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寅主编的《东方乐器博物馆馆藏图录》为四色图集,收录内容为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的馆藏乐器。 全书分为“中国古代乐器”“中国现代乐器”“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和“外国民族乐器”四大部分,每件乐器除图片展示外,还附有中英文对照的乐器简介。
中国古代乐器
弦呜乐器
古琴“海云”
古琴“鹤鸣”
古琴“碧海秋涛”
古琴“空谷流泉”
曾侯乙十弦琴
曾侯乙五弦器
曾侯乙瑟
鸡公山小瑟
唐传正仓院五弦琵琶
唐传正仓院四弦琵琶
大忽雷
小忽雷
小箜篌
洋琴
体鸣乐器
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磬
江陵彩绘磬
犉于
铜鼓
膜鸣乐器
虎座鸟架鼓
扁鼓
气呜乐器
贾湖骨笛
淅川石排箫
鱼形陶埙
陶埙
凤箫
贝
曾侯乙篪
曾侯乙笙
曾侯乙排箫
曾侯乙排箫
中国现代乐器
弦呜乐器
二胡
长沙二胡
京胡
京二胡
中胡
高胡
坠胡
四胡
板胡
改良二胡
革胡
小革胡
小三弦
大三弦
南音二弦
南音琵琶
琵琶
柳琴
……
中国少数民族乐器
弦鸣乐器
体鸣乐器
膜鸣乐器
气鸣乐器
外国民族乐器
弦鸣乐器
体鸣乐器
膜鸣乐器
气鸣乐器
东方乐器博物馆大事记
东方乐器博物馆藏品总目
这本《东方乐器博物馆馆藏图录》如同一扇通往古老东方的奇妙之门,它以一种极其直观而又深入的方式,为我打开了认识东方乐器世界的视野。我尤其被书中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乐器的分类和呈现所打动。从中国古老宫廷的编钟、古琴,到印度梵乐的西塔琴、塔布拉鼓,再到日本雅乐的笙、琵琶,甚至是东南亚地区充满地域风情的鼓乐和吹管乐器,书中都给予了详尽而精彩的展示。每件乐器都配有高清的彩图,细节之处纤毫毕现,无论是精美的雕刻、别致的造型,还是独特的材质,都足以令人惊叹。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并没有止步于视觉的呈现,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件乐器的文化内涵。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这些乐器在各自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发展演变,它们在祭祀、庆典、宫廷宴乐乃至于民间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它们所承载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读到此处,我才真正理解,原来每一种乐器都不仅仅是发声的工具,更是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历史的记忆,是沟通天地、连接人心的桥梁。
评分初拿到《东方乐器博物馆馆藏图录》,我本以为它只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介绍性读物,却未曾想,它所蕴含的信息量和学术深度远超我的预期。书中对于乐器材质、制作工艺的描述,非常细致入微,让我领略到古代工匠的智慧和高超技艺。比如,对于一些需要经过复杂炮制和打磨的木材、竹材的介绍,以及金属乐器的铸造和雕饰细节,都让我叹为观止。并且,书中并非简单罗列,而是将这些工艺与乐器的音色、音质、表现力紧密结合起来,阐述了材质和工艺如何直接影响乐器的声音特质,以及为何不同的文化会选择不同的材料和制作方式。这让我认识到,乐器的制造本身就是一门集科学、艺术和哲学于一体的综合学问。此外,书中对于乐器分类的逻辑清晰,并且常常会穿插一些关于乐器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以及与其他文明乐器之间的交流与互鉴。这些信息对于我深入理解东方音乐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其在全球音乐史中的地位,都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参考。
评分《东方乐器博物馆馆藏图录》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而耐心的向导,带领我走进了一个色彩斑斓、旋律悠扬的东方音乐世界。书中对于每一件展品的呈现,都充满了艺术家的视角和学者的严谨。图片的选择和构图都极为讲究,能够最大程度地展现乐器的美学特征和历史韵味。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不仅仅展示了乐器的外观,还常常配有关于其声音特质的描述,甚至在某些章节中,作者还会引用古籍中的记载,来生动地描绘出乐器在不同场合下的演奏情景和所产生的听觉效果。这种“声情并茂”的叙述方式,让我仿佛能“听”到书中的声音,感受到那古老旋律的魅力。我也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乐器在不同文化仪式、庆典活动中扮演角色的解读,这让我了解到,音乐在东方社会中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连接神灵、传承文化、凝聚情感的重要媒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东方文明,让我意识到,每一个民族的音乐,都蕴含着他们最真挚的情感和最深刻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东方乐器博物馆馆藏图录》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简单的图册,不如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音乐哲学之旅。书中对于每一种乐器的介绍,都不仅仅停留在形制和历史的表层,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符号和哲学意涵。例如,对一些与道家、佛家思想相关的乐器的解读,让我看到了音乐如何与古老的宗教哲学相互渗透,成为表达精神世界的一种重要途径。书中对于乐器在不同地域、不同社会阶层中的流传和演变,也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这让我得以窥见东方音乐在漫长历史中多元化发展的脉络。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中展现出的那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以及对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东方乐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我对音乐在人类文明中的作用,以及它所能承载的情感和思想深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这是一本能够引发思考,拓展视野的优秀著作。
评分拿到这本《东方乐器博物馆馆藏图录》的瞬间,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精美的封面所吸引。拿到手里,那厚实的纸张,细腻的印刷,无一不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艺术的匠心。翻开第一页,一股淡淡的纸张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古老的东方乐器陈列室。每一页都精心设计,图片饱满而清晰,色彩还原度极高,仿佛那些乐器就摆在眼前,触手可及。不仅仅是图片的呈现,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在每一件乐器旁都附上了详尽的文字介绍。这些介绍并非枯燥的技术参数堆砌,而是充满人文关怀和故事性。读着读着,我仿佛听到了乐器的诉说,看到了它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痕迹,感受到了演奏者指尖流淌出的情感。那些关于乐器起源、制作工艺、演奏技法以及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的描述,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尤其是那些对于一些罕见乐器的详细解析,让我大开眼界,原来东方世界竟然蕴藏着如此丰富多样的音乐宝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录,更像是一部浓缩的东方音乐史,引领我踏上了一段感官与智慧的双重旅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