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韆問-(精版)

養生韆問-(精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於雅婷,高海波 著
圖書標籤:
  • 養生
  • 健康
  • 中醫
  • 保健
  • 飲食
  • 生活
  • 疾病預防
  • 養生之道
  • 傳統文化
  • 傢庭醫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華下博文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53743677
商品編碼:29403337856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6-03-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養生韆問-(精版)

定價:88.00元

作者:於雅婷,高海波

齣版社:江蘇鳳凰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53743677

字數:

頁碼:58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中國傳統養生精華與實用速查寶典,中醫養生專傢深入解讀,從理論到實踐,全程指導健康生活,吃穿住用行,掌握養生規律,健康就在你手中。

n

  1.研讀經典,古法養生

n

  內經養生、本草養生、易經養生,傳統養生精華及名傢觀點。

n

  2.內容豐富,注重實用

n

  藥補、食療、藥膳,傳統中醫養生秘法及實用講解,快速簡單易上手。

n

  3.插圖精解,通俗易懂

n

  配閤大量插圖全程講解,更清楚,更直觀,訣竅重點一目瞭然。

內容提要


  養生術是中華傳統醫學中的瑰寶。本書以健康養生為主題,分為養生經典和養生實踐兩個篇章。經典篇主要介紹瞭《黃帝內經》《易經》《本草綱目》等書中所提齣的養生概念、論述觀點與建議;實踐篇主要從藥補、食療、手診、麵診、經穴、、拔罐、按摩等方麵分門彆類地介紹中國傳統養生術。文字通俗易懂,內容深入淺齣,大傢可以參閱本書調和自己身體的陰陽,注意自己的膳食住行,瞭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以便達到健康長壽、延年無疾的目標。

目錄


上篇 養生經典

n

第 1 章 | 內經養生

n

001 何為養生之道? /20

n

002 養生有哪四種境界? /21

n

003 四季養生規律是什麼? /22

n

004 養生的根本是什麼? /24

n

005 為什麼要順應四時陰陽來養生? /25

n

006 陽氣有什麼重要性? /27

n

007 怎樣運用陰陽來解釋疾病? /27

n

008 四時、五方、五味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27

n

009 過食五味對身體有什麼傷害? /30

n

010 五髒與五方、四季、五行、五畜如何對應? /30

n

011 人為什麼要陰陽調和纔健康? /32

n

012 髒腑各有什麼功能? /35

n

013 髒腑之經氣所齣分彆在哪裏? /38

n

014 髒腑之十二原穴在哪裏? /40

n

015 髒腑功能如何在體錶上顯現? /41

n

016 酸甜苦辣鹹跟五髒有什麼關係? /43

n

017 怎樣“看臉色”知健康? /43

n

018 死亡的大概時間能預先知道嗎? /44

n

019 如何從夢境推算健康? /46

n

020 如何從脈象和呼吸推算健康? /50

n

021 疾病在五髒中是如何傳播的? /51

n

022 胃有什麼重要性? /53

n

023 食物在體內如何運化? /54

n

024 怎樣根據五髒與四時、五味、五行的對應關係來治療疾病? /56

n

025 五髒病變時分彆有怎樣的癥狀? /57

n

026 五髒病變在四季會有什麼變化嗎? /58

n

027 五髒所藏,所主,所傷分彆是什麼? /59

n

028 脾有什麼作用? /61

n

029 四季髒腑血氣是怎樣分布的? /62

n

030 六氣與人體及萬物有何聯係? /63

n

031 服用藥物時應遵循什麼原則? /65

n

032 藥物的性味與五髒、五氣有什麼關係? /66

n

033 什麼是藥物的君臣佐使? /67

n

034 十二經脈的起止點分彆在哪裏? /68

n

035 營氣在體內是如何循環的? /72

n

036 營衛二氣在體內是怎樣運行與相會的? /73

n

037 病邪侵入孔竅會造成哪些疾病? /74

n

038 你知道自己髒腑的大小嗎? /78

n

039 為什麼7天不進食就會死亡? /80

n

040 人體中的四海是怎樣的? /82

n

041 人體的五種是如何生成的? /83

n

042 如何根據五官變化來診斷疾病? /85

n

043 五髒的五種變化對應的不同法有哪些? /86

n

044 髒腑與各組織之間是什麼關係? /88

n

045 陰陽25種人分彆是怎樣的? /89

n

046 氣血對毛發有怎樣的影響? /93

n

047 積病是如何産生的? /95

n

048 陰陽五種人如何辨彆與治療? /97

n

049 人體各部與九野是怎樣對應的? /100

n

050 人為什麼會發生眩暈? /101

n

051 診察脈象的方法是什麼呢? /103

n

052 緩、急、小、大、滑、澀六種脈象所對應的病狀情形是怎樣的? /104

n

053 四時陰陽怎樣反映在脈象上? /108

n

054 怎樣從顔色、脈象的變化來判斷舊病和新病? /109

n

055 如何在尺膚上診斷疾病? /110

n

056 怎樣通過脈象來診病? /112

n

057 如何通過四季脈象來診病? /112

n

058 寸口脈太過或不及會引起什麼疾病? /114

n

059 什麼是脈逆四時、脈反四時? /115

n

060 五髒的常脈、病脈和死脈分彆是什麼? /115

n

061 什麼是春季的弦脈? /117

n

062 什麼是夏季的鈎脈? /117

n

063 什麼是鞦季的浮脈? /117

n

064 什麼是鼕季的石脈? /119

n

065 四季順序的變遷,引起脈象變異,那麼脾脈與哪個季節相關? /119

n

066 五髒的真髒脈象如何反映疾病? /119

n

067 脈搏變化與四時陰陽變化不一緻會怎樣? /120

n

068 什麼是五實五虛? /120

n

069 什麼是三部九候? /120

n

070 如何根據三部九候來診病? /122

n

071 鼕陰夏陽從脈象上怎樣區分? /124

n

072 什麼是六點診脈大法? /125

n

073 三陰三陽經脈的脈象都是怎樣的? /126

n

074 三陰三陽經脈的雌雄是什麼? /126

n

075 如何根據陰陽之氣來治病? /128

n

076 不同年份的治療原則也不同嗎? /129

n

077 陰陽脈象的逆順與生死是怎樣對應的? /138

n

078 十二經之間的陰陽錶裏關係是怎樣的? /138

n

079 什麼是人體的四經、十二從? /140

n

080 各經脈發病的癥狀都是什麼樣的? /141

n

081 如果邪氣鬱結於經絡會産生什麼癥狀? /142

n

082 如何從人迎脈、寸口脈判斷病變? /142

n

083 十二經脈氣絕時身體是什麼樣的反應? /142

n

084 怎樣根據病變而節製飲食? /143

n

085 五髒所發所藏所主分彆是什麼? /144

n

086 人體六經的血氣多少有什麼不同? /145

n

087 三陰三陽經脈的離閤指什麼? /145

n

088 五髒之間如何互相製約? /147

n

089 不正之氣侵入於內髒的情況是怎樣的? /147

n

090 什麼是診病的五訣? /148

n

091 什麼是奇恒之腑和傳化之腑? /149

n

092 地理環境對治療疾病有什麼影響呢? /150

n

093 診斷疾病的關鍵是什麼? /150

n

094 疾病的不同階段的治療有何不同? /152

n

095 春三月養生奇方是什麼? /153

n

096 夏三月養生奇方是什麼? /154

n

097 鞦三月養生奇方是什麼? /154

n

098 鼕三月養生奇方是什麼? /154

n

099 怎樣推測壽命的長短? /155

n

100 怎樣判斷疾病的輕重? /156

n

第 2 章 | 本草養生

n

101 什麼是七方? /158

n

102 什麼是十劑? /161

n

103 什麼是氣味陰陽? /163

n

104 什麼是五味宜忌? /164

n

105 什麼是五味偏勝? /166

n

106 什麼是五髒五味補瀉? /166

n

107 什麼是升降浮沉? /167

n

108 什麼是四時用藥例? /168

n

109 什麼是引經報使? /168

n

110 什麼是標本陰陽? /169

n

111 暑應怎樣治療? /170

n

112 痰飲應怎樣治療? /170

n

113 濕應怎樣治療? /172

n

114 脾胃疾病應怎樣治療? /172

n

115 諸氣應怎樣治療? /173

n

116 吞酸嘈雜應怎樣治療? /174

n

117 傷寒熱病應怎樣治療? /174

n

118 噎膈應怎樣治療? /176

n

119 反胃應怎樣治療? /177

n

120 霍亂應怎樣治療? /177

n

121 泄瀉應怎樣治療? /177

n

122 痢應怎樣治療? /178

n

123 瘧應怎樣治療? /178

n

124 脹滿應怎樣治療? /180

n

125 諸腫應怎樣治療? /180

n

126 腳氣應怎樣治療? /182

n

127 轉筋應怎樣治療? /182

n

128 虛損應怎樣治療? /183

n

129 喘逆應怎樣治療? /184

n

130 諸汗應怎樣治療? /184

n

131 咳嗽應怎樣治療? /186

n

132 痿應怎樣治療? /186

n

133 吐血應怎樣治療? /187

n

134 齒齣血應怎樣治療? /187

n

135 咳血應怎樣治療? /188

n

136 驚悸應怎樣治療? /188

n

137 嘔吐應怎樣治療? /188

n

138 煩躁應怎樣治療? /190

n

139 不眠應怎樣治療? /190

n

140 多眠應怎樣治療? /190

n

141 消渴應怎樣治療? /190

n

142 遺精夢泄應怎樣治療? /191

n

143 小便血應怎樣治療? /191

n

144 陰痿應怎樣治療? /192

n

145 癢應怎樣治療? /193

n

146 大便燥結應怎樣治療? /193

n

147 脫肛應怎樣治療? /194

n

148 下血應怎樣治療? /194

n

149 淤血應怎樣治療? /195

n

150 諸蟲應怎樣治療? /196

n

151 心腹痛應怎樣治療? /196

n

152 脅痛應怎樣治療? /196

n

153 腰痛應怎樣治療? /197

n

154 癲癇應怎樣治療? /198

n

155 痛風應怎樣治療? /199

n

156 頭痛應怎樣治療? /199

n

157 耳疾應怎樣治療? /200

n

158 眩暈應怎樣治療? /200

n

159 唇疾應怎樣治療? /201

n

160 牙齒疾病應如何治療? /201

n

161 音聲疾病應如何治療? /202

n

162 咽喉疾病應如何治療? /203

n

163 諸物哽咽應怎樣治療? /203

n

164 須發疾病應如何治療 /203

n

165 麵疾應怎樣治療? /204

n

166 狐臭應怎樣治療? /205

n

167 跌僕摺傷應怎樣治療? /205

n

168 帶下應怎樣治療? /205

n

169 小兒初生諸病應怎樣治療? /206

n

170 胎前應怎樣養生? /207

n

171 難産應怎樣治療? /207

n

172 産後應怎樣養生? /207

n

173 健忘應怎樣治療? /208

n

174 陰病應怎樣治療? /209

n

175 驚癇應怎樣治療? /209

n

176 痘瘡應怎樣治療? /209

n

177 呃逆應怎樣治療? /209

n

第 3 章 | 易經養生

n

178 中醫基礎理論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210

n

179 什麼是藏象和藏象五係統? /210

n

180 什麼是藏象學說? /212

n

181 藏象學說主要來源於哪三個方麵? /212

n

182 為什麼說藏象學說是一種獨特的生理病理學體係? /212

n

183 藏象學說是以什麼為基礎的? /212

n

184“六腑”與五行的關係是什麼? /213

n

185 根據五行,心與肺、肝、腎、脾的關係是什麼? /213

n

186 根據五行,肺、脾、肝、腎之間的關係

n

是什麼? /214

n

187 根據陰陽五行,髒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214

n

188“五髒”與五行的關係是什麼? /214

n

189 如何根據五行解釋氣血和人體的關係? /214

n

190 如果根據五行關係解釋辨證? /216

n

191 根據五行,中醫的辨證的過程是什麼? /216

n

192 氣病與氣有什麼關係? /217

n

193 什麼是髒腑辨證?和五行有什麼關係? /218

n

194 如何根據陰陽來解釋人體的痰證? /218

n

195 什麼是經絡?為什麼根據經絡可以治病? /218

n

196 什麼是經絡學說?它的理論基礎是什麼? /219

n

197 什麼是辨癥歸經?它的理論基礎是什麼? /220

n

198 什麼是針灸治病?它的理論基礎是什麼? /220

n

210 中醫裏的陰陽是指什麼? /225

n

第 4 章 | 儒傢養生

n

285 儒傢怎樣看待食色? /256

n

286“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是怎樣的養身觀? /256

n

287 為什麼要“食不語,寢不言”? /258

n

288 君子三戒分彆是什麼? /258

n

第 5 章 | 道傢養生

n

294 什麼是養生五難? /262

n

295 怎樣看待名利? /263

n

296 什麼是“見素抱樸,少私寡欲”/263

n

297 道傢的“無為”為何能養生? /264

n

第 6 章 | 養生名傢

n

303 彭祖怎樣養生? /268

n

304 張仲景怎樣養生? /269

n

305 嵇康怎樣養生? /269

n

第 7 章 | 養生專著

n

《老老恒言》

n

312 老人應該怎樣纔能安睡? /274

n

313 早睡早起也適閤老人嗎? /275

n

314 什麼是長壽12點? /276

n

315 老年男性應怎樣正確排尿? /276

n

316 老人在睡眠時應采用怎樣的姿勢? /277

n

317 老人在睡眠方嚮上應注意什麼? /277

n

《遵生八箋》

n

336 春季怎樣養生? /289

n

337 春天為什麼應該養肝? /290

n

338 疾病在肝會齣現哪些癥狀? /290

n

339 春天怎樣調養肝? /291

n

340 如何用六氣法養肝? /291

n

341 正月如何養生? /291

n

下篇 養生實踐

n

第 1 章 | 藥補

n

375 甘草具有哪些養生價值? /306

n

376 人參具有哪些養生價值? /307

n

377 知母具有哪些養生價值? /308

n

378 肉蓯蓉具有哪些養生價值? /308

n

379 術具有哪些養生價值? /310

n

380 淫羊藿具有哪些養生價值? /310

n

381 白頭翁具有哪些養生價值? /311

n

382 黃連具有哪些養生價值? /312

n

383 柴鬍具有哪些養生價值? /313

n

384 防風具有哪些養生價值? /313

n

385 獨活具有哪些養生價值? /314

n

386 龍膽具有哪些養生價值? /315

n

387 細辛具有哪些養生價值? /316

n

388 當歸具有哪些養生價值? /317

n

389 鏇覆花具有哪些養生價值? /318

n

390 藿香具有哪些養生價值? /318

n

391 蘭草具有哪些養生價值? /319

n

392 白芷具有哪些養生價值? /319

n

393 夏枯草具有哪些養生價值? /320

n

394 地黃具有哪些養生價值? /321

n

第 3 章 | 藥膳

n

570 治療感冒的藥膳有哪些? /426

n

571 治療哮喘的藥膳有哪些? /427

n

572 治療急性支氣管炎的藥膳有哪些? /428

n

573 治療肺結核的藥膳有哪些? /428

n

574 治療肺氣腫的藥膳有哪些? /429

n

575 治療肺心病的藥膳有哪些? /430

n

576 治療肺炎的藥膳有哪些? /431

n

577 治療腹瀉的藥膳有哪些? /431

n

578 治療慢性胃炎的藥膳有哪些? /432

n

579 治療急性腸胃炎的藥膳有哪些? /433

n

第 4 章 | 經脈

n

624 人體骨節的長度是多少? /470

n

625 經脈的長度為多少? /472

n

626 手太陰肺經的循行路綫、病變與治療是怎樣的? /473

n

627 手太陰經筋的循行路綫、病變與治療是怎樣的? /474

n

628 手陽明大腸經的循行路綫、病變與治療是怎樣的? /474

n

629 手陽明經筋的循行路綫、病變與治療是怎樣的? /475

n

630 足陽明胃經的循行路綫、病變與治療是怎樣的? /476

n

631 足陽明經筋的循行路綫、病變與治療是怎樣的? /477

n

第 5 章 |

n

655 一般針法的運用原則是什麼? /499

n

656 穴位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500

n

657 九針是什麼? /502

n

658 九針如何與天地、四時、陰陽相對應? /502

n

659 四季時的取穴原則是怎樣的? /504

n

660 五髒積病的治療是怎樣的? /505

n

661 對人之陰陽剛柔時如何區分對待? /505

n

662 什麼叫繆刺? /506

n

663 繆刺與巨刺有什麼區彆? /506

n

第 6 章 | 拔罐

作者介紹


  

n

於雅婷,

n

主任醫師、高級藥膳食療師。2008 年、2012 年國傢舉重隊奧運會科研攻關與科技服務成員,領導創新的現代化中醫食療技術獲“2008~2009 年*投資價值健康管理新技術”“十一五中國健康管理品牌”,榮獲“科苑人物”“2008~2009 年中華健康管理傑齣人物”“亞健康事業開拓者”“十一五中國健康管理特彆貢獻人物”“中華百業功勛人物”“中國創新人物”等稱號。

n


  高海波,

n

  工學博士、中醫學博士後、知名健康管理師。現任燕山大學生物醫學工程係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曾參與中國博士後基金、中國中醫科學院多項重大研究課題,在外重要刊物發錶專業學術論文十餘篇。

文摘


  《論語·鄉黨第十》中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殪而啈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薑食,不多食”。接下來又講到,“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齣三日,齣三日,不食之矣。”意思是說,糧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細越好。糧米黴爛變質,魚肉腐敗發臭就不要吃。食物顔色不正常就不要吃,氣味難聞就不要吃,烹調不好不要吃,不到進食時間不要吃,不閤禮儀規定宰割的東西不要吃,沒有閤適的調味醬不要吃。肉即使很多,進食的量也不應該超過飯食。隻有酒不限量,然而也不能喝醉。市上買來的酒和肉脯不要吃。齋食時即使不撤掉薑,也不要多吃。國傢祭祀典禮的肉不能放過夜。其他祭祀用的肉也不要放過三天,如果過瞭三天,就不能再吃瞭。

n

  孔子的這一席話,可以說是我國古代有關飲食衛生早的文獻記載。孔子認為,不僅飲食的材料要講求新鮮,而且在製作時也要來精心斟酌,這是因為食材如果粗劣甚至變質,吃瞭不僅影響口感和食欲,甚至有可能引起腸胃疾患,危及身體健康;此外,烹製的食品如果色味俱佳,還可以促進食欲,讓人身心愉悅。與此同時,孔子還認為,飯要定時,而且再美味的東西也不能吃過量。至於孔子所說的“沽酒市脯不食”,可能是因為買來的酒和肉不清潔衛生,所以不食。

n

  ……

序言



品味東方智慧,解鎖健康之道 《養生韆問-(精版)》是一部蘊含東方傳統養生智慧的精粹之作,它並非一本教人急功近利、追求奇效的秘籍,而是一次關於生命、健康與平衡的深刻探索。本書以一種溫和而富有哲理的方式,引導讀者重新審視自身與自然的關係,迴歸最本真的生活狀態,從而實現身心靈的和諧統一。 一、 追溯本源:生命之道的哲學根基 本書的開篇,便將我們帶迴到古老的東方哲學思想的源頭。它並非枯燥的說教,而是通過引人入勝的語言,闡釋“道”在養生中的核心地位。“道”非實有,卻無處不在,它象徵著宇宙萬物的運行規律,也暗含著生命活動的根本法則。理解“道”,便是理解生命為何物,理解健康的本質。 作者深入淺齣地解讀瞭“天人閤一”的理念。在古人的認知中,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非淩駕於自然之上。因此,個體的健康與否,與天地四時的變化、山川河流的靈秀息息相關。書中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各種“補品”或“療法”,而是強調順應自然,尊重生命的周期。春生夏長,鞦收鼕藏,這不僅僅是自然界的規律,更是人體新陳代謝、生長衰老的重要寫照。瞭解並遵循這一規律,便能事半功倍地維護健康,而非逆流而動,損耗元氣。 本書還探討瞭“陰陽平衡”這一核心概念。陰陽並非對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力量。人體的健康,便是陰陽和諧的體現;疾病的産生,則是陰陽失調的結果。作者通過生動的比喻和貼切的例子,解釋瞭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和調整身體的陰陽狀態。例如,過度的勞作傷陽,過度的思慮傷陰;寒冷傷陽,燥熱傷陰。書中並非停留於理論層麵,而是深入到具體的實踐層麵,指導讀者如何通過飲食、起居、情緒的調節,來達到身體內部的平衡。 二、 智慧養生:從日常點滴到生命升華 《養生韆問-(精版)》將養生的範疇,從單純的生理健康,拓展到心理、情感乃至精神層麵的全麵關照。它認為,真正的養生,是貫穿生命始終的智慧,是內化於心的生活方式。 1. 飲食的智慧:滋養生命,而非口腹之欲 書中關於飲食的論述,堪稱一門精妙的學問。它告誡我們,食物不僅是果腹之物,更是滋養生命的能量。然而,並非越名貴的食材越好,也並非越多越好。關鍵在於“適度”與“平衡”。 作者強調瞭“五味調和”的原則。酸、苦、甘、辛、鹹,五種味道各具功效,也可能傷身。書中並非一味推崇某種味道,而是教導讀者根據時令、體質以及身體的需求,來靈活搭配。例如,春天宜多食辛甘之味以助生發,夏天宜多食苦味以清熱,鞦天宜多食辛味以潤肺,鼕天宜多食鹹味以固腎。 此外,本書還深入探討瞭食物的性味歸經,即不同食物對身體不同髒腑的影響。例如,紅棗補脾胃,黑芝麻益肝腎,這些並非簡單的食療建議,而是基於對食物能量屬性的深刻理解。它引導讀者理解,每一口食物,都在與身體的特定部位進行一場能量的對話。 書中對“食補”也提齣瞭獨到的見解。它認為,真正的食補,並非依賴於昂貴的滋補品,而是通過日常的閤理膳食,來汲取天地間的精華。對於一些滋補品,也強調瞭其適宜人群和使用方法,避免盲目跟風,反而傷身。 2. 起居的規律:順應四時,與天地同頻 《養生韆問-(精版)》將起居的規律視為養生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它強調,人體如同自然界一樣,有著其自身的生命節律,順應這些節律,纔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書中詳細闡述瞭“日齣而作,日落而息”的古老智慧。在現代社會,這看似是一種奢侈,但書中並非要求讀者完全照搬,而是引導大傢理解其背後的道理——夜晚是身體休息、修復、儲存能量的關鍵時期。長期熬夜,無異於“竭澤而漁”,透支未來的健康。 對於睡眠,本書提齣瞭“睡以養神”的觀點。優質的睡眠,不僅能恢復體力,更能讓心靈得到安寜。書中提供瞭一些簡單易行的方法,例如睡前避免思慮過度,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以及一些有助於安眠的食物和茶飲。 此外,書中還強調瞭“動靜結閤”的養生之道。適度的運動,能夠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增強體質。而靜養,如冥想、打坐、品茗,則能平復心緒,寜靜神思。書中並非推崇某種特定的運動方式,而是鼓勵讀者找到適閤自己的方式,將運動融入生活,將靜養化為習慣。 3. 情緒的調養:心平氣和,萬病不生 在《養生韆問-(精版)》中,情緒被視為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甚至被認為是“萬病之源”的根源之一。書中深入剖析瞭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對身體的影響,並提齣瞭相應的調養方法。 書中認為,每一種情緒,都對應著身體不同髒腑的生理變化。例如,大喜傷心,大怒傷肝,思慮過度傷脾,悲傷傷肺,恐懼傷腎。這些並非宿命論,而是強調情緒的過度與失衡,會直接乾擾髒腑的正常功能。 本書並非要求讀者壓抑自己的情緒,而是引導讀者學會“疏導”和“轉化”。它鼓勵讀者接納自己的情緒,理解情緒的産生,然後通過一些溫和的方式,如傾訴、書寫、藝術創作,或者僅僅是接納與觀察,來化解負麵情緒。 “樂以治怒,喜以勝憂,淡以製恐”,書中提供瞭一係列富有東方智慧的應對策略。它強調,積極樂觀的心態,能夠提升人體的免疫力,抵禦疾病的侵襲。學會感恩,學會知足,學會放下,這些都是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身心健康的根本。 三、 延年益壽的哲學:探尋生命的深度與廣度 《養生韆問-(精版)》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它提供瞭具體的養生方法,更在於它所蘊含的深刻哲學思考,引領讀者去探尋生命的深度與廣度,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更高境界。 書中強調,“養生”並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個持續終生的過程。它需要耐心、恒心和智慧。本書並非提供一套僵化的養生模闆,而是鼓勵讀者根據自身的特點,靈活運用所學,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個性化養生體係。 它還引導讀者去理解“順其自然”的智慧。生命的進程,有其自然的節奏,強求和焦慮,隻會適得其反。學會接受生命的起伏,欣賞過程的美好,纔能真正享受健康的人生。 《養生韆問-(精版)》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智者,它不會直接給你答案,而是通過引導、啓發,讓你自己去發現,去感悟。它鼓勵讀者從瑣碎的生活中,發現養生的樂趣,從每一次呼吸、每一次飲食、每一次起居中,體驗生命的活力。 最終,《養生韆問-(精版)》旨在幫助讀者實現一種“活在當下,活齣真我”的生命狀態。當身心和諧,當與自然融洽,當內心充盈,健康便會如影隨形,生命的長度與寬度,都將因此而拓展。這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細細體悟的養生經典,它將為追求健康生活、追求生命品質的讀者,開啓一扇通往真正幸福與長壽的大門。

用戶評價

評分

閱讀體驗上,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是一股清流,它完全避開瞭那種故作高深的術語堆砌,也沒有淪為那種過於口語化、輕飄飄的養生“雞湯”。作者的文字功底紮實,遣詞造句既有書麵語的嚴謹和準確性,又不失生活氣息,讀起來非常順暢自然,如同聽一位學識淵博的長者在娓娓道來。我尤其欣賞它敘事的方式,不是簡單地羅列“做什麼”和“不做什麼”,而是會深入地去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背後的生理機製或是傳統理論是怎樣的。比如,它在談到某一節氣養生時,會結閤當時的自然氣候變化,來解釋人體陽氣升降的道理,這種由錶及裏的闡述,讓讀者不僅記住瞭方法,更理解瞭原理。這種基於理解的學習,遠比死記硬背要有效得多。很多現代的養生指南,讀完後常常感覺一頭霧水,不知道哪些是適用於自己的,但這本書卻有一種很強的引導性,它更像是在教你一套“思考框架”,而不是一套僵硬的“操作手冊”,非常值得那些追求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的讀者深入研讀。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倒是挺彆緻的,拿到手上就能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質感,封麵用的那種略帶紋理的紙張,摸上去很舒服,不像現在很多快餐式的齣版物,拿瞭就想扔。那種淡雅的墨綠色調,配上燙金的標題字體,透露齣一種低調的古典美,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一本追逐潮流的浮誇之作,而是那種需要靜下心來細品的書。內頁的排版也相當考究,字號適中,行距拉得恰到好處,即便是像我這樣經常需要對著屏幕工作,眼睛容易疲勞的人,捧著它閱讀一段時間也不會覺得特彆吃力。當然,這些都隻是外在的感受,真正吸引我的是它那種對傳統文化中“養生”二字所蘊含的深厚底蘊的尊重。它似乎在告訴你,真正的健康之道,不是那些轉瞬即逝的網紅偏方,而是需要一代代積纍下來的智慧沉澱。這本書的整體感覺,就像是走進瞭一間老茶館,空氣裏彌漫著淡淡的草藥香,一切都慢瞭下來,讓人不由自主地放緩瞭呼吸,開始關注身體內部的細微變化,這已經是一種精神上的放鬆和調適瞭。這種對細節的把控,足以見得齣版方在製作這本“精版”時所傾注的心力。

評分

總而言之,這本書散發著一種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沉靜力量。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如何“活得久”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活得好”的哲學指南。它沒有承諾那些不切實際的“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是倡導一種持之以恒的、與自然和自身和諧相處的生活態度。從內容深度到文字的溫度,再到整體的呈現品質,都體現齣一種匠人精神。很多時候,我們被外界信息轟炸得心神不寜,急於尋找一個能立刻解決所有健康問題的“靈丹妙藥”,但這本書卻引領我們迴歸本源——關注日常,尊重身體的節奏。它不屬於那種讀完一遍就束之高閣的工具書,更像是一本可以常年擺在案邊,在不同人生階段翻閱、體會、領悟的“生活伴侶”。這種耐人尋味、常讀常新的特性,是區分優秀書籍和平庸之作的關鍵所在。

評分

讓我感到驚喜的是,這本書對於“個體差異性”的強調,這點在很多大眾化的養生讀物中往往是被忽略的。它清晰地指齣瞭,所謂的“最佳”養生法,很大程度上是需要根據個人的體質、年齡、所處的地域環境等因素進行微調的。書中似乎提供瞭多套參考方案,而不是“一刀切”的教條。舉例來說,在介紹某類食材的益處時,它會附帶說明哪些體質的人群應該適量或謹慎食用,這種細緻入微的區分,體現瞭作者深厚的臨床經驗和對傳統醫學精髓的掌握。這使得讀者在閱讀時能夠帶著自己的“標簽”去對號入座,篩選齣最適閤自己的那部分知識點進行實踐,而不是盲目跟風,生怕哪裏做得不對傷瞭身體。這種“個性化定製”的思路,讓這本書的實用性和指導性得到瞭極大的提升,感覺它不是在對所有人說話,而是在與每一個獨特的個體進行深入的對話。

評分

這本書在內容的結構安排上,展現齣一種極高的邏輯性和層次感。它不像我以前看過的那些零散的養生小冊子,看完一本還想找下一本,而是非常完整地構建瞭一個係統的知識體係。從最基礎的“調心”入手,深入到“節律”、“膳食”、“起居”等各個方麵,最後落腳於一些具體的實踐指導,仿佛一張精心繪製的養生地圖,指引著讀者循序漸進地探索。特彆是它對“未病先防”這一理念的闡述,不是空喊口號,而是通過具體的觀察點和自我評估的工具,讓讀者能夠在中早期就察覺到身體發齣的預警信號。這種前瞻性的視角,在我看來,比事後亡羊補牢重要的多。而且,不同章節之間的銜接過渡得非常自然,不會讓人感覺突兀,前一部分的理論支撐瞭後一部分的操作建議,使得整個閱讀過程非常連貫,讀完一個大章節後,會有一種完成瞭一次小階段學習的充實感,這種結構上的完整性,大大提升瞭它的閱讀價值和保存價值。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