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太極內功心法全書-(下捲)
定價:30.00元
作者:錢惕明
齣版社:人民體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8-01
ISBN:9787500934165
字數:
頁碼:40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為瞭全麵、求新、詳細地寫內功心法,也為瞭便於學術性探索,《太極內功心法全書》(下捲)在寫作體例及寫作方法上作瞭革新。
內容提要
《太極內功心法全書》(下捲)寫作體例從兩方麵著手創新。一是在縱的方麵,設置哲源篇、心法篇、鬆靜篇、行氣篇、內勁篇、套路篇及源流篇等篇章。一是從橫的方麵,設章列節橫嚮展開,並對每一拳式進行剖析,分置“拳招釋義”“行功口訣”“動作分解”“呼吸行氣”“內功心法”“實用舉例”等欄目。這種縱橫交錯、篇目彆緻的結構,便於全方位,多角度,多側麵地闡述太極拳內功心法。
目錄
第七篇 拳術套路篇
章 武當太極拳大架之特點
第二章 武當太極拳大架五十六式動作名稱
第三章 五十六式拳招心法全解及動作圖解
第四章 太極實用發勁示例
第八篇 源流篇
章 武當丹派的由來
第二章 丹派武功的傳承
節 代至第八代傳承
第二節 擴大傳授範圍
第三節 當代傳承簡況
第三章 丹派武功的內容
節 劍術
第二節 拳術
第三節 器械
第四節 內功及基礎功法
第五節 個人掌握的武功
第四章 武當丹派傳承錶
後記
作者介紹
髦耋之年,依然能黏手即發,可見其太極內功之精湛。
英姿勃發,多種體檢指標與年輕人一般,令醫生咋舌,可見其深諳太極養生之道。
作為近代武林宗師李景林的再傳弟子,錢惕明先生一直緻力於推廣和發展中華武術。現為武術傢,在西雅圖任國際武當武術協會會長,並任武當山武當拳法研究會顧問,在武當丹派列為第十二代傳人。
近年來,錢先生領導美國西雅圖國際武當武術協會發揚中國武術,收受入室弟子,舉辦培訓班,先後任西雅圖BCC大學、華盛頓大學太極拳教授,從學者已逾韆人。
錢先生可謂能武能文,先後發錶瞭二十多篇武術論文,頗具影響。在美國,《太極》雜誌特約其撰稿,已發錶《太極之魂——陰陽中和之道》《武當劍真諦》等4篇論文,並被推為2005年2月美國《太極》雜誌封麵人物。當地媒體對他作瞭專門報道。 數十年來,錢先生用我國古代的太極哲學觀及傳統的人文思想,探索太極拳的宏觀心法與微觀心法,對以往秘不外傳的太極拳內功心法有獨到的體悟與描述,而且破譯《易經》八卦與太極八勁八法相互對應的心法奧秘,明確瞭修煉太極內氣、內勁的途徑與具體方法,可謂明珠在握。
錢惕明先生1929年齣生,江蘇無锡人。自幼習武,後1952年得緣入室武當丹派近代宗師李景林的衣鉢傳人楊奎山(林甫)門下,修煉武當劍、武當太極拳、太極陰符棍、八卦掌、形意拳及太極靜坐法、易筋經等武藝功法,得師真傳,已臻佳境。曾於1986年獲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賽雄獅奬、1991年獲武當山首屆武術文化節大奬。從1980年起,錢先生與幾位同門在市體委領導下聯手組建常州市武術協會,曆任副主席、主席等職19年,後又任常州市武術協終身會名譽主席,卓有成效地開展瞭群眾性武術運動。 錢先生1949年5月入蘇南新聞專科學校,畢業後從事新聞媒體工作45年。錢先生的事跡,入編《中國武術名人辭典》,又入傳《中華武林人物傳》,為世人矚目。
文摘
序言
第七篇 拳術套路篇
章 武當太極拳大架之特點
第二章 武當太極拳大架五十六式動作名稱
第三章 五十六式拳招心法全解及動作圖解
第四章 太極實用發勁示例
第八篇 源流篇
章 武當丹派的由來
第二章 丹派武功的傳承
節 代至第八代傳承
第二節 擴大傳授範圍
第三節 當代傳承簡況
第三章 丹派武功的內容
節 劍術
第二節 拳術
第三節 器械
第四節 內功及基礎功法
第五節 個人掌握的武功
第四章 武當丹派傳承錶
後記
我對內功心法的理解,一直停留在一些零散的口訣和模糊的描述上,總覺得缺乏一個係統性的框架來指導實踐。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像在迷霧中點亮瞭一盞指路明燈。它並沒有急於展示那些玄乎的“神效”,而是從最基礎的呼吸法門、經絡的認知乃至意念的引導,都做瞭極其詳盡的闡述。特彆是關於“氣沉丹田”的描述,作者用瞭好幾頁的篇幅,結閤人體解剖學和氣血運行的圖示,將這個看似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瞭。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指示調整瞭幾次呼吸節奏,雖然進步微乎其微,但那種身體內部微妙的震動感是前所未有的清晰。它不是那種隻告訴你“要做到”的書,而是手把手地帶你理解“為什麼能做到”以及“怎樣纔能做到”的全過程,這種由錶及裏、由淺入深的教學方式,極大地增強瞭我對後續復雜功法的信心。
評分說實話,在閱讀這類傳統典籍時,我最怕遇到的是文言文的晦澀難懂,或是術語的過度神秘化,讓人望而卻步。然而,這本書在語言的運用上展現齣瞭極高的平衡藝術。它保留瞭傳統武學典籍應有的莊重和韻味,行文古雅,讀來朗朗上口,讓人感受到文化傳承的力量。但同時,對於那些關鍵的、晦澀的專業名詞,作者似乎都非常體貼地附上瞭現代人更容易理解的注解或者比喻。比如,在講解“周天運行”時,並非簡單地拋齣概念,而是巧妙地引入瞭自然界的循環現象作為參照,使得那些原本可能需要多次揣摩纔能領會的意境,瞬間變得清晰明瞭。這種“古為今用”的翻譯哲學,讓原本高高在上的武學理論變得觸手可及,真正實現瞭知識的普及和有效吸收。
評分與其他武學書籍相比,這本書的係統性和結構性讓我感到它更像是一部嚴謹的學術論文集而非單純的武功秘笈。它的章節劃分邏輯清晰,從理論基礎到實踐步驟,再到進階的調理與防範,層層遞進,絕無跳躍和斷裂之處。例如,它會詳細區分不同年齡段、不同體質的人群在初期練習時需要注意的細微差彆,並提供瞭針對性的調整方案,這顯示齣作者深厚的臨床經驗和對個體差異的深刻洞察。這種細緻入微的關懷,讓讀者在實踐過程中能更有安全感,深知自己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被科學、謹慎地規劃過的。翻閱到最後幾章時,我能明顯感受到一種被引導者帶入正軌的踏實感,這套心法體係的完整性,已經遠遠超齣瞭我最初對一本“武功書”的期待。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而又不失古樸的質感,初拿到手時就感覺它絕非等閑之作。封麵上的燙金字體在燈光下微微閃爍,透露齣一種曆史的厚重感,讓人不禁聯想到那些在深山古廟中默默修行多年的前輩高人。內頁的紙張選擇也十分考究,觸感細膩,墨色濃鬱,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憊。而且,我特彆欣賞排版上的用心之處,行距和字號的比例拿捏得恰到好處,即便是復雜的術語和精妙的圖解,也能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麵前,這對於我們這些想要深入鑽研傳統武學理論的人來說,無疑是極大的便利。光是這份對細節的尊重,就足以看齣編纂者對這門學問的敬畏之心。拿到手後,我甚至小心翼翼地把新書用專用的書套包瞭起來,生怕任何一點汙損會破壞這份對經典的敬意。這樣的物理載體,本身就是一種儀式感的體現,它提醒著我,即將翻開的,是沉澱瞭無數歲月智慧的結晶。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對“心性修持”的重視程度,這往往是很多側重於招式和外在形體的武學著作所忽略的。書中反復強調,內功的精進,首在心性,外功強於技藝,內功則關乎修為。它用大量的篇幅探討瞭如何通過特定的冥想和靜坐,來磨礪一個人的心性,去除雜念,培養“空”與“定”的境界。我曾花瞭一個下午的時間,單純地研讀其中關於“觀照”的部分,那段文字仿佛有種魔力,引導我的思緒不再嚮外奔騰,而是迴歸到自身最核心的存在。這不僅僅是武學指導,更像是一部深刻的東方哲學著作,它教導的不是如何打敗對手,而是如何戰勝自己內心的恐懼、焦躁和不確定性。這種將武道提升到人生哲理高度的做法,使得全書的立意得到瞭極大的升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