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明教程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52308518 |
| 出版年份: | 2015年8月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161页 |
| 开本: | 1/16 |
| 图书定价: | 38.00元 |
| 实际重量: | 381 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明教程》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赵维平,是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系主任,中日音乐文化研究学科带头人。
章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史前—公元前1046年)
节概述
第二节音乐的起源
第三节远古夏商时期的乐舞
第四节远古时期的乐器
第五节宫廷乐师与音乐家
思考练习题
第二章周秦时期的音乐(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06年)
节概述
第二节宫廷音乐
第三节乐器及乐律的发展
第四节音乐思想及音乐理论
思考练习题
第二阶段多元音乐融合时期
第三章两汉三国时期的音乐(公元前206年—公元265年)
节概述
第二节音乐机构——汉乐府
第三节音乐的体裁
第四节乐器与乐律理论
思考练习题
第四章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265年—589年)
节概述
第二节民间音乐
第三节西域音乐的东流
第四节古琴音乐
第五节乐律学的发展
思考练习题
第五章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581年—960年)
节概述
第二节山歌、小曲与诗乐
第三节宫廷音乐
第四节音乐机构
第五节乐曲与乐器
第六节记谱体系与乐律学的发展
第七节音乐家
第八节外来的音乐家与对外交流
思考练习题
第三阶段民族文化绽放时期
第六章宋元时期的音乐(960年—1368年)
节概述
第二节曲子及词乐的发展
第三节说唱音乐
第四节歌舞大曲的演进与戏曲、杂剧音乐的发展
第五节器乐
第六节音乐理论的发展
思考练习题
第七章明清时期的音乐(1368年—1911年)
节概述
第二节民间小曲
第三节曲艺音乐
第四节戏曲音乐的展开
第五节民间歌舞音乐
第六节民间器乐
第七节乐律理论的发展及其曲谱集成的出版
第八节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思考练习题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明教程》由中国的固有音乐积淀时期、多元音乐融合时期与民族文化绽放时期三大部分构成,共七章。世界音乐发展时期属于中国近现代音乐部分,这里还未有涉及,待将来机会成熟后予以补充完成。笔者试图通过音乐史实录的形式,从音乐发展脉络着手,贴近历史事实,真实地再现我国音乐历史发展的进程。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学术严谨性与通俗易懂之间找到的那个绝妙平衡点。对于初学者而言,它提供的框架清晰,脉络分明,关键概念的解释力道恰到好处,不会让人望而却步。然而,对于资深研究者来说,书中隐藏的那些对现有主流观点的审慎质疑和新颖的考证角度,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比如,关于某个特定乐器的起源争议,作者旁陈了多种学说,并用出土文物和文字记载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分析,这种深挖到底的治学态度,让人深感佩服。书后的注释和参考文献部分也做得极其详尽,每一处引文的出处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极大地提高了资料的可信度和后续研究的便捷性,体现了扎实的学术功底。
评分这本书在内容组织上的逻辑性,堪称一绝。它不是简单地堆砌史料,而是构建了一个层层递进的知识体系。作者似乎深谙读者的认知规律,总是在关键转折点设置小结,帮助我们巩固前文所学,并为下一阶段的探讨做好铺垫。比如,从雅乐到俗乐的过渡部分,作者处理得非常自然流畅,将礼制音乐的僵化与民间音乐的蓬勃生命力做了鲜明对比,使得读者能清晰地感受到音乐审美趣味的巨大转变。这种结构化的叙述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让原本庞大复杂的历史信息,被梳理得井井有条,即便是跨越千年的不同音乐形态,也能在作者的笔下找到内在的联系和继承关系。
评分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远超预期。我原本只是想快速了解一下中国古代音乐的整体面貌,但很快发现,它提供的许多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对于我理解现代民族音乐的创作思潮也大有裨益。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乐律的探讨,不仅限于理论推演,还结合了当时乐器的实际音高和音色特点进行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场感。更难得的是,作者在介绍传统乐器时,对它们的形制演变描述得极为细致,配以必要的图示(即便是文字描述的图示),让人对这些古老乐器的想象不再是模糊的轮廓。这本书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常读常新的案头必备参考书,它拓宽了对“音乐史”这一概念的理解边界。
评分阅读这本音乐史著作的体验,简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程。作者的叙事手法极为高超,他没有采用那种枯燥乏味的编年史罗列方式,而是将音乐的发展脉络巧妙地融入到当时的社会、哲学、乃至宫廷礼仪之中,使得每一个时期的音乐变化都有了深刻的时代背景支撑。比如,在论述先秦雅乐时,作者引用的文献资料旁征博引,却又娓娓道来,仿佛能听到周公制礼作乐时的庄重与肃穆。语言风格时而雄浑,时而细腻,尤其在分析唐宋燕乐的盛衰时,那种对逝去繁华的惋惜之情,透过文字扑面而来,极具感染力。它不像教科书,更像一位博学的长者,在炉火旁,向你娓娓道来华夏五千年音乐文明的兴衰起伏,让人完全沉浸其中,爱不释手。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别出心裁,封面采用了一种古朴典雅的靛蓝色,搭配着烫金的篆书标题,光是看着就让人心生敬意。内页的纸张质感非常出色,触感温润,印刷的清晰度更是无可挑剔,即便是那些年代久远的乐谱插图,也能看得出细致的纹理和笔触,这一点对于研究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装帧的坚固程度也让人放心,厚实的封面和精良的装订,预示着它是一本可以长久珍藏的学术精品。书本的开本设计也十分合理,既保证了阅读时的舒适度,又方便携带和查阅,放在书架上,它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而且,出版社在细节处理上做得非常到位,比如章节之间的过渡页设计,都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纹饰,这些细微之处,无不体现了出版方对这部历史著作的尊重与匠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