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体育旅游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 作者 | 陆邦慧 |
| 定价 | 39.00元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 ISBN | 9787503448010 | 出版日期 | 2014-03-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体育旅游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简介:随着休闲和体验式经济时代的来临,人类社会结构、生活结构和生存方式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的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旅游需求,人们更加需要个性化、健身休闲的旅游产品。体育旅游作为旅游发展到阶段的专项旅游正成为各个旅游地的新热点。相关资料显示黄山市旅游业取得了巨大发展,但与全国山岳风景区相比还存在着发展上的差距,还未从其高品位的资源中获得高效益。发展黄山市旅游业的思路很多,当前重要的则是根据发展国际旅游业的要求,将旅游服务项目逐渐由单一转向多元,以满足外广大旅游者的不同兴趣和爱好。本书采用问卷调查、逻辑论述、文献资料、实地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一方面对黄山市游客的人口特征、选择认知度、行为特征、旅游者关心的因素等进行调查;另一方面对黄山市旅游公司或旅行社负责人、旅游景点负责人是否做过与体育项目有关的旅游、宣传、规划、体育旅游占总业务量的多少和是否专门从事过与体育旅游有关的导游等状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SWOT理论对黄山市开展体育旅游的优势、劣势、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提出黄山市发展体育旅游的对策。希望对黄山市进一步拓展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
| 作者简介 | |
| 陆邦慧出生于1979年9月5日,安徽当涂人,2009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硕士,现任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体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荣获学校学年度教学质量考核奖5次,2012年获得安徽省体育说课二等奖,主持与参加科研课题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三类以上论文5篇,指导学生在安徽省运动会、芜湖市运动会上取得较好名次,担任学校运动会开幕式大型团体操的编排与训练工作3次以上。 |
| 目录 | |
| 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1.1 国外关于体育旅游概念的界定 1.1.2 关于体育旅游概念的界定 1.1.3 外体育旅游发展背景 1.1.4 黄山市体育旅游发展背景 1.2 相关研究概况及文献综述 1.3 选题意义 1.3.1 体育旅游的前景 1.3.2 体育旅游的价值和作用 1.3.3 进一步拓展黄山市旅游业的发展 第2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实地观察法 2.2.4 数理统计 第3章 调查与结果分析 3.1 黄山市游客人口统计特征 3.1.1 游客的客源构成 3.1.2 游客性别结构分析 3.1.3 游客年龄构成分析 3.1.4 游客文化程度构成分析 3.1.5 游客的职业分析 3.1.6 游客的家庭收入分析 3.2 游客选择的认知度 3.2.1 游客对体育旅游的态度 3.2.2 游客对体育旅游的了解程度 3.2.3 参加体育旅游的目的 3.2.4 感兴趣的体育旅游项目 3.2.5 游客体育锻炼的频率 3.2.6 游客喜欢的健身方法 3.3 黄山市游客行为特征 3.3.1 游客双休日参加体育旅游的特征 3.3.2 了解黄山的途径 3.3.3 黄山市游客出游方式 3.3.4 黄山市游客出游时间构成 3.3.5 黄山市游客出游主要交通工具 3.4 旅游者关心的因素 3.5 旅游公司或旅行社负责人、旅游景点负责人对黄山市发展体育旅游的调查与分析 第4章 黄山市开展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 4.1 优势分析 4.1.1 区位优势 4.1.2 交通优势 4.1.3 资源优势 4.1.4 优势 4.1.5 品牌优势 4.1.6 体制优势 4.1.7 媒介优势 4.2 劣势分析 4.2.1 经济发展水平 4.1.2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体育意识 4.2.3 对开展体育旅游的认识不足 4.2.4 体育旅游的规划滞后 4.2.5 体育旅游人才培养缺乏 4.2.6 起步晚,宣传不到位 4.2.7 竞争实力较弱 4.2.8 产品生命周期短 4.2.9 现有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缺乏指导,规模小、内容单一、缺乏特色 4.2.10 注重观赏性而忽视参与性 4.3 机遇分析 4.3.1 休闲和体验式经济时代来临 4.3.2 大众体育的开展与休闲时间的增多 4.3.3 黄山市建成体育休闲旅游和国际户外运动活动中心的目标为体育旅游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4.3.4 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 4.3.5 2008&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4.3.6 中国加入 4.4 挑战分析 4.4.1 市场竞争激烈 4.4.2 运作机制不完善,产品、投资单一 第5章 黄山市体育旅游发展的对策 5.1 大力推广体育旅游 5.2 整合体育旅游资源,确立发展规划 5.3 加强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 5.4 加大体育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搞好营销 5.5 突出体育旅游资源特色,提高科技含量 5.6 开发双休日短线体育旅游产品 5.7 举办体育赛事,发展体育旅游经济 5.8 进行市场化运作,拓展融资渠道 5.9 充分发挥旅游部门、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协作关系 5.10 要设立专门的体育旅游创新机构(要有超前意识,积极开展新型体育旅游项目 5.11 设立专业的体育旅游公司 5.12 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 5.13 注重游客的安全 5.14 黄山市体育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5.14.1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5.14.2 对水资源的影响 5.14.3 对地质、地貌的污染、破坏 5.14.4 对环境的保护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关于旅游者对黄山市体育旅游发展现状的调查 致谢 附:本人发表论文、论著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附录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 |
| 编辑推荐 | |
| 陆邦慧编著的《体育旅游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采用问卷调查、逻辑论述、文献资料、实地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一方面对黄山市游客的人口特征、选择认知度、行为特征、旅游者*关心的因素等状况进行调查;另一方面对黄山市旅游公司或旅行社负责人、旅游景点负责人是否做过与体育项目有关的旅游、宣传、规划、体育旅游占总业务量的多少、是否有专门从事与体育旅游有关的导游等状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SWOT理论对黄山市开展体育旅游的优势、劣势、挑战、机遇进行分析。提出黄山市发展体育旅游的对策。希望对黄山市进一步拓展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的借鉴价值。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阅读《{RT}体育旅游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的过程,就像是在经历一场思维的“头脑风暴”。书中对于体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挑战,比如季节性强、淡旺季差异明显、以及如何有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等问题,进行了非常深入和细致的分析。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些痛点,而是积极地探索解决方案。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季后开发”和“多元化产品设计”的论述印象深刻。例如,在冬季滑雪季过后,如何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场地,开发适合春季、夏季和秋季的体育旅游项目,书中就提出了一些非常有创意性的想法,比如将滑雪场改造为户外露营基地,或者利用山地资源开发徒步、越野跑等项目。这种打破季节限制、实现全年候运营的思路,对于提升体育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此外,书中关于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提升游客体验,比如虚拟现实(VR)技术在赛事预热和目的地推广中的应用,也让我看到了体育旅游未来的发展潜力,这使得原本看似高冷的学术研究,变得触手可及且充满想象空间。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将体育旅游置于一个宏观的社会经济大背景下进行审视,而非仅仅局限于行业内部。陆邦慧女士在探讨“对策研究”部分,着重强调了政策引导、产业融合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我特别赞赏作者提出的“体育旅游+”的概念,这并非简单的概念炒作,而是基于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她建议将体育旅游与文化、康养、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多元化的产品体系,从而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这让我联想到前不久参加的一次马拉松赛事,不仅仅是跑步本身,赛事组织方还巧妙地融入了当地的文化体验、美食推广,甚至还为参赛家庭提供了亲子活动,这正是“体育旅游+”理念的生动实践。书中对政府在体育旅游发展中的角色定位也进行了深入探讨,强调了其在规划、协调、监管和服务等方面的关键作用,这对于我们理解如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提供了理论分析,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思路,对于想要投身或关注体育旅游领域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本宝贵的参考书。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理论的严谨,更在于它所展现出的实践导向。作者陆邦慧女士在《{RT}体育旅游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中,对体育旅游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且提供了多种可供参考的盈利模式。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合作共赢”的理念,强调了如何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合作平台,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游客等多方资源,实现体育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例如,书中提出的“体育旅游+金融”模式,探讨了如何通过引入风险投资、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为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和运营提供资金支持,这对于许多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同时,作者还关注了体育旅游的品牌建设和国际化发展,分析了如何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体育旅游品牌。这种宏观的战略视野和微观的操作建议相结合的写作方式,使得这本书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和前瞻性,对于任何一个希望在体育旅游领域有所作为的读者来说,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陆邦慧女士在这本《{RT}体育旅游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中,对当前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的预测,并且提出了极具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她不仅仅关注大型的体育赛事,还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更具普适性、更贴近大众的体育旅游形式。我注意到书中对“小众体育项目”在体育旅游中的潜力进行了发掘,例如桨板、飞盘、攀岩等,这些项目虽然可能不如足球、篮球那样普及,但在特定的细分市场中,却有着庞大的潜在消费群体。作者通过对这些项目的市场分析,指出了如何通过精细化运营和个性化营销,将这些小众项目打造成具有独特吸引力的体育旅游产品。这让我想到了我最近关注的一个户外徒步社群,他们定期组织不同难度的徒步旅行,并结合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形成了独特的社群文化和品牌认知,这恰恰印证了书中关于“社群营销”和“体验式服务”的重要性。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认识到体育旅游的边界远比我想象的要宽广得多。
评分这本《{RT}体育旅游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一份学术报告,更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当下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多重面向。作者陆邦慧女士以扎实的田野调查为基础,深入剖析了体育旅游在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应用现状,从滑雪、登山等传统项目,到新兴的户外探险、赛事旅游,几乎涵盖了体育旅游的方方面面。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现状”的界定,它并非简单的数据堆砌,而是充满了对实践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洞察。比如,书中对于不同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禀赋的差异化分析,以及由此衍生的市场需求特点,都为我理解当前体育旅游的复杂格局提供了清晰的脉络。同时,对于体育旅游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瓶颈,如基础设施配套不足、专业人才匮乏、市场营销同质化等问题,作者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结合具体的案例,使得这些理论性的分析变得生动且富有说服力。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跟随作者的笔触,亲身走访了那些充满活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感受到了体育运动与旅游结合所带来的独特魅力。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对体育旅游的潜力和挑战有了更加立体和全面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