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構建中國乒乓球隊組織文化體係的研究/中國體育博士文叢
定價:49.00元
作者:白楊
齣版社:北京體育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64425616
字數:
頁碼:21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構建中國乒乓球隊組織文化體係的研究/中國體育博士文叢》通過文獻資料查閱法、邏輯分析法、訪談法、典型個案分析法,以中國乒乓球隊組織文化的構建為研究的主題。運用管理學、社會學、文化學、心理學、運動訓練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以中國乒乓球隊中的文化力為研究綫索,通過對組織文化在中國乒乓球隊的組織建設和管理中的影響和地位,以及球隊組織文化體係的構建等問題的分析探討,旨在從管理學和文化學的視角對其進行科學係統地總結。
目錄
1 前言
1.1 問題的提齣
1.2 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2 外文獻綜述
2.1 關於體育文化的內涵
2.2 乒乓球運動項目的發展研究
2.3 關於文化傳播的理論內涵
2.4 關於組織文化的內涵
2.5 體育組織文化的研究現狀
3 研究對象與方法
3.1 研究對象
3.2 研究方法
4 中國乒乓球隊組織文化研究的理論基礎
4.1 組織文化與體育組織文化的淵源
4.2 人性假設理論
4.3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4.4 文化結構層次理論
4.5 中國傳統文化在體育組織文化中的價值
5 中國乒乓球隊組織文化的發展嬗變
5.1 由群體而個體——凸現人文關懷
5.2 由一元而多元——主體意識迴歸
5.3 文化力——中國乒乓球隊永續發展的動力
6 中國乒乓球隊組織文化的內容體係構建
6.1 器物層(物質層)
6.2 行為層
6.3 精神層(心理層)
7 中國乒乓球隊組織文化的實施體係
7.1 實施原則
7.2 實施途徑——乒乓球隊的組織文化塑造
8 中國乒乓球隊組織文化的傳播
8.1 乒乓球隊組織文化的內部傳播
8.2 組織外部傳播
9 乒乓球隊組織文化體係構建可推廣價值
10 結論
作者介紹
白楊(1979-),男,副教授,博士,安徽人,常州工學院教師。1999年9月一2003年7月在西安體育學院體育係學習,獲得學士學位;2003年9月一2006年7月在西安體育學院研究生部學習,並獲得碩士學位:2006年9月一2009年7月在北京體育大學學習,獲得博士學位。現在常州工學院體育教學部工作。曾主持完成省部級課題1項,主持完成廳局級課題6項,參與課題和省部級多項,發錶核心期刊論文多篇。
文摘
《構建中國乒乓球隊組織文化體係的研究/中國體育博士文叢》:
6.1.2中國乒乓球隊隊服
一個運動隊的服裝是時代變遷的重要符號,它就像多棱鏡,通過衣著摺射齣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同時也摺射齣運動隊的文化內涵。
20世紀50-70年代,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傢受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帝國主義的經濟和外交封鎖。同時在體育領域,國際奧委會和國際單項運動組織的一些負責人受到西方意識形態和宣傳的影響,他們也敵視中國,封鎖我們。在當時我國體育項目基本被世界體壇封鎖,僅有乒乓球、排球兩個項目沒被封鎖。中國乒乓球隊首當其衝就成為當時嚮世界展現我國人民精神麵貌的旗幟。我們的國旗是鮮紅的五星紅旗,當時中國乒乓球隊的隊服上衣也全是鮮紅色,中國乒乓球健兒在世界乒乓大賽上,穿著國旗色的隊服奮力拼搏,反映齣高超的球技和良好的精神麵貌,嚮世界人民展現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排除萬難、不屈不撓的氣魄。
20世紀70年代末期到20世紀80年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我國的經濟走嚮快速發展的軌道,人們的生活觀念有瞭很大變化、對美的追求也越來越強烈,人民群眾的服裝從清一色的“非藍即灰”,變成瞭五彩繽紛的服裝。我們的乒乓球隊隊服也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由原來的清一色的“國旗紅”,發展成多種顔色為主體的隊服。更凸顯齣國民的精神麵貌,反映齣我國人民積極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積極融人世界經濟組織的決心和信心。
20世紀90年代至今,我國的經濟和社會文明建設均取得瞭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乒乓球隊順應時代發展,乒乓球隊服又有瞭很大變革,隊服更加美觀舒適、更加時尚。隊服的顔色也有瞭很多種,藍色、紅色、黑色等等。隊服上有瞭很多贊助商的標誌,如中國聯通的“中國結”標誌、李寜公司的標誌,顯示瞭中國改革開放、蒸蒸日上的精神麵貌。同時中國乒乓球隊在隊服的設計上也加入很多中國傳統元素,如北京奧運會上,中國乒乓健兒的衣服胸前都綉著一條中國龍,非常具有中國風格。看上去生機勃勃、很有活力。
6.1.3業餘文化活動
中國乒乓球隊作為中國體育戰綫上的一麵旗幟,他們不光刻苦訓練嚴格管理,也十分重視運動隊的業餘文化活動的安排。他們善於利用業餘文化活動來更好的調節訓練、促進訓練。可以說,中國乒乓球隊在安排平時的業餘文化活動方麵做得尤為突齣。他們通過業餘活動來培養隊員的愛國主義情懷、培養團隊凝聚力、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倡導良好的社會風尚。
除瞭日常訓練與比賽之外,中國乒乓球隊還經常利用訓練之餘的時間組織各種活動,來豐富運動員的業餘文化生活,同時也是緊張訓練之餘作為輔助手段的積極調整。為瞭備戰奧運會、亞運會、世錦賽等世界大賽,基本上每年國傢隊的隊員都是在訓練基地與隊友和教練共度春節,而為瞭體現對長年在外奔波的運動員和教練員的關懷,也為瞭增強全隊的凝聚力,創造其樂融融的和諧氛圍,舉行春節聯歡晚會幾乎成瞭國傢乒乓球隊的保留節目,也形成瞭吃年夜飯之後隊員自導自演、自娛自樂的傳統,這些業餘文化傳統對於中國乒乓球隊的內部團結,促進強大的團體凝聚力起到瞭重要作用。
所謂“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國乒隊的教練們深諳禦兵之道,在抓緊平時日常訓練的同時,也非常重視大賽來臨之前的放鬆。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全隊進行封閉訓練時,也不忘組織隊員開赴九華山進行積極性調整,以放鬆隊員緊張的身心。
……
序言
從我一個普通讀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意義可能在於它提供瞭一種觀察和理解成功集體的新視角。我一直覺得,很多時候我們隻看到錶麵上的成功,卻忽略瞭背後支撐這一切的無形力量。中國乒乓球隊的長盛不衰,在我看來,一定離不開一套穩定而又充滿活力的組織文化。這本書,如果能夠深入剖析這種文化是如何形成、發展以及如何影響一代又一代的運動員和教練員,那將是非常有價值的。我希望它能解答一些我長久以來的疑惑,比如,在巨大的壓力和競爭下,運動員是如何保持心態的?團隊內部的權力結構和人際關係又是如何運作的?這種文化又是如何做到既能保持傳統,又能不斷吸納新元素的?這本書,我覺得它不是提供一個簡單的“成功秘訣”,而是提供瞭一種更深層次的思考工具,讓我們能夠理解“為什麼”他們能成功,而不僅僅是“他們做瞭什麼”。
評分這本書對我來說,最大的吸引力在於它提供瞭一個關於“體係”構建的樣本。在很多組織管理書籍中,我們看到的是各種各樣的原則和方法,但往往缺乏一個將其有機整閤、形成閉環的思路。而“構建中國乒乓球隊組織文化體係”,這個題目本身就包含瞭“構建”和“體係”這兩個關鍵的詞語。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種將零散的管理要素,例如價值觀、規章製度、行為規範、激勵機製等,有機地聯係起來,形成一個相互支撐、協同作用的整體的思路。我尤其關注它如何處理“文化”與“製度”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在保持組織穩定性的同時,又能激發個體的創造力和主人翁精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可遷移的框架,讓我在理解中國乒乓球隊的成功模式的同時,也能將其中的一些核心理念和方法,應用到其他組織的文化建設中去,從而找到構建自身獨特而強大組織文化的鑰匙。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體驗,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次充滿挑戰但迴報豐厚的學術探險。我一直在思考,為何有些團隊能夠經曆風雨,依然保持強大的凝聚力和競爭力,而有些則迅速瓦解。中國乒乓球隊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它的成功絕非偶然。這本書的齣現,似乎為我提供瞭一張地圖,讓我能夠係統地探究這種成功的“基因”。我預設它會深入分析團隊內部的溝通機製、決策模式、奬懲體係,以及這些要素是如何共同作用,形成一種獨特的“乒乓文化”。我更感興趣的是,作者是如何將這些零散的觀察和經驗,提煉成一套具有理論框架和實踐指導意義的“組織文化體係”。這種“體係”究竟包含瞭哪些核心要素?它們之間又存在怎樣的相互聯係和影響?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讓我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這些抽象的概念。它不僅僅是關於“中國乒乓球隊”本身,更是關於如何理解和構建一個成功的、富有生命力的組織。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像是在我潛心研究某個復雜領域時,偶然發現的一張詳細到令人驚嘆的藏寶圖。它沒有直接告訴我寶藏在哪裏,也沒有直接分發寶藏,但它勾勒齣瞭整個寶藏可能存在的區域,提供瞭各種工具、方法論和前人的探索痕跡,讓我在茫茫大海中不再感到無從下手。我之前一直睏擾於如何係統性地分析和構建一個強大的組織文化,特彆是涉及到如此悠久曆史和輝煌成就的集體,例如中國乒乓球隊。我閱讀過無數關於管理學、組織行為學、甚至心理學的書籍,但總覺得它們過於宏觀或者缺乏針對性。這本書的視角,從“構建”這樣一個動詞齣發,就暗示著它提供的是一套可操作的框架,而不僅僅是理論堆砌。我尤其期待它能深入剖析“中國乒乓球隊”這個案例的獨特性,它如何在體育競技的壓力和高強度的訓練環境中,孕育齣獨特的精神內核和行為模式。我腦海中浮現齣無數關於團隊協作、領導力、激勵機製、人纔培養等方麵的疑問,這本書似乎正是我尋找的答案的起點。它不是一本輕鬆的讀物,但正是這種厚重感,讓我對其內容充滿瞭期待,相信它能夠為我提供一個全新的思考維度,幫助我跳齣固有的思維定式。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絕不是一本淺嘗輒止的“勵誌雞湯”。從書名“構建中國乒乓球隊組織文化體係的研究”以及副標題“中國體育博士文叢”來看,這絕對是一項嚴謹而深入的學術探索。我一直對體育,尤其是中國在集體項目上取得的卓越成就背後,是否存在一套普適性或獨特性極強的組織管理和文化構建模式感到好奇。乒乓球,這項被譽為“國球”的運動,其背後承載的不僅僅是無數個體的榮耀,更是一個龐大而精密的體係。我猜想,作者必定花費瞭大量時間和精力,通過紮實的調研、訪談、數據分析,甚至曆史文獻梳理,來剖析這個體係的“骨架”和“靈魂”。我尤其關注它如何解釋“中國特色”在組織文化中的體現,這種文化是如何在代代相傳中保持活力,並不斷適應時代發展的。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超越傳統商業管理理論的洞見,揭示齣在特定文化背景和競技環境下,組織文化所能發揮的獨特力量。這本書,在我看來,更像是一扇通往理解中國體育精神深層奧秘的窗戶,我迫不及待想要透過它,一窺究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