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鹵惑人心
:35.00元
售價:25.6元,便宜9.4元,摺扣73
作者:陶聰
齣版社:江蘇鳳凰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53768922
字數:
頁碼:22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
商品重量:0.4kg
1. 這是一本美食智慧書,一道道美食背後閃耀一份份智慧和真誠。不同地域的人,不論生活的限製或者慷慨,發揮著自己的智慧,讓生活變得更加地美好。
n2. 這是一本美食尋寶書,美食達人可以循著書中的路綫,空齣肚子,理好精神,來一次酣暢淋灕的鹵味之旅。
n3. 這也是一本食譜書,烹飪愛好者可藉鑒書中提供的方法,再加上自己的智慧、喜好,鹵齣一道道好吃的美味,豈不是更妙?
n《鹵惑人心》一書,或以食材為綫索,記述瞭不同地域背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由於不同的理解,以不同的烹飪手法,烹製齣瞭不同的鹵味,賦予瞭食材新的、不同的麵貌和意義;或以地域為軸綫,通過多種的、特色的當地美食,來體現瞭各個地域的美食文化和美食品格。此外,本書還收錄瞭近百道鹵味食譜,不妨來嘗試一番,做上一做,這樣,除瞭閱讀時,在文字中進行一次精神的旅行,也可以因為手中的菜,來一次舌尖上的旅行。
陶 聰
n畢業於河南大學對外漢語專業。酷愛美食,業餘從事寫作,尤為擅長美食類圖書寫作,對中國傳統美食文化的研究和傳播有獨到見解。目前已策劃齣版多部美食、藝術類圖書。
n鹽與鹵,鹵與鹽
n鹽的奧秘被發掘後,
n美食和美食傢便自然産生瞭。
n作傢陸文夫藉電影《美食傢》男主角硃自冶之口說道:“人類的發展有兩個飛躍階段,一是熟食一是擱鹽。”熟食,火炙而得之。火與鹽的使用,使人類結束瞭茹毛飲血的蠻荒狀態,喚醒瞭人類潛藏的美食烹飪天賦。之後各種炊具相繼齣現,烹飪新法越來越多樣,鹵便成為其中一種烹飪方法。不過由於曆史過於久遠,其何時齣現,並無確切的證據可考。
n何為鹵?在《現代漢語詞典》中,鹵共有五個義項,其中三個分彆是:1. 名詞,鹽鹵;2. 動詞,用鹽水加五香或者用醬油煮;3. 名詞,用肉類、雞蛋等做湯加澱粉而成的濃汁,用來澆在麵條等食物上。
n先說第三個義項,北京打鹵麵、陝西臊子麵、蘭州拉麵、昆山奧竈麵、尉氏燴麵、開封蒸鹵麵、桂林米綫、濛自過橋米綫、貴陽酸辣粉、柳州螺螄粉、常德牛雜粉、四川牛肉麵……這些特色的地方美食都是用肉類加多種調料,再配以素菜製成澆頭,淋在煮好的麵條或米綫(米粉)上。澆頭,是江浙一帶人們的習慣叫法,北方人稱之為鹵或者臊子,在京津地區還有“汆兒”的叫法。不過,做乾麵(不帶湯)的鹵慣用燒法製成,而做湯麵的鹵
n常用煮法,所以一般稱之“老湯”。
n接著來說說個義項,鹵即鹽鹵。提起鹽鹵,會聯想到傳說中的阪泉之戰。傳說當年黃帝與炎帝兩部族,圍著鹽池展開瞭激烈的戰爭。後來黃帝戰勝蚩尤,將蚩尤斬殺,其血流入鹽池,化為鹽鹵,後世之人世代食用。
n而關於鹽鹵,在浙江舟山定海還有這麼一個故事。故事說,在東海的小島上住著一個老捕魚人叫嚴鹵,一天他在捕魚時,拉上來一個紅光閃閃的金葫蘆,而後金葫蘆自裂成兩半,從裏麵飛齣瞭一隻金鳳凰。傳說金鳳凰落在哪裏,哪裏就是寶。所以嚴鹵便將其落腳處的海塗泥挖瞭迴傢。漁霸得知後,便搶走海塗泥並獻給瞭皇帝。皇帝不識寶,而說不齣所以然的嚴鹵也因此遭受牢獄之災。後來皇帝在用膳時,懸在梁上的海塗泥的泥水掉進瞭菜肴裏,皇帝吃後覺得非常美味,便明白這海塗泥就是寶貝。
n這則故事也不例外地以“除凶扶正”為結局。雖然十條龍舟都裝滿瞭海塗泥,但返航的途中,卻遭遇大風,皇帝葬身海底,海塗泥也倒入瞭大海中,水因此變鹹瞭。當然嚴鹵安然無恙。平安迴傢的他便帶領村民挑海水曬鹽,從此過上瞭幸福的生活。因為海水能産鹽是嚴鹵發現的,為紀念嚴鹵,人們就把鹽水叫鹵。
n“鹽”古作“鹽”,此字本義是在器皿中煮鹵。《說文》釋:天生者稱鹵,煮成者叫鹽。蚩尤之血化為鹽鹵,作為一則傳說故事顯然無據可考,不過,初的先人們確實是靠飲用動物的血獲得鹽。而《鹽與鹵》的故事則交代瞭鹽的古製法,以及鹽有可增加食物美味的作用。
n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宋朝蘇軾有感慨:“豈是聞韶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鹽乃鹹之載體,五味中鹹為首,所以鹽在調味品中名列位。
n鹽對鹵的啓發,自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秦昭王蜀郡李冰識齊水脈,穿廣都鹽井,而使蜀地盛有養生之饒。而西晉《華陽國誌·蜀誌》在追述當地飲食習俗就有“尚滋味,好辛香”“魚鹽、茶蜜、丹椒”的記錄,說明當時當地人就已經學會使用鹽和花椒製作鹵水。後來,自貢鹽井自漢章帝時發端,兩韆多年來,圍繞著鹽井,自貢一步步建立瞭起來,鹽不僅帶來瞭繁榮,也啓發瞭自貢美食,其中包括很多特色的鹵味美食,例如火邊子牛肉、鑽子鹵牛肉……
n後再來說說第二個義項:用鹽水加五香或者用醬油煮。這也是生活在現代的人們對於鹵産生的直接、普遍的認知。
n鹵味在中國已有上韆年的曆史。關於鹵烹的雛形,有史料記載,夏商時期的人們將鹽、香料等調料置於銅器炊具中,加水和食材煮熟,然後用刀分而食之。後來的《周禮》也記述瞭當時的人們習慣將鹽、香料、食材加水烹煮。到戰國時期,一道宮廷名菜“露雞”讓人們次對鹵味有瞭具象的認識。屈原在《楚辭·招魂》一篇中寫道:“露雞臛蠵,曆而不爽些。”後郭沫若在《屈原賦今譯》中將“露雞”解釋為“鹵雞”,即將處理好的嫩母雞投入五味調和的鹵汁中鹵煮而成。到北魏時,鹵法技藝已臻於成熟。《齊民要術》中曾介紹“綠肉法”,“用豬、雞、鴨肉,方寸準,熬之。與鹽、豉汁煮之。蔥、薑、橘、鬍芹、小蒜,細切與之,下醋。”至明清,鹵水的材料和配方基本固定,從此“鹵”在美食烹飪中使用越來越廣泛。
n鹵味既可登上廟堂,又可行於江湖。發展至今,鹵烹的配料越來越復雜,有的甚至可用上百種香料;醬色的材料也不拘於醬油,還有非常多的醬料,比如黃豆醬、辣椒醬、甜麵醬、柱侯醬、XO 醬、紅麯等,而且製作鹵味的方法越來越多樣,鹵法與炸、煎、蒸、醃、燒等法的組閤搭配,使得鹵味的種類越來越豐盛,讓我們的選擇空間越來越大。
n所以,單單從美食齣發,又限於鹵味來講,我們確實生活在好的“食”代。
nPart 1 說一場鹵味秀
n鹽與鹵,鹵與鹽 12
n鹵,有輕骨茶味 17
n鹵,有醉人酒味 22
n好鹵料,好鹵味 27
n多味汁,多味鹵 30
nPart 2 城市的鹵味筆記
n北京吃主兒吃什麼 40
n濟南瓦罐兒烹至味 49
n十足開封“中”味 56
n質樸味正的武岡菜 64
n蘇州鹵味吃得講究 72
n重慶麻辣江湖食記 80
n啖啖貴陽的酸辣匯 87
n都說潮州有好味道 94
nPart 3 一場鹵的盛宴
n老鵝,老也不老 104
n鞦風一起便食鴨 113
n還是愛吃白切雞 124
n焚香自嘆盼牛肉 135
n傢常還是紅燒肉 146
n不念清白的豬蹄 158
n多吃排骨快長大 172
n有豆方成一食界 182
n蘇陀味的麵和粉 191
nPart 4 彆有一番鹵味
n獨樂樂的日本小食光 202
n過足酸辣癮的泰國菜 208
n如風速一般的印尼菜 214
n法國大餐裏的陽光味 220
n不能缺酸菜的德國菜 222
n我最近對那種能夠觸及靈魂的文字特彆著迷,不是那種華麗的辭藻堆砌,而是能在一字一句中感受到作者的真誠和情感的。這本書的名字“鹵惑人心”,聽起來就帶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仿佛有一種力量能夠勾起內心深處的情感。“惑”字,在我看來,既有迷惑、吸引的意思,也帶有一種淡淡的神秘感。我很好奇,作者究竟是想用鹵味來“惑”住人心,還是想通過“人心”來解讀鹵味?我設想,這本書或許會用一種非常細膩的筆觸,去描繪那些與鹵味相關的場景和人物。也許是某個深夜,一個人靜靜地鹵上一鍋菜,在裊裊升起的熱氣中,迴憶起過往的種種;也許是一傢人圍坐在一起,分享著剛齣鍋的鹵味,空氣中彌漫著溫馨和滿足;又或許,是某個久彆重逢的時刻,一盤熟悉的鹵味瞬間勾起瞭滿滿的迴憶,讓情感閘門瞬間打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給我一種情感上的共鳴,讓我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感受到生活中的點滴美好,以及那些隱藏在平凡味道背後的深刻情感。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很有意思,“鹵惑人心”,光聽名字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不知道裏麵講的是什麼,是關於鹵味美食的攻略,還是藉著鹵味來闡述某種人生哲理?或者,又是一種結閤瞭兩者的新奇嘗試?包裝封麵我也看瞭,設計得挺有質感的,不是那種花裏鬍哨的風格,看起來就很穩重,讓人覺得內容應該也是有料的。我平時就喜歡研究各種美食,尤其是那些帶有煙火氣、能夠慰藉人心的傢常味道,鹵味絕對是其中的佼佼者。從紅燒肉的醇厚,到鹵蛋的香糯,再到各種素菜的入味,每一種鹵製品的背後似乎都藏著一段故事,一種傳承。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那些隱藏在街頭巷尾的老鹵店,揭秘它們的獨門秘籍,或者,它能教會我如何在廚房裏,用最尋常的食材,做齣最令人迴味無窮的鹵味。也或許,作者會從鹵味的製作過程中,提煉齣生活的智慧,比如,食材的融閤,火候的掌握,慢燉的耐心,這些不都像是我們在人生道路上需要學習的嗎?總而言之,這本書的書名和給我的第一印象,都讓我充滿瞭期待,迫不及待想要翻開它,看看裏麵到底藏著怎樣的“鹵惑”。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將平凡事物賦予不凡意義的書籍情有獨鍾。“鹵惑人心”這個書名,讓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各種關於鹵味的畫麵:熱氣騰騰的鹵鍋,誘人的香氣,傢人朋友圍坐一起分享美食的場景,還有那些承載著記憶的老味道。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停留在菜譜層麵,而是能夠挖掘齣鹵味背後的文化內涵和情感價值。我特彆好奇,作者會如何將“鹵”與“人心”聯係起來?是探討鹵製過程中的耐心與堅持,如同人生中的磨礪;還是通過不同鹵味所代錶的地域特色,來展現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抑或是,藉著鹵味的香氣,去講述一些關於親情、友情、愛情的故事,讓讀者在品嘗美味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復雜而真摯的情感。我期待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些關於生活的新視角,讓我能從鹵味的香氣中,品味齣人生的百般滋味,感受到那種深入骨髓的溫暖和治愈。
評分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裏,找迴一些屬於自己的“慢時光”。我發現,做飯,尤其是一些需要花費時間和耐心的烹飪方式,能夠讓我瞬間沉靜下來,專注於手中的食材,享受過程帶來的平靜。鹵味,就是我一直以來非常感興趣的一個領域。它不像炒菜那樣瞬息萬變,需要恰到好處的火候和技巧,鹵製更多的是一種溫和的等待,是一種讓味道慢慢滲透、食材慢慢軟化的過程。我一直覺得,能夠做齣令人稱贊的鹵味,不僅僅是廚藝的體現,更是對生活一種細緻入微的理解和尊重。這本書的書名“鹵惑人心”,對我來說,不僅僅是關於鹵味的“惑”,更是關於“人心”的“惑”。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將烹飪的技藝與人情世故巧妙地結閤在一起?是分享一些關於親情、友情、愛情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又恰巧與鹵味緊密相連?比如,一份媽媽親手鹵製的豬蹄,裏麵承載著多少的關愛;一次朋友聚會,大傢圍坐在一起分享鹵味,又凝聚著多少的歡樂。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溫暖的慰藉,讓我不僅僅學會做幾道好吃的鹵菜,更能從中體會到生活中的真摯情感,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人心”。
評分我是一個對傳統文化頗感興趣的讀者,總覺得那些流傳下來的手藝和味道,蘊含著無盡的智慧和曆史的沉澱。“鹵惑人心”這個書名,第一眼就吸引瞭我,它帶給我一種古老而又充滿魅力的感覺。我猜測這本書可能不僅僅是關於製作鹵味那麼簡單,或許它還會深入探討鹵味在中國飲食文化中的地位和演變,甚至是不同地區、不同流派的鹵味特色。我尤其喜歡研究那些有傳承的老味道,它們背後往往有著傢族世代相傳的秘方,以及一段段動人的故事。作者能否帶我領略不同地域的鹵味風情?例如,川鹵的麻辣鮮香,蘇鹵的鹹甜適口,浙鹵的醇厚迴甘,又或者是一些地域性極強的特色鹵味。我還希望能從書中瞭解到關於鹵製過程中,那些看似簡單的調味料背後所蘊含的講究,比如,哪種醬油更適閤提鮮,哪種香料能更好地去腥增香,以及不同食材搭配的奧秘。這本書,仿佛是一扇通往中華飲食文化深處的窗口,我期待著能在其中尋找到更多關於“鹵”的智慧,以及它如何“惑”動人心,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連接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橋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