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新书--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三部:终局 卷一(上下册) [美] 戴维M.格兰茨,[美]

正版新书--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三部:终局 卷一(上下册) [美] 戴维M.格兰茨,[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戴维M.格兰茨,[美] 乔纳森M.豪斯,小 著
图书标签:
  • 斯大林格勒
  • 二战史
  • 战争史
  • 历史军事
  • 格兰茨
  • 苏联卫国战争
  • 斯大林格勒战役
  • 军事历史
  • 历史
  • 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麦点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14994
商品编码:29699197775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三部:终局 卷一(上下册)

定价:129.80元

作者: 戴维M.格兰茨, 乔纳森M.豪斯,小小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1681499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方位多视角介绍斯大林格勒战役,参考了过去从未见过或被忽略的资料,将取代过去关于此战的历史记述。

内容提要


《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三部(卷一):终局》一书延续了戴维·格兰茨、乔纳森·豪斯对东线这场极具代表性的战役和希特勒头次重大战略挫败的全新的出色描述。作为《斯大林格勒战役三部曲》的第三部(卷),本书重点讲述了苏军的三个方面军在天王星行动中如何击败、消灭了两个罗马尼亚集团军,并包围了德国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的半数部队。《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三部(卷一):终局》以一部宏大战争著作的叙事力写就,与重点描述红军在斯大林格勒城内作战的《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二部:决战》一同构成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三部曲》的核心。

目录


“东线文库”总序
前言
章 灾难的框架
第二章 苏军的战略策划:“天王星”计划之起源
第三章 集结部队:苏军作战序列和“天王星”计划
第四章 11月18日的双方兵力对比
第五章 突破,11月19日-20日
第六章 包围圈封闭,11月21日-23日
第七章 消灭斯大林格勒包围圈,构设合围对外正面,11月24日-27日
第八章 消灭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合围对外正面和“土星”计划,11月28日-30日
参考资料

作者介绍


戴维·M. 格兰茨撰写过多部著作,包括《列宁格勒战役,1941—1944年》《朱可夫*大的败仗:1942年,红军“火星”战役的惨败》《蹒跚巨人:大战前夕的苏联红军》《巨人重生:大战中的苏联红军》《巴尔干的红色风暴:苏军进攻罗马尼亚的失败》。2008—2009年,他在南加州要塞军事学院担任马克?W. 克拉克客座历史教授。
乔纳森·M. 豪斯撰写过《20世纪的主兵种合成作战》,这位前职业军官、参谋长联席会议政治-军事分析员现在是美国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的军事史教授。格兰茨和豪斯的合著还包括《巨人的碰撞:红军是如何阻止希特勒的》和《库尔斯克战役》。
小小冰人,二战迷、著作者、翻译者,现聚焦于二战历史的研究与翻译。翻译的二战类书籍有:《东线狙击手——艾勒伯格回忆录》《*后的胜利——曼施坦因哈尔科夫反击战》《之门——切尔卡瑟战役》《雪白血红》《士兵》《东进》《焦土》《空中英豪》等。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三部《终局》卷一(上下册)的图书简介,内容聚焦于其历史背景、核心叙事、研究深度,并严格避免提及该书的具体内容,旨在勾勒出一部宏大战争史诗的轮廓。 --- 《终局: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最终篇章》(卷一、卷二) 一部定义了战争史的权威巨著,深入剖析人类历史上最残酷、最具决定性意义的转折点。 【时代背景:命运的交汇点】 1942年下半年至1943年初,广袤的伏尔加河畔,成为了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的绞肉机。德意志第三帝国倾尽其军事机器的全部力量,试图粉碎苏联的抵抗,夺取高加索的石油和斯大林格勒这座以“领袖”命名的工业重镇。这场战役,不仅仅是两个庞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直接碰撞,更是两种意识形态、两种文明生存方式的殊死搏斗。失败的代价,对任何一方而言,都意味着不可挽回的灾难。 本书所描绘的,正是这场史诗级对决中,最为惨烈和关键的阶段——“终局”的开始。它不再是单纯的战术描述,而是对战略、后勤、政治意志和人性极限的全面考察。 【核心叙事:从围攻到反击的战略蜕变】 本卷聚焦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战略转折点。前期的残酷巷战和逐屋争夺,耗尽了进攻方的锐气,也使防御方付出了难以估量的牺牲。然而,历史的指针从未停止转动。 这部著作细致入微地重建了东西方战线上围绕斯大林格勒展开的复杂博弈。它不仅关注前线部队的血肉横飞,更深入分析了苏德双方在最高统帅部层面的决策制定过程。德军的傲慢与后勤的枯竭如何共同催生了其致命的弱点?苏军的忍耐与伏尔加河东岸的坚守,又是如何孕育出后来那场惊天动地的战略反击? 卷一侧重于展示进攻方的最大努力与防御方的绝境求生。通过对双方军事部署、情报获取与误判的梳理,读者将清晰地看到,在看似僵持的表面下,酝酿着何种规模的战略变动。它探讨了德军在城市中陷入“消耗战”泥潭的深层原因,以及苏联红军如何利用时间和空间,逐步积累起足以扭转战局的资源和决心。 卷二则将笔触延伸至反攻的筹备与实施阶段。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防御反击,而是一次精心策划、跨越广阔战线的复杂钳形攻势。本书将详尽地解析这次行动的“计划、准备与实施”的全部维度。从后方基辅到伏尔加河畔,不同军团的协同、后勤物资的调动、以及对德军侧翼部队判断的准确把握,共同构筑了包围圈的成功基础。 【研究深度:多维度的历史重构】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对史料的深度挖掘和多维度叙事结构的构建。它超越了传统的“英雄与叛徒”的简单二元对立,力求呈现一个更贴近历史真实的复杂图景: 1. 战略层面: 深入剖析了最高统帅部(OKH与最高统帅部)的战略意图与现实执行之间的巨大鸿沟。对于两个主要参战国,如何平衡东西两线的压力,如何分配宝贵的装甲师和空军力量,本书进行了细致的量化分析。 2. 后勤与工业: 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看不见的后勤线。本书细致考察了苏德双方在补给运输、弹药配给、装备维修方面的巨大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最终体现在前线的火力密度和士兵的生存率上。 3. 战术细节: 通过对大量原始作战文书、地图和通信记录的研读,本书重现了师、团乃至营级单位在关键时刻的决策场景。这些微观层面的描述,为宏大的战略叙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鲜活的血肉。 【作者团队:权威性的保证】 本书的作者团队,是当代军事史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权威学者。他们基于数十年来在俄罗斯、德国以及西方国家解密档案中进行的田野调查和文献梳理,构建了一个令人信服且无可辩驳的叙事框架。他们的研究方法论,强调跨国界证据的交叉比对,确保了对历史事件的解读既具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对历史张力的精准把握。 【阅读体验:沉浸式的战争体验】 阅读《终局》,如同身临其境地参与到这场人类历史上最为密集的军事冲突中。文字的铺陈严谨而富有力量,即便是对军事史不甚熟悉的读者,也能通过作者清晰的路线图和对各方动机的剖析,理解这场战役为何会成为二战的决定性转折点。它不仅是一部关于军事行动的记录,更是一部关于人类在极端压力下所能展现出的韧性、愚昧与牺牲的史诗。 本书,是理解现代战争的起点,是触摸历史脉搏的必读之作。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都在寻找能真正触及斯大林格勒战役核心的读物,而《斯大林格勒三部曲》这个系列,尤其是它即将迎来的“终局”篇章,无疑满足了我对深度探索的渴望。戴维·M.格兰茨先生在军事历史领域的声望,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质量充满信心。虽然我尚未开始阅读,但仅仅是书名和其系列定位,就勾勒出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我特别期待作者如何在这一卷中,精细地剖析战役转折的关键节点,是如何从胶着走向决定性局面的。对于战役中的战术细节、战略意图,以及双方指挥官之间的博弈,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我猜想,卷一的部分将会着重于描绘战役初期或中期一些至关重要的军事行动,为最终的“终局”积蓄力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个精密的解剖刀,层层剥开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复杂性,展现出这场历史性战役背后不为人知的细节和深度。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的非常大气,很有分量感,光是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它传递出的厚重历史感。我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史料和研究,而戴维·M.格兰茨的名字,在我眼中几乎是这个领域权威的代名词。他对于东线战场的梳理,尤其是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论述,可以说是众多历史爱好者心中不可或缺的参考。这次的《终局》卷一,听起来就像是整个系列最令人期待的部分的开端。我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思,在这一卷中,作者会如何描绘那些决定性的战役部署、前线的残酷肉搏,以及决策层面的复杂权衡。卷一往往是构建整个叙事框架的关键,我期待看到它如何为最终的胜利或失败,甚至是战役的走向,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猜想,这本书中会充斥着大量的官方文件、回忆录以及军事地图,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全景式的战争画卷,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亲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令人印象深刻,当我第一次在书架上看到它时,就立刻被那充满力量感的插画吸引了。那种略带暗沉的色彩,以及画面中那些坚毅的面孔,仿佛直接把我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一直在寻找关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深度解读,而这本《终局》卷一,从它的出版信息和系列名称来看,应该就是我期待已久的。虽然我还没有开始阅读,但仅仅从书的体量和作者的履历上,我就能感受到它蕴含的巨大信息量。戴维·M.格兰茨的名字在军事历史领域可是响当当的,他的研究严谨细致,文献扎实,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信心。我特别好奇作者将如何展开对这场战役最后阶段的描绘,是侧重于宏观的战略部署,还是会深入到战场细节,展现普通士兵的视角?书名中的“终局”二字,更是吊足了我的胃口,预示着一场决定性的较量即将展开。我预感,这将是一次令人屏息的阅读体验,仿佛置身于历史洪流之中,感受那时代的脉搏。我已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探索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

评分

当我看到这本《终局》卷一的时候,我知道我终于找到了我一直在寻找的关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下一部作品。戴维·M.格兰茨的名字,在任何关于二战东线战场的讨论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他的“斯大林格勒三部曲”更是其中的杰作。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已经足够吸引我,那种略带沧桑感的设计风格,仿佛预示着书中将包含的丰富而深刻的历史内容。我一直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复杂性,以及它对整个二战格局所产生的影响深感着迷。虽然我还没有阅读,但我已经能够想象出,这卷书将会如何深入地探讨战役中的关键决策、士兵们的真实经历,以及那些塑造了历史走向的鲜为人知的细节。卷一通常承担着铺垫和展开的重要任务,我期待它能够详细描绘战役的初期阶段,或者某些关键性的转折点,为后续更震撼的“终局”做好准备。我深信,这本书必将是一次令人难忘的历史阅读之旅。

评分

作为一个对二战历史,尤其是东线战场充满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关注戴维·M.格兰茨先生的最新作品。他的《斯大林格勒三部曲》声名远扬,这次的第三部《终局》卷一,更是让我心生期待。尽管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从封面传达出的信息,以及它作为系列最终章的定位,我已能预见其内容的厚重与深刻。我一直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细节之处,比如双方的战术博弈、后勤补给的挑战,以及那些在极端环境下士兵们的心理状态有着强烈的好奇。格兰茨先生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入的研究,通常能为我们呈现出最接近真实的战争图景。我尤其希望在这本书中,能看到他对战役最终阶段,那些被围困的德军部队如何挣扎求生,以及苏军如何步步紧逼,直至完成合围的描绘。卷一通常是为后续发展铺垫,我猜想它会详尽地展现战役初期和中期的一些关键转折点,为最终的“终局”埋下伏笔。这种层层递进的叙事方式,往往能带来极大的阅读满足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