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筝考级曲集(2014版)(附CD) | ||
| 定价 | 75.00 |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5年05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何宝泉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806929551 | |
| 重量 | 557 | |
第壹级
1.老六板
2.凤翔歌
3.小拖拉机手
4.浙东锣鼓曲牌
第2级
1.一点金
2.春播
3.迎春舞曲
4.小镰刀
第三级
1.渔舟唱晚
2.锦上添花
3.世上只有妈妈好
4.春苗
第四级
1.变奏双叠翠
2.灯月交辉
3.挤奶舞曲
4.故乡的太阳
第五级
1.浏阳河
2.香山射鼓
3.洞庭新歌
4.霓裳曲
5.出水莲
第六级
1.战台风
2.东海渔歌
3.泼水
4.云庆
5.昭君怨
第七级
1.雪山春晓
2.秦桑曲
3.梁祝(片段)
4.打雁
5.寒鸦戏水
6.四合如意
第八级
1.井冈山上太阳红
2.绣荷包
3.茉莉芬芳
4.凡忘工
5.汉宫秋月
6.怀古
第九级
1.林冲夜奔
2.春到湘江
3.黔中赋
4.蕉窗夜雨
5.柳青娘
6.将军令
第十级
1.姐妹歌
2.草原英雄小姐妹
3.幻想曲
4.花篮谣
5.四段锦
6.崖山哀
附:古筝基本演奏技法要领及特有指法标记符号
1.演奏级别共分十级。其中1—4级为初级;5—7级为中级;8—10级为高ji。
2.初级(1—4级)在指定曲目中任选两首。中级(5—7级)和高ji(8一10级)在指定曲目中选择传统类、创作类乐曲各一首,共演奏两首。
3.中级(5—7级)加试乐理和视听音考试;高ji(8一10级)加试五线谱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典雅的古风韵味,配合上清晰的字体排版,一看就知道是精心制作的。我之前买过好几本不同出版社的古筝教材,说实话,很多版本在装帧上都比较随意,拿在手里总觉得少了点仪式感。但拿到这本2014版的《正版古筝考级曲集》,那种厚实感和纸张的质感,立刻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我尤其欣赏它在曲目选择上的平衡性,既有我们熟悉的那些传统名曲的精粹,比如《渔舟唱晚》的改编版本,在指法标注上也做了很多细致入微的优化,对于我这种已经学了一段时间,想冲击更高等级的演奏者来说,这些细节至关重要。更不用提附带的那张CD了,音质纯正,演奏水准非常高,每次练习完,我都会放着听一会儿,调整自己的听觉标准。不过,说实话,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有些曲目的难度跨度有点大,前面几级的曲目还算友好,但到了七级以上,如果没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光靠书本上的图文说明,去揣摩那些微妙的力度变化和韵味,还是有些吃力的。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值得珍藏和反复研读的专业工具书,不愧是作为考级标准用书之一。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惊喜在于它的“时代感”。虽然是2014年的版本,但它所收录的曲目和编排风格,明显比我十年前用的那套教材更符合当代音乐审美和演奏趋势。它没有沉溺于过度传统的、略显陈旧的曲目,而是巧妙地将民族音乐的精髓与现代演奏技法进行了融合。我特别留意了它对一些民间小调的改编,那种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又加入了更现代和声色彩的处理,让我听起来耳目一新。对于我这种希望将古筝演奏与现代音乐结合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范本——它教会你如何在遵守规则(考级要求)的同时,依然能保持音乐的活力与创新性。CD的质量也必须再次提及,它的录音环境非常专业,听感上没有那种刺耳的麦克风痕迹,非常自然流畅,非常适合用来校准自己的音准和节奏感。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既能让你应试无忧,又能让你在艺术道路上持续探索的宝贵资源。
评分我对乐谱的清晰度和排版逻辑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因为在快速练习时,任何一个模棱两可的符号都可能导致错误习惯的养成。这本《正版古筝考级曲集》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的五线谱和简谱并存的结构,对于不同学习背景的人都非常友好。我特别关注了那些连音线和滑音的处理,很多教材为了节省篇幅会把这些处理得比较含糊,但这里面的标记非常精准,像是对“揉弦”的力度要求,都用非常细微的符号区分了,这对于表现力至关重要。举个例子,我前段时间在练习一首江南丝竹风格的曲目时,总感觉气息不连贯,换了这本书后,我发现原来是我之前对“吟猱”的起手位置理解有偏差。而且,编者在曲目之间的衔接处理上也体现了深厚的教学功底,它们并不是简单地堆砌难度,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学习者在技术和音乐理解上循序渐进。不过,有一点让我略感遗憾,就是关于曲目背景介绍的部分相对单薄,如果能加入更多关于作曲家生平和创作意图的深度解读,那这本书的艺术价值会更上一层楼,不至于仅仅停留在“技术指南”的层面。
评分我是一个对书籍的实用性要求很高的人,如果一本书买来只能用几次就束之高阁,那无疑是浪费。这本古筝考级曲集给我的感受是“高频使用率”。我把它放在练琴架上,几乎是每天都会翻阅。它不仅仅是用来准备考试的,更是一套系统的技术提升手册。我发现书中对“力度标记”(p, mf, fff)的细致划分,远超出了普通入门教材的范畴。例如,在一首比较抒情的慢板乐章中,作者要求在短短四个小节内完成从极弱到中强再到回弱的动态变化,这对于控制左手按弦的力量和右手拨弦的力度平衡,是极好的训练。我用了这本书后,感觉自己在表现乐曲的层次感上有了质的飞跃。当然,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因为它强迫你直面自己的弱点。但从长期来看,这种“痛苦”是积累演奏内功的必经之路。如果非要挑刺,那就是它的纸张在频繁翻阅后,靠近书脊的部分已经开始有轻微的卷曲,这或许是它太受欢迎、使用频率太高的一个副作用吧。
评分从一个已经参加过多次艺术水平测试的“老兵”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对“规范化”的坚持。考级,说白了就是对演奏者在特定标准下的技能进行量化评估。这本2014版的曲集,无疑是紧跟当时的最新考级大纲的。我记得当时考级前夕,市面上很多旧版教材的曲目已经有所调整,我赶紧入手了这本,确保我练习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指法都符合最新的评分细则。特别是对于那些技术性非常强的段落,比如快速的轮指或者复杂的扫弦组合,书上提供的指位提示非常实用,它们似乎已经内置了考官可能关注的那些“陷阱”点,提前给出了规避方案。我个人非常喜欢它对民族乐器核心技巧的提炼,它不仅仅是一本曲谱集,更像是一本“应试技巧宝典”。唯一的缺点可能在于,由于它过于注重“考级”这一目标,有些极富个人特色的、偏向自由发挥的“演奏曲”在其中占比较少,对于那些更倾向于自由表达而非标准化的学习者来说,可能会觉得略微拘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