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4)
:69.00元
售价:46.9元,便宜22.1元,折扣67
作者:阮伟钟秉枢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50976129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4》在继承和沿袭前两年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于年度热点话题的探讨和剖析。对国人关注的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发展问题,青少年国民体质问题,于年度盛会全运会等热点话题进行了研究和解读,极大地提升了体育蓝皮书的实时性、前瞻性、性以及可读性。在立足于事实、数据、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业视角和理性解读,给出前沿的体育产业深度调查报告和研究成果。
Ⅰ 总报告
1 2013~2014年中国体育竞赛产业分析与展望
一 体育竞赛产业的市场分析
二 中国特色的体育竞赛产业生产模式
三 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四 结论
Ⅱ 分报告
2 2011年我国运动竞赛业格局分析
3 2014年体育健身业格局与市场前景分析
4 体育用品业格局与市场前景分析
5 体育场馆业格局与市场前景分析
6 媒介融合对中国体育电视业的影响
——以广东电视台体育频道为例
Ⅲ 热点篇
7 中国三大球产业发展分析
8 全运会场馆探析
9 新形势下对全运会几个问题的分析
10 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体育学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Ⅳ 经典案例篇
11 中国马术赛事产业发展报告
12 山东省滨海休闲体育产业集群空间构建及对策研究
13 中国体育文化产业的新星
——华江特许经营模式分析报告
Abstract
Contents
阮伟,男,博士。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北京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的创建人。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院体育理论专业并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央电视台体育部。1990年——1994年从事记者、编辑、责任编辑等工作。1994年——2004年从事十年制片人的岗位工作。2005年任中视体育推广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至今。中国本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08~2010)》的牵头人;国家体育总局部级重点课题“体育与城市发展关系”的负责人、广电总局部级重点课题“中国体育电视产业发展战略”的负责人,多个高校的研究生导师。多年来,亲历体育、体育电视、体育电视经营、体育赛事经营及管理、体育赛事品牌营销等领域,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参与报道了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世界杯等多项国际、国内单项和综合性体育赛事,从记者、编辑到责任编辑、制片人,参与并见证了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成立。七年间,制造了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业绩平均每年以几乎100%的速度递增发展的奇迹,同时也是“央视·IMG”合资公司的创建人、央视《第五频道》杂志的创建人。。钟秉枢,男,1959年1月出生。教授、教育学博士,首都体育学院院长,北京体育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教练教育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大体联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排联规则委员会委员、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空手道分会主席、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教育技术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技术学会高校体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传播学会体育传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体育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文化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中国学校体育》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专家。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和高教管理方面的研究。截至2012年出版和发表了《我国运动员群体社会流动的研究》、《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其可持续发展》、《奥林匹克品牌》、《职业体育》、《我国综合型体育赛事改革的研究》、《执教成功之道》、《团队管理与领导艺术》等著作和译著20余部,论文300余篇,获得*教学成果二等奖多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近10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余项。
作为一个热爱体育、同时又关注行业发展的人,我对《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4)》这部厚重的报告充满了好奇。虽然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从书名和其所处的行业影响力来看,我预感这不仅仅是一本冰冷的统计数据汇编,更是一扇能够窥探中国体育产业脉搏的窗口。2014年,那是一个充满变革的年代,中国体育正经历着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许多政策和市场化的尝试都在这个节点上萌芽和发酵。我尤其期待书中能梳理出当年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比如新的体育政策的出台对产业格局的潜在影响,或是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如何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同时,我也对体育消费市场在2014年的具体表现感到好奇,当时人们对于体育健身、体育休闲、体育旅游等方面的需求是如何被满足的,又有哪些新兴的业态正在悄然兴起?报告中的数据分析,特别是对不同细分领域的营收、增长率、市场份额的呈现,无疑将为我构建一幅清晰的行业图景。此外,我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探讨当时体育人才培养、体育科技创新等话题,这些都是支撑一个产业长远发展的基石。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眼中,代表着一种系统性、前瞻性的视角,能够帮助我理解中国体育产业在2014年那个特殊年份所经历的阵痛与希望,为我日后更深入地参与和理解体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我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平时喜欢看看球赛,偶尔也会去健身房。对于《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4)》,我最大的期待是它能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我明白我的生活和体育产业到底有什么关系。2014年,我记得那时候好像有很多关于体育改革的消息,但我不太清楚具体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这些改革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本书能不能告诉我,比如当时有哪些体育项目变得更容易参与了?或者说,我喜欢的体育明星,他们的产业背后到底有多少人在忙活?我希望报告里能有一些关于“大众体育”发展的具体案例,比如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业余体育赛事的组织情况等等。这些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另外,我一直对体育消费市场很好奇,当时买一件运动装备大概需要多少钱?看一场比赛的门票是多少?或者说,有没有出现一些新的、有趣的体育消费方式?报告里会不会有这方面的数据,让我对当时的消费水平有个大概的了解?我也希望这本书能讲讲,当时中国的体育产业在世界上是个什么水平,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自豪的地方,或者说,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努力。如果这本书能让我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理解体育产业的发展,并且能感受到它与我们普通人的联系,那我就觉得这本报告非常有价值了。
评分作为一名曾经的体育从业者,我对《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4)》的期待,是其能否成为一份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行业蓝图。2014年,那是中国体育产业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的关键一年,也是许多新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我非常关注报告能否对当时体育产业的宏观环境进行深入剖析,比如,国家层面的产业政策是如何在地方层面落地生根的,又催生了哪些具体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具体的业务层面,我希望报告能提供对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业、体育场馆运营、体育赛事管理等核心领域的详细数据分析,特别是关于市场渗透率、消费者行为、以及盈利模式的演变。例如,当时健身房的经营情况如何?体育赛事的招商能力达到了什么水平?体育用品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是否有明显的变化?更进一步,我希望报告能对当时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诊断,比如人才短缺、融资困难、市场监管不完善等,并且能够提出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或发展建议。对于我们这些身处行业内部的人来说,一份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行业现状、把握发展趋势、甚至为我们决策提供依据的报告,其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因此,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本“行业宝典”,为我们在2014年那个充满活力的体育产业环境中指明方向。
评分我对《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4)》的关注点,更多在于其作为一份年度报告的学术价值和数据深度。2014年,中国体育产业正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各种新的商业模式、政策导向以及市场需求都在经历着重要的调整和演变。我非常期待报告能够提供一套系统、严谨的研究方法,对当年体育产业的各个细分领域进行详尽的数据分析。例如,在足球、篮球等职业体育领域,报告是否能深入剖析其商业化运作的现状,包括版权收入、赞助、门票等多元化的收入来源,以及俱乐部经营的效率和盈利能力。同时,对于新兴的体育业态,如线上体育教育、体育旅游、电子竞技等,我希望报告能提供关于其市场规模、增长潜力、以及主要的竞争格局的研究。此外,2014年正值中国体育产业政策密集出台的时期,我对报告能否对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以及分析其对产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抱有浓厚的兴趣。例如,关于简政放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事业的政策,在当年是否已经初见成效,并对产业发展模式产生了怎样的改变。总而言之,我期待这份报告能够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翔实的数据支撑,为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以及行业从业者提供一份具有高度参考价值的年度发展报告。
评分对于《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4)》,我更多的是从一个行业观察者的角度去期待。2014年,距离现在虽然不算太遥远,但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之快,变化之剧烈,足以让当年的数据和分析成为重要的历史参照。我个人对报告中关于“体育+”概念的探讨尤为感兴趣。在2014年,互联网+的概念已经初露锋芒,而体育产业与互联网、科技、旅游、文化等领域的跨界融合,想必也已经有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报告能否清晰地描绘出当时这种融合的初步形态?比如,线上体育社区、体育APP、体育直播平台的兴起,以及它们对传统体育消费模式的冲击和重塑。我特别想了解,当时在政策引导下,哪些新兴体育业态得到了重点扶持,它们的商业模式和发展前景如何?报告中对于体育场馆的运营、体育赛事的商业化运作、以及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等传统优势领域的深入分析,我也非常期待。了解这些,有助于我更全面地把握中国体育产业的整体结构,以及其在国际体育产业中的位置。此外,报告是否能对当时的体育产业政策进行解读,分析其落地情况和实际效果,这对理解当前政策的演变逻辑至关重要。这本书,对我而言,是回顾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的一个重要参考工具,它能否提供足够有深度的洞察,将是我衡量其价值的关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