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全国高等院校教师教育音乐教材:音乐(附MP3两张) |
| 丛书名: | |
| 作者/主编: | 分册主编,王稼祥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52303254 |
| 出版年份: | 2013年11月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198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58元 |
| 实际重量: | 358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院校教师教育音乐教材:音乐》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编写说明
走进音乐(前言)
单元金色年华花蕾吐艳
天真烂熳
欣赏感受
童年的回忆(钢琴与乐队)
牧童短笛(钢琴独奏曲)
梦幻曲(大提琴独奏曲)
歌唱实践
让我们荡起双桨(领唱、合唱)
摇篮曲(二部合唱)
拓展探究
难忘师恩
欣赏感受
与爱同行(男女声二重唱)
飞来的花瓣(二部合唱)
歌唱实践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女声独唱)
教师圆舞曲(独唱、伴唱)
拓展探究
青春激扬
欣赏感受
放飞青春(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主题歌)
少女的祈祷(钢琴独奏曲)
歌唱实践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齐唱)
青春舞曲
拓展探究
第二单元激情岁月光辉历程
时代丰碑
欣赏感受
四渡赤水出奇兵(领唱、合唱)
过雪山草地(领唱、合唱)
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
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
歌唱实践
保卫黄河(轮唱)
英雄赞歌(领唱、合唱)
拓展探究
祖国颂歌
欣赏感受
祖国颂(混声合唱)
红旗颂(管弦乐曲)
歌唱实践
共和国之恋(齐唱)
大中国(齐唱)
我和我的祖国(二部合唱)
拓展探究
喜庆佳节
欣赏感受
春节序曲(管弦乐曲)
金蛇狂舞(民族器乐合奏曲)
歌唱实践
好日子(女声独唱)
祖国,你好
拓展探究
第三单元锦绣河山满园春色
田园牧歌
欣赏感受
大地飞歌(女声独唱、伴唱)
牧歌(无伴奏合唱)
溪边景色(《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二乐章)
歌唱实践
我们的田野(三部合唱)
草原上的家园(二部合唱)
拓展探究
高山流水
欣赏感受
青藏高原(女声独唱)
流水(古琴曲)
沃尔塔瓦河(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
歌唱实践
大海啊,故乡(齐唱)
长江之歌(二部合唱)
拓展探究
春满人间
欣赏感受
新疆之春(小提琴独奏曲)
春之声圆舞曲(管弦乐曲)
歌唱实践
春之歌(女声独唱)
渴望春天(二、三部合唱)
拓展探究
第四单元五彩缤纷花团锦簇
民族花环
欣赏感受
川江船夫号子(四川民歌)
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民歌)
翻身五更(东北民歌)
撤起你的盖头来(新疆维吾尔族民歌)
酒歌(藏族民歌)
森吉德玛(蒙古族民歌)
百鸟朝凤(唢呐独奏曲)
二泉映月(二胡独奏曲)
十面埋伏(琵琶独奏曲)
雨打芭蕉(广东音乐)
歌唱实践
茉莉花(江苏民歌)
龙船调(湖北民歌)
拓展探究
异国风情
欣赏感受
阿里郎(朝鲜民歌)
星星索(印度尼西亚民歌)
剪羊毛(澳大利亚民歌)
伏尔加船夫曲(俄罗斯民歌)
红河谷(加拿大民歌)
在路旁(巴西民歌)
爱的浪漫曲(西班牙民歌)
飞驰的鹰(笛子独奏曲)
云雀(排箫独奏曲)
bB大调玛祖卡舞曲(钢琴独奏曲)
匈牙利舞曲第五首(管弦乐曲)
蓝色探戈(手风琴与乐队)
歌唱实践
深深的海洋(女声二部合唱或二重唱)
美丽的村庄(三部合唱)
拓展探究
第五单元真情永远爱在人间
乡音乡情
欣赏感受
父老乡亲(女声独唱)
思乡曲(小提琴独奏曲)
回家(萨克斯管独奏曲)
歌唱实践
念故乡(二部合唱)
常回家看看(女声独唱)
家和万事兴(男声独唱)
拓展探究
情深谊长
欣赏感受
让世界充满爱
手拉手(领唱、合唱)
歌唱实践
我们是朋友(合唱)
同一首歌(领唱、合唱)
拓展探究
我心永恒
欣赏感受
小夜曲(独唱)
致爱丽丝(钢琴独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歌唱实践
灯碗碗开花在窗台(女声合唱)
红莓花儿开(苏联影片《幸福的生活》插曲)
拓展探究
第六单元艺苑荟萃星光灿烂
诗情画意
欣赏感受
阳关三叠(合唱曲)
渔舟唱晚(筝曲)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交响音画)
《丝绸之路》三部曲(电子音乐)
歌唱实践
半个月亮爬上来(三部合唱)
乘着歌声的翅膀(二部合唱)
拓展探究
梨园风采
欣赏感受
重整河山待后生(电视剧《四世同堂》主题歌)
蝶恋花·答李淑一(弹词开篇)
智斗(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越剧《红楼梦》选段)
谁说女子不如男(豫剧《花木兰》选段)
歌唱实践
满工对唱(黄梅戏《天仙配》选段)
都有—颗红亮的心(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
甘洒热血写春秋(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
拓展探究
影视之声
欣赏感受
海霞组曲(根据影片《海霞》音乐改编)
《叶赛尼亚》主题音乐(墨西哥影片《叶赛尼亚》选曲)
我心永恒(美国影片《泰坦尼克号》主题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
走进西藏(电视剧《孔繁森》主题歌)
歌唱实践
真心英雄(影片《重案组》插曲)
啊,朋友(南斯拉夫影片《桥》插曲)
拓展探究
剧院魅影
欣赏感受
洪湖水,浪打浪(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曲)
饮酒歌(歌剧《茶花女》选曲)
歌剧《卡门》序曲(管弦乐曲)
《弓舞》与《花香鼓舞》(民族舞剧《小刀会》选曲)
《天鹅主题》与《四小天鹅舞曲》(芭蕾舞剧《天鹅湖》音乐选段)
回忆(音乐剧《猫》选曲)
歌唱实践
绣红旗(歌剧《江姐》选曲)
军民团结一家亲(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
拓展探究
附录
一、读谱知识
常用单纯音符
常用附点音符
常用休止符
常用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
常用变音记号
常用力度标记
常用速度标记
常用表情术语
其他常用记号
二、曲式体裁
歌曲的体裁
器乐作品的体裁
三、名词解释
四、中外音乐史常识
中国音乐史常识
西方音乐史常识
《音乐》是2006年版的重版,教材内容包括:
1. 经典音乐作品欣赏(占全部内容的二分之一以上)。
2. 歌曲演唱(包括一定数量的合唱作品及少年儿童歌曲)。
3. 音乐基础知识。
4. 读谱基础知识等四个部分。
《音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级规划教材》适合非音乐大专以上学历,将来从事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工作的大学生及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学生。
这本书的装帧质量和纸张的质感也让我感到非常满意,这虽然是技术层面的评价,但在长时间阅读和反复翻阅的“实操”过程中,体验感至关重要。内页的纸张厚实,油墨印刷清晰,即便是用荧光笔做了大量标记,也不会有墨水洇开或透到背面的困扰,这对于需要反复做笔记和圈点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太贴心了。我过去买过几本外版引进的教材,虽然内容出色,但纸张太薄太亮,看久了眼睛非常累。这本国内出版的教材在细节上处理得非常到位,显示出出版社对学术教材应有的尊重和专业性。能感受到,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让人愿意长期珍藏和使用的工具书,它的品质本身就在无声地传递着对音乐研究严肃性的肯定。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听一位资深音乐学院的教授推荐这本书的,说它在处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在西方和声体系中的融合与转化”这一难题上,有着独到的见解。果不其然,书中专门开辟了一个章节来探讨这个问题,这在一般的教材里是很少见的。它没有简单地将五声音阶套用在大小调和弦上,而是深入探讨了调式间的相互渗透以及如何构建既有民族特色又不失逻辑连贯性的和声语言。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论述中展现的那种审慎和严谨,他引用了大量的案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比如对某位近现代作曲家室内乐作品中转调手法的细致拆解,几乎到了“显微镜式”观察的程度。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对着钢琴反复试奏书上给出的和弦进行,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微妙的色彩变化。这本书的价值,不光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它启发了一种超越教科书的音乐思维方式,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对“好听”和“合理”的定义。
评分这本新得手的乐理教材,封面设计得相当朴实,一看就是那种深耕学术、不事张扬的类型。我拿到手先翻了目录,感觉内容编排得非常系统,从基础的和声学概念讲起,逐步深入到复杂的复调写作和曲式分析,覆盖面很广。特别是关于近现代和声的讲解部分,作者似乎用了不少篇幅来梳理那些打破传统调性的和声进行,引用了很多二十世纪音乐的实例,这对于我们这些想在理论上有所突破的研究生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过去很多教材在这块讲得比较单薄,要么就是简单罗列了几个和弦,要么就是停留在教科书式的讲解上,缺乏深入的剖析。但这本书不同,它更像是带着你在音乐的迷宫里走,每一步都有清晰的指向,同时又鼓励你去探索新的可能性。尤其是教材中穿插的一些作曲家的手稿片段或者早期草稿的分析,让我对作品的生成过程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这可比单纯听录音或看总谱要有意思多了。这本书的厚度也让人踏实,感觉内容充实,绝对是考研路上可以信赖的“大部头”。
评分说实话,我对很多音乐理论教材的“枯燥感”深有体会,那些密密麻麻的五线谱和公式堆砌在一起,很容易让人望而生畏。但这本教材在排版和图示方面做得相当人性化。它大量使用了清晰的图表和不同颜色的标记来区分不同的音乐结构层次,比如在讲解赋格的呈示部时,不同声部的进入点和主导动机的变形都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标识出来,使得原本复杂的对位关系一目了然。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解释一些抽象概念时,常常会引用通俗易懂的类比,比如将曲式结构比作建筑的框架,将和声色彩比作绘画中的光影处理。这种叙事手法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高深理论的学生,也能快速抓住核心要点。我个人认为,这种教学设计理念非常先进,它兼顾了学术的深度和学习的友好性,让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探索的乐趣而非单纯的记忆负担。
评分我主要利用这本书来准备我的专业基础课复习,特别是针对那些开放性的分析题型,这本书简直是“神器”。我发现,很多标准的参考答案往往只触及了问题的表层,而这本书提供的分析框架,能够引导我挖掘出作品更深层次的结构逻辑和作曲家当时的创作意图。比如在分析奏鸣曲式时,它不仅讲解了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的标准结构,还详细对比了不同历史时期(古典主义早期、中期、晚期以及浪漫主义)在处理“冲突与解决”这一核心戏剧性上的演变差异。这种对历史脉络和风格特征的紧密结合,让理论学习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串联,而是融入到了整个音乐史的宏大叙事中。我已经习惯在每次做习题时,都对照着书上的相关章节进行反思和补充,很多之前模糊不清的概念,在书中的系统梳理下,都变得清晰、立体起来,简直是考研路上效率倍增的利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