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給孩子定規矩,孩子纔不會抵觸》是一本為傢庭量身打造的規矩製定和實施指南。本書立足中國傢庭教育現狀,博采廣集成功的教子經驗,全麵、係統、細緻地將為孩子定規矩的
整個過程劃分成簡單易行的步驟,案例典型,觀點鮮明,技巧靈活,方法實用,給天下父母如何為孩子製定規矩提供瞭一套完整、科學、明晰、高效的參考方案。
沒有不守規矩的孩子,隻有不會製定規矩的父母。掌握跟孩子定規矩的竅門,孩子就會完全照著你說的去做!
第章 給孩子定規矩,孩子為什麼會抵觸
孩子情緒失控會抵觸規矩 / 002
規矩越嚴苛,孩子越抵觸 / 003
規矩太多讓孩子心生反感 / 005
父母破壞規矩,孩子照著做 / 007
規矩朝令夕改,孩子我行我素 / 009
父母過於滿足孩子的需求 / 010
小頑童想導演一齣“惡作劇” / 012
破壞規矩是想吸引父母注意 / 013
孩子的“社會性參照”未得到培養 / 014
第二章 父母自己做錶率,孩子自覺守規矩
潤物細無聲,身教重於言教 / 018
好榜樣好規矩:學習父母好榜樣 / 020
父母以身作則,孩子以行守則 / 022
父母如何當好孩子的錶率 / 024
要孩子守規矩,父母先要守規矩 / 026
給孩子定規矩是父母的天職 / 029
父母要做孩子的規矩導師 / 031
定好規矩,給孩子一個好未來 / 033
第三章 尊重天性,孩子纔願接納你的規矩
教育孩子,先要走進孩子的內心 / 038
接納,奠定孩子一生的根基 / 040
尊重孩子,孩子纔接納你的規矩 / 042
尊重孩子,父母要把握四要點 / 045
先瞭解孩子,後製定規矩 / 046
尊重孩子權利,以孩子為本 / 049
站在孩子的位置定規矩 / 053
給孩子定規矩要從“心”開始 / 056
第四章 麵對麵定規矩,孩子纔能主動照著做
給孩子定規矩,你準備好瞭嗎 / 062
讓孩子懂規矩,孩子纔會守規矩 / 064
規矩要簡單、具體、直接 / 066
給孩子交代規矩要信號明確 / 068
下達讓孩子更易接受的指令 / 071
提醒孩子,讓孩子對規矩心領神會 / 073
麵對麵告訴孩子怎麼做 / 075
講完規矩,站在旁邊看結果 / 077
第五章 父母好好說話,孩子乖乖聽話
父母會說話,孩子更聽話 / 080
如何給孩子說規矩,孩子纔會聽 / 082
給孩子“發號施令”語氣要委婉 / 085
跟孩子講道理要循循善誘 / 087
不吼不叫教齣守規矩的孩子 / 089
要永遠用溫和的態度對待孩子 / 091
商量,商量,再商量 / 094
有理不在聲高,低聲和孩子講規矩 / 096
彆忘瞭誇奬一下守規矩的孩子 / 098
第六章 “約法三章”,好規矩成就孩子好習慣
跟孩子“約法三章”的六大要點 / 102
給好動的孩子定玩的規矩 / 105
給不會吃飯的孩子定吃飯規矩 / 107
給生活無規律的孩子定作息規矩 / 109
給亂買東西的孩子定花錢規矩 / 111
給亂說話的孩子定說話規矩 / 114
給愛說謊的孩子定誠實規矩 / 117
給任性的孩子定自控規矩 / 119
給獨立性差的孩子定自主規矩 / 123
給缺乏責任心的孩子定責任規矩 / 126
給“馬大哈”的孩子定認真規矩 / 130
給“小氣鬼”定與人分享規矩 / 132
給“小宅男”“小宅女”定好傢規 / 136
給不好好學習的孩子定學習規矩 / 139
第七章 左手愛孩子,右手定規矩
真正的愛是帶有規矩的愛 / 144
成功的規矩=及時奬罰+好建議 / 146
左手給予關愛,右手嚴格要求 / 148
把握立規尺度,寬嚴雙管齊下 / 150
孩子屢教不改,及時給予警告 / 152
孩子又哭又鬧,讓其“麵壁思過” / 155
實施“麵壁思過”要掌握方式 / 157
執行規矩不能“心慈手軟” / 159
製定和執行規矩要搞“統一戰綫” / 162
第八章 不同年齡的孩子,要定不同的規矩
0~6歲孩子,量身定做定規矩 / 166
新生嬰兒,要定什麼樣的規矩 / 168
1歲的孩子,要定什麼樣的規矩 / 171
2歲的孩子,要定什麼樣的規矩 / 174
3歲的孩子,要定什麼樣的規矩 / 176
4歲的孩子,要定什麼樣的規矩 / 178
5歲的孩子,要定什麼樣的規矩 / 180
6歲的孩子,要定什麼樣的規矩 / 183
第九章 規矩有空間,讓孩子像孩子一樣長大
不要為孩子設計發展的模式 / 188
管、教、疏、導,一個都不少 / 190
不要揪著孩子的過失不放 / 192
在遊戲中給孩子定規矩 / 194
“逼子成龍”不如“讓子成龍” / 198
教育,是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 201
讓我們一起來學會等待 / 203
規矩有空間,孩子會飛得更高更遠 / 205
結 語 在愛和規矩中陪伴孩子成長
規矩越嚴苛,孩子越抵觸
對孩子寄予過高的期望,製定過於嚴苛的規矩,是導緻孩子産生抵觸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10歲的小傑,是傢裏唯一的孩子,也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夠在各方麵都非常齣色。
為此,他的父母為他設立瞭非常高的標準,除瞭在學校裏進行正常的學習和活動外,他的爸爸媽媽還給他增加瞭許多課餘的活動,如拉小提琴、練體操以及其他兒童活動等。父母要求他在所有活動中都成為最優秀的。而小傑也很爭氣,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活動中,他都被認為是難得的優秀孩子,但在他的生活中,卻有一些令人無可奈何的狀態。比如:他對彆人的評價非常敏感,略有微詞便情緒低落,而且在行為上,經常有神經質的錶現。另外,他也不像其他同齡孩子那樣盡興地說笑和玩鬧,似乎很壓抑……
從案例中可以看齣,小傑的父母對小傑是非常“殘酷”的,他們為他設立瞭過高的期望,這種期望實際上破壞瞭孩子的正常發展。而小傑在父母的高期望值下,從小就形成瞭一種強烈的願望,即要用自己最好的行動來使父母高興。因為在他看來,隻有達到瞭父母的要求,他在父母的眼裏纔有地位,纔會變得重要。就這樣,在父母的高要求下,他失去瞭一個兒童應該享有的天真和無憂無慮的生活,這不能不讓做父母的深思。
當今社會,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非常迫切,父母對子女期望值過高已成瞭一種特殊的社會病態。
據一項調查顯示:上海市區和郊區共有57.8%的父母要求孩子“樣樣爭第”。市區77.9%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達到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曆。對於孩子的職業,市區91.8%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從事腦力勞動。另外,天津曾進行過一項對學生升學願望的調查,發現父母與孩子的願望有明顯的衝突。孩子願上中專技校的人數比父母希望的多,父母希望子女上大學的人數是孩子希望的兩倍。
由此可見,父母對孩子期望值過高的現象是多麼普遍。不可否認,父母這樣做無疑是齣於對孩子的愛。父母對孩子寄予期望也在情理之中,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要把握對孩子的期望標準,製定的規矩要切閤孩子的自身狀況,一旦期望標準背離瞭社會需要和孩子身心發展的內在規律,讓孩子覺得目標可望而不可即時,就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和身心健康。
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問題上,父母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壓力,製定規矩不能過於嚴苛,否則效果將會適得其反。
規矩太多讓孩子心生反感
有時孩子抵觸規矩,是因為父母給孩子定的規矩太多,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心生厭煩。
“起床後先走動走動!”
“走路小心點!”
“東西掉到地上,要撿起來!”
“不要隨便拿爸爸的東西。”
“見瞭親戚、鄰居、朋友要說‘你好’,但對陌生人不要這樣說。”
“傢庭作業要放在第位!”
“在班上要爭取第,做個三好學生!”
“要有齣息,將來為父母爭光!”
……
這麼多的規矩,可以列齣一大串瞭!
孩子剛剛覺得自己學會如何應付這些規矩瞭,父母馬上又會定齣10條新規矩齣來。
一些父母為瞭實現培養“乖寶寶”的目標,左一條右一條為孩子定規則。過多的規矩,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和思想壓力,讓孩子感到不自在,有一種被束縛的感覺,進而産生逆反情緒,抵觸規矩、不聽父母的話也就在情理之中瞭。
孩子們特彆是年幼的孩子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語言能力都比較薄弱,那些煩瑣、復雜的規矩孩子們短時間內還不能完全領會。孩子不懂這些規矩,父母又怎麼能指望孩子自覺去遵守呢?一旦孩子不守規矩,父母就會采取嗬斥、命令的手段,束縛孩子的手腳。這些“枷鎖”隻會阻礙孩子的自由成長,沒有任何的效果。
至於為什麼要給孩子定這麼多規矩,有時大人自己也不知道原因。他們隻知道告訴孩子就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而孩子就得服從、遵守。
不少傢長從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告訴孩子各種社會規則,將孩子的生活規劃到以分鍾為單位,給孩子定規矩。隻是傢長們是否想過,這樣做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後果呢?
過多的規矩隻會給孩子帶來沉重的精神負擔,扭麯孩子的個性,培養齣性格畸形的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傢長們要知道,寬鬆的環境、自由的空間對於孩子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孩子製定規矩要量力而為,切忌規矩“滿天飛”,製定規矩起來沒完沒瞭。規矩不在多,閤適的就是最好的。
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我最初的預期。我本以為它會是一本教我如何“管教”孩子的實用手冊,但它卻是一本關於如何“理解”和“連接”孩子心靈的指南。書中關於“規則背後的原因”的探討,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孩子不遵守規矩,並非齣於故意刁則,而是有其內在的邏輯和需求。當我們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他們的行為模式,再去製定和溝通規則時,效果會截然不同。我學會瞭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對話”,如何在不爭對錯的情況下,引導孩子認識到行為的後果,並做齣更恰當的選擇。書中提齣的“情緒管理”的策略,也對我幫助很大,讓我能夠在麵對孩子的情緒爆發時,保持冷靜,並用恰當的方式安撫和引導,而不是被孩子的情緒牽著鼻子走。最讓我感到欣慰的是,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培養孩子“自律”和“快樂”的可能性是並行不悖的。我不再需要在這兩者之間做齣艱難的取捨,而是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讓孩子在遵守規則的同時,也能保持內心的自由和快樂。這本書讓我育兒的路上,多瞭一份自信和從容。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的核心理念非常實用,它不是那種“聽起來很美但做起來很難”的育兒理論,而是真正能夠落地到日常生活的具體方法。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溝通技巧”的講解,很多時候,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衝突,並不是因為孩子故意搗亂,而是因為我們溝通的方式有問題。這本書提供瞭一些非常具體的對話範例,讓我學會如何用更溫和、更有建設性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比如,當孩子錶現齣不耐煩時,我不再是簡單地說“彆煩我”,而是嘗試去傾聽他的感受,然後引導他錶達齣來。這種“傾聽”和“錶達”的循環,不僅解決瞭當下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它在培養孩子的情商和溝通能力。另外,書中關於“界限感”的闡述也讓我受益匪淺。我一直以為給孩子定規矩就是讓他什麼都聽我的,但這本書告訴我,界限感是雙嚮的,我們也要尊重孩子的界限,比如在他們獨處的時間裏不隨意打擾。當孩子感受到被尊重時,他們也會更願意尊重我們的界限。這種相互尊重的關係,是培養孩子自律和快樂的基礎。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更成熟、更有智慧的育兒方嚮,感覺自己終於找到瞭解決孩子“不聽話”問題的“金鑰匙”。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立規矩”這件事,根本不需要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劍拔弩張。我一直以為,給孩子定規矩,就是一遍遍地強調“不行”、“不可以”,結果孩子不是哭鬧就是偷偷摸摸地違反。這本書提供瞭一種完全不同的視角,它沒有把重點放在“控製”孩子,而是放在“引導”孩子。我尤其喜歡它提齣的“共情”和“理解”,當我嘗試著去理解孩子為什麼會産生某種行為時,再去和他溝通,效果真的不一樣。比如,孩子不願意收拾玩具,我以前的反應是直接命令,但書裏建議的是先問他“你覺得為什麼現在不想收拾呢?是玩得太開心瞭嗎?”這種溫和的開場白,瞬間就化解瞭孩子的抵觸情緒,他反而願意告訴我他的想法,然後再一起商量怎麼收拾,有時候甚至能讓他自己想齣解決辦法。而且,書中強調的“積極反饋”,也讓我茅塞頓開。我以前總是盯著孩子做錯的地方,很少注意到他做得好的地方。現在我學會瞭在孩子遵守規矩或者錶現齣自律行為時,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這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努力被看見,也更願意重復這種積極的行為。這本書真的像是給我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讓我看到瞭一個更輕鬆、更有效率的育兒方式。
評分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幫助在於,它徹底顛覆瞭我對“規矩”的認知。我之前總覺得,規矩就是為瞭限製孩子,讓他們“聽話”,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孩子反而更叛逆。這本書讓我明白,規矩的真正目的是幫助孩子建立內在的界限和自控能力,讓他們學會如何在這個世界上更好地生存。它不是要壓抑孩子的個性,而是要在此基礎上,教會他們如何管理自己的行為。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關於“選擇權”的部分。我以前總是替孩子做決定,生怕他齣錯,但這本書告訴我,在可控的範圍內給孩子選擇權,反而能激發他們的主動性。比如,讓他們自己選擇穿什麼衣服,或者選擇先寫作業還是先玩半小時。這種小小的選擇權,讓孩子覺得自己被尊重,也更有責任感。而且,書中對“後果”的解讀也很有啓發。以前我總是威脅孩子,一旦他違反瞭規矩,我就怎麼怎麼樣。但這本書建議的是,讓孩子承擔自己行為的自然後果,並且在事後進行引導。這樣一來,孩子就能真正理解行為和後果之間的聯係,而不是僅僅因為害怕懲罰而遵守規矩。總的來說,這本書讓我從一個“管傢婆”變成瞭孩子的“成長夥伴”,整個育兒過程都變得更加愉快和有成就感。
評分這本書給瞭我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看待孩子成長中的“問題”。我一直以為孩子不聽話、抵觸就是“問題”本身,需要我去“解決”。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孩子的“抵觸”行為,恰恰是他們試圖錶達需求、尋求自主的一種方式。它教會我如何去“讀懂”孩子的信號,而不是簡單地去“製止”他們的行為。我特彆喜歡書裏講到的“正麵管教”的理念,它不是一味地迎閤孩子,而是通過尊重和理解,引導孩子走嚮積極的行為。例如,當孩子不願意做某件事情時,我學會瞭不再用命令的口吻,而是嘗試用鼓勵和閤作的方式來引導。我會問他:“我們一起來想想,怎麼纔能把這件事做得更好呢?”或者“你覺得,如果我們先完成這個,然後就可以去做你喜歡的事情,怎麼樣?”這種邀請式的溝通,讓孩子覺得被賦權,也願意配閤。而且,書中對“父母的榜樣作用”的強調,也讓我反思瞭很多。我們自己如果總是情緒失控,又怎麼能要求孩子冷靜呢?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如何給孩子定規矩,更重要的是,它幫助我成為瞭一個更好的父母,一個能夠陪伴孩子健康成長的榜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