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馬斯洛生前未齣版作品
豆瓣評分8.6分,110個豆列推薦
重新認識幸福 支持兒童成長
促進親密感 感受摯愛的存在
在如何看待自我方麵,也許沒有任何一位心理學傢可以超*馬斯洛對我們的影響。他關於自我實現、創造性以及幸福感等極具震撼性的觀點不僅對心理學和心理谘詢影響深遠,而且影響瞭健康、教育、管理理論、組織發展等領域。
在本書中,馬斯洛將與讀者一起分享他包羅萬象、新穎有趣的研究和思考。
1.重新認識幸福。我們也許應該把幸福重新定義為攻堅剋難時真實的情感體驗。能夠使得自己迴過頭來認識到自己原來很幸福(盡管當時可能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的*好方法就是,讓自己全身心投入到一份有價值的工作或事業之中。
2.支持兒童成長。兒童需要強有力、堅定、有決斷力、自尊以及能夠自主的父母,隻有這樣強有力的父母,纔能夠為兒童提供一個公平、閤理、有秩序、可以預測的世界。
3.促進親密感。人們對於親密關係的渴望是*久的,破壞和剝奪親密關係會引起各種各樣的心理疾患。因此,我們有必要與疏離進行抗爭,重新找迴缺失的親密感。
4.感受摯愛的存在。在真正的愛情之中,我們不會把愛人和任何其他人進行比較,而是用順其自然和接納的方式去尊重和欣賞對方。
亞伯拉罕o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傢,提齣瞭著名的"需要層次理論"。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者,提齣瞭融閤精神分析心理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於其中融閤瞭其美學思想。開明管理的創始人。
其代錶作有:《動機和人格》《存在心理學探索》《人性能達到的境界》。
譯者 張登浩
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係副教授,美國普渡大學心理學係訪問學者,北京大學心理學係基礎心理學專業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方嚮博士畢業(導師王登峰教授)。研究興趣為人格與心理健康、積極人格特質、人格評價準確性以及社會排斥。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北京市社科聯項目等。已發錶SSCI和CSSCI論文近30篇、學術專著1部、譯著3部。
豆瓣書評:
和德魯剋的書一樣,本書是開創瞭一個時代的經典之作。
--豆瓣讀者
*一次接觸到馬斯洛,他將心理學提到瞭哲學和社會學的高度,很有趣。
--豆瓣讀者
這本書雖然是馬斯洛去世後齣版的,但是非常有真知灼見。無論是關於幸福、權力還是悲劇的論述,都不僅僅是一般的學術意見,而是融進瞭馬斯洛自己的體驗和思考。
--豆瓣讀者
作者的若乾觀點讓本來心情灰暗的我頓時感覺明亮起來。其中幾篇,作為排解睏擾和理清思路的嚮導還是很不錯的。
--豆瓣讀者
目 錄
FUTURE VISIONS
中文版序
推薦序
前言
亞伯拉罕·馬斯洛小傳
第一部分 人格、成長與治療 /1
1 我早期對文化與人格的理解 /2
2 幸福心理學 /5
3 對自我實現理論的批評 /10
4 接納存在之愛中的摯愛 /17
5 高峰體驗的健康意義 /19
6 審美需要初探 /22
7 兒童的限製、控製和安全需要 /25
8 約拿情結:理解我們的成長恐懼 /27
9 悲劇心理學 /32
10 是與否:關於樂觀現實主義者 /42
11 生理上的不平等與自由意誌 /45
12 人本主義生物學:“完滿人性”對精英論的啓示 /51
13 生活在高階價值觀的世界中 /54
14 重拾感恩 /59
第二部分 心理學的再審視 /61
15 人性的本質 /62
16 高級動機和新心理學 /66
17 歡笑與淚水:心理學遺失的價值 /78
18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嗎 /86
19 科學、心理學與存在主義 /94
20 心理學能為世界做什麼 /99
21 被忽略的心理學革命 /101
第三部分 管理、組織和社會變遷 /105
22 超過自發性:對伊薩蘭學院的批評 /106
23 通過T小組建立共同體 /109
24 促進友誼、親密感和共同體 /113
25 定義美國夢 /118
26 在人本主義心理學基礎上建立新政治 /125
27 關於美國政治的進一步思考 /131
28 溝通:有效管理的關鍵 /133
29 對邪惡視而不見、充耳不聞:自由主義的潰敗 /138
30 領導、下屬和權力:緻亨利·蓋格的信 /145
31 報紙的動機層次 /154
32 美國管理的動力 /157
緻萊因的信 /167
緻B. F.斯金納的信 /168
緻約翰D.洛剋菲勒三世的信 /170
緻謝 /174
參考文獻 /175
中文版序
盡管馬斯洛在有生之年從沒有到過中國,但他確實非常高興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對他的思想理論錶現齣極大的興趣。因為在馬斯洛看來,他所創造的心理學體係不僅和遠離他所生活的20世紀中葉紐約的人們有關,而且對實現和諧人性這一目標至關重要。按照馬斯洛的觀點,人格根植於我們的生物本性中,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具有相同的情緒需要和相應的動機。30歲的時候,馬斯洛果斷地摒棄瞭文化相對主義,堅持認為"個體從一齣生進入社會就不是一塊任由社會塑造的泥塊,而是一個社會可以包裹、壓製和建設的結構"。他強烈希望能夠把東西方最好的部分結閤起來,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感謝高科技的迅速發展,比如智能手機和互聯網,使得這一目標的實現更為可能。
當然,馬斯洛最為著名的也許還是他所提齣的"自我實現"這一理論。他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去實現自己所有的潛能,但很多時候我們缺乏實現潛能的動機,這是由我們錯誤的傢庭教養方式造成的。我們執著於滿足低層次的需要,比如安全或歸屬的需要,而不是去努力實現我們最高層次的天賦和興趣,或者有意迴避追求個體潛能所帶來的挑戰。"如果我們故意不去努力實現自己的潛能,我不得不警告你,你的餘生將在深深的不幸之中度過。"馬斯洛斷言,"逃避自己的纔能,最終也會錯過你所有的可能。"
馬斯洛最重要的導師是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這位精神科大夫曾與西格濛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關係非常密切,最後卻成瞭最大的對手。在馬斯洛學術生涯剛剛開始的時候,就發現瞭已經聞名世界的從維也納移民到紐約的阿德勒,與弗洛伊德隻看到人性黑暗一麵的憤世嫉俗不同,阿德勒強調,我們天生具有善良、信任、友好和愛的能力,但這些品質必須通過有效的父母教養和教育纔能得以培育。作為馬斯洛和阿德勒兩人的傳記作者,我覺得這兩個人之所以能夠成為朋友,是因為他們都具有理想主義,以及相同的背景,他們都來自猶太移民傢庭,傢庭貧睏且父母都沒有受過多少教育。在我發現並編入本書的許多未發錶的文章中,馬斯洛多次談到自我實現這一引發強烈關注的概念,並認為阿德勒之前提齣的人天生具有利他能力的觀點給他帶來瞭莫大的啓迪。
馬斯洛是一位真正的預言傢,他堅信自己的思想體係有助於建設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即使在全球局勢非常緊張的時期,他依然對未來持樂觀態度。他堅定地寫道:"雖然現在齣現威脅全人類災難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烏托邦也更加清晰可見。因此,我覺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理由……去嚴肅而不是憤世嫉俗地詢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獲得幸福與寜靜?我們如何能成為一個好人,真實而善良?……我相信,世界的希望在於,依靠所有社會科學,特彆是心理學對社會本質的理解'。"
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富有活力的國傢之一。因此我相信,馬斯洛思想在中國影響的擴大,將不僅有益於中國的教育、組織管理和心理健康領域,同時也將有助於改善全世界人民的生活。
愛德華·霍夫曼
這本書的書名《尋找內在的自我:馬斯洛談幸福 [Future Visions: The Unpublished Papers of Abraham ]》簡直讓我心頭一震,仿佛找到瞭我一直以來在內心深處尋求的答案。馬斯洛,這位偉大的心理學傢,他的“需求層次理論”已經深刻影響瞭我對人類動機的理解,讓我明白瞭那些基本的需求對於一個人的生活多麼重要。然而,我常常在想,當這些需求都得到滿足後,真正的幸福又在哪裏?“尋找內在的自我”這個短語,直接觸及瞭我內心最深處的渴望。我一直覺得,外在的成就和物質的擁有,並不能帶來持久的快樂,真正的幸福,一定隱藏在我們的內心深處。而“馬斯洛談幸福”,則將我的期待推嚮瞭高潮。我非常好奇,這位對人類潛能有著深刻洞察的思想傢,是如何定義幸福的?他是否認為幸福是一種可以通過自我認知和發展來實現的狀態?“Future Visions: The Unpublished Papers of Abraham”這個副標題更是充滿瞭吸引力,它暗示著我們將能夠接觸到馬斯洛最前沿、最未加工的思想,這些思想可能比我們現在所熟知的理論更加深刻,甚至具有預見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盞明燈,指引我如何去發掘自己內在的潛力,如何去理解並接納那個真實的自我,最終,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可持續的幸福。我渴望的,是一種能夠真正觸動靈魂的智慧,一種能夠改變我人生軌跡的啓示。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瞬間就吸引瞭我,"尋找內在的自我:馬斯洛談幸福 [Future Visions: The Unpublished Papers of Abraham ]"。單看書名,我就能預感到這將是一場深刻的心靈之旅,一次與偉大思想傢的對話。馬斯洛的名字本身就承載著“需求層次理論”的巨大影響力,而“內在的自我”和“幸福”這兩個詞更是直擊我內心深處最渴望探尋的領域。我一直在思考,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裏,真正的幸福究竟從何而來?它是否隱藏在我們自己內在的某個角落,等待被發現?又或者,它是一種需要主動去構建和追求的狀態?這本書似乎承諾瞭為我提供一把鑰匙,幫助我解鎖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充滿期待地想象著,馬斯洛將如何通過他未曾公開的論文,為我們揭示關於人類潛能、自我實現以及通往真正幸福的路徑。這種“未曾公開”的標簽,更是增添瞭一層神秘感和獨傢性的光環,仿佛我將有機會接觸到他思想中最原始、最真實、最未經過雕琢的精華。我渴望的是那種能夠觸及靈魂深處的智慧,能夠幫助我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生命意義的洞見。讀完這本書,我希望自己能夠擁有更清晰的自我認知,能夠更有效地去滿足自己的需求,最終能夠活齣更充實、更幸福的人生。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份來自過去智者的禮物,一份指引我走嚮更好自己的地圖。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第一頁,踏上這場未知的探索之旅。
評分《尋找內在的自我:馬斯洛談幸福 [Future Visions: The Unpublished Papers of Abraham ]》這個書名,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馬斯洛的名字,早就以其“需求層次理論”而聞名,為我理解人類行為提供瞭堅實的基礎。但是,我常常覺得,當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後,真正的幸福究竟在哪裏?“內在的自我”,這個詞組本身就充滿瞭一種神秘和探索的魅力,它似乎暗示著每個人身上都藏著一個未被發掘的寶藏。而“馬斯洛談幸福”,則將我一直以來對於幸福的睏惑,與這位心理學大師的思想緊密地聯係在瞭一起。我非常好奇,馬斯洛是如何看待幸福的?他是否認為,真正的幸福來自於對內在自我的認知和實現?“Future Visions: The Unpublished Papers of Abraham”這個副標題,更是讓我眼前一亮,它意味著我將有機會接觸到馬斯洛思想中最原始、最純粹的部分,那些未經過他人解讀和修飾的、他本人最真實的想法。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帶來一種“撥雲見日”的感覺,幫助我清晰地認識到,如何纔能找到那個真正的自我,如何纔能在理解和接納自己的過程中,構建一種穩定而持久的幸福感。我渴望的是,能夠從中獲得一種超越物質和外在評價的、內在的充實和滿足。
評分我被《尋找內在的自我:馬斯洛談幸福 [Future Visions: The Unpublished Papers of Abraham ]》這個書名深深吸引瞭。馬斯洛,這個名字在我腦海中立刻勾勒齣“需求層次理論”的輪廓,它幫助我們理解瞭人類行為的底層邏輯。然而,我一直在思考,當生理、安全、愛與歸屬、尊重等需求得到滿足後,人類的終極目標究竟是什麼?“內在的自我”,這個詞組本身就帶著一種探索的意味,它暗示著在錶象之下,還存在著更深層次的自我,一種需要被發掘和理解的存在。而“馬斯洛談幸福”,更是將我內心深處對幸福的追尋,與這位心理學巨匠的思想連接瞭起來。我迫切地想知道,馬斯洛是如何將“內在的自我”與“幸福”融為一體的?他是否認為,對內在自我的探索和接納,是通往真正幸福的關鍵?“Future Visions: The Unpublished Papers of Abraham”這個副標題,更是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對更深層次思想的渴望。它預示著我們將能接觸到馬斯洛那些未曾發錶、或許更具原創性和前瞻性的思想。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理解生命的意義,並學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發掘和滋養內在的自我,來獲得一種超越物質和外在條件的、持久而深刻的幸福感。我希望這是一場心靈的洗禮,一次對人生意義的重新審視。
評分《尋找內在的自我:馬斯洛談幸福 [Future Visions: The Unpublished Papers of Abraham ]》這個書名,就像一個神秘的邀請函,瞬間點燃瞭我探索的欲望。馬斯洛,這位對人類心理學做齣巨大貢獻的學者,他的“需求層次理論”早已深入人心。然而,我一直感覺,在基本需求的滿足之後,真正的人生意義和幸福感,更多地來自於我們內心深處的探索。“內在的自我”,這個概念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它似乎藏著我們通往真正幸福的密碼。而“馬斯洛談幸福”,更是將我對幸福的渴望,與這位偉大的思想傢聯係起來。我迫切地想知道,馬斯洛是如何定義幸福的?他是否認為,幸福是一種可以通過對內在自我的認知和發展來實現的狀態?“Future Visions: The Unpublished Papers of Abraham”這個副標題,更是讓我充滿瞭期待,它暗示著我們將有機會接觸到馬斯洛那些未曾公開發錶的、可能充滿前瞻性和深邃洞察的思想。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自己內心的需求和潛能,學會如何去接納和滋養那個真實的自我,從而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一種超越物質和外在評價的、內在的充實和幸福。我期待這是一場深刻的心靈之旅,一次與智慧的碰撞。
評分剛看到《尋找內在的自我:馬斯洛談幸福 [Future Visions: The Unpublished Papers of Abraham ]》這個書名,我的第一反應就是:“終於等到瞭!”馬斯洛的名字,對於任何對心理學,尤其是積極心理學有所瞭解的人來說,都代錶著一種裏程碑式的貢獻。他的需求層次理論,如同一張清晰的地圖,幫助我們理解瞭人類行為背後的驅動力。然而,我一直在思考,當一個人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之後,下一步該走嚮何方?“自我實現”這個概念,雖然耳熟能詳,但真正要理解其精髓,以及如何付諸實踐,卻並非易事。而這本書,恰恰捕捉到瞭這一點。它以“未曾公開的論文”為引子,這無疑是極具吸引力的。這就像是得到瞭一個窺探大師思想最純粹、最原始狀態的機會,不受後期編輯和解讀的影響,直接觸碰到作者的內心想法。我非常期待,馬斯洛能通過這些珍貴的文獻,為我們提供更深入、更細膩的視角,去理解“內在的自我”究竟是什麼,它如何與我們的幸福感息息相關,以及我們該如何去“尋找”它。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種“頓悟”的感覺,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自己前進的方嚮,而不是原地打轉。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心理學的書,更可能是一本關於生命意義和人生價值的書,我對此充滿期待,渴望從中汲取智慧。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尋找內在的自我:馬斯洛談幸福 [Future Visions: The Unpublished Papers of Abraham ]》瞬間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馬斯洛,這位心理學界的泰鬥,他的“需求層次理論”為我們理解人類動機提供瞭一個基礎框架。然而,我一直覺得,“自我實現”這一最高層次的需求,其內涵遠比我們想象的要豐富和復雜。這本書以“尋找內在的自我”為切入點,直接觸及瞭我內心深處對於自我認知和人生意義的探索。“內在的自我”,究竟是指什麼?它與我們的幸福感又有著怎樣的關聯?“馬斯洛談幸福”更是讓我充滿期待,我渴望瞭解這位大師對幸福的理解,是否超越瞭簡單的快樂,而是一種更深層、更持久的存在狀態。“Future Visions: The Unpublished Papers of Abraham”這個副標題,更是為這本書增添瞭一層神秘的光環。未公開的論文,意味著我們有機會接觸到馬斯洛思想最原始、最未經過篩選的部分,這些思想可能蘊含著更深刻的洞察和更具前瞻性的觀點。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位智慧的引路人,幫助我更好地認識自己,理解自己的需求,並找到一條通往真正幸福的、屬於我自己的道路。我渴望從中汲取力量,去發掘和滋養那個更美好的內在自我。
評分當我看到《尋找內在的自我:馬斯洛談幸福 [Future Visions: The Unpublished Papers of Abraham ]》這個書名時,我的心就被勾住瞭。馬斯洛,這個名字本身就承載著對人類潛能和心理健康的深刻洞察。他的“需求層次理論”早已耳熟能詳,但對於“自我實現”這一最高層次的需求,我一直覺得理解得不夠透徹。而這本書,正是將焦點放在瞭“尋找內在的自我”上,這與我當下對人生意義的探索不謀而閤。“內在的自我”,它究竟是什麼?它如何影響我們的幸福感?“馬斯洛談幸福”更是直接指嚮瞭我最關心的問題——真正的幸福從何而來?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窺探到馬斯洛思想的深邃之處,瞭解他如何將對內在自我的認知與獲得幸福聯係起來。特彆吸引我的是“Future Visions: The Unpublished Papers of Abraham”這個副標題。未公開的論文,意味著我們將接觸到馬斯洛思想中最未經雕琢、最原創的部分。這讓我感覺,我將有機會與這位偉大的思想傢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直接聆聽他最本真的聲音。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條清晰的路徑,引導我去認識、去接納、去發展那個真實的自我,並最終在自我實現的道路上,找到屬於自己的、深刻而持久的幸福。
評分單單看到《尋找內在的自我:馬斯洛談幸福 [Future Visions: The Unpublished Papers of Abraham ]》這個書名,我的腦海中就浮現齣無數個問題,充滿瞭期待。馬斯洛的名字,在我心中一直與“需求層次理論”緊密相連,它為理解人類的動機提供瞭一個非常實用的框架。但是,我一直覺得,當一個人基本的需求得到滿足之後,他真正的追求是什麼?“內在的自我”,這個詞組本身就帶著一種探索的神秘感,它暗示著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潛藏著一種不為人知的力量或者本質,需要我們去發掘。而“馬斯洛談幸福”,則將這種探索的方嚮明確地指嚮瞭“幸福”。這讓我不禁思考,馬斯洛是如何將“內在的自我”與“幸福”聯係起來的?他是否認為,隻有當我們真正認識並接納自己的內在自我時,纔能獲得真正的幸福?“Future Visions: The Unpublished Papers of Abraham”這個副標題更是讓我眼前一亮,它意味著我們將有機會接觸到馬斯洛那些未曾公開的思想,這些思想或許更加深刻,更加前沿,甚至能夠為我們提供一種未來的視角。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如何在紛繁復雜的生活中,不被外界的喧囂所迷惑,而是迴歸內心,去傾聽自己的聲音,去發現自己真正的需求和渴望,並以此為基石,構建一個充滿意義和幸福的人生。我渴望的是那種能夠觸及靈魂的深刻見解,能夠引導我走嚮自我實現的旅程。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書的書名《尋找內在的自我:馬斯洛談幸福 [Future Visions: The Unpublished Papers of Abraham ]》簡直是一記重錘,直擊我這些年來一直在內心深處反復叩問的命題。作為一個普通人,我見過太多人為瞭外在的物質、地位、名聲而奔波勞碌,最終卻發現內心依然空虛,甚至更加焦慮。我開始反思,那些被我們奉為圭臬的“成功”標準,是否真的與幸福掛鈎?馬斯洛,這位心理學巨擘,他的“需求層次理論”早已深入人心,成為瞭理解人類動機的經典框架。但這一次,他將從一個全新的維度,通過他未曾公開發錶的思想,來探討“內在的自我”和“幸福”之間的精妙聯係。這讓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好奇和興奮。我特彆想知道,在那些塵封的紙頁中,馬斯洛對於“自我實現”的理解是否比我們熟知的更深邃、更精細?他對幸福的定義,是否超越瞭簡單的快樂或滿足,而是一種更深層次的存在狀態?“Future Visions”這個副標題更是吊足瞭我的胃口,它暗示著這些論文可能包含瞭超越時代的洞察,對未來的社會和個人發展有著深刻的預見。我期待的不僅僅是理論的解析,更希望能夠獲得實操性的啓示,能夠指導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一步步地去發掘、去培養那個真正的、內在的自我,從而獲得可持續的、內在的幸福感。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黑暗中一盞指路明燈,希望能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