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季节做养生粥

跟着季节做养生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绪荣主编 著
图书标签:
  • 养生粥
  • 时令养生
  • 季节养生
  • 健康饮食
  • 食疗
  • 中式养生
  • 早餐食谱
  • 滋补食谱
  • 营养粥
  • 养生食谱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38889192
商品编码:12553810213
出版时间:2016-10-01

具体描述

作  者:陈绪荣 主编 定  价:29.8 出 版 社: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01日 页  数:158 装  帧:平装 ISBN:9787538889192 Part 1 春暖花开,养生好粥到
赶走春困
根据功效来养生
赶走春困吃什么?
004 大麦山药粥
005 玉米南瓜大麦粥
006 红枣薏米大麦粥
007 黄豆红枣粥
007 芥菜黄豆粥
008 红豆麦粥
009 薏米红豆大米粥
010 陈皮红豆粥
011 香蕉粥
养肝护肝
根据功效来养生
养肝护肝吃什么?
014 小麦粳米粥
015 红枣小麦粥
016 车前子绿豆高粱粥
017 高粱小米七谷养生粥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春夏秋冬四个篇章,按照四季轮转总结出每季的四类需重点对待的养生话题,并匹配四种很好食材,为读者呈现出合适的“顺应时节”粥品。 陈绪荣 主编 陈绪荣先生,从事饮食文化和中国烹饪的研究工作30余年。在和世界烹饪大赛中荣获多类奖项,在各大美食报刊及品牌杂志上发表过180余篇文章,并出版过数本餐饮文化的图书。他曾数度受靠前多家电视台知名餐饮栏目台邀请,担任评委或现场展现厨艺。目前,陈绪荣先生的传人已近100人,旨在共同将中国烹饪文化发扬光大。
书籍简介:穿越时空的美味与智慧——《寻味古籍:传统食疗方汇编》 引言:舌尖上的千年传承,健康养生的智慧结晶 我们生活的时代,节奏日益加快,人们对“快餐”的依赖似乎越来越深,却也越发怀念那些慢下来的时光,怀念那些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健康哲学的传统智慧。本书《寻味古籍:传统食疗方汇编》,并非是关于四季更迭、时令进补的“粥谱”,而是一部深入中华数千年饮食文化源头的学术性、应用性并重的食疗方集。它带领读者跨越时空,从浩如烟海的古代医书、农书、地方志乃至民间手抄本中,精选、考证、整理出一批失传已久、或被现代人遗忘的传统食疗方剂。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寻源”与“复现”。我们深信,真正的养生之道,植根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体机理的深刻理解。这些古老的食疗方,不仅承载着古人朴素而精妙的生命观,更蕴含着针对特定体质、特定病症的实用疗效。 --- 第一部分:溯源——食疗经典的学术梳理 本卷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理解传统食疗的哲学高度与科学依据。我们没有采用现代流行的“功效分类法”,而是遵循古代医学典籍的原始逻辑进行梳理。 第一章:古代医家论“食性” 本章详细解析了《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奠基性典籍中对食物“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酸、苦、甘、辛、咸)的原始定义和应用法则。重点阐述了“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在食疗中的体现,以及“归经”理论如何指导食材的选择。我们将通过大量图表和古籍原文对比,还原古人对食材药性判断的严谨性,而非简单的经验总结。 第二章:辨证施食的古法 传统食疗并非“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简单叠加,它强调“辨证”。本章深入探讨了古代关于“九种体质”(如太平匀、气虚、血瘀等)的划分标准,并对比了不同朝代对这些体质的食疗侧重。我们将引用《千金方》、《本草纲目拾遗》中的经典论述,展示如何根据个体的生理状态(如年龄、性别、地域差异)来调整食疗配方,而非一概而论。 第三章:古籍中的“药食同源”实例考证 本章精选了二十余种在古代文献中被频繁提及,但现代应用中已然模糊的药食材(例如,某些特定产地的姜、不同成熟度的莲子、特定炮制的山药),通过跨学科研究(植物学、药理学初步探讨),力求恢复其在古代食疗中的确切地位和使用规范。 --- 第二部分:汇编——失传与精妙的古老食方 本卷是本书的核心应用部分,收录的食疗方均来自于对古代专业典籍的深度挖掘与整理,侧重于解决特定健康困扰,而非日常进补。 第四章:调理脾胃的“中州古方” 脾胃为后天之本,古代对脾胃的调理尤为精细。本章收录了唐宋时期针对“饮食不节”、“寒湿内侵”等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胀、泄泻的经典食方。例如,一方记载于宋代医案中,使用“陈廪米”与“砂仁壳”同煮的调脾饮,其配伍之精妙,远超现代常用的健脾粥品。我们详细解析了每一味药材的用量和炮制方法。 第五章:安神定志的“静心食单” 针对现代社会普遍的焦虑、失眠问题,本章追溯了古代文人墨客用于静心养神的食疗秘方。这些方子多以“汤、膏、饮”的形式出现,侧重于滋养心血、镇肝潜阳。特别收录了明代道家典籍中记载的“玉液还丹饮”,该方以特定的水质和火候要求,重在调和人体的“神光”,适合心神不宁者参考。 第六章:应对水土不服与疫病的“避秽方” 在古代交通不便、环境多变的情况下,“避秽”是食疗的重要功能。本章辑录了古籍中针对长途旅行、地域更替导致的肠胃不适,以及针对特定季节湿热侵袭的食疗方。这些方子往往运用芳香化湿之品,如广藿香、佩兰,结合米汤或豆汁熬制,具有显著的净化和预防作用。 第七章:妇科与儿科的传统食养 本章分为两节,专门探讨古代针对女性月事调理和儿童生长发育的特殊食疗。对于女性,我们侧重于气血双补的“固本方”,而非单纯的美容食谱;对于儿童,则着重于“助消化、化积滞”的传统米糊与乳酪的制作方法,强调“不妄补”的原则。 --- 第三部分:实践与考证——古法重现的挑战与指南 食疗方若脱离了正确的操作,功效便会大打折扣。本卷旨在弥合古籍描述与现代厨房操作之间的鸿沟。 第八章:火候、器皿与水质的复原 古代食疗对烹饪环境要求极高。“文火慢炖”、“武火急煎”的界限在哪里?古代的砂锅、瓦罐与现代的金属器皿有何区别?本章通过实验性考证,给出了现代厨房操作的对应方案。例如,详细说明了如何用现代电磁炉模拟古法“隔水蒸”的温度曲线,以最大程度保留食材的药性。 第九章:食材的“本味”与“代用”指南 许多古方中使用的食材(如特定产地的茱萸、野生药材)已难寻觅。本章提供了一份详尽的“食材等效性对照表”,指导读者如何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选择最为接近的替代品,并对代用后药效可能发生的微小变化进行分析说明。 结语:回归本源,顺应自然 《寻味古籍:传统食疗方汇编》不是一本快速消费的“食谱”,而是一部需要细细品读的文化典籍。它要求读者带着敬畏之心,去了解每一味食材背后的历史、哲学和科学。通过重拾这些智慧,我们期望读者能够建立起一套更加个性化、更加贴近自然节律的健康生活方式。本书旨在弘扬的是一种深厚的文化传承,而非简单的烹饪技巧。

用户评价

评分

收到这本书,我第一时间就被其精致的排版和清新的风格所吸引。虽然我还没深入阅读,但仅仅是扫过目录和章节标题,就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我一直认为,养生不应该是一件复杂的事情,而应该是一种融入生活点滴的习惯,而“粥”恰恰是这样一种既简单又充满智慧的食物。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份详细的“粥品日历”,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知道在一年中的不同时间段,应该选择哪种粥来滋养身体。比如,春天的养肝粥,夏天的解暑粥,秋天的润肺粥,冬天的暖身粥。而且,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简单的罗列食谱,更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每种粥品的养生原理,以及如何根据个人体质进行调整。如果书中还能够附带一些关于如何挑选优质食材的建议,以及一些粥品熬煮的小窍门,那这本书的实用性就大大提升了。

评分

我对中医养生一直有浓厚的兴趣,但常常觉得那些理论过于深奥,难以真正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而“粥”这种食物,朴实无华,却又有着悠久的养生历史,是我一直以来非常喜欢的。所以,当看到《跟着季节做养生粥》这本书时,我感到非常惊喜。我猜想,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一些粥的食谱,更重要的是会引导我们去理解,为什么在特定的季节,身体需要什么样的调理,以及如何通过一碗碗热腾腾的粥来达到这种调理的目的。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地讲解每种食材的药食同源的原理,比如,春天多吃绿色的蔬菜,有助于疏肝;夏天多吃瓜果,有助于清热。而这些食材在粥里会有怎样的组合,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其养生功效,这正是我迫切想知道的。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认识和实践中医养生的一个重要启蒙。

评分

我收到这本书的时候,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虽然我还没来得及仔细阅读里面的具体食谱,但从目录的编排和一些章节的标题来看,这本书的内容一定非常丰富且具有实践性。我特别关注到书中可能存在的关于“节气”与“粥品”之间的关联性。很多人都知道二十四节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但如何将这种影响具体地体现在日常饮食中,尤其是通过一碗粥来达到养生目的,这正是许多人想知道但又不知道从何下手的。我猜想这本书应该会详细讲解每个节气的主要特点、容易出现的健康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如何通过选择特定的食材来制作出具有针对性的养生粥。例如,春天万物复苏,人体也需要舒展,可能需要一些疏肝理气的食材;而到了夏天,天气炎热,需要清热解暑,粥里或许会用到绿豆、薏米等。这种循序渐进、因时制宜的养生理念,才是最符合自然规律的,也是我一直推崇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瞬间吸引了我,那种宁静淡雅的感觉,仿佛能闻到粥的香气。封面上那一碗冒着热气的粥,旁边点缀着新鲜的食材,比如翠绿的蔬菜、饱满的谷物,还有一些时令的果实,让人立刻就对里面要介绍的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对食疗养生很感兴趣,尤其是在家自己动手做,那种成就感和安心感是外面买的很难比拟的。我期待在这本书里能找到如何根据不同季节,选择最适合的食材,来调理身体、增强抵抗力的方法。比如,春天是不是应该多吃一些清淡滋补的,夏天则需要一些消暑解腻的,秋天则要润肺养燥,冬天则需要温补驱寒。而且,养生粥不仅仅是填饱肚子,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着中医的智慧,懂得顺应天时,这正是我一直以来想要学习和实践的。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走进一个关于粥的养生世界,让我学会如何用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来呵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评分

我平时是个比较注重生活品质的人,虽然忙碌,但总会抽时间来研究一些健康的烹饪方法。收到这本《跟着季节做养生粥》后,我首先被它细腻的文字和对食材的细致描述所吸引。我感觉作者在分享食谱的同时,也融入了对季节变化的观察和感悟,不仅仅是简单的食材搭配,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健康的尊重。我很好奇书中会不会讲解如何挑选当季最新鲜、最营养的食材,以及这些食材各自的养生功效。例如,如果是介绍一款秋季的养生粥,书中是否会重点介绍梨、银耳、莲藕等具有润肺功效的食材,并给出详细的制作步骤,甚至连火候的掌握、熬煮的时间都会娓娓道来,让我这个厨房新手也能轻松上手。而且,我个人比较喜欢那种带有故事性的内容,如果书中能穿插一些关于这些食材的传统文化或者民间偏方,那会更有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