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身体里有了炎症,白细胞就会增多呢?
青霉素是怎么被发明的呢?
肺结核是怎么引起的?
为什么只是感染流感,人就会死掉?
癌细胞是从哪儿来的?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痛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这本书讲述了很多我们熟悉却不是很了解的医学常识。
书中将一些刻板的医学名词变成了一群古灵精怪的角色,比如白细胞战队、细菌弟、病毒妹、真菌姨和血管小子们。英勇的白细胞战队战胜了致病菌,所以我们人体的炎症就消失了;亚历山大·佛莱明先生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人类个抗生素——青霉素……通过逗趣搞笑的漫画、风趣幽默的文风,将一些我们应该了解的医学常识通俗易懂地呈现了出来。
作者为日本的知名作家森皆捻子,她既是一名医生,又是一位漫画家,写了很多医学书,在日本的累计销量已经达到36万册。《漫画疾病真凶》是她很有影响力的一部代表作。
★日本知名的漫画家医生森皆捻子代表作品,同系列书在日本累计销售36万册,获得日本4星级以上的评分。
★近千幅逗趣搞笑的漫画,加上风趣幽默的文风,在刻板的医学书中独树一帜。
★流感、肺结核等传染病是如何发病的,癌细胞是怎么形成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等生活习惯病是如何危害人类健康的?这是人人都应该知道的医学常识。
从小只要一有机会,就会沉浸在漫画世界中。长大进入大学医学系后,比起成为像怪医黑杰克那样的医生,更憧憬成为漫画之神手冢治虫这样的漫画家,于是开始了和漫画相关的工作。
毕业后,作为一名医生,她在医院上班的空闲之余,也在为医学系学生出版的月刊上,连载漫画和专栏。2007年起,开始为护理师发行的专门报纸上连载“捻子的秘笈”,其单行本荣登日本畅销书的行列。
已发表《森皆捻子的秘笈系列》《森皆捻子的身体》等多本图书,在日本上获得4颗星以上的评价。
她还是一个特别喜欢奇米·雷克南(赛车手)、《神奇宝贝》、早安家族的医生漫画家。
书中的角色们
序章 人为什么会死
人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死去
第1章 传染&传染病:被寄生而死
寄生在人身上的微生物
被致病菌缠上、致死的情况
人类本体死亡之后会怎么样
人类得到的强力武器—抗生素
抗生素只对细菌有效吗
抗生素的诞生,偶然的发现——青霉素
进化的细菌
肺结核的死亡原因
来自古代的肺结核治疗法
当今的肺结核治疗
病毒这种生物
多如繁星的病毒
流感病毒
治疗流感的特效药
为什么只是感染流感就会死掉
关于流感疫苗
各式各样的疫苗
驱逐不是我们的目标,“共生”才是
王牌病毒——HIV
HIV的“人生”
HIV的抑制良药
第2章 癌症:被自己杀死
癌细胞是从哪里来的
杀掉异类
抗癌方法1:手术
抗癌方法2:化疗(抗癌药)
抗癌方法3:放疗
虽有各种疗法,但如果只剩下3个月寿命
到底为什么会形成癌细胞
悲剧——如果发生在年轻人身上
第3章 生活习惯病:被坏习惯杀死
东方人的饮食结构巨变
排水口堵塞过程
有粗有细的血管
关于心脏血管堵塞
关于脑血管堵塞
当脑血管“啪”一声
4种常见生活习惯病
为什么会因高血压而死
为什么会因糖尿病而死
为什么会因高脂血症而死
为什么会因痛风而死
健康检查报告
实际的目标设定
结语
人类得到的强力武器——抗生素
抗生素能击垮几乎所有的细菌!
因为抗生素的发现,受到细菌感染而死的人数大幅降低。
于是以下疾病都变成可治的疾病了!
·鼠疫·霍乱·痢疾·结核·梅毒·淋病·斑疹伤寒·伤寒·产褥感染·急、慢性阑尾炎等
现在在发达国家几乎再也看不到霍乱、痢疾、鼠疫等传染病了。
多亏抗生素,人类的寿命有了飞跃性的延长,很厉害吧!
抗生素只对细菌有效吗
抗生素只对细菌有效,除此之外,对其他病原微生物都无效。
vs细菌弟
不管是有益菌还是致病菌,普遍都会死掉。
vs病毒妹
抗生素完全没有效!病毒活力充沛!
vs真菌姨
一般来说,抗生素对真菌是没有效用的。但因为和抗生素竞争的细菌被杀死了,真菌反而更有活力!
抗生素的诞生,偶然的发现——青霉素
最早被发现的抗生素是青霉素。
①发现青霉素的亚历山大·弗莱明先生,因为不擅长整理东西,实验室总是乱糟糟的。
②有一天在收拾随意放置的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皿时,突然发现长出霉菌了。
③原本是要单独培育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实验,但现在混杂了青霉菌,这个实验可以说是失败了。
④青霉菌的四周不仅没有细菌生成,细菌反倒还会避开它……
⑤是不是青霉菌会分泌些什么,可以防止细菌的繁殖呢?
⑥将这个物质分离、培养后得到的正是“青霉素”。
⑦知道原理后,就能简单地以相同的方式做出许多种类的抗生素。
⑧如此一来,因细菌引起的疾病完全不见了踪影,霍乱、鼠疫、伤寒等明显再也看不见了。因为肺结核而死的人数正急剧下降。
⑨人类战胜了大多数细菌,就在人类认为也能战胜结核之时……
专题
手和马桶哪个细菌比较多
手和马桶哪个比较脏呢?常会听到“当然是马桶啊”,“手摸过各个地方,会更脏”,“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细菌比马桶还要多”……这些说法到底哪一个是真的?
首先,拿冲水马桶来说。马桶是由陶瓷做成的,又硬又冷且表面相当光滑;也常有水在流动清洗着,病原微生物需要的养分——蛋白质、糖分、油分不大会附着在上面。
相对地,手很温暖,皮肤表面凹凸不平,不仅有汗毛孔,还有能成为养分的皮脂附着在上面,是细菌繁殖的良好环境。
在日本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拿擦过冲水马桶表面的棉签,和擦过手表面的棉签,涂抹在细菌培养皿上进行培养,结果证实擦过马桶的棉签几乎没有细菌繁殖,而擦过手表面的棉签却有数以万计的细菌在繁殖。若单以细菌的数量来说,手可是比马桶脏得多。
那么我们能轻易断言“手很脏!马桶比较干净”吗?常规思路我们会觉得马桶比较脏,因为马桶为人的粪便及呕吐物集中地。在大便及呕吐物中,对人类有害的病原微生物存在的可能性比其他地方都要高。也有一些微生物,即便本身数量很少,但只要被它入侵,人体就会发病。虽然附在马桶上的细菌数量不多,但是存在会让人发病的细菌可能性很高,因此我们才会有“马桶很脏”的这种生理上的厌恶感。
另一方面,大部分在手上的细菌及真菌都不具有致病性,它们是和人类共生的菌。细菌的数量虽然很多,但并不那么可怕。
当然,手触碰过各种地方,也有可能偶然被病原微生物所附着,为了将它们去除,所以人类才要勤洗手。“外出回来要洗手”“吃东西前要洗手”“上完厕所之后要洗手”,养成这些习惯,就是为了减少病原微生物进入体内。
大家好,我是森皆捻子,一个既画漫画、又写文章的医生。
怎么说呢,这本书是从医生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应如何看待疾病真凶。
人为什么会生病,疾病又为什么会恶化,然后人又为什么会死去呢?
我想要把这些想法写下来。大家必须先接受我们的生命有限,总有一天都会死去!
在大家的日常生活里,可能很少面对死亡这件事,当然也很少亲眼看到尸体,对许多人而言,那就像是遥远又没有真实感的存在。
在医院里常有人这么说:“戏里的主角好像永远不会死!”
但是,只要是人,总有一天会死去。
无论医学如何发展,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导致人死亡。
就在你读这本书的时候,或许在某处有一直还吐着鼻息的人突然没了呼吸。
就在刚刚,一直还在动的人现在却一动也不动,身体也越来越冰冷了。
到底疾病是怎么逼近我们的?我希望大家能以科学的方式来了解,所以我写了这本书。
我想说的是,只要能参透死,就能看见“生”,你看不懂了是吧?!太深奥的生死哲学暂且不提。
本书是我的心意,也请大家抱着愉快的心情阅读下去吧!
我不得不说,《迷雾中的古宅》这部作品,真是我今年读到的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哥特式悬疑小说。它的叙事节奏控制得堪称教科书级别,从一开始那种若有若无的阴森氛围,到中期层层递进的心理压迫,最后的高潮爆发,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能力令人惊叹,那些描述老宅内部陈旧家具上的霉斑、壁炉里微弱的噼啪声,以及雨夜中窗户上晃动的树影,都栩栩如生地营造出一种挥之不去的寒意。主角是一个典型的“局内人”——一个被家族秘密困住的年轻继承人,他的精神状态从最初的轻微不安,逐渐滑向彻底的崩溃,这种心理描绘极其到位,让你怀疑自己是不是也陷进了那座宅子里。最妙的是,直到最后一页,那个关于“它”究竟是什么的最终答案,也只是若隐若现,留下了足够的空间让读者自行去填补最深的恐惧。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不直接吓唬你,而是慢慢地、温柔地把你拖入黑暗。
评分我刚刚读完《海平面之下的秘密法典》,一本纯粹的、充满冒险精神的海底探险小说。不同于那些沉闷的科考报告,这本书把深海描绘成一个充满未知神祇和失落文明的奇幻领域。主角团队发现了一个沉睡了数万年的亚特兰蒂斯遗迹,随之而来的不是简单的寻宝,而是与水下生物圈的激烈冲突和对古老预言的解读。作者对海洋生物和深海环境的描写极为考究,什么生物发光、水压对结构的影响,都处理得非常专业,让人信服。最精彩的部分是他们如何利用一套失传的“声呐语言”来与海中的智慧生物沟通,那段描写充满了异域的神秘感和敬畏。这本书读起来非常畅快,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浪漫想象和对人类局限性的深刻反思,是一部老少咸宜的探险佳作,让人读完后立刻想跳进泳池,假装自己也是一名深潜者。
评分哎呀,最近一口气读完了《星辰低语者》这本大部头,简直停不下来!作者的想象力简直是突破天际了,故事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又细腻的宇宙观。主角艾拉的成长线写得尤为精彩,从一个懵懂的星际旅行新手,到最后能够独当一面的“低语者”,每一步的挣扎、每一次的抉择,都让人感同身受。尤其是她面对那些古老而强大的“虚空之灵”时的那种无畏与智慧的较量,简直是紧张到让人手心冒汗。书里的世界观设定非常复杂,充满了各种光怪陆离的星球、奇特的文明和令人费解的科技。我花了好大力气才把那些不同的星系、派系之间的恩怨情仇梳理清楚,但这种深入探索的乐趣,正是科幻迷最享受的部分吧。这本书不光是冒险故事,它还探讨了关于存在、自由意志以及文明边界的哲学命题。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都被拉伸拓展了好几个维度,强烈推荐给所有喜欢硬核科幻和史诗叙事的读者。
评分最近读了《竹林深处的匠心》,一本关于传统手工艺的非虚构作品,写得真是清新淡雅,让人心神宁静。这本书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却有着一种深入骨髓的“慢”的哲学。作者花了数年时间,走访了中国西南几个偏远山村,记录了那些仍在坚持使用古老技艺制作陶器、编织染布的匠人们的生活。文字极其朴实,但其中蕴含的力量却无比强大。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时间”的论述,匠人们如何看待等待一窑陶土自然风干,如何看待一针一线耗费的时日,这与我们现在追求“效率”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实地照片和手稿细节,让你能清晰地看到那些指关节粗大、布满老茧的手是如何完成精妙绝伦的作品的。读完后,我立刻放下手机,去尝试用最原始的方式泡了一杯茶,那种对“物”的尊重感和对“过程”的珍惜,才是这本书想传达的核心价值吧。
评分天哪,《霓虹都市:零点回响》简直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即使它只是一本书!这本书是赛博朋克美学的集大成者,将高科技、低生活的残酷现实描绘得淋漓尽致。故事发生在一个永不落日的超级城市“新巴比伦”,主角是一个靠贩卖加密信息为生的“数据幽灵”。作者的语言风格极其破碎、充满俚语和代码术语,读起来非常带感,仿佛真的能听到街道上全息广告的嗡鸣声和摩托车的引擎轰鸣。我最欣赏的是,它没有将人工智能塑造成纯粹的反派,而是探讨了机器意识觉醒后的道德困境,尤其是主角与一个被编程为“情感伴侣”的AI之间那种模糊不清的依赖关系,非常引人深思。当然,这本书的打斗场面描写得也极其炫酷,街头巷尾的义体改造者之间的枪战,节奏快到让你需要退回去重读几遍才能完全跟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