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语民间故事

鄂温克语民间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朝克编著 著
图书标签:
  • 鄂温克语
  • 民间故事
  • 少数民族
  • 口头文学
  • 文学
  • 文化
  • 历史
  • 神话传说
  • 东北地区
  • 鄂温克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13625
商品编码:20439623001
出版时间:2017-10-01

具体描述

作  者:朝克 编著 定  价:78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0月01日 页  数:141 装  帧:精装 ISBN:9787520113625 前言/001
部分人与动物的故事/001
1熊和人分家的故事/001
2青蛙儿子/003
3熊国/005
4维纳河的传说/009
5八个姑娘及三条狗/010
6善良的兔子/013
7黑白两条龙/015
8蜥蜴之国/018
9老鼠变成.人的故事/020
10猎人惩罚了偷吃肉的狐狸/022
11猎人和野猪/027
12猎人和老虎/029
第二部分爱情和家庭的故事/031
1桦树恋人的传说/031
2男子汉阿拉提/035
3孤儿的爱情/041
4炫富带来的悲哀/047
5考验老婆的代价/049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对鄂温克族濒危或严重濒危的语言文化进行抢救性保护、搜集、整理与分析研究,对我国东北寒温带地区远古历史文化与文明、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研究均有深远而现实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朝克 编著 朝克,1957年9月29日出生,籍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少数民族语言学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四个一批”人才,中央联系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其研究方向为满通古斯语言文化。在阿尔泰语系诸语、东北亚及北极圈诸民族语言文化研究方面卓有建树,提出“语音形态论”“名词形态论”“动词形态论”“东北亚诸民族语言文化相关论”“北极圈诸民族语言文化关系说”“濒危语言综合研究论”等理论。
《鄂温克语民间故事》 一、 文化的脉络与记忆的传承 《鄂温克语民间故事》并非仅仅是一本故事集,它是一部承载着数千年鄂温克民族智慧、情感与信仰的活态史书。鄂温克族,作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中极具代表性的一支,他们的历史发展、社会形态、生活方式,无不深深地镌刻在代代相传的民间故事之中。这些故事,如同奔腾不息的河流,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灵魂,也串联起了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本书的编纂,源于对鄂温克民族独特文化遗产的深切关怀与珍视。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许多古老的民族文化正面临着消逝的危机,而民间故事,作为口头文学的瑰宝,更是首当其冲。它们是未经雕琢的钻石,闪烁着质朴而耀眼的光芒,记录着先民们面对自然、社会以及自身命运时的思考与应对。通过收集、整理、研究并最终以文字的形式呈现这些宝贵的故事,我们旨在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让鄂温克民族的集体记忆得以延续,让其独特的精神内核得以传承。 每一则故事,都像是从远古的回响,穿越时空的阻隔,抵达我们耳边。它们或讲述着开天辟地的神话,描绘着宇宙初开、万物生成的宏伟图景,映射出先民们对生命起源的无限遐想;或叙说着英雄的传说,塑造出勇敢、智慧、充满牺牲精神的民族脊梁,激励着后人学习先辈的品质;或描绘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展现了鄂温克族对森林、河流、草原的敬畏与热爱,体现了其朴素的生态哲学;或嬉笑怒骂,充满生活气息的寓言故事,则折射出民族性格中的幽默、机智与对世事变迁的洞察。 阅读这些故事,我们不仅是在欣赏优美的文学篇章,更是在与古老的灵魂对话,在感受一个民族独特的生活韵味。我们能从中窥见他们如何狩猎、如何放牧、如何耕种,如何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求生存,如何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求和谐。这些故事,是鄂温克族人民赖以生存的智慧结晶,是他们面对生活挑战的精神支柱。 二、 故事中的世界观与价值体系 《鄂温克语民间故事》所呈现的,是一个由鄂温克族人民独特的视角构建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自然万物皆有灵性。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飞禽走兽,都被赋予了生命与情感,它们与人类一同存在,共同构成了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生存空间。 shaman(萨满)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是连接人与神灵、沟通自然与人类的媒介,他们的存在是故事中超自然力量的重要体现。 故事中蕴含的价值体系,崇尚善良、勇敢、诚实、互助。那些遵循自然法则,尊重生命,心怀感恩的个体,往往能得到命运的眷顾;而那些贪婪、欺诈、残暴的行为,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这种朴素的道德观,是维系民族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石。 同时,故事也深刻地反映了鄂温克族人民对于家庭、氏族以及社群的重视。亲情、友情、邻里之间的互助精神,是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得以生存的重要力量。许多故事都强调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以及在共同面对困难时,个体力量的汇聚所能产生的巨大能量。 民族的英雄形象在故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他们可以是叱咤风云的猎手,也可以是智慧过人的长者,或者是具有超凡能力的勇士。这些英雄人物的形象,往往承载着民族对理想人格的期盼,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鄂温克族人。 三、 丰富的故事题材与艺术特色 本书收录的故事题材广泛,涵盖了神话传说、英雄史诗、动物故事、民间寓言、婚恋故事、习俗故事等多种类型。 神话传说: 它们是鄂温克族民族创世神话的缩影,描绘了创世神的伟力,以及人类在神灵庇佑下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这些故事往往具有宏大的叙事,充满想象力,是理解鄂温克族世界观的钥匙。 英雄史诗: 讲述了民族英雄的传奇经历,展现了他们如何在与自然、外敌以及各种困难的斗争中,展现出惊人的勇气和智慧,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做出贡献。 动物故事: 鄂温克族人与动物有着深厚的渊源,动物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故事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赋予动物拟人化的形象,通过它们的行为和对话,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一些深刻的道理。 民间寓言: 这些故事往往情节简洁,寓意深刻,通过拟人化手法或生动的故事,揭示了人生的智慧,警示世人一些道理,体现了鄂温克族人民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婚恋故事: 展现了鄂温克族人民对爱情、婚姻的理解和追求,反映了他们的婚俗习惯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习俗故事: 讲述了与鄂温克族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习俗,如狩猎、祭祀、节日庆典等,通过故事的形式,生动地呈现了民族的文化习俗。 在艺术特色上,《鄂温克语民间故事》呈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语言朴实生动,富有地方色彩,常常使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故事更具吸引力。叙事结构清晰,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同时,故事中也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将鄂温克族人民的日常劳作、喜怒哀乐、情感表达巧妙地融入其中,展现了他们丰富的情感世界。 四、 传承与研究的价值 《鄂温克语民间故事》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文学欣赏性,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研究价值。 语言学研究: 故事中保留了大量的鄂温克语词汇、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是研究鄂温克语的宝贵资料。通过对这些故事的语言学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鄂温克语的发展演变,以及其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民族学研究: 故事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们是了解鄂温克族历史、社会、宗教、经济、习俗等各个方面的活化石。通过对故事内容的解读,可以挖掘出丰富的民族学信息,还原鄂温克族人民的生活场景,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民俗学研究: 故事中蕴含着大量的民间信仰、传说、习俗和生活智慧,是研究鄂温克族民俗的珍贵材料。它们为我们了解民族的祭祀仪式、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习俗提供了生动的例证。 历史学研究: 尽管民间故事并非严谨的历史文献,但其中往往隐藏着一些与历史事件、民族迁徙、社会变迁相关的线索。通过与其他历史资料相结合,可以为研究鄂温克族的历史提供新的视角和补充。 文学研究: 故事本身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们是中国口头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些故事的文学分析,可以探讨其艺术手法、叙事技巧、人物塑造等,丰富中国民间文学的研究领域。 五、 结语 《鄂温克语民间故事》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程,它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古老民族的心灵世界。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历史的沉淀,是文化的精髓。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民族的过去,感受他们的现在,也为他们的未来提供滋养。 阅读这本书,是对一次心灵的洗礼,是对一个民族的致敬,更是对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珍视。它提醒我们,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不应遗忘那些根植于土地、流淌在血脉中的古老智慧与独特魅力。希望这些故事,能够跨越地域与文化的界限,被更多的人所了解、所喜爱,成为连接不同民族、促进文化交流的桥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声音”非常独特,它不是用现代白话文进行平铺直叙的转述,我能从字里行间捕捉到一种特殊的韵律感。它似乎保留了大量原始叙事中的语气词、重复句式以及那种特有的、带有强烈地方色彩的表达方式。阅读时,我能想象到叙述者压低声音,在火光摇曳中,用一种近乎咏叹的腔调,讲述那些关于生存、关于自然、关于命运的故事。这种“听觉体验”的重现,极大地增强了代入感。例如,某些描述风雪的句子,读起来就有一种寒意渗透进皮肤的感觉;而描述英雄的段落,又自然而然地拔高了声调,充满了史诗的豪迈。这种对原始语感的忠实捕捉,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的记录,更像是一种活态的文化遗产的投影,即便没有音频辅助,读者也能在脑海中“播放”出那份最原始、最未经雕琢的讲述旋律。

评分

我对这本书所蕴含的人文关怀深感触动。在一个快速同质化的时代,能够有人致力于挖掘和保护这样地域性极强、生命力顽强的文化脉络,本身就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这本书不仅仅记录了神话和传说,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族群如何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精神秩序和价值体系。那些关于人与动物、人与山林之间微妙关系的叙述,充满了谦卑与敬畏,这与当下许多以征服自然为傲的思维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提供了宝贵的反思角度。它让我意识到,所谓的“现代性”并非唯一的尺度,在那些被我们遗忘的角落,依然流淌着深刻且自洽的生命哲学。这本书的意义,远超文学范畴,它提醒着我们,文化的多样性才是人类精神世界最坚实的根基。

评分

这本书在知识性和趣味性之间的平衡把握得相当巧妙。从作者的前言和注释部分(虽然我还没有细读每一个故事),就能感觉到背后凝结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和学术积累,那种严谨的考证态度,让人油然而生敬意。它不是简单地收集故事,更像是在抢救和记录一种正在消逝的文化记忆。然而,这种学术的底色并没有让文字变得枯燥晦涩,相反,我注意到那些引用的民族术语和地理名称,都被清晰地标注和解释了,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确保了即便是对相关文化背景一无所知的普通读者,也能无碍地进入故事的世界。这种“雅俗共赏”的姿态,既满足了学者对准确性的要求,又兼顾了大众对可读性的需求,使得这本书具备了超越一般民间文学选集的价值,它既是文化研究的参考书,也是夜晚睡前可以沉浸其中的故事集,这种双重身份的设定非常成功。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吸引人了,封面那种手绘的风格,色彩饱和度适中,带着一种古朴又灵动的气息,让人一看就觉得里面装的绝对是珍宝。我最欣赏的是它字体选择的用心,那些花纹和笔触,仿佛能听见风吹过大兴安岭的声音,每一个字都像是被赋予了生命力,沉甸甸的,让人不敢轻易翻阅,生怕破坏了那份神圣感。内页的纸张质地也很有讲究,微微泛黄,手感粗粝而不失细腻,散发着一种老旧图书馆特有的味道,简直是为阅读体验量身定制的。装帧工艺上,那种手工装订的痕迹,虽然不完美,却完美地传递出一种对传统的尊重和对故事本身的珍视,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些围着篝火,口耳相传的夜晚,那种温暖而又神秘的氛围,立刻就被这种外在的包装牢牢抓住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光是放在书架上,就成了一种视觉的享受,每一次路过,都会忍不住伸手摩挲一下那坚实的封面,期待着指尖能触碰到那些遥远而古老的回响。

评分

我不得不提一下这本书的排版逻辑,它有一种非常独特的叙事节奏感。虽然我还没深入阅读具体的故事内容,但仅仅浏览目录结构和章节之间的过渡,就能感受到作者(或者说整理者)在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文化图景。章节划分并非完全按照时间线索,而是更侧重于主题的提炼,比如关于“林中精灵的低语”、“驯鹿的迁徙之歌”以及“萨满的灵界之舞”这些标题,都暗示了内容将是碎片化但又相互关联的,如同星群一般,需要读者自己去串联起完整的星座。这种编排方式,非常考验读者的主动性和想象力,它不像传统的叙事那样把一切都铺陈开来,而是留下了大量的空白和留白,让阅读本身变成了一种探险,读者必须带着敬畏之心去填补那些文化上的断层和空白,去想象那些只存在于口头传说中的画面,这无疑增加了阅读的深度和挑战性,也更贴近民间故事口头流传的本真状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