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组织学与胚胎学(第2版)(全国医学院校高职高专系列教材)
定价:49.50元
售价:33.7元,便宜15.8元,折扣68
作者:柳洁,易德保
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6590034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2版)》共分二十章,章绪论以代表性的图片介绍了组织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二至第五章介绍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第六至第十七章介绍各个系统的结构;第十八章为胚胎学绪论,并介绍了影响胚胎发生的因素;第十九章介绍人体早期胚胎发生;第二十章介绍器官与系统的发生,结合器官、系统发生,介绍了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本教材适用于临床医学、妇幼、口腔及医学影像专业,为适应口腔专业教学需要,在第十章增加了牙的组织结构,在第二十章增加了牙发生。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陈良富教授担任本教材主审。
内容提要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2版)》共分二十章,章绪论以代表性的图片介绍了组织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二至第五章介绍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第六至第十七章介绍各个系统的结构;第十八章为胚胎学绪论,并介绍了影响胚胎发生的因素;第十九章介绍人体早期胚胎发生;第二十章介绍器官与系统的发生,结合器官、系统发生,介绍了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本教材适用于临床医学、妇幼、口腔及医学影像专业,为适应口腔专业教学需要,在第十章增加了牙的组织结构,在第二十章增加了牙发生。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陈良富教授担任本教材主审。
目录
上篇 组织学章 组织学绪论 一、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二、组织学的研究技术 三、组织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及学习方法第二章 上皮组织 一、被覆上皮 二、上皮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三、腺上皮与腺第三章 结缔组织 一、固有结缔组织 二、软骨组织与软骨 三、骨组织与骨 四、血液 五、骨髓与血细胞发生第四章 肌组织 一、骨骼肌 二、心肌 三、平滑肌第五章 神经组织 一、神经元 二、突触 三、神经胶质细胞 四、神经纤维和神经 五、神经末梢第六章 神经系统 一、神经节 二、脊髓 三、大脑皮质 四、小脑皮质第七章 循环系统 一、心脏 二、血管壁的一般微细结构 三、动脉 四、毛细血管 五、静脉 六、微循环 七、淋巴管系统第八章 免疫系统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二、淋巴器官的结构第九章 内分泌系统 一、甲状腺 二、甲状旁腺 三、肾上腺 四、垂体 五、弥散神经内分泌细胞第十章 消化管 一、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二、口腔 三、咽 四、食管 五、胃 六、小肠 七、大肠 八、消化管壁的淋巴组织 九、胃肠道的内分泌细胞第十一章 消化腺 一、唾液腺 二、肝 三、胆囊 四、胆管 五、胰第十二章 呼吸系统 一、鼻腔 二、喉 三、气管与支气管 四、肺第十三章 泌尿系统 一、肾 二、排尿管道第十四章 眼和耳 一、眼 二、耳第十五章 皮肤 一、表皮 二、真皮 三、皮肤的附属器 四、皮下组织第十六章 男性生殖系统 一、 二、附睾 三、输精管 四、附属腺 五、阴茎第十七章 女性生殖系统 一、 二、输卵管 三、 四、阴道 五、下篇 胚胎学第十八章 胚胎学绪论 一、胚胎学的研究内容 二、胚胎学的研究意义 三、胚胎学的研究方法 四、影响胚胎发生的因素第十九章 人体早期胚胎发生 一、生殖细胞的发生与成熟 二、早期胚胎发生 三、胎膜 四、胎盘 五、胚胎龄的计算方法与预产期的推算 六、双胎、联体双胎与多胎第二十章 器官与系统的发生 一、颜面、颈及四肢的发生 二、消化系统的发生 三、呼吸系统的发生 四、泌尿系统的发生 五、生殖系统的发生 六、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七、神经系统的发生 八、眼的发生 九、耳的发生 十、内分泌腺的发生中英文专业词汇对照索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插图和图解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我以前看其他教材时,那些关于细胞结构和组织切片的图片总是模糊不清,细节丢失严重,导致我对微观世界的想象总是停留在非常粗糙的层面。但是《组织学与胚胎学(第2版)》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出色。首先,它的彩色图谱清晰度令人惊叹,即便是最精细的细胞器结构,通过放大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对于理解复杂的组织形态和病理变化至关重要。特别是胚胎发育的部分,从受精卵到器官分化过程中的关键时间点和形态变化,作者利用了大量的模式图和真实的组织切片照片进行对照,这种“理论+实景”的教学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染色方法(如H&E染色、特殊染色)下组织外观差异的细致描述和配图,这对于我们未来在实验室或临床工作中识别样本类型非常有帮助。这本书不只是简单地展示“是什么”,更深入地解释了“为什么”看起来是这样,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使得学习过程本身变成了一种视觉享受和深入理解的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检索和索引系统设计得极其人性化,这对于我这种需要频繁回顾特定知识点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救星。在复习阶段,我经常需要快速定位到某个特定的细胞连接复合体,或者某个特定时期的胚胎结构。如果一本书的索引做得不好,查找起来就像大海捞针。这本书的目录结构层次分明,不仅有清晰的主标题,还有细致的二级、三级标题,使得定位目标知识点非常高效。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章节末尾设置的“重点回顾”和“自我检测”部分,其设计理念非常新颖,它不是简单地罗列问题,而是引导读者回顾本章的关键概念和图表,这种主动式的学习反馈机制,比被动地阅读要有效得多。整个阅读体验下来,感觉作者团队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过程的优秀设计者,极大地优化了我的自主学习路径。
评分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的逻辑性和递进性,是我个人认为它能够脱颖而出的核心优势之一。它并没有将组织学和胚胎学完全割裂开来,而是巧妙地在描述成熟组织结构的同时,穿插回顾其在胚胎发育早期的起源和演变路径。这种“源流结合”的叙事方式,彻底打破了我过去学习时那种知识点零散、难以建立宏观联系的困境。比如,讲解消化系统组织结构时,会清晰地追溯到三胚层如何分化形成肠道壁的各个层次,这让知识点不再是孤立的记忆负担,而是形成了一个连贯的生命历程。对于我们这些需要掌握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的学习者来说,这种整合性的编排思路极其宝贵。它不仅教会了我们识别当前的形态,更重要的是构建了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生命观,让我对生命体是如何一步步构建起来的有了更深刻的敬畏感和理解力。这种结构上的深思熟虑,体现了编者对于医学教育本质的深刻洞察。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文字叙述风格非常扎实、严谨,几乎没有那种为了凑字数而堆砌的空泛描述,每一句话都承载着明确的知识点信息,读起来非常“有料”。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复杂的细胞信号通路和组织间相互作用时,所采用的精确、不含糊的语言。它避免了过多使用过于口语化或过于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堆砌,而是用一种清晰的学术报告的口吻来阐述。对于基础医学教材而言,这种精准性是至关重要的。我发现在遇到一些比较难啃的章节,比如神经组织的髓鞘形成或内分泌腺的分化机制时,如果我先去查阅一些网络资料,反而会因为信息源的非标准化而更加困惑,但回过头来仔细研读这本书的对应章节,总能找到最权威、最规范的解释。它为我建立了一个可靠的知识基石,确保我所接收到的信息都是经过严格校验的专业内容。
评分作为一本面向高职高专系列教材,这本书在理论深度和实用性之间的拿捏尺度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很多同类书籍要么过于侧重理论的深挖,导致内容冗余,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实用导向;要么又过于简化,导致知识点过于肤浅,无法应对未来工作中的复杂情况。而这本《组织学与胚胎学(第2版)》似乎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在保证核心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同时,非常注重临床相关性和实际操作层面的提示。例如,在描述上皮组织的修复能力时,会自然地引申到伤口愈合的组织学基础;在介绍免疫组织时,会清晰地标注出其在炎症反应中的角色。这种“学以致用”的内在驱动力,极大地提升了我学习的积极性。它让我感觉自己学的不是一套脱离现实的理论,而是未来工作岗位上可以直接应用和理解的工具箱里的重要部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