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二胡自学一月通 | ||
| 定价 | 39.80 |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1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于海力,王海丽 编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251 | |
| 字数 | 100000 | |
| ISBN编码 | 9787122307248 | |
| 重量 | 633 | |
知识准备
认识二胡
一、了解二胡 10
1. 二胡简史 10
2. 二胡的构造 10
3. 二胡常用附属物件 12
4. 二胡常用附属物件使用方法 13
二、二胡演奏基础 16
1. 演奏姿势 16
2. 持弓与运弓 20
3. 持琴、按弦与把位介绍 22
三、二胡的演奏技巧 27
1. 右手演奏技巧 27
2. 左手演奏技巧 29
四、常用演奏符号说明 30
1. 弓法符号 30
2. 指法符号 31
3. 其他符号 31
认识简谱
一、音符 32
1. 音的高低 32
2. 变音记号 33
3. 时值 33
4. 休止符 34
二、节奏 35
三、节拍 37
1. 单拍子 37
2. 复拍子 38
3. 拍号 39
4. 调与调号 40
上篇 二胡演奏教程
第壹天 空弦、运弓训练
一、二胡调音方法 41
1. 外弦音调音方法 41
2. 内弦音调音方法 42
二、运弓方法 43
1. 拉弓要领及示范图 43
2. 推弓要领及示范图 44
三、空弦运弓练习曲 45
*二天 D 调上把位音位音阶训练
一、D 调音位图 47
二、D 调一、二指按弦 48
1. D 调一、二指按弦方法及示范图 48
2. D 调一、二指按弦练习曲 49
3. 学拉小乐曲 50
1. 春天来了 50
2. 丢手绢 50
三、D 调三、四指按弦 51
1.D 调三、四指按弦方法及示范图 51
2.D 调三、四指按弦练习曲 52
3. 学拉小乐曲 52
小星星 52
第三天 连弓训练
一、连弓练习要点 53
二、连弓练习曲 53
三、学拉小乐曲 54
1. 找朋友 54
2. 火车开啦 54
第四天 换弦训练
一、换弦分类及动作要领 55
1. 慢速换弦和快速换弦 55
2. 正向换弦和反向换弦 55
二、换弦练习曲 55
三、学拉小乐曲 57
1. 小雨沙沙 57
2. 小猫咪咪 57
第五天 G 调上把位音位音阶训练
一、G 调音位图 58
二、G 调一、二指按弦 59
1.G 调一、二指按弦方法及示范图 59
2. G 调一、二指按弦练习曲 59
3. 学拉小乐曲 60
1. 扬基歌 60
2. 唐老鸭 60
三、G 调三、四指按弦 61
1.G 调三、四指按弦方法及示范图 61
2. G 调三、四指按弦练习曲 61
3. 学拉小乐曲 62
1. 拉拉圈圈 62
2. 春天到,万物新 62
第六天 专项训练——四指、G 调音阶训练
一、小指(四指)练习曲 63
二、学拉小乐曲 64
1. 多年以前 64
2. 十朵鲜花 64
三、G 调音阶练习 65
第七天 专项训练——D 调、G 调的音位音阶训练
一、音位音阶训练要求 67
二、音位音阶练习曲 67
1.D 调第壹把位音位指序练习 67
2. 学拉小乐曲 69
山村初晓 69
3.G 调第壹把位音位指序练习 70
4. 学拉小乐曲 72
阿里郎 72
5. D 调音阶与模进练习 72
第八天 空弦换把训练
一、空弦换把详解 76
1. 动作要领 76
2. 空弦换把示范图 76
二、空弦换把练习曲 78
第九天 同指换把训练
一、同指换把详解 80
1. 动作要点 80
2. 同指换把示范图 80
二、同指换把练习曲 82
三、学拉小乐曲 83
送别 83
第十天 异指换把训练
一、异指换把详解 84
1. 动作要点 84
2. 异指换把示范图 84
二、异指换把练习曲 86
三、学拉小乐曲 87
南泥湾 87
第十*天 揉弦训练(一)
一、滚揉详解 88
1. 一指滚揉示范图 88
2. 二指滚揉示范图 89
3. 三指滚揉示范图 89
4. 四指滚揉示范图 89
二、压揉详解 90
1. 一指压揉示范图 90
2. 二指压揉示范图 90
3. 三指压揉示范图 91
4. 四指压揉示范图 91
三、滑揉详解 91
1. 小滑揉动作要领及示范 92
2. 大滑揉动作要领及示范图 93
四、揉弦练习曲 96
1. D 调一、二指揉弦练习 96
2. 学拉小乐曲 97
马兰花开 97
3.G 调一、二指揉弦练习 98
4. 学拉小乐曲 99
上海滩 99
第十二天 揉弦训练(二)
一、揉弦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100
二、揉弦练习曲 101
1. D 调三、四指揉弦练习曲 101
2. 学拉小乐曲 102
在银色的月光下 102
3. G 调三、四指揉弦练习曲 103
4. 学拉小乐曲 104
牧羊曲 104
第十三天 专项训练——揉弦、换把综合训练
一、训练要点 105
二、揉弦、换把练习曲 105
三、学拉小乐曲 107
小夜曲 107
第十四天 节奏训练
一、训练要点 108
二、节奏训练练习曲 108
第十五天 颤音训练
一、颤音详解 111
1. 动作要点 111
2.D 调常用各指颤音步骤及示范图 111
二、颤音练习曲 113
三、学拉小乐曲 115
小城故事 115
第十六天 顿弓训练
一、顿弓详解 116
1. 顿弓分类 116
2. 外弦顿弓动作要领及示范图 116
3. 内弦顿弓动作要领及示范图 117
二、顿弓练习曲 117
1. 分顿弓练习曲 117
2. 连顿弓练习曲 118
三、学拉小乐曲 119
八月桂花遍地开(节选) 119
第十七天 颤弓训练
一、颤弓详解 120
二、颤弓练习曲 121
三、学拉小乐曲 122
小河淌水 122
第十八天 C 调音位音阶训练
一、C 调(2 6 弦)音位图 123
二、C 调(2 6 弦)练习曲 124
三、学拉小乐曲 126
1. 小拜年 126
2. 沂蒙山小调 126
第十九天 滑音训练
一、滑音详解 127
1. 上滑音动作要点及示范图 127
2. 下滑音动作要点及示范图 128
3. 回滑音动作要点及示范图 129
4. 垫指滑音动作要点及示范图 130
二、滑音练习曲 131
三、学拉小乐曲 133
太湖美 133
*二十天 倚音训练
一、倚音详解 134
二、倚音练习曲 134
三、学拉小乐曲 136
1. 赶牲灵 136
2.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136
*二十*天 F 调音位音阶训练
一、F 调(6. 3弦)音位图 137
二、F 调(6. 3 弦)练习曲 138
三、学拉小乐曲 139
1. 长城谣 139
2. 卖报歌 139
*二十二天 B 调音位音阶训练
一、B 调(3. 7. 弦)音位图 140
二、B 调(3. 7. 弦)练习曲 141
三、学拉小乐曲 142
映山红 142
*二十三天 A 调音位音阶训练
一、A 调(4. 1 弦)音位图 143
二、A 调(4. 1 弦)练习曲 144
三、学拉小乐曲 144
1. 蜗牛与黄鹂鸟 144
2. 驼铃 145
*二十四天 泛音训练
一、泛音详解 146
1. 自然泛音动作要领及示范图 146
2. 人工泛音动作要领及示范图 147
二、泛音练习曲 147
三、学拉小乐曲 149
音乐会练习曲(片段) 149
*二十五天 左手技巧综合训练
一、训练要点 150
二、左手技巧综合练习曲 150
三、学拉小乐曲 152
1. 敖包相会 152
2. 在北京的金山上 152
*二十六天 快弓训练
一、快弓详解 153
二、快弓练习曲 153
三、学拉小乐曲 155
赛马(片段) 155
*二十七天 抛弓及跳弓训练
一、抛弓详解 156
1. 抛弓要点及动作示范图 156
2. 抛弓练习曲 158
3. 学拉小乐曲 159
请来看看我们村庄 159
二、跳弓详解 160
1. 控制跳弓动作要点及示范图 160
2. 自然跳弓动作要点及示范图 160
3. 跳弓练习曲 161
4. 学拉小乐曲 162
金蛇狂舞 162
*二十八天 右手技巧综合训练
一、训练要点 163
二、右手技巧综合练习曲 163
三、学拉小乐曲 165
1.《月亮变奏曲》(片段) 165
2. 康定情歌 166
*二十九天 专项训练——两手配合、琶音、指距训练
一、训练要点 167
二、专项训练练习曲 167
三、学拉小乐曲 170
萍聚 170
第三十天 综合练习
一、《光明行》演奏技巧重点提示 171
二、《良宵》演奏技巧重点提示 176
下篇 二胡曲精选
儿童歌曲
1. 白云飘呀飘 179
2. 小红帽 179
3. 摇摇船 180
4. 小母鸡 180
5. 放鞭炮 181
6. 泥娃娃 181
7. 金孔雀轻轻跳 182
8. 我们到郊外去旅行 182
9. 我爱北京天安门 183
10.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183
11. 铃儿响叮当 184
12. 世上只有妈妈好 184
13. 小鸭子 185
14. 让我们荡起双桨 185
经典歌曲
1. 我们的田野 186
2. 希望 186
3. 绿色的祖国 187
4. 月亮河 187
5. 走进新时代 188
6. 三套车 189
7. 黄水谣 190
8. 红星歌 191
9. 美丽的西藏,可爱的家乡 192
10. 打靶归来 193
11. 武术 193
12. 达姆!达姆! 195
13. 北风吹 196
14. 我和你 196
15. 橄榄树 198
16. 邮递马车 199
17. 红梅赞 200
18. 红蜻蜓 201
民歌小调
1. 好一朵茉莉花 202
2. 西藏舞曲 203
3. 新疆舞曲 203
4. 采茶扑蝶 204
5. 嘎达梅林 205
6. 蝴蝶与兰花 205
7. 玛依拉 206
8. 八月桂花遍地开 207
9. 达坂城的姑娘 209
10. 北京有个金太阳 210
传统名曲
1. 田园春色 214
2. 剑舞 215
3. 紫竹调 216
4. 小花鼓 217
5. 金蛇狂舞 218
6. 江河水 219
7. 喜送公粮 221
8. 花好月圆 224
9. 良宵 226
10. 光明行 228
11. 喜唱丰收 231
12. 三门峡畅想曲 233
13. 二泉映月 238
14. 音乐会练习曲 240
15. 行街(片断) 243
16. 赛马 245
17. 奔驰在千里草原 248
本书是一本针对二胡初学者的入门教程,旨在帮助读者在短期内掌握二胡的基本演奏方法,演奏出悦耳动听的乐曲。本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详细讲述了二胡演奏的各种基本技法,下部分精心编选了大量耳熟能详的二胡经典曲集,内容丰富,可以更好地调动练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那种带着点古典韵味的蓝色和金色搭配,让人对二胡这门乐器肃然起敬。我本来对手工类或者乐器类的书籍不太抱太大希望,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枯燥,要么就是图文排版像早些年头的老教材,让人提不起精神去翻。但拿到手后,感觉还行,至少在视觉上是过关的。我尤其关注了目录部分,看到它似乎试图涵盖一个初学者从“摸到琴”到“能拉出个像样的曲子”的全过程,这让我略感安慰。不过,我非常好奇,它对于如何正确持弓和按弦这些最基础,也是最容易出错的细节,处理得是否足够细致入微。毕竟二胡的很多“味道”就藏在这些基础动作里,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地介绍一下,那对于真正想“自学”的人来说,可能还是会卡在第一关。我希望能看到大量的、清晰的、最好是能多角度展示的图片或图示,而不是只有文字描述,那样在练习时对照起来才方便。希望它能真正做到“手把手教”,而不是“纸上谈兵”。
评分我购买很多教学书籍时,最怕的就是那种“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它假定所有学习者都拥有相似的身体条件和学习节奏。二胡的学习,尤其是对手臂和手腕的控制,对个体差异非常敏感。一个好的教程,应该能提供多种解决方案。比如说,如果读者在右手运弓时发现声音发紧,书里是否能提供除了“放松”以外的具体物理调整建议?比如调整坐姿、弓杆角度,或者练习特定的“散板”练习来解放手腕。再者,对于初学者常见的“跑音”问题,除了强调音准的重要性,有没有对指板上“黄金点”的定位提供更直观的辅助标记方法?如果这本书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一样,预见到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并给出具象化的调试指南,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个可以随时翻阅的“问题诊断库”,这对我这种需要自主摸索的人来说,价值无可估量。
评分坦白说,我更看重的是书籍在技巧进阶部分的处理深度。市面上很多入门书,前几章讲得头头是道,什么“音准的认识”、“空弦的训练”,都还算靠谱。可一旦涉及到像揉弦的力度控制、换把位的流畅衔接,或者更进一步的滑音和颤音的艺术处理时,很多书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往往用几句笼统的话就带过去了,留给读者的只有“多听多练”这种空泛的建议。我希望这本教材能在这个层面上有所突破,比如,能不能用更科学的语言解析揉弦时手指与琴码的接触角度变化,或者通过对比不同练习曲的难度,来系统地引导读者渐进式地掌握这些“高级技巧”。如果它只是停留在基础指法教学,那么对于一个已经略有基础,想要精进演奏水平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可能就不大了,它需要展示出更强的演奏美学和技术剖析能力,才能真正成为一本值得我反复研读的工具书。
评分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有强烈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对教材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有比较高的要求。二胡的学习不只是机械地模仿手指动作,它还涉及对五声音阶的理解、弓法与情绪表达的关联,以及不同流派(如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在演奏风格上的细微差异。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拉琴操作手册”,更是一本能够搭建起二胡演奏知识体系的入门读物。例如,在教授了基础的音阶练习后,能否紧接着引入一些经典曲目的片段分析,解释为什么某个地方要用长弓,而另一个地方要用短促的弓法?如果它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个从“基础练习”到“曲目赏析与模仿”的完整学习路径,那将是极大的加分项。否则,如果只是零散地堆砌练习曲目,读者很容易在学完基础后迷失方向,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里走。
评分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我关注这本书能否帮助我建立对二胡声音的审美认知。二胡的魅力在于它的“人性化”——它可以像人声一样哭泣、诉说和欢笑。纯粹的指法教学,只能教会你发出声音,但无法教会你如何“歌唱”。我期待这本书能用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引导读者去体会每一个音符背后的情感张力。比如,在介绍“慢板”时,是否能结合中国传统文学或戏曲的意境来阐述长弓的意义?或者在讲解“快板”时,是否能指导读者如何区分是“激昂”还是“急促”的情绪表达?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听力训练”的章节,比如如何辨别“好音色”和“毛躁音色”的区别,并给出具体的听辨标准,那它就超越了单纯的技术手册范畴,真正触及到了艺术表达的核心。这种对声音质感和艺术内涵的探讨,才是我衡量一本二胡教材是否“通”的关键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