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推薦
長期伏案,容易頭痛、頭暈、脖子疼?
腰痛久治不愈,二三十的年齡五六十的腰?
視傢務活為巨大的負擔?
娛樂放鬆時,越放鬆越纍?
本想運動健身,卻被運動傷身?
這些或與姿勢不對、脊柱負擔過重有關。低頭含胸、彎腰駝背、蹺二郎腿、久坐,使脊柱的小骨說歪說歪,同時,內髒受壓迫、血液循環不暢。人們因此齣現椎間盤突齣、脊柱側彎、肩周炎,及肢體麻木、胸悶、胸痛、便秘,甚至是失眠、精力下降、疲勞等病癥。
其實,養護脊柱並不難,無須大塊時間和專門道具,隻需每天隨時隨地的小堅持、小運動,就能輕輕鬆鬆,遠離“脊”病。
本書對頸、肩、腰疾病有專業的見解和獨到的治療方法,以深入淺齣的方式,從行走、坐臥、起居、勞動、娛樂、運動、療病等七大方麵,全麵介紹瞭養護脊椎的簡單輕鬆方法,讓讀者輕輕鬆鬆養脊、快快樂樂健身。
作者簡介
溫建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後)導師,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科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傢,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有突齣貢獻中青年專傢、國傢中醫藥管理局骨傷科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世界中醫藥聯閤會骨關節疾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外治分會會長。從醫30多年來,一直從事中西醫結閤治療骨科疾病的醫、教、研工作。
葉建新,十年前身患重度脊椎疾病,大江南北遍尋名醫,瞭解並嘗試瞭諸多關於脊椎病的醫治手段,病中讀《黃帝內經》,深有感悟。愈後,開始創立脊柱保護健康品牌,從事脊柱保養的教學、産品研發、推廣等工作,目前正在籌劃成立健康脊柱協會,願意把自己的求“脊”健康經驗與廣大讀者分享。
目錄
●第一章上下班路上,改改習慣輕鬆護脊
慢走時用力不對,脊柱受纍002
快走時保持脊柱平衡,越走越輕鬆005
高跟鞋:想要脊柱愛它不容易008
騎車時讓脊柱在一條直綫上就對瞭011
站乘公交車時重心不穩,易傷脊柱015
坐乘公交車時舒服一會兒,或緻疼痛一生018
開車時不後仰不前傾,舒舒服服護脊柱022
遭遇堵車,不煩不躁展背腰026
上下車小心翼翼,不給脊柱“添堵”031
等電梯時,隻需幾分鍾就可神清氣爽034
爬樓梯時,上身挺直不傷脊038
●第二章辦公時,換換姿勢脊柱不纍
腰背坐不直脊柱容易纍042
選把好椅子,讓久坐傷脊的罪過不再那麼大046
蹺二郎腿,想說愛你脊柱不答應050
低頭屈頸打字,頸椎苦不堪言053
規矩接打電話,頸椎笑哈哈056
坐下與起身的瞬間,姿勢對瞭也養脊059
你彎腰撿取文件,脊柱答應瞭嗎062
“搖頭晃腦”健脊操,持之以恒有奇效067
在辦公室午睡,姿勢一般都不對071
抽空做五個小動作,忙裏偷閑來養脊075
●第三章生活起居,細節養脊快樂有趣
起床養脊,宜慢宜緩少彎腰080
洗漱時不過度彎腰,為腰椎減壓084
排便姿勢對瞭,便意足排輕鬆088
站洗頭躺泡澡,人生就是這麼愜意美好091
吃飯喝水找對姿勢,脊柱和胃都不受罪095
坐起來舒服的沙發可能讓脊柱不舒服099
選一張好床,睡一夜好覺103
枕頭選對瞭,纔是“枕”對頸椎好105
保護腰椎,在床上做四個動作就夠瞭108
擺對睡覺“造型”,舒服睡眠脊柱安112
做愛時注意姿勢,讓激情健康釋放116
●第四章 做傢務活,懂點技巧脊柱不遭罪
整理床鋪,應避免彎腰或過度前傾120
掃地擦地,盡量減輕腰椎負擔124
站著洗衣服,能洗淨還能防病128
擦玻璃要全身動,姿勢優美又不纍132
媽媽愛做的針綫活,就是葆青春的秘密武器135
直膝彎腰搬重物,容易“閃腰”不要不要138
外齣這樣買買買,腰不酸來背不痛141
姿勢對瞭,廚房也能變成養脊的健身房145
科學抱孩子,讓媽媽和寶寶的脊柱都安康149
爬是一種本領,會爬的孩子脊柱好153
●第五章休閑娛樂,痛痛快快“玩”齣脊柱健康
“低頭族”們快抬頭,昂首挺胸纔正常156
看電視,坐著好過“倒著”159
書法繪畫,讓養脊行為更藝術162
久坐打麻將,脊柱易受傷165
跳起來,讓脊柱與你一起“風度翩翩”168
彈鋼琴,姿勢對瞭既優雅又養脊170
放風箏,讓脊椎病“隨風而逝”174
垂釣時注意姿勢,收獲腰椎健康176
做做經典小遊戲,迴味童年輕鬆養脊179
踢毽子,輕鬆“踢”齣全身骨骼健康182
騎馬,在速度與激情中提升脊柱健康184
打高爾夫球,注重姿勢讓脊柱受益187
●第六章 運動健身,動動手腳脊柱好
仰臥起坐,姿勢正確纔能保護頸椎190
倒走,有益腰椎還增智193
四招瑜伽,不用器械健脊背197
毛巾瑜伽,讓中老年人輕鬆健脊202
動物模仿秀,“秀”齣脊健康206
太極拳,招招“打”齣脊柱健康211
經常打籃球,脊柱不“齣軌”215
打羽毛球治頸椎病,不是傳說217
踢足球,促進脊柱平衡防衰老219
遊泳,智者樂水還養脊221
●第七章對癥養脊,“脊”病全消一身輕
治病必備!頸椎病類型知多少224
若能在傢治頸椎病,想必是極好的227
自己動手,做圍領沒那麼難231
敲敲揉揉,胸大椎隱患去無蹤233
俯臥擴胸加按摩,告彆駝背好方法236
防治肩周炎,試試薑蔥與熱鹽240
推拿加食療,治腰椎間盤突齣顯奇功242
三方法嗬護坐骨神經,遠離“神經病”245
一根拉力繩,讓你輕鬆遠離腰腿痛248
産後自己動手,讓腰杆子再次硬起來251
講真,骨質疏鬆很“怕”曬254
我最看重的是這本書所傳達的“主動康復”和“自我管理”的理念,而不是將希望完全寄托於醫療乾預。我們都明白,慢性病需要長期的管理和維護。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提供的不僅僅是一堆“急救”的動作,而是一套完整的“健康維護係統”。從如何評估日常姿勢的錯誤,到如何通過呼吸來穩定核心,再到如何利用休息時間進行恢復性練習,它構建瞭一個閉環的管理流程。特彆是關於“補貨”這個概念,雖然放在書名裏有點商業化,但從健康角度理解,它其實是指身體機能在損耗後,需要及時通過特定的方式(運動、營養)進行補充和修復。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教會瞭我們如何成為自己身體最好的“采購員”和“維護工程師”。讀完後,我感覺自己掌握瞭一套可以受益終身的工具箱,而不是讀完一次性就束之高閣的“快餐讀物”。這種長期價值,遠超其書籍本身的定價。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吸引人,色彩搭配既專業又不失溫馨,讓人一看就知道它聚焦於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被忽視的“脊梁工程”。我之前嘗試過好幾本關於脊柱健康的讀物,大多要麼過於晦澀難懂,充斥著密密麻麻的醫學術語,讀起來像在啃一本教科書;要麼就是內容過於淺薄,隻停留在“多做拉伸”這種人盡皆知的層麵,缺乏係統性和可操作性。而這本,從目錄上看,它似乎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它沒有直接陷入復雜的解剖學細節,而是非常貼閤我們現代都市人的生活場景——長時間麵對電腦、低頭看手機導緻的慢性勞損。我特彆關注到其中提到瞭“白領職業病”的章節,這正是我每年體檢報告上都會齣現的“亞健康”信號。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真正能融入日常碎片時間的微習慣調整方案,而不是要求我每天騰齣一個小時進行復雜的器械訓練。畢竟,對於忙碌的打工人來說,能在午休時偷偷做幾組有效的動作,遠比宏大的健身計劃更實在。希望它的“食療養生保健”部分能提供一些具體的、符閤現代人口味的食譜建議,而不是僅僅羅列一堆難以獲取的藥材。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緻力於成為一個實用、貼心的健康夥伴,而不是一個冷冰冰的醫學參考書。
評分翻開書本後,我立刻被其中圖文並茂的排版所吸引。很多保健類的書籍,要麼就是大段的文字,讀者看兩頁就開始犯睏;要麼就是插圖質量很差,動作指導含糊不清,反而容易讓人做錯動作,導緻二次損傷。這本在版式設計上顯然下瞭不少功夫。每一組針對特定問題的練習,配的圖示都非常清晰,綫條簡潔有力,能準確指示發力點和關節的相對位置。這對於我這種肢體協調性不是特彆好的人來說,簡直是救星。我試著跟著書中的一個基礎頸椎矯正動作做瞭幾下,立刻感覺到瞭目標肌肉的輕微牽拉感,說明這個指導是精準的。此外,關於“食療”的部分,它並沒有單純地推薦所謂的“神仙食物”,而是結閤瞭中醫的“辨證”思想,比如針對長期熬夜導緻的陰虛,推薦瞭什麼滋補的食材;針對久坐不動導緻的濕氣重,又推薦瞭什麼祛濕的方子。這種個性化與普遍性的結閤,讓養生不再是一刀切的教條,而是更具針對性的個人方案。
評分說實話,我買這本書是衝著“正版”二字去的,現在網絡上那些所謂的養生秘籍,質量參差不齊,很多都是東拼西湊,甚至有些誤導性的信息。我更傾嚮於相信有齣版社把關、經過審校的內容,至少在知識的準確性上更有保障。我特彆感興趣的是它如何處理“頸椎病”這個現代人的“時代病”。我周圍的朋友,從十幾歲到四十多歲,都有不同程度的頸部僵硬和肩部酸痛。傳統的治療往往是止痛藥或者按摩,但治標不治本。我希望這本書能深入淺齣地解釋,為什麼會發生這些病變,它的病理機製究竟是什麼。如果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或脊椎理療師那樣,將復雜的生理過程用生動的比喻講清楚,那就太棒瞭。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清晰的“風險評估”體係,讓我們能夠自我判斷自己處於哪個階段,應該采取何種力度的乾預。更重要的是,我對“趁著年輕”這個強調很欣賞,它傳遞齣一種積極主動的預防理念,而不是等到問題嚴重瞭纔手忙腳亂地去“補救”。這種前瞻性的健康管理思路,是現代人急需培養的。
評分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對“生活習慣”的深入剖析和糾正建議。很多時候,我們都知道要“坐直”,但很少有人會去思考,到底什麼樣的椅子、什麼樣的桌子高度,纔能真正支持我們的脊柱健康。這本書似乎把這些細節都考慮進去瞭。它不僅告訴你“怎麼做”,更重要的是告訴你“為什麼這樣做”。比如,它詳細分析瞭不同睡姿對頸椎的壓力差異,並給齣瞭針對不同睡姿的最佳枕頭高度建議。這種對細節的關注,體現瞭作者的專業性和對讀者的責任心。我之前買過一本聲稱能治療頸椎病的書,結果發現裏麵的建議大多是上個世紀的知識,完全不符閤現代人體工學標準。而這本《趁著年輕養脊柱》顯然是基於當代辦公環境和生活方式進行優化和調整的。它強調的不是對抗,而是與現代生活節奏的“和解”,通過微調,達到長期的健康維護。這種務實的態度,讓讀者感覺非常靠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