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男足技术实力研究报告-(绿皮书 2016)
定价:68.00元
作者:张辉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30817414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体育比赛数据分析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渐成为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得力助手,同时也受到各类媒体和球迷的欢迎。例如,美国的STATS、英国的OPTA、意大利的DELTATRE等是这个领域先进技术的代表与潮流。 n
张辉、成守彬著的《中国男足技术实力研究报告(绿皮书2016)》运用足球比赛汁算机辅助采集与分析系统,按照比赛时问顺序和场地区域,全程记录了中国男足2016年9场比赛的技战术行为数据,包括出场阵容、进攻与防守、射门与定位球、攻防态势变化、进球与失球、守门员技术和比赛犯规等内容,借此为中国足球教练员、运动员、球队和俱乐部管理人员、足球专业学生以及众多的球迷和足球爱好者提供2016年度中国男足完整的比赛数据和技术实力分析资料。 n
同时,我们希望通过不断改进足球比赛数据采集方法与数据分析和评估模型等,为教练员、运动员和广大读者朋友提供更加客观、准确和科学的数据分析资料,为中国足球运动的发展做出贡献。 n
后,衷心祝愿中国的足球运动能够健康、快速地发展,祝愿中国男足在今后的国际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目录
章 比赛技术实力分析指标及修改说明 n
节 进攻指标及其操作定义 n
一、进攻指标体系 n
二、进攻指标的操作定义 n
第二节 防守指标及其操作定义 n
一、防守指标体系 n
二、防守指标的操作定义 n
第三节 足球比赛综合实力系数计算方法 n
第二章 世预赛(40强赛)技术实力分析 n
节 中国队(主场)与马尔代夫队比赛技术实力分析 n
一、中国队与马尔代夫队出场阵容 n
二、中国队与马尔代夫队比赛进攻行为分析 n
三、中国队与马尔代夫队比赛防守行为分析 n
四、中国队与马尔代夫队比赛犯规情况 n
第二节 中国队(主场)与卡塔尔队比赛技术实力分析 n
一、中国队与卡塔尔队出场阵容 n
二、中国队与卡塔尔队比赛进攻行为分析 n
三、中国队与卡塔尔队比赛防守行为分析 n
四、中国队与卡塔尔队比赛犯规情况 n
第三章 热身赛技术实力分析 n
节 中国队(主场)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队比赛技术实力分析 n
一、中国队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队出场阵容 n
二、中国队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队比赛进攻行为分析 n
三、中国队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队比赛防守行为分析 n
四、中国队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队比赛犯规情况 n
第二节 中国队(主场)与哈萨克斯坦队比赛技术实力分析 n
一、中国队与哈萨克斯坦队出场阵容 n
二、中国队与哈萨克斯坦队比赛进攻行为分析 n
三、中国队与哈萨克斯坦队比赛防守行为分析 n
四、中国队与哈萨克斯坦队比赛犯规情况 n
第四章 世预赛(12强赛)技术实力分析 n
节 中国队(客场)与韩国队比赛技术实力分析 n
一、中国队与韩国队出场阵容 n
二、中国队与韩国队比赛进攻行为分析 n
三、中国队与韩国队比赛防守行为分析 n
四、中国队与韩国队比赛犯规情况 n
第二节 中国队(主场)与伊朗队比赛技术实力分析 n
一、中国队与伊朗队出场阵容 n
二、中国队与伊朗队比赛进攻行为分析 n
三、中国队与伊朗队比赛防守行为分析 n
四、中国队与伊朗队比赛犯规情况 n
第三节 中国队(主场)与叙利亚队比赛技术实力分析 n
一、中国队与叙利亚队出场阵容 n
二、中国队与叙利亚队比赛进攻行为分析 n
三、中国队与叙利亚队比赛防守行为分析 n
四、中国队与叙利亚队比赛犯规情况 n
第四节 中国队(客场)与乌兹别克斯坦队比赛技术实力分析 n
一、中国队与乌兹别克斯坦队出场阵容 n
二、中国队与乌兹别克斯坦队比赛进攻行为分析 n
三、中国队与乌兹别克斯坦队比赛防守行为分析 n
四、中国队与乌兹别克斯坦队比赛犯规情况 n
第五节 中国队(主场)与卡塔尔队比赛技术实力分析 n
一、中国队与卡塔尔队出场阵容 n
二、中国队与卡塔尔队比赛进攻行为分析 n
三、中国队与卡塔尔队比赛防守行为分析 n
四、中国队与卡塔尔队比赛犯规情况 n
第五章 中国队技术实力综合分析 n
节 中国队2016年比赛概况 n
第二节 中国队进攻技术实力综合分析 n
一、进攻技术行为综合分析 n
二、射门和定位球进攻综合分析 n
第三节 中国队防守技术实力综合分析 n
一、个人防守综合分析 n
二、小组防守综合分析 n
三、中国队防守射门和定位球进攻综合分析 n
第四节 中国队攻守转换综合分析 n
一、由守转攻综合分析 n
二、由攻转守综合分析 n
第五节 中国队与对手主要技术实力指标比较 n
一、主要技术实力指标与雷达图 n
二、中国队与对手的比较与分析 n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一本厚重的《中国男足技术实力研究报告-(绿皮书 2016)》,光是书名就足以让一位长久以来关注国足的球迷心头一震。2016年,那一年仿佛国足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无数的期待与隐忧交织。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那个时期一次深入肌理的剖析,它不仅仅是数据的堆砌,更像是将国足盘根错节的技术问题一一摊开,任由读者去审视。我最期待的是书中对球员个体技术特点的细致描绘,比如前锋的门前把握机会能力,中场核心的传球视野和组织调度,后卫线的防守硬度和预判能力,乃至守门员的扑救反应和出击时机。这些都是支撑一支球队硬实力的基石,而《绿皮书》是否能把这些“看不见”的细节量化,用科学的方法去解读,将是这本书价值的重要体现。此外,书中对于战术体系的分析也是一大看点,是保守稳健,还是积极进取?是依赖个人能力,还是强调团队配合?不同的战术理念对技术实力的要求截然不同,这本书能否揭示出当时国足在战术选择上的深层原因,以及这些战术选择对技术发挥的影响,我都非常好奇。总而言之,这本书承载了我对国足技术层面最根本的好奇心,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性的洞察。
评分读到《中国男足技术实力研究报告-(绿皮书 2016)》这个书名,我立刻联想到那个时期国家队在技战术层面常常遭遇的瓶颈。我最想从这本书里探究的是,它是否能够深入分析当时国足在技术环节上与亚洲顶尖队伍的差距究竟体现在哪些具体方面。是球员的停球、传球、接球这些基本功不够扎实?还是在高速对抗中的决策能力和技术运用能力不足?抑或是对球的控制能力,使得球队在大部分时间里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我很想知道,这本书是否能够通过具体的比赛录像分析、数据对比,甚至可能的技术测试结果,来佐证其结论。我也期待报告能对球员的“技术意识”有所阐述,即在特定比赛情境下,球员如何运用自身的技术解决问题,这往往是区分优秀球员和普通球员的关键。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揭示,国足在“技术层面”是否存在一些长期被忽视但却至关重要的问题,从而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是我非常期待的。
评分2016年的那支国足,记忆犹新,仿佛昨天才刚刚谢幕。翻开《中国男足技术实力研究报告-(绿皮书 2016)》,我首先关注的是书中对“技术实力”本身的定义和评估体系。毕竟,这项模糊的概念,如何被严谨地量化,是一门大学问。报告是否基于国际先进的足球数据分析方法?比如,它会如何衡量一名球员的“盘带成功率”?是单纯的次数累计,还是会考虑盘带的区域、面对的防守压力等因素?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对不同位置的技术要求进行了细分,例如,边锋的突破技术与中场组织者的传球技术,其评价标准是否会有显著差异?再者,报告中对“整体技术实力”的评估,是如何将个体技术汇聚成团队优势的?这涉及到球员之间的配合默契度、战术执行力以及比赛中的临场应变能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可操作的技术评估框架,让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也能窥见职业足球背后复杂的评价体系,理解技术在现代足球中的真正含义。
评分《中国男足技术实力研究报告-(绿皮书 2016)》这个书名,勾起了我对那个时期国足的点点滴滴的回忆,有欣喜,也有失落。我非常想知道,这本书是否能够提供一份详尽的、基于科学的球员能力评估报告。例如,它会如何评价一名球员的“创造力”?这是一种难以量化的特质,但在足球比赛中至关重要。书中是否会涉及到对球员“无球跑动”中的技术价值的分析,比如通过跑动来扯开空间,为队友创造机会,这同样是技术实力的体现。我也好奇,这本书是否能够对当时国足的青训体系进行技术层面的审视,比如,当下的青训模式是否能够培养出符合现代足球发展需求的技术型球员?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揭示,国足在技术发展上是否存在一些“断层”,或者说,我们所倡导的技术理念与实际培养出的球员能力是否脱节?我希望这本书能带给我们一些深刻的思考,关于如何从根本上提升中国男足的技术实力。
评分作为一个从足球的草创时期就关注中国足球的爱好者,《中国男足技术实力研究报告-(绿皮书 2016)》对我来说,是怀旧,更是探寻。2016年,那一年有太多未能实现的梦想,也有太多令人扼腕的瞬间。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对球员个体技术的分析,更能深入探讨技术与战术的融合,以及这种融合对球队整体表现的影响。比如,当时国足的边路进攻是否因为边后卫和边锋在技术配合上的不足而效率低下?中场的组织是否因为缺乏具备优秀传递和控球技术的球员而变得生硬?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对“身体对抗下的技术运用”进行详细的解读,毕竟,在亚洲足球的竞争环境中,身体对抗是无法回避的要素,而如何在对抗中保持技术动作的有效性,是衡量技术实力的一个重要维度。这本书能否帮助我们理解,技术实力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战术、体能、心理等诸多因素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一支球队的战斗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