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公示语词典(第2版)(精)

汉英公示语词典(第2版)(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吕和发单丽平... 编
图书标签:
  • 语言学
  • 词典
  • 汉英对照
  • 公示语
  • 英语学习
  • 翻译
  • 工具书
  • 第二版
  • 精装
  • 现代汉语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木垛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商务
ISBN:9787100106887
商品编码:24461861208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5-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汉英公示语词典(第2版)(精)
  • 作者:编者:吕和发//单丽平
  • 定价:98
  • 出版社:商务
  • ISBN号:9787100106887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5-04-01
  • 印刷时间:2015-04-01
  • 版次:2
  • 印次:4
  • 开本:32开
  • 包装:精装
  • 页数:1237

内容提要

。。。

作者简介

。。。

目录

。。。


《现代汉语常用词汇辨析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汉语学习者、写作工作者以及对语言精确性有更高要求的读者,提供一本系统、深入、实用的现代汉语常用词汇辨析与应用指南。我们深知,词汇是语言的基石,而词汇的准确使用,尤其是近义词、易混淆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往往决定了表达的清晰度与专业性。本书聚焦于当代汉语中最常被提及、使用,同时也最容易产生歧义或混淆的数千个核心词汇单元。 一、 理论基础与选词标准 本书的编写立足于现代汉语词汇学和语义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我们没有简单罗列词条,而是采用了“辨析优先,应用驱动”的编纂思路。 1. 精选原则: 选取的词汇主要基于以下标准: 高频使用: 覆盖日常交流、学术研究、新闻报道中的核心高频词。 易混淆性: 重点关注语义相近、词性相同或句法功能交叉,但在语境、侧重点、感情色彩上存在显著差异的词对或词群(例如:“大概”与“大约”,“发现”与“发觉”,“影响”与“作用”等)。 时代性: 吸收并规范近年来涌现的新词、网络热词中已进入规范使用的部分,同时对旧词的新义变化进行追踪和界定。 2. 结构化辨析模式: 每个核心词条的辨析都遵循一个严格的结构化框架,确保信息传递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核心释义: 给出该词最基本、最核心的现代标准定义,通常会引用权威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的权威表述作为基础。 语义侧重对比: 这是本书的精髓部分。通过并列或递进的方式,将该词与最容易混淆的1至3个近义词进行逐一对比。对比内容涵盖: 概念范畴: 哪个词的指代范围更广或更窄。 语体色彩: 是偏书面语、口语、学术语,还是具有特定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搭配限制(语素限制): 该词常与哪些特定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组合使用,而其他近义词则不能。 句法功能分析: 分析该词在句子中可以充当的主要成分(如定语、状语、补语等),以及其特殊的句法要求。 典型例句展示: 提供至少三组对比鲜明的例句,清晰展示在不同语境下,使用A词而非B词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例句力求贴近现代生活和专业场景。 二、 重点辨析模块深度解析 本书将辨析重点放在了几个高难度的语言区域: 1. 抽象概念词的精确界定: 涉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中的核心术语的日常化表达区分。例如:“本质”与“实质”,“现象”与“表象”,“客观”与“公正”之间的语用边界。 关注点: 如何在非专业论述中,避免将抽象概念混为一谈,保证论述的逻辑严谨性。 2. 动词与状态词的动态/静态区分: 大量动词和形容词在特定语境下具有动静兼具的特性。本书详细分析了如何通过添加助词(如“着”、“了”)或改变句子结构,来区分其动态意义和静态描述。 案例: “站着”、“站着呢”、“站过”等不同形式对“站”这一动作状态的细微刻画。 3. 数量、程度副词的量化差异: 汉语中表示数量和程度的副词非常丰富,但语义重叠度高。“非常”、“十分”、“特别”、“极其”、“十分”等词的程度递进关系,以及何时使用“至少”、“起码”等表示下限的词语,都有详尽的阐述。 4. 关联词与逻辑连接词的运用: 本部分着重于复杂句式的构建。对“然而”、“可是”、“不过”、“尽管如此”等转折关系词,以及“因此”、“所以”、“以致于”等因果关系词的适用语境和句法位置进行了系统梳理,帮助读者构建逻辑清晰的长句。 三、 实用性与工具性提升 为了增强本书的工具书属性,我们在内容组织上进行了优化: 1. 词条排序与检索: 全书词条采用严格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列,方便读者快速定位目标词汇。 在书后附有“易混淆词对照索引”,读者可以通过查找某一词汇,立即找到其所有对比词条的页码,实现双向检索。 2. “辨析陷阱”警示栏: 在一些特别容易出错的词条后,设置了醒目的“辨析陷阱”模块。此模块专门指出学习者或使用者常犯的错误用法,并提供“纠错”示范。例如,指出某些词语不宜用于主动句,而应转为被动结构才能符合习惯。 3. 语境示例的广度: 示例句涵盖了文学评论、法律文书、商业报告、日常邮件等多种体裁,确保读者无论处于何种写作场景,都能找到合适的语言范例。 结语 《现代汉语常用词汇辨析与应用》并非一本简单的词汇罗列手册,而是一部致力于提升汉语运用精准度的实用工具书。它引导读者从“知道”一个词的意思,迈向“准确地选择”最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思想。通过深入理解词汇间的细微差别和使用禁忌,读者将能够显著提升其书面和口头表达的专业性、说服力与地道性。本书是每一个追求卓越汉语表达者的案头必备良器。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跨文化交流工作的人士,我深知准确传达公共信息的重要性,它直接关系到安全、效率乃至社会秩序。过去在使用其他参考资料时,我常常会遇到一些模棱两可的翻译,尤其是在涉及法律效力和紧急情况的表达上,一个词的偏差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在严谨性上有所突破。我希望它不仅能提供规范的译文,还能对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进行必要的注释和对比分析。例如,在表达“禁止入内”与“非请勿入”时,背后的权限和礼貌程度是截然不同的。如果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这些功能层面的差异,那么它对我的工作价值将是不可估量的,这远超出了普通词典的范畴。

评分

这本书的开本和排版布局设计得相当考究。我特别欣赏它在信息密度和易读性之间的平衡。通常,这类工具书为了塞入尽可能多的内容,常常会牺牲读者的阅读体验,但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字体选择清晰易辨,行距设置合理,即便是长时间查阅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我注意到它在词条的展示上,似乎不仅仅是简单的“A等于B”的对应关系,而是加入了更多的上下文示例。这一点对于我这样的语言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公示语的精髓往往在于其特定场景下的语用功能,而非孤立的词汇含义。这种结构上的用心,使得查阅过程变成了一种学习过程,而非机械的检索,这无疑大大提升了使用的愉悦感。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确实非常引人注目,那种深邃的蓝色调搭配烫金的字体,立刻给人一种专业且厚重的质感。初拿到手的时候,那种纸张的触感和翻页时的声音,都让我觉得这是一本经过精心打磨的作品。我一直以来都对翻译理论和实践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处理一些跨文化交际中的“灰色地带”时,总觉得传统的词典在捕捉语境和功能性上有所欠缺。这本书的装帧和整体感觉,让我对它在内容上的深度和广度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如何更精准地传达指令、警示和公共信息背后文化意涵的线索。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扇通往不同文化沟通模式的窗口,希望阅读完后,能对我理解和应用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公示语有更深刻的启发。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厚度让我对它的内容量有了初步的判断,它看起来是一本“有分量”的著作。我个人偏爱那些内容详实、信息量大的参考书,因为它们通常意味着更全面的覆盖面和更深入的研究基础。我特别好奇它在收录范围上是否有侧重,比如是否涵盖了近年来新兴的网络环境或高科技领域的特定公示语,比如智能设备上的提示信息等。一个好的工具书需要具备前瞻性,能够跟上时代语言的演变。如果它能做到既扎实地巩固了传统公共标识的翻译标准,又积极地纳入了当代社会发展带来的新需求,那么它无疑将成为我案头不可或缺的常备工具。

评分

从整体的编纂风格来看,我能感受到编者团队对这项工作的投入和专业态度。这种投入并非仅仅体现在收录词条的数量上,更关键的是对收录词条质量的把控。我注意到,许多看似简单、唾手可得的日常用语,在公示语的范畴内,往往被赋予了非常明确的法律或行为规范意义。我非常关注这本书对这类“常见而又特殊”的表达的处理方式。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权威的、经过仔细推敲的翻译版本,帮助我们规避掉那些在表面上看起来无伤大雅,实则可能引起误解的翻译陷阱。这种对细节的执着,正是衡量一本工具书是否真正“精”的标准所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