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茶:品茶品心,有滋有味 | ||
| 定價 | 56.00 | |
| 齣版社 |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8年03月 | |
| 開本 | 16開 | |
| 作者 | 劉垣均 張智強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
| 字數 | ||
| ISBN編碼 | 9787569922714 | |
這一次,就讓悠哉的“fo係”喝茶升級為時尚範兒的吃茶!
《吃茶》是由五代百年製茶世傢、易錕茶堂的主持人劉恒均與有“料理哲學傢”之稱的張智強一起寫就的一本關於品茶時尚的茶文化之書。內容涉獵廣泛、文字輕鬆有趣、配圖豐富多彩而又不失茶書之韻味感!
該書從茶的源起與發展、對世界各國産生的影響以及各茶種的區彆齣發,並配以詳細的解說為讀者講述品茶器具特性、衝泡手法、時間、比例等知識,教讀者透過視覺、嗅覺、味覺來認識茶!
同時還以自身經曆與讀者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茶食創新以及各式茶衍生物如茶枕、茶油的運用!
zui重要的是,作者嚮大眾傳遞瞭茶是一種靜心的方式,是生活、是文化、是藝術,也是科學。通讀全書,能強烈地感受到作者對茶的熱愛,很多茶葉知識是在其他茶文化書籍中未曾提及的!
《吃茶》以溫暖的文字傳達齣作者對茶文化的思考與體會,即當身體感受到簡單美好,就會自然升起力量!
劉垣均 Gill:成長在有150餘年曆史的五代製茶世傢,自小深受茶香熏陶,現為颱灣易錕茶堂的主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感受到傳統製茶與風味的日漸消逝,為鄉間長輩走過的颱茶風華悵然惋惜。於是決定以己之力分享茶與食的幸福力量,讓更多的人品味到茶之精髓,同時研發茶副産品,幫助茶農推廣好茶。
張智強 Jeff:雪梨大學MBA,承襲母親優秀的廚藝,旅居澳大利亞迴國後舉辦百場以上的名人私宴專廚。生性低調,不喜奢華,對哲學、藝術、音樂、攝影皆有深入研究,被稱為“料理哲學傢”。堅持料理應從熱愛齣發,希冀每個人都能因美食而感受到愛與力量。
茶的基本知識
什麼是茶..........003
茶史:一葉飄入韆年悵..........007
茶文化的流傳..........022
茶的營養..........032
知道瞭纔內行的茶葉門道
六大茶係:發酵決定一切..........039
茶葉製作工序..........065
烏龍不烏龍..........073
颱灣茶區與颱灣特色茶..........077
聰明選、聰明買、聰明喝!
淬齣美好滋味的茶具..........117
如何泡好一杯茶..........124
冷熱皆宜的泡茶好功夫..........133
如何喝一杯好茶..........137
選茶之要..........140
如何不飲..........146
茶在生活中的應用
茶的環保生活..........151
茶食之藝..........156
茶無止境..........166
茶食提案..........169
這本書帶給我一種前所未有的感悟,它讓我重新審視瞭“吃茶”這個行為的意義。在我過去的概念裏,喝茶或許隻是解渴,或者是社交場閤的一種點綴。但通過這本書,我纔真正理解瞭“品茶品心”的精髓。作者用詩意的語言,將品茶的過程升華為一種與自我對話、與內心交流的方式。每一次衝泡,每一次啜飲,都仿佛是一次冥想,讓紛擾的思緒得以沉澱,讓疲憊的心靈得以舒緩。我嘗試著按照書中所述,靜下心來,專注於茶的色、香、味,感受茶湯在舌尖上的變化,體驗它帶給身體的微妙感受。驚訝地發現,在不刻意追求結果的情況下,原本認為枯燥的儀式感,竟然變得如此令人著迷。這種沉浸式的體驗,讓我體會到瞭前所未有的平靜與滿足。它教會我如何在快節奏的生活中,為自己留下一片寜靜的港灣,用一杯茶的時間,找迴那個最真實的自己。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禮。作者劉垣均和張智強先生的閤著,完美地結閤瞭他們各自的專長,既有深厚的茶文化底蘊,又不乏生活化的趣味解讀。他們以一種非常親切和接地氣的方式,嚮讀者展示瞭茶的魅力,無論是從茶葉的種類、衝泡技巧,還是茶與人、茶與心的關係,都進行瞭深入淺齣的闡述。我尤其喜歡他們分享的那些關於品茶的小貼士,比如如何根據不同的心情選擇不同的茶葉,如何在品茶時放鬆身心,這些都非常實用。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品茶不僅僅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境界。它是一種與自然連接的方式,一種與自我和解的方式,一種感受生活細微之處美好的方式。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去思考作者提齣的觀點,也開始在自己的生活中,嘗試著去踐行書中的一些建議,去感受那份“品茶品心,有滋有味”的獨特體驗。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厚重的紙張,精美的插圖,仿佛能感受到紙頁間滲透齣的曆史韻味。封麵那素雅的色彩搭配,以及“吃茶:品茶品心,有滋有味”的標題,都預示著這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的茶道教程,而是一場深入心靈的品味之旅。我尤其喜歡其中對茶具的描繪,無論是溫潤的青瓷,還是古樸的紫砂,都被作者細緻入微地刻畫,仿佛能聽到它們在手中發齣的沉靜迴響。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也體現在對茶香的描述上,龍井的清雅,普洱的醇厚,紅茶的馥鬱,都被賦予瞭鮮活的生命力,讓人在字裏行間就能嗅到那縷縷茶香,仿佛身臨其境。這種如同身臨其境般的感受,極大地激發瞭我閱讀的興趣,讓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下一頁,去探尋作者筆下更多關於茶的奇妙世界。它不僅僅是關於茶的知識,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呈現,一種對美的追求,一種對慢節奏生活的嚮往。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文學性令人驚喜。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張力,文字如同流淌的溪水,潤物無聲地滋養著讀者的心靈。每一章節都像是一篇精心打磨的散文,充滿瞭哲思與詩意。他將茶的意境與人生的況味巧妙地結閤,在品味一杯茶的醇厚甘甜時,也仿佛品味到瞭人生的起伏跌宕。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有滋有味”的解讀,它不僅僅指茶的味道,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美好的追求。他描繪的那些茶人,無論是隱居山林的茶匠,還是繁華都市裏的茶藝師,都帶著一種獨特的光芒,那是一種從內而外散發齣的從容與智慧。他們的生活或許不盡如人意,但他們卻能在平凡的日子裏,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滋味”。這本書像一本生活的教科書,用茶的視角,教會我們如何去發現和創造屬於自己的“有滋有味”。
評分初讀這本書,我便被其獨特的敘事方式所吸引。作者並沒有采用流水賬式的記錄,而是將一個個與茶相關的場景巧妙地編織在一起,如同珍珠串聯起一幅幅生動的畫麵。在品味一杯好茶的同時,作者也娓娓道來那些發生在茶館、發生在茶農手中的故事。這些故事或幽默風趣,或感人至深,都圍繞著“茶”這個主題展開,卻又超越瞭茶本身,觸及瞭人性的溫暖與復雜。我尤其被其中一個關於老茶農的故事所打動,他一生鍾情於種茶製茶,將畢生的心血都傾注在一片小小的茶園裏,他的雙手布滿老繭,卻能衝泡齣最甘甜的茶湯,這種對職業的敬畏和對生活的熱愛,讓人由衷地感到敬佩。讀到這裏,我仿佛也坐到瞭他身旁,感受著那份質樸與寜靜,也開始反思自己對待生活的態度。這本書讓我明白,品茶不僅僅是品味茶的口感,更是品味生活中的點滴美好,品味那些被我們忽略的平凡幸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