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肝病無憂法:怎樣診斷治療新的治療方法和飲食指導
定價:18.00元
作者:硃金華,華夏齣版社,劉文祥
齣版社:華夏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3-01-01
ISBN:9787508027685
字數:
頁碼:29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34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是耐受性很強的器官。因此,早期肝病大多沒有什麼自覺癥狀,人們常把稱作“沉默的髒器”,很容易延誤診斷和治療。《肝病無憂法》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瞭的功能和特性,同時嚮肝炎、脂肪肝和肝癌患者介紹瞭各種新療法、日常生活方式,特彆詳盡瞭介紹瞭肝病的四季食譜。
目錄
譯者的話
緻讀者的話
章 肝病是什麼樣的病
1 肝病的檢查
2 肝病的癥狀
3 肝病的原因
4 肝病治療的根本
第二章 肝病如何治療
1 肝病的種類
2 肝病的治療
第三章 肝病患者日常生活
1 日常生活的基本要求
2 其他日常生活
第四章 肝病患者的飲食生活與食譜
1 飲食生活的基本要求
2 肝病的食療
3 飲酒與
緻本書的讀者
第五章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相當樸實,沒有過多花哨的裝飾,倒是給人一種踏實可靠的感覺,尤其是我個人對於醫學書籍的偏好,越是直奔主題的,越讓人覺得內容值得信賴。我翻閱瞭前幾頁的目錄,發現它似乎嘗試構建一個非常係統的知識體係,從最基礎的肝髒生理結構講起,逐步深入到各種病理變化的識彆,這對於像我這樣對醫學知識知之甚少的外行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起點。我尤其關注瞭其中關於“早期癥狀識彆”的部分,那些描述細緻入微,結閤瞭生活中的常見現象,讓人在閱讀時能夠不斷對照自身或身邊人的情況進行思考。我設想,如果書中能附帶一些清晰的圖錶來輔助說明那些復雜的生理機製,那就更完美瞭,畢竟文字描述再詳盡,也比不上一張直觀的示意圖來得有效。總的來說,初看之下,它給我一種它試圖扮演一個全能型傢庭健康顧問的角色,希望它在後續的章節中,能將那些復雜的醫學術語用更貼近普通人理解的方式闡釋清楚,而不是堆砌晦澀難懂的專業名詞。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質量,說實話,有點對不起它內容的厚重感。紙張的觸感略顯粗糙,字體間距也稍顯擁擠,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會感到一定的疲勞。當然,我深知內容纔是核心,不應過分糾結於這些外在的形式,但這確實影響瞭閱讀的連貫性和舒適度。我希望未來再版時,齣版社能在改善紙張質量和優化版式設計上多下點功夫。尤其在涉及大量數據和對照錶格時,清晰的視覺呈現能夠極大地降低讀者的理解門檻。我嘗試著快速瀏覽瞭一下中間涉及“新興療法”的章節,感覺論述深度上似乎有所保留,或許是齣於齣版時效性的考慮,很多前沿研究的細節未能完全展開。這讓我産生一種期待,希望作者能定期更新或齣增補版,將那些仍在實驗室階段但前景廣闊的治療方嚮也納入進來,讓這本書真正做到與時俱進,不落窠臼。
評分深入研讀瞭關於“自我監測與就醫時機把握”的章節後,我最大的感受是,這本書成功地構建瞭一套完整的風險管理框架,它賦予瞭讀者一種主動參與自身健康管理的權力感。作者非常細緻地列舉瞭哪些指標的波動需要立即就醫,哪些可以通過居傢觀察進行調整,這種邊界感的清晰界定,是許多患者在麵對復雜病情時感到迷茫的主要原因。它不僅僅是告訴你“生病瞭怎麼辦”,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在未病或微恙時如何有效管理”。這種前瞻性的指導,避免瞭患者在病情發展到後期纔手忙腳亂的窘境。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如何與醫生有效溝通”的建議,它提供瞭一些實用的提問模闆和信息整理技巧,這對於提升醫患之間的協作效率非常有幫助。總而言之,它並非一本讓你“無憂”的靈丹妙藥說明書,而更像是一本讓你“有備無患”的工具箱,幫助你在與肝病這場持久戰中,成為一個有策略、有準備的參謀。
評分閱讀完其中關於飲食調整策略的那部分內容後,我內心升騰起一種強烈的共鳴感,這感覺並非來源於我自身患有肝病,而是那種“終於有人把話說透瞭”的釋然。作者似乎非常清楚,對於普通大眾而言,最難堅持的往往不是什麼高深的治療方案,而是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吃喝拉撒”。書中對不同階段肝髒受損程度的病人,給齣瞭極其細緻的營養素配比建議,甚至細化到瞭烹飪方式的選擇,這一點非常難能可貴。我特彆欣賞它沒有采取“一刀切”的極端化禁食或過度補充模式,而是強調瞭均衡與個體化調整的重要性。這種循序漸進、可操作性極強的指導方針,比起那些空泛地喊著“多吃蔬菜,少吃油膩”的建議,簡直是雲泥之彆。我甚至開始考慮,哪怕是作為日常保健,學習其中關於閤理膳食的原則,對維護整體健康也將大有裨益,它更像是一本高級的營養學入門指南,披著肝病治療的外衣。
評分從敘事風格來看,這本書的筆觸相當冷靜剋製,它避免瞭過度煽情或製造不必要的恐慌,這在處理嚴肅的健康議題時是非常寶貴的品質。作者的遣詞造句體現齣一種資深專業人士的沉穩和嚴謹,每一個判斷似乎都有堅實的臨床依據支撐,很少看到“可能”、“或許”這類模糊的詞匯,而是更多地使用“證據錶明”、“通過觀察發現”等措辭,這極大地增強瞭文本的說服力。我個人推崇這種基於證據的醫學普及方式,它教會讀者如何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流言蜚外的信息,真正掌握“選擇權”而非被動接受。這種教育意義,可能比單純的治療指導更為深遠。如果這本書能更深入地探討一下患者在心理層麵如何應對慢性疾病的挑戰,比如如何管理焦慮和抑鬱情緒,那將使它的整體人文關懷維度得到進一步提升,使之成為一本更全麵的“身心指導手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