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十大中药治百病
定价:48.00元
作者: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
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359634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挑选了7大类中药之中10种*常用的药材,从药材性状、选购贮存、适应证等多方面进行介绍,并附上一系列药膳药方,配以精美图片,令读者轻松掌握各种药材的功效作用,制作多款美味可口的药膳佳肴。
本书主编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对中医药经典理论及方药临床研究具有较高造诣。近年来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十多项,主编和参编学术专著十余部。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培养对象。
内容提要
中药治理疾病的历史源远流长。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放,中药治理的奇功特效现在也深受世界各地的重视和认可(本公司2011年出版的《中国中草药图典》于2012年8月在法国荣获国际合作出版工作委员会颁发的“输出版图书奖”)。
但中草药品类繁多,如需在日常生活中作治病或保健使用,对症寻找合适药物,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并不容易做到。
本书按照中药不同的功效分类,挑选出7大类常用中药,包括类、滋阴类、清热类、益气类、化痰止咳类、活血化瘀类、养颜美容类等。每类中药选取10种常见、常用、易得、易于煎煮的药物加以介绍,详细叙述了每种药物的性味归经、产地、功效、适应证、食疗养生资讯以及使用注意。每一种中药都是该类目中临床常用药物,且疗效显著,市面上均有出售,容易得到,烹煮方法均简单方便,多为药食兼用的药材。每一味药物简介后还附有药膳菜谱供读者参考,可读性、操作性强,可供广大中医药爱好者或专业人士阅读。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布局非常人性化,这对于我这种时间零散的读者来说尤其重要。我不需要强迫自己从头到尾一口气读完。它的章节划分清晰明确,每个单元似乎都能独立成章,方便我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随时切入和深入。例如,我可能今天只对某一类特定疾病的调理方剂感兴趣,翻开对应的部分就能快速找到所需信息,并且相关联的知识点都得到了充分的铺垫和总结。这种模块化的设计,不仅提高了阅读的效率,也方便了日后的查阅和回顾。它不像一些巨著那样给人一种压迫感,反而提供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体验,让人愿意时常拿起,反复品味其中的精髓。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原本以为这种专业主题的书籍难免会充斥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读起来像在啃教科书。但实际翻阅下来,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行文流畅,即便是描述那些复杂的药理作用或配伍禁忌时,也尽量使用了清晰易懂的表达方式。很多关键概念的解释,都通过生动的比喻或者简短的案例串联起来,使得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这种“化繁为简而不失其精”的叙事能力,是作者功力的体现,也极大地降低了普通读者接触传统医药知识的门槛。读起来,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耳边娓娓道来,而不是冷冰冰的文字堆砌。
评分说实话,我购入这本书其实是抱着一种“姑且一试”的心态,毕竟市面上讲中药的书籍实在太多了,质量良莠不齐。然而,当我初步浏览目录和前言时,我发现这本书的切入点相当独特。它似乎并不满足于简单罗列药材的功效,而是试图构建一个更加系统和深入的认知框架。我注意到它在某些章节的结构安排上非常巧妙,好像是先从宏观理论入手,再逐步细化到具体方剂的运用逻辑,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人感觉学习起来更有条理,不至于被海量的信息淹没。尤其是它对药材“道地性”的强调,这在很多普及读物中常常被一笔带过,但在这本书里似乎得到了相当详尽的阐述,这对我这种追求深度了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
评分我特别关注了这本书在资料来源和考据方面所下的功夫。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辨别信息的真伪和可靠性至关重要。这本书在引述古代经典或现代研究成果时,似乎都相当谨慎和严谨。我注意到了一些细节,比如对某个药方的出处进行了明确的标注,这表明作者不是凭空臆测,而是有坚实的文献基础作为支撑。这种对学术规范的尊重,极大地增强了这本书的可信度。对于想要将书中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哪怕只是更科学地认知健康)的人来说,这种严谨性是必不可少的安全线。我非常欣赏这种对知识负责任的态度,这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养生指南。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设计得古朴又不失现代感,那种墨香混合着纸张特有的清香扑面而来,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出版者的用心。我特别喜欢那种内页的纸张质感,摸起来非常舒服,而且印刷的字体清晰、排版考究,读起来一点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看得出来,出版社在整体的视觉呈现上下足了功夫,绝对是那种愿意摆在书架上时时欣赏的类型。初次翻阅时,那种仪式感让人对即将阅读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特别是那些插图和图示,虽然我还没深入研究内容,但从零散瞥见的几页来看,绘制得非常精细,对于理解复杂的药材特征和炮制过程,想必会有极大的帮助。这样的用心,实在难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