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現代高校排球運動理論與實踐研究
定價:57.00元
作者:李尚濱 李淑紅
齣版社:中國紡織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6-01
ISBN:9787518034130
字數:
頁碼:
版次:192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隨著高校教學體製改革不斷深化,對素質教育提齣瞭進一步的要求。為強健大學生體魄,在“健康*”指導思想的之下,各個高校在各級的支持之下開始闊步前行推進體育教育改革。如今各個高校都開始增設體育設施,擴建運動場地,增加教學內容來適應大學生各種各樣的需求,尤其是排球運動項目,更是受到瞭大學生的青睞。《現代高校排球運動理論與實踐研究》首先講述瞭排球運動的起源發展、特點價值、在我國的發展以及排球運動文化等內容。然後從排球運動基本素質訓練、排球運動員的心理技能訓練、技戰術理論等方麵入手,讓大傢進一步熟知排球運動。*後從實戰的角度齣發,分析瞭排球運動的一些常用技術、戰術以及相應的排球競賽組織與裁判知識。
內容提要
目錄
作者介紹
李尚濱,男,1971年4月生,哈爾濱人,中員,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93年畢業於哈爾濱體育學院,現就職於哈爾濱工程大學體育部,主要從事排球項目公共體育課以及體育教育訓練學碩士研究生教學工作。工作以來,主編教材2部、譯著1部;發錶論文近70篇;多篇文章入選奧科會、亞運會、世界大運會以及全國體育科學大會等外學術會議;參與課題3項,主持省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5項;獲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奬2項;獲教育部課件大賽一等奬2項;申請並得到授權實用新型11項;2010年省精品課程《排球》的負責人;2004、2008、2013年獲“黑龍江省體育教師”“黑龍江省教育科研骨乾”“黑龍江省高校師德先進個人”榮譽稱號;目前擔任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計算機應用分會第六屆委員會常委、第五屆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普通高等學校體育電教專業委員會理事(兼副秘書長)、《體育科學進展》雜誌編委會委員等職務。
文摘
序言
我通常不太喜歡讀這類偏嚮“研究”性質的體育書籍,因為它們往往脫離瞭賽場的真實脈搏,讀起來感覺像在雲端行走。然而,這本書成功地做到瞭“深入淺齣”,讓理論的火焰能夠點燃實踐的引擎。最讓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對高校排球運動中“非技術因素”的探討。通常大傢關注的都是一傳、二傳、扣球的成功率,但這本書卻花費瞭大量篇幅來討論如何構建高校高水平隊伍的“文化體係”——包括運動員的心理韌性培養、教練組與管理層的有效溝通機製,乃至如何處理學業與訓練之間的矛盾。這些內容,恰恰是很多學院派理論常常忽略的“灰色地帶”。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通過一些側麵的案例和訪談記錄,展現瞭在現實環境下推行高標準訓練所遭遇的阻力與突破口。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更宏觀、更人性化的視角來看待“現代高校排球”,讓我們明白,技術隻是冰山一角,支撐起一座高水平隊伍的,是看不見的文化基石。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風格,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可以說是相當“復古”瞭,這反而帶來瞭一種彆樣的親切感。內頁紙張的質感很厚實,封麵設計雖然樸素,但卻透露著一種沉穩的學術氣息。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在一個舊書店裏翻到它的,最初隻是被它厚重的篇幅所吸引。翻開後發現,它不像市麵上很多快速齣版的運動書籍那樣追求“快餐式”的知識點,而是對排球運動中一些核心問題的探討進行瞭非常紮實的文獻梳理和長篇論證。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安靜的學術研討會現場,作者的文筆是那種娓娓道來的敘述方式,邏輯鏈條清晰得如同精密的機械結構。雖然部分理論推導的深度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專業背景纔能完全領會,但即便是初學者,也能從中感受到作者對排球運動的深厚情感和知識積纍。這本書更像是一部研究性的專著,而非一本操作手冊,它要求你慢下來,去咀嚼每一個觀點背後的支撐邏輯。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走進瞭一個裝備精良的現代化實驗室,空氣中彌漫著嚴謹與創新的氣息。它對“訓練負荷的個體化監控”部分的處理尤其讓我印象深刻。書中詳細介紹瞭幾種基於可穿戴設備和生理指標反饋的動態調整模型,這徹底顛覆瞭我過去依賴經驗和主觀感受來安排訓練強度的做法。作者不僅僅是介紹技術,更深入地剖析瞭高校運動員身體機能的特殊性——代謝率、恢復速度、以及心理抗壓能力的差異化。特彆是關於“過度訓練綜閤徵的早期預警信號”的描述,細緻到連呼吸頻率和睡眠質量的微小波動都被納入瞭考量範圍。閱讀完這一章節,我立刻著手調整瞭我隊隊員的近期訓練計劃,感覺對隊員身體狀態的掌控力提高瞭一個檔次。這本書的實用性,正體現在這種將前沿科技與運動科學無縫對接的能力上,它真正體現瞭“理論指導實踐”的最高境界。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排球教學的一扇新窗戶!我原以為自己對高校排球的理解已經夠深入瞭,畢竟在圈子裏摸爬滾打瞭這麼多年,但讀完這本書,纔發現自己之前的一些“經驗之談”其實是多麼的片麵和教條。它不像那些枯燥的教科書,隻是羅列規則和基礎技術,而是真正深入到瞭“理論與實踐”的結閤點上。特彆是書中關於“基於數據分析的戰術調整”那一章,作者不僅提供瞭詳實的數據模型,還結閤瞭大量實際案例進行剖析,讓我這個曾經隻相信感覺和經驗的教練,開始重新審視賽場上的每一次決策。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論述中體現齣的那種嚴謹又不失靈活性的態度,它不是要求所有隊伍都遵循同一套僵化的流程,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如何根據自身的硬件條件和對手的特點,構建齣最適閤自己的戰術體係。這種啓發式的教學方法,對於培養教練員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簡直是太重要瞭。我強烈推薦給所有一綫教練和體育院校的師生,它絕對能讓你的排球教學邁上一個全新的颱階。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學術氣息有點過重,初次接觸可能需要一些耐心。我是在準備一個關於中國大學生排球發展趨勢的報告時,被導師推薦閱讀的。這本書的優勢在於其極強的曆史穿透力,它不僅僅關注“當下”的訓練方法,更是迴溯瞭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高校排球在不同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演變軌跡。書中引用瞭大量的曆史數據和政策文件,構建瞭一個完整的“時代背景分析框架”。對於想進行深度學術研究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份極其寶貴的原始資料庫。不過,對於那些期望快速掌握一套“立竿見影”的訓練秘訣的教練員來說,這本書可能顯得有些“慢熱”。它更像是給研究者提供的“研究藍圖”,而非給實乾傢提供的“工具箱”。我個人非常贊賞作者不迴避復雜性的勇氣,它沒有試圖將排球運動的復雜性簡化為幾個易於理解的口號,而是勇敢地展示瞭它多維度、相互作用的內在機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