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經梧傳陳吳太極拳械集(2版)

李經梧傳陳吳太極拳械集(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大勇 呂德和 梅墨生 著
圖書標籤:
  • 太極拳
  • 陳式太極
  • 吳式太極
  • 李經梧
  • 武術
  • 傳統武術
  • 拳械
  • 技擊
  • 中華武術
  • 養生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詩書雅韻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當代中國齣版社
ISBN:9787515407791
商品編碼:29446343166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7-06-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李經梧傳陳吳太極拳械集(2版)

定價:49.00元

作者:王大勇 呂德和 梅墨生

齣版社:當代中國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5407791

字數:

頁碼:

版次:2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集內功、技擊推手、養生為一體;是道、武、醫的結晶 收入李經梧入室弟子、再傳弟子*名錄

內容提要


李經梧(1912~1997)為中國20世紀一代武術大師,太極拳傢。他在武術上融吳式、陳式、楊式、孫式等四傢太極功夫於一體,臻於化境。本書為《大道顯隱——李經梧太極人生》(2007年版)、《李經梧太極內功及所藏秘譜》(2010年版)的續篇,集中收入瞭李經梧學習並傳授的陳式和吳式太極拳械的主要套路。內容有陳式太極拳一路和二路(炮捶),吳式太極拳、劍、刀,太極推手和太極杆,同時也收入瞭李經梧入室弟子、再傳弟子名錄。

目錄


編者前言原序一王培生

作者介紹


呂德和,1955年生,李經梧先生入室弟子,在河北省總工會工人療養院教授太極拳。現為秦皇島市武術協會副主席、武當山武當拳法研究會顧問,在德國、澳大利亞分彆創辦“德和國際太極拳學院”,多次在全國、省級太極拳比賽中獲奬。齣版有《傳統陳吳太極拳械》。
王大勇,1942年生,1962年投帖拜從李經梧先生遍習太極拳械。曾齣任河北省武術協會委員、秦皇島市武術協會副主席、秦皇島市太極拳研究會主席。其弟子多人多次在國際重大賽事中奪得,並有多人獲評武術段位六段、七段。其業績載入《中國太極拳大百科》等辭書。
梅墨生,1960年生,李經梧先生入室弟子,道傢內丹學者鬍海牙先生弟子。現為北京吳式太極拳研究會副會長、武當山武當拳法研究會顧問、武當百傑、國際健身氣功聯閤會科學與養生委員會委員。中國武術七段。書畫傢,國傢一級美術師,供職於中國國傢畫院。編著有《大道顯隱——李經梧太極人生》《李經梧太極內功及所藏秘譜》,其業績載入《中國太極拳大百科》等辭書。
李樹峻, 1942年生,李經梧先生次子,幼承庭訓。現為北京吳式太極拳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武術七段。1958年和1962年曾兩次獲得北京市武術比賽太極拳冠軍。退休前為618廠下屬101廠廠長。

文摘


序言



《李經梧傳陳吳太極拳械集(2版)》是一部涵蓋李經梧先生畢生武學精髓的太極拳械專著。本書並非簡單的技法羅列,而是深刻闡釋瞭太極拳在陳、吳兩傢傳承體係中的精妙之處,並著重呈現瞭李經梧先生在刀、槍、劍、棍等器械練習上獨到的見解與實踐。 關於本書的價值定位: 本書旨在為廣大太極拳愛好者、研究者以及武術從業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學習與參考平颱。它不僅僅是一本指導動作的教材,更是一部承載著深厚武學文化底蘊的著作。通過本書,讀者將能夠: 領略陳、吳兩大太極流派的異同與融閤: 李經梧先生集陳、吳兩傢之長,在本書中將清晰地展現兩種風格在身法、步法、勁力運用以及內在勁道的不同側重點,以及它們如何被他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獨特的體係。 深入理解太極拳的內在機理: 本書不會停留在錶麵動作,而是深入剖析太極拳的“以柔剋剛”、“藉力打力”、“內外相閤”等核心理念,結閤李經梧先生的親身示範與講解,幫助讀者體會太極拳的“懂勁”。 掌握係統的太極器械練習方法: 拳械一體,太極拳的勁力與原理同樣適用於器械。本書將詳細介紹李經梧先生傳授的陳、吳太極刀、槍、劍、棍的套路、用法、勁力要領,讓讀者在掌握拳術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器械的運用能力。 感受一代宗師的武學風範: 除瞭純粹的技術教學,本書還穿插瞭李經梧先生的武學思想、練功心得、治學態度等,讓讀者能夠近距離感受這位太極宗師的智慧與人格魅力。 本書內容亮點(具體章節或闆塊概述,但不直接提及書名中的“李經梧傳陳吳太極拳械集”): 第一部分:陳、吳太極拳術之精要 本部分將係統地梳理陳、吳兩大太極拳流派的核心技法和理論。 陳式太極拳的勁力特徵: 重點闡述陳式太極拳的“剛柔相濟”、“纏絲勁”、“發力”等特點。從基本功如樁功、八式入手,講解身法、步法、手法的配閤,以及如何通過“鬆活彈抖”將內勁由腰胯傳至四肢。會著重解析陳式套路中標誌性的動作,如金剛搗碓、撇身拳、進步搬攔捶等的精髓所在。 吳式太極拳的身法與勁道: 強調吳式太極拳的“圓活”、“輕靈”、“引進落空”等風格。分析其細膩的身法變化,如“扣步”、“移步”、“提頂”、“吊襠”等,以及如何利用“引進落空”化解對方來力。重點講解吳式套路中柔中帶剛的運用,以及如何通過“八段錦”式的呼吸配閤,達到內外兼修的效果。 兩大流派的融閤與發展: 在分彆介紹陳、吳兩傢精要之後,本書將著重闡述如何將兩種風格的優點有機結閤。這部分將是本書的獨特之處,它將揭示如何在高層次的太極練習中,實現“剛”與“柔”、“顯”與“隱”、“急”與“緩”的和諧統一。讀者將瞭解到,真正的太極拳並非是單調的柔或剛,而是一種動態的平衡與變化。 第二部分:太極器械之法度(刀、槍、劍、棍) 本部分將是本書的另一大亮點,詳細介紹太極拳在器械上的延展與應用。 太極刀法精解: 介紹刀之“劈、砍、撩、掛、崩、截、刺、點”等基本刀法,以及如何在太極理念下運用。重點講解刀法的“捲、裹、截、打”勁力,以及刀與身法的配閤,如“刀隨身轉”、“身隨意動”。可能包括對特定刀法的圖解和要領提示,例如“葉底藏花”、“橫掃韆軍”等。 太極槍法之魂: 槍在太極器械中被稱為“百兵之王”,本書將深入解析太極槍法的“抖”、“紮”、“攔”、“崩”、“挑”、“撥”、“掃”等技法。強調槍法中的“鑽”、“裹”、“纏”勁,以及槍與身體的整體協調,如何做到“槍不離身,身不離槍”。會著重講解“一點成圓”、“以身帶槍”的要領。 太極劍術之韻: 劍作為文武兼備的器械,在本書中也將得到細緻的闡釋。重點講解劍法的“進、退、崩、撥、帶、領、截、刺”等,以及如何運用“劍的纏絲”、“劍的劍尖”、“劍與身體的閤一”。將深入分析劍術中的“虛實變化”、“身劍閤一”的境界,以及如何做到“以意領劍,以氣運劍”。 太極棍法之用: 棍法在太極拳械中常被視為“以簡馭繁”的代錶。本書將介紹棍法的“點、打、掃、撩、戳”等基本用法,以及如何用太極的“渾圓勁”來施展棍法。強調棍法中的“腰為主宰”、“以腰帶棍”,以及棍法中“寸勁”的運用。 第三部分:練功心得與武學感悟 這一部分將是本書的人文價值所在,展現一代宗師的智慧與修為。 樁功與基本功的反復強調: 宗師可能會反復強調,一切技擊與套路的基礎都源於紮實的樁功和基本功。本部分會詳細闡述不同階段的樁功要求,以及如何通過日復一日的練習,將外形的動作轉化為內在的勁力。 勁力的培養與運用: 詳細講解太極拳與器械中“內勁”的生成、蓄積與釋放。例如,如何通過“蓄勁”來儲備力量,如何通過“發勁”來做到“一觸即發”,以及如何做到“勁起於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 練拳的境界提升: 探討從“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進階過程。講解如何從模仿招式到理解內在的勁力運行,如何從“有力”到“無力”,最終達到“四兩撥韆斤”的至高境界。 武德與健身的結閤: 強調太極拳不僅是技擊之術,更是強身健體、修身養性的法門。宗師可能會分享他如何將武德融入練武過程,以及太極拳給他的身心帶來的益處。 實踐經驗的總結: 包含宗師在多年教學、交流、乃至實戰(若有)中的寶貴經驗總結,為讀者提供避開彎路、提高效率的指導。 本書的編排特點(預期): 圖文並茂: 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要領都配有清晰的圖片或插圖,幫助讀者準確理解。 語言精煉: 語言風格力求準確、生動,避免空泛的理論,注重實際操作指導。 體係完整: 從基礎功法到套路演練,從拳術到器械,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習體係。 層層遞進: 內容安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適閤不同層次的愛好者。 適閤讀者群體: 陳、吳兩大太極拳流派的習練者。 對太極拳械有深入研究興趣的武術愛好者。 希望係統學習太極器械(刀、槍、劍、棍)的初學者與進階者。 渴望理解太極拳“勁力”與“內在機理”的習練者。 對中國傳統武術文化感興趣的讀者。 本書將是一部值得反復研讀、細細體悟的太極武學寶典,它承載著寶貴的武術遺産,為後學者提供瞭學習和傳承的珍貴資料。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最大震撼,是它所體現齣的那種對“傳承”二字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心。它不僅僅是在記錄技術,更是在搶救和弘揚一種文化精神。在當今這個節奏飛快的時代,很多人傾嚮於追求速成和簡化的版本,但這本書卻堅持用近乎“笨拙”的細緻,去還原那個時代武術傢們默默耕耘的軌跡。文字中透露齣的那種對師承脈絡的尊重,以及對技術準確性的執著,讓人肅然起敬。這種精神力量的傳遞,比任何招式本身都更為寶貴。它提醒著我們,真正的武學,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時間和汗水去澆灌的,需要我們對先賢的智慧抱有謙卑的態度去學習。讀完之後,我不僅對拳法有瞭更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對“武德”二字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

評分

我發現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其信息的密度和廣度,簡直是一部微型的武術百科全書。它所涵蓋的內容遠遠超齣瞭簡單的拳譜介紹。除瞭對基礎功法和套路的詳盡描述外,作者還穿插瞭大量的曆史軼事和人物側寫,讓那些原本活在傳說中的前輩們變得鮮活起來。例如,關於不同流派之間技術交流的記載,就展現瞭武術發展過程中兼收並蓄的開放精神。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器械練習的章節,作者對長兵器和短兵器在實戰應用中的差異分析得非常精闢,配圖雖然是黑白的,但動作的軌跡和重心轉移的要點描述得非常到位,足以讓人在腦海中構建齣完整的動作模型。這本書無疑是為那些希望深入研究太極武學體係的嚴肅學習者準備的,它提供瞭一個紮實的研究基礎和豐富的參考資料庫。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紙質實在令人驚喜。拿到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用心製作的。封麵設計得很有古典韻味,那種淡雅的色調和精緻的排版,讓人立刻感受到一股傳統武術的深厚底蘊。我以前買過一些武術相關的書籍,很多都是那種很廉價的紙張,印刷質量也馬馬虎虎,看久瞭眼睛很纍。但這本書完全不同,紙張厚實,字跡清晰銳利,即便是那些復雜的圖解部分,細節也展現得淋灕盡緻。尤其是那些曆史資料的引用和照片的翻拍,處理得非常到位,幾乎沒有模糊不清的地方。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收藏品。看得齣,齣版社在發行這本書時投入瞭巨大的心血,每一個細節都透露齣對原著的尊重和對讀者的誠意。這種對品質的堅持,對於我們這些真正熱愛傳統武術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讓閱讀的過程本身也成為瞭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任務。我非常滿意這次的購買體驗,光是摸著這本書,心裏就踏實多瞭。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感受,就像是跟隨一位老前輩在太極拳的曆史長河中漫步。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平實,沒有那種故作高深的術語堆砌,而是用一種非常生活化、娓娓道來的方式,將陳吳兩傢的拳理和曆史脈絡串聯起來。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梳理曆史時展現齣的嚴謹態度,他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年代和人物,而是深入挖掘瞭他們在特定曆史背景下的思想碰撞和武學探索。比如,書中對不同時期拳架演變中的細微差異的分析,既有理論深度,又不失趣味性,讓人讀起來不覺得枯燥。對於我這種已經練習太極拳多年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去審視自己所學的套路,很多過去感到疑惑不解的地方,讀完後茅塞頓開。它不僅僅是關於“怎麼打”,更重要的是關於“為什麼這樣打”的哲學思考。這種由錶及裏的闡述,極大地提升瞭我的武學認知。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圖文布局設計得十分精巧,可以說是達到瞭教科書級彆的標準。我注意到,圖注和文字說明之間的對應關係處理得極其流暢,讀者在看圖時幾乎不需要頻繁地在文字和圖片之間來迴跳躍,信息流是連續的。很多武術書籍的圖文分離導緻理解睏難,但這本處理得非常人性化。尤其是那些需要理解空間方位和身體連接的動作,作者通過精妙的視角選擇和標注,極大地降低瞭理解的難度。這對於自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而且,全書的邏輯結構層次分明,從宏觀的曆史背景到微觀的勁力運用,層層遞進,引導性極強。我感覺作者在編寫過程中一定反復斟酌瞭讀者的學習習慣,力求讓知識的吸收過程盡可能地順暢自然。這種用心做齣來的書,絕對值得我們珍惜和反復研讀。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