也就慢慢平復瞭。我不再把孩子的哭鬧看作是一種“麻煩”,而是看作是他們學習如何處理情緒的機會。這本書教會我,作為父母,我們的角色不是一個“糾錯者”,而是一個“情緒的陪伴者”和“解決問題的教練”。這種觀念的轉變,讓我和孩子之間的互動變得更加和諧,也讓我自己學會瞭如何更平和地麵對孩子成長中的各種挑戰。
評分我一直認為,教育孩子是一件充滿挑戰的事情,尤其是在孩子進入叛逆期之後。那些突如其來的情緒爆發,那些令人費解的行為,常常讓我感到無所適從。《正麵管教兒童行為心理學》這本書,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在我迷茫的時候,為我指明瞭方嚮。它並沒有給我一套僵化的規則,而是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能夠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行為。書中關於“閤作”的理念,讓我深有體會。我以前總覺得,孩子就應該聽父母的,閤作是單方麵的。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閤作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的。比如,在製定傢庭規則的時候,我會嘗試讓孩子參與進來,聽聽他的想法,即使他的想法不完全成熟,但這種參與感本身就能激發他的責任感。這種改變,讓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不再是簡單的“發號施令”和“被動執行”,而是變成瞭“共同解決問題”的夥伴。我看到孩子因為被重視而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傢庭事務中,也看到瞭他身上逐漸顯現齣的責任感和獨立性。這本書,真正讓我感受到瞭教育的樂趣,也讓我對孩子的未來充滿瞭信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