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炒”出来的下饭菜
定价:29.80元
作者:甘智荣
出版社: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388882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很多人面对同样的食材、重复的菜品都没有吃饭的食欲。其实,炒菜菜是可以做到天天不重样、好吃又下饭的。本书从实用、诱人、美观出发,精选94道家常小炒,让餐桌每天都丰富多彩,让家人喜欢你做的下饭菜。
内容提要
本书从实用、诱人、美观出发,精选94道家常小炒。章介绍怎样炒出来的菜下饭;第二章介绍常常出现在餐桌上,超级下饭的10道经典小炒;第三章介绍了20道爽口的蔬菜小炒;第四章介绍了31道喷香的肉禽小炒;第五章介绍了9道营养的蛋类小炒;后一章介绍的是24道鲜香的水产小炒。
目录
CHAPTER1
这样炒出来的菜下饭
002 各种炒法,手到擒来
004 炒菜的五大关键因素
008 食材选购、处理和炒菜技巧
014 炒菜基础酱汁大集合
CHAPTER2
下饭指数爆棚的十大炒菜
018 手撕包菜
019 干煸四季豆
021 京酱肉丝
023 鱼香肉丝
025 蚂蚁上树
027 干锅肥肠
029 蚝油牛肉
031 宫保鸡丁
033 茶香香酥虾
035 辣炒蛤蜊
CHAPTER3
令你欲罢不能的爽口蔬炒
039 葱油炒豆苗
040 珊瑚包菜
041 养颜小炒
043 酸辣土豆丝
045 酱香土豆片
047 鱼香茄子
049 地三鲜
051 彩椒炒百合
053 山药炒秋葵
055 咖喱双椒炒南瓜
056 海苔小青椒
057 香辣藕条
058 核桃嫩炒莲藕
059 樱花豆腐
061 三杯豆腐
063 香干烩时蔬丁
064 蘑菇炒豌豆
065 盐酥杏鲍菇
066 金针菇鲜炒丝瓜
067 蒜香口蘑
CHAPTER4
令人食指大动的喷香炒肉
071 双蔬炒丸子
073 抓炒里脊
075 香辣韭薹炒肉丁
076 辣椒炒肉
077 盐煎肉
079 尖椒炒猪肚
080 罗汉笋炒猪肝
081 胡萝卜炒猪肝
082 葱香沙肝
083 香菜炒猪腰
085 蒜香秋葵炒牛肉
086 竹笋炒牛肉
087 辣炒卤牛肉
088 葱香牛柳
089 黑椒杏鲍菇牛肉粒
091 干豆角炒牛肚
093 清凉薄荷炒羊肉
094 羊肉片炒小米
095 芒果炒鸡柳
096 椰子油鸡肉
097 山药莴笋炒鸡片
098 彩椒西蓝花炒鸡片
099 青椒炒鸡肉丁
101 秘制鸡胗花
102 湘味鸡胗
103 双椒爆鸡胗
105 泡椒炒鸭肉
106 小炒腊鸭肉
107 酱香鸭翅
108 蒜苗炒鸭肠
109 老干妈炒鸭肠
CHAPTER5
眼花缭乱的花式炒蛋
112 虾皮双椒鸡蛋
113 银鱼炒蛋
115 香辣金钱蛋
117 香菇炒鸡蛋
119 咸鸭蛋黄炒什锦
120 葱花鸭蛋
121 嫩姜炒鸭蛋
123 鹌鹑蛋烧板栗
125 番茄酱鹌鹑蛋
CHAPTER6
鲜香无比的水产小炒
129 金沙鱼条
131 避风塘炒鱼
132 木耳炒鱼片
133 黄金草鱼
134 香辣小黄鱼
135 响油鳝丝
136 甜豆荚挂花枝
137 青椒炒墨鱼
139 油爆大虾
140 奶油炒虾
141 椰香鲜虾
142 辣味椰子虾
143 椰子油炒虾
145 咖喱炒虾
147 咖喱炒蟹
148 辣炒蟹
149 蒜香炒蟹
151 九层塔炒海瓜子
152 泡菜炒花甲
153 土豆圣女果炒蛤仔
155 啤香蛏子
156 滑蛋蚵仔
157 香芹辣椒炒扇贝
158 鱼饼炒蘑菇
作者介绍
甘智荣 从事烹饪工作多年,熟练掌握粤、川、鲁、湘、赣、闽等诸多菜系美食的烹调,擅长冷热菜制作、食品雕刻、面点工艺,特别是对新派菜品有很多研发创意,能将当前盛行的刀工技法、调味工艺及烹饪技法组合起来。被多家大型酒店聘任为策划师和技术顾问,担任多所大院校专业技术主任及烹饪讲师,创办智荣厨艺(.zhirongcook.)多年来,并长年开设家常菜、家庭厨艺、食品雕刻、厨师进修等各类长短期培训及远程教学课程。
文摘
序言
最近对烹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那些能够让米饭“一扫而空”的下饭菜。偶然间在书店翻到一本看起来很不错的菜谱,虽然这本书我还没来得及细看,但光看标题就让我充满了期待:“满58包邮‘炒’出来的下饭菜”。这名字本身就透露着一种亲切和实用,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厨在向你招手,告诉你,那些让你垂涎欲滴、食欲大开的家常美味,其实并不复杂,只需要掌握一些“炒”的技巧,就能轻松在家复刻。我尤其喜欢“炒”这个字,它包含了各种温度、各种手法,能让食材在锅中碰撞出最诱人的火花,释放出最原始的鲜美。想到那些滋滋作响的声音,闻到空气中弥漫的香气,就觉得生活充满了烟火气。我希望这本书里能有关于如何掌握火候、如何处理不同食材的技巧,比如如何让肉类炒得更嫩滑,如何让蔬菜保持脆爽,以及如何调配出恰到好处的调味汁,让每一口都恰到好处。我对里面的食谱充满了好奇,不知道里面会不会有我从小吃到大的那些经典下饭菜,比如家常回锅肉,比如青椒肉丝,或者一些我从未尝试过但听起来就很美味的创新菜肴。总之,这本书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希望,我迫不及待地想把它带回家,开始我的下饭菜探索之旅。
评分作为一个对美食有着执着追求的业余厨师,我一直都在寻找能够提升我烹饪技艺的宝典。这本书的题目《满58包邮“炒”出来的下饭菜》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对于我来说,“下饭菜”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对生活的热爱。而“炒”这个字,在我看来,更是中式烹饪的灵魂之一,它蕴含着火候的艺术、食材的碰撞以及调味的神韵。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一个更加广阔的“炒”菜世界。我希望它能详细地解析各种炒菜的技巧,比如如何控制火候的大小和稳定性,如何在锅中快速有效地翻炒,如何让各种食材在短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口感和风味。同时,我也对书中可能包含的关于食材处理和搭配的建议感到好奇,比如如何选择最新鲜的食材,如何对食材进行恰当的预处理,以及如何将不同的食材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令人惊艳的下饭菜。我相信,这本书一定会为我带来新的灵感和启发,让我的厨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评分我对烹饪的热情一直很高,尤其钟情于那些能够瞬间征服味蕾、让食欲如同野火般燃烧的菜肴。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满58包邮“炒”出来的下饭菜》这本书时,内心是充满惊喜的。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究书中的具体内容,但光是“下饭菜”这三个字,就已经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了一幅幅美味的画面: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米饭,搭配上色泽诱人、香气四溢的炒菜,简直是人间至味。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在家也能轻松做出餐厅级下饭菜的希望。我特别好奇书中会不会分享一些独家的“炒”功秘籍,比如如何才能让菜肴的口感达到那种外焦里嫩、或者脆嫩多汁的境界。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去判断食材的最佳烹饪时机,如何在锅中快速翻炒,让各种味道完美融合。而且,我一直觉得,好吃的下饭菜往往离不开恰到好处的调味,所以我也非常期待书中能有关于各种调味料的妙用,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菜肴来调配出最适合的酱汁,让每一道菜都能成为米饭的绝佳伴侣。
评分最近一直在琢磨着如何在家做出更具“锅气”的菜肴,那种一上桌就能让人食欲大开的美味。偶然间看到《满58包邮“炒”出来的下饭菜》这本书,感觉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对“炒”这种烹饪方式情有独钟,因为只有通过恰到好处的翻炒,才能让食材的鲜味充分释放,并且与各种调味料完美融合,产生令人回味无穷的香气。这本书的标题就直接点出了它的核心内容,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地介绍各种不同类型的“炒”菜,从家常小炒到稍有难度的特色菜,都能有所涵盖。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才能让肉片炒得滑嫩不柴,如何让蔬菜保持翠绿爽脆,以及如何掌握好各种酱汁的配比,才能做出真正“下饭”的味道。想象一下,在周末的午后,能够轻松地为家人朋友烹饪几道香喷喷的炒菜,那种成就感一定非常美妙。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的烹饪之路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让我对未来的厨房探索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虽然我还没开始深入阅读其内容,但整体给人的感觉是专业且用心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方,标题“满58包邮‘炒’出来的下饭菜”醒目有力,色彩搭配也比较和谐,很容易吸引到像我这样对美食烹饪感兴趣的读者。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图片色彩饱满,这对于一本菜谱来说至关重要,因为精美的图片能够直观地展示菜肴的最终成品,激发读者的烹饪欲望。我注意到书中似乎还包含了一些烹饪基础知识的介绍,比如刀工、火候的掌握,甚至一些关于食材选择和搭配的建议。这些细节的处理,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像是一位耐心的烹饪老师,循序渐进地指导读者。我对书中可能包含的“炒”的技巧尤为期待,毕竟“炒”是中餐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考验功底的烹饪方式之一。我希望作者能够详细讲解各种炒制的手法,比如滑炒、爆炒、煸炒等,以及它们适用于哪些食材,如何通过不同的手法达到不同的口感和风味。这种系统性的讲解,对于我这样的烹饪初学者来说,将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