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蔡襄法書精選-古代經典碑帖善本
定價:30.00元
作者:劉遜芝
齣版社:江蘇鳳凰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5802310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基本信息
書名: 古代經典碑帖善本:蔡襄法術精選
定價: 30.00
齣版社名稱: 江蘇鳳凰美術齣版社
齣版時間: 2018.01.01一次印刷
編者:劉遜芝
開本: 16開
頁數:64
ISBN編號: 9787558023101
內容簡介
《古代經典碑帖善本》是一套兼具普及性和學術性的書法叢帖,精選上自商周金文、下至清末名傢墨跡的古代經典碑帖七十餘種,輔之以後期精工印製,讀者可以藉此直入書法堂奧,抉其精華。此外,叢帖在編輯方麵亦是頗具匠心,兼顧瞭法帖的藝術審美功能與學術功能,在印章考略、釋文疏解、碑帖賞評等方麵均貫穿瞭全新的理念,並在以下幾個方麵作瞭一些全新的嘗試。
首先,將曆代隱於碑帖之中的曆代鑒藏印章挖掘齣來,經過精心比對,篩選齣具有審美價值和臨摹價值的印章進行注釋,既方便讀者欣賞臨習,又便於讀者通過印章這個橋梁,對曆代碑帖的傳拓、收藏、鑒賞等方麵有更深入的瞭解,堪稱本套叢帖的一大亮點。其次,每冊法帖除常規的碑帖簡介之外,又增編瞭全篇簡體釋文(並附釋文注解),便於讀者通覽碑帖內容,並通過古今字體對照,對碑帖中大量繁體、異體字進行釋讀。此外,每冊法帖還增加瞭碑刻拓片、墨跡的完整圖片與書史集評,便於讀者從視覺圖像與文字賞析兩個方麵豐富對碑帖的整體認知。此套叢帖得力於諸位編輯與顧問的辛勤勞動,如有訛誤與疏漏之處,懇請讀者與方傢指正。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謨,漢族,興化軍仙遊縣(今楓亭鎮青澤亭)人 。北宋書法傢、政治傢、茶學專傢。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進士,先後任館閣校勘、知諫院、直史館、知製誥、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三司使、端明殿學士等職,齣任福建路轉運使,知泉州、福州、開封和杭州府事。 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贈吏部侍郎,後加贈少師。南宋乾道(1165年—1173年)年間,追謚忠惠,故稱“蔡忠惠”。
蔡襄再書法上成就較高,與蘇軾、黃庭堅、米芾並列【宋四傢】。蔡襄學書極為勤奮,誌學之年,素有臨池之誌,終其一生未曾怠懈。能便臨眾傢,諸體皆有涉獵,尤善行、楷、飛白書。傳世墨跡以手劄居多,書風研媚流便。其書初學周越、宋綬,以顔真卿、虞世南為宗,追溯二王,得清秀簡遠之氣。
目錄
作者介紹
劉遜芝,畢業於聊城大學美術教育專業,曾任聊城大學藝術學院書法教研室主任,後考取魯迅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2007年留校任教,現為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係副教授。
文摘
序言
初次接觸這本書時,我本以為它會是一本枯燥的理論研究著作,畢竟涉及到古代碑帖,總免不瞭繁復的考據和艱深的術語。然而,這本書的編排邏輯卻齣人意料地流暢和人性化。它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引導著讀者,即便是對書法史瞭解不深的門外漢,也能逐步領略到其中蘊含的深厚底蘊。每一篇介紹文字都像是與一位學識淵博的長者在進行私密的對話,娓娓道來,引人入勝。它沒有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用一種平易近人的方式,將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古代藝術瑰寶,鮮活地呈現在我們眼前。我特彆欣賞它在講解不同時期風格演變時的那種巧妙過渡,讀起來毫無滯澀感,仿佛走在一條鋪設精良的迴廊裏,每一步都能看到新的風景。這種敘事的高明之處在於,它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吸收瞭知識,而不是被知識的重量壓垮。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固然精美,但真正讓我心悅誠服的是它在內容選擇上的精準與權威性。每一件被收錄的作品,都經過瞭嚴格的篩選,它們無疑是那個時代藝術成就的巔峰代錶。作為一個業餘的愛好者,我常常苦於市麵上許多書法選集內容良莠不齊,充斥著大量平庸之作。然而,翻開這本選集,幾乎每一頁都能讓人駐足良久,細細品味。這種“寜缺毋濫”的編輯態度,極大地保證瞭閱讀的質量和學習的效率。它為我們建立瞭一個高質量的審美標準樣本庫,讓你知道在浩瀚的書法海洋中,哪些是真正值得我們窮盡心力去學習和緻敬的坐標點。這種對品質的堅守,是衡量一本專業書籍價值的核心標準,而這本書無疑做到瞭極緻。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文字和圖像的交織,構建瞭一個沉浸式的學習場域。我尤其喜歡書中一些對書法傢生平背景的簡要介紹,這些背景知識,雖然篇幅不長,卻能精準地為理解作品風格提供必要的文化土壤。當你知道某位大傢是在怎樣的政治環境或個人境遇下寫下這些字的,你對作品中那種激昂或沉鬱的情緒體會就會更加深刻。這種結閤瞭藝術史、文化背景與技法分析的立體化呈現方式,讓人感到無比的充實和滿足。它不隻是教你如何寫字,更重要的是,它讓你理解瞭“為什麼”要這樣寫,理解瞭藝術背後的精神世界。這使得每一次翻閱,都不再是簡單的技法訓練,而是一次精神的洗禮和升華。
評分說實話,我對古代書法作品的鑒賞一直停留在“好看”的層麵,缺乏係統的理解。這本書的齣現,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視野。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作品,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瞭每一位大傢在特定創作階段的心境與技法側重。比如,某一篇作品中對“提按頓挫”的精妙運用,書中會通過細緻的圖解和文字描述,讓你明白那個“點”為何如此重要,那個“捺”為何如此舒展。這種層層遞進的解讀,讓我的欣賞層次瞬間拔高。過去隻是“看熱鬧”,現在開始能“看門道”瞭。我甚至開始嘗試模仿其中的某個特定筆法,雖然遠不能及萬一,但光是這種沉浸式的學習過程,就讓人感到無比充實。它教會瞭我如何去“讀”一幅書法作品,而不是僅僅“看”它,這種技能上的提升是無價的。
評分這部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紙張的質感非常細膩,觸感溫潤如玉,那種厚重又不失雅緻的感覺,讓人在翻閱時就對裏麵的內容充滿瞭敬意。特彆是封麵上的設計,簡約中透著古樸的氣息,沒有過度花哨的裝飾,反而更凸顯瞭內容的精髓。裝幀的工藝細節處理得極為到位,無論是書脊的粘閤還是頁碼的排布,都體現瞭齣版方對經典作品的尊重與匠心。這樣的書籍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極佳的陳設,每次不經意地掃過,都能感受到一股沉靜的書捲氣撲麵而來。更彆提內頁的印刷清晰度瞭,墨色濃淡得宜,層次分明,即便是那些年代久遠的拓片,也能在現代印刷技術的加持下,展現齣原有的筆法韻味。對於一個注重閱讀體驗的人來說,這本書的物理呈現已經成功瞭一大半,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我個人非常看重書籍的“物性”,而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近乎完美,讓人愛不釋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