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 9787030253965 科学出版社

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 9787030253965 科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伟,朱向阳,罗国强著 著
图书标签:
  • 彩色电视机
  • 电视原理
  • 电视维修
  • 电子技术
  • 家用电器
  • 科学出版社
  • 9787030253965
  • 电路分析
  • 故障诊断
  • 显示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晚秋画月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53965
商品编码:2973178060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9-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

定价:33.00元

作者:罗伟,朱向阳,罗国强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03025396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融理论与实际操作于一体的教材,不仅系统地分析了彩色电视机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电路特点,同时还通过技能实训培养初学者的电路分析能力和故障检修能力。全书共分八个项目,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彩色电视机整机结构的认识、电源电路的分析与检测、光栅异常故障的检修、图像异常故障的检修、颜色异常故障的检修、伴音异常故障的检修、控制系统的分析与检测等,另外,为反映彩色电视机新技术与当前电视技术发展的方向,后一个项目介绍了数字电视概念、数字机顶盒和平板电视基本组成等内容。
  本书的突出特点是全篇采用任务驱动授课方式,便于读者理解彩色电视机的工作原理与掌握实际维修技能。
  本书可作为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材和参加全国各种电子类职业技能认证考试的教学参考书,同时也适合广大电子爱好者自学使用。

目录


前言
项目一 彩色电视机整机结构的认识
 任务一 电视技术基础
 任务二 认识彩色电视机的整机结构
项目二 电源电路分析与检测
 任务一 电源电路概述
 任务二 开关型稳压电源的检测与维修
项目三 光栅异常故障的检修
 任务一 行/场扫描电路分析与检测
 任务二 行/场扫描电路故障分析与检修
 任务三 认识彩色显像管的结构
项目四 图像异常故障的检修
 任务一 高频调谐器的认知
 任务二 中频信号处理电路的分析与检测
项目五 颜色异常故障的检修
 任务一 彩色电视信号的编码发送
 任务二 PALn彩色解码器分析与检修
项目六 伴音异常故障的检修
 任务一 伴音信号处理电路概述
项目七 控制系统的分析与检测
 任务一 控制系统原理分析
 任务二 控制系统的检修
项目八 数字电视与平板电视
 任务一 数字电视基础
 任务二 新型显示器件
参考文献
附录1 长虹G2132(K)彩色电视机电原理图
附录2 SF2911(FBO)长虹彩色电视机电原理图
附录3 长虹H2158K彩色电视机电原理图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色彩的奥秘:电视信号的诞生与传播》 概述 本书将带您踏上一段探索电视色彩生成与传播奥秘的旅程。我们不仅仅关注彩电的组装与故障排除,更深入到构成这一现代科技奇迹的底层原理。从人眼如何感知色彩,到如何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再到电视机如何将这些信号还原成栩栩如生的影像,我们将一一为您揭示。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帮助您领略色彩电视背后蕴含的科学智慧与工程创新。 第一章:色彩的感知与科学 人类视觉系统的奥秘 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 深入解析眼睛中负责色彩感知(视锥细胞)和低光照下视觉(视杆细胞)的不同细胞类型,以及它们各自的工作机制。我们将探讨视锥细胞中三种不同类型的感光色素(红、绿、蓝)如何协同工作,产生我们所见的丰富色彩。 三原色理论: 详细阐述色彩混合的物理学基础——加色混合与减色混合。重点介绍电视显示中应用的加色混合原理,即红、绿、蓝(RGB)三种基本颜色如何通过不同比例的叠加,创造出几乎所有可见的色彩。 色彩空间与色度学: 介绍国际上通用的色彩空间模型,如CIE XYZ、CIE La等,解释它们如何量化和描述颜色。我们将探讨色度学在电视广播和显示标准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如何定义白点、色域等关键参数。 色彩感知的影响因素: 讨论光照条件、观察者个体差异(如色盲)以及心理因素如何影响我们对色彩的感知,并简要提及这些因素在电视内容制作和显示校准中的考量。 色彩的物理基础 电磁波谱与可见光: 回顾电磁波谱的基本知识,将可见光置于整个光谱中的位置。解释不同波长的光对应于不同的颜色,以及光线的混合如何产生新的颜色。 光的性质: 探讨光的反射、折射、散射等基本光学现象,及其在电视图像形成过程中的意义。 第二章:从现实到信号——图像的数字化之旅 摄像机捕捉世界的原理 光学系统: 深入解析摄像机镜头的光学原理,包括焦距、光圈、景深等概念,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成像质量。 图像传感器: 详细介绍CCD(电荷耦合器件)和C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两种主流图像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我们将重点关注它们如何将进入镜头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及像素的排列和感光特性。 色彩分离技术: 阐述彩色摄像机如何通过棱镜或彩色滤光阵列(如Bayer阵列)将进入的彩色光线分离成红、绿、蓝三个通道的信号。 模拟信号的生成: 讲解分离出的RGB信号如何经过模数转换(ADC),形成模拟的亮度信号(Y)和色度信号(C)。我们会详细介绍Y信号(亮度)和C信号(色度)的含义,以及色度信号如何携带颜色信息。 图像信号的编码与压缩 亮度信号(Y)与色度信号(C)的提取: 详细解释亮度和色度分离的原理,为何要将信息分成这两部分。 色度欠采样(Chroma Subsampling): 深入探讨4:2:2、4:2:0等色度欠采样技术,解释其工作原理、目的(节省带宽)以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 讲解模拟信号如何通过采样和量化过程,转化为数字信号。 视频编码标准(非电视机硬件层面): 简要介绍MPEG-2、H.264/AVC、H.265/HEVC等数字视频编码标准在广播和存储中的应用,说明它们如何通过各种算法(如帧间预测、变换编码、量化、熵编码)对视频数据进行高效压缩,以满足传输和存储的需求。虽然本书侧重电视机本身,但了解编码标准有助于理解信号的来源。 第三章:信号的传输与接收——色彩信息的传递 广播传输的物理学 电磁波的传播: 介绍无线电波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式(地面波、天波、空间波),以及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传输距离、穿透能力上的差异。 调制技术: 详细解释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等基本调制原理,说明如何将视频和音频信号叠加到载波信号上进行远距离传输。 广播标准(PAL, NTSC, SECAM): 深入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采用的模拟电视广播标准(如PAL、NTSC、SECAM)在信号编码、行场同步、色彩信息传输方式上的差异,及其对图像质量和兼容性的影响。 有线与数字传输 同轴电缆与光纤: 介绍同轴电缆和光纤在信号传输中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它们在有线电视系统中的应用。 数字电视广播(DVB, ATSC): 简要介绍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如DVB-T/T2, ATSC)的工作原理,包括数字信号的传输、纠错编码、多路复用等,解释其相比模拟广播在图像质量、频道容量和稳定性上的优势。 电视接收端 天线与调谐器: 讲解天线如何捕捉广播信号,以及调谐器如何根据频道选择信号,并提取出特定的视频和音频载波。 第四章:电视机内部——色彩的还原魔法 调谐与解调 信号的解调: 详细阐述接收到的调制信号如何在电视机内部通过解调器还原成原始的视频和音频信号。 模拟信号的处理: 针对模拟电视,详细讲解视频信号的解复用,即如何将亮度信号(Y)和色度信号(C)再次分离,以及如何对它们进行放大和滤波。 色彩解码与图像生成 色度解码: 详细解释电视机如何根据接收到的广播标准(如PAL、NTSC)对色度信号进行解码,还原出RGB三原色信号。 数字电视的解码: 对于数字电视,介绍解压缩算法(如H.264/AVC, H.265/HEVC)在电视机内部的实现,将压缩后的数据还原成YUV或RGB格式的数字信号。 图像处理器: 介绍电视机内部的图像处理器(ISP)的作用,包括对信号进行降噪、锐化、色彩增强、运动补偿等后期处理,以优化最终的显示效果。 显示技术的核心:显像管(CRT)的原理 电子枪: 详细介绍CRT电视中三个电子枪(红、绿、蓝)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如何发射出高能电子束。 偏转线圈: 讲解偏转线圈如何通过电磁场控制电子束的扫描方向,使其在屏幕上逐行逐点地移动。 荧光粉涂层: 解释屏幕内侧涂覆的红、绿、蓝三色荧光粉,以及电子束轰击荧光粉时如何发光,产生彩色图像。 荫罩/隔栅: 介绍荫罩或隔栅的作用,如何精确引导电子束轰击到对应颜色的荧光粉,防止“串色”。 扫描模式: 深入讲解隔行扫描(Interlaced Scanning)和逐行扫描(Progressive Scanning)的区别,以及它们对图像清晰度和闪烁感的影响。 现代显示技术(LCD/LED, OLED)的原理概述 液晶显示(LCD/LED): 简要介绍液晶(Liquid Crystal)材料的特性,以及如何通过电场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从而控制背光源(LED)通过偏振片的光线强度,形成像素的明暗和色彩。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简要介绍OLED技术,即每个像素本身能够发光,通过控制有机材料的电致发光来实现色彩和亮度,实现更广的色域和更高的对比度。 第五章:色彩的校准与呈现 电视机显示参数 亮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色调: 详细解释这些基本显示参数的含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最终图像的观感。 色温: 介绍色温的概念,以及电视机中不同色温设置(如冷色、暖色)对画面色彩风格的影响。 动态范围(HDR): 简要介绍高动态范围(HDR)技术,解释其如何通过更大的亮度范围和色彩范围,呈现出更接近人眼所见的真实世界。 色彩校准的重要性 标准与参考: 讨论电影制作、广播电视等行业对色彩准确性的要求,以及常见的色彩校准标准(如Rec. 709, Rec. 2020)。 校准工具与方法(概述): 简要提及色彩计、测试图案等校准工具,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电视机的设置,使其显示出更准确的色彩。 结语 从眼睛捕捉到的微妙色彩,到复杂的电信号编码,再到电视机屏幕上点点发光的荧光粉或有机材料,每一步都凝聚着人类的智慧与科技的进步。本书旨在为您揭开色彩电视神秘的面纱,让您不仅能欣赏到绚丽的影像,更能理解其背后深刻的科学原理。希望这段旅程能激发您对科技的更多好奇与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实战价值远超我的预期,特别是它对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的论述,简直是一部实用的“疑难杂症速查手册”。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图像暗淡不均”和“频道漂移”这两个常见故障的排查流程。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替换元件,而是构建了一套逻辑清晰的故障树分析体系,引导读者从电源部分入手,逐步排查到高频头、中频放大电路,直至显像管驱动电路。书中穿插了大量实际维修案例的电路截图和示波器波形分析图,这对于判断信号的完整性和时序是否正确至关重要。比如,讲解伴音通道的检修时,它详细分析了鉴频器电路中晶体管参数变化对伴音清晰度的影响,并给出了具体的测试电压参考范围。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无缝衔接,极大地提高了我的维修效率。感觉像是身边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手把手指导,让人在面对那些棘手的“幽灵故障”时,也能保持冷静和条理清晰的思路。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也令人赞叹,这在理工科专业书籍中算是非常出色的了。科学出版社的出品果然名不虚传,纸张厚实,油墨浓郁,即便是长时间翻阅,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虽然内容偏向技术和理论,但编者在图文编排上显然花了不少心思。电路原理图清晰易读,符号规范统一,复杂的脉冲信号波形图的标注细致入微,连走线之间的交叉干扰问题都考虑进去了。对于那些涉及复杂数学推导的部分,例如色彩空间转换矩阵的推导过程,虽然略显烧脑,但通过清晰的步骤拆解,即便是像我这种偶尔需要回顾基础的读者也能跟上思路。阅读体验的良好,是保证学习持续性的重要前提。我甚至愿意把它放在书架上,不仅仅是作为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专业文献,体现了那个年代对技术普及的认真态度。

评分

作为一名电子工程系的学生,我发现这本书在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上做到了极高的水准。它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特定品牌或某一时期产品的维修,而是深入探讨了彩色电视技术从模拟时代巅峰时期的所有核心技术。它详尽地描述了从视频信号处理到最终图像显示的整个链条,涵盖了亮度通道、色度通道、同步电路、行场扫描电路的每一个细节。令人敬佩的是,书中对早期的梳理和对新技术苗头的捕捉也很有远见,虽然主题是传统彩电,但其中蕴含的信号处理思想是跨时代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中加入的“设计思想的演变”,这让我们明白为什么某些电路要被设计成那样,而不是简单地接受一个既定电路。这对于培养设计思维、而非仅仅是维修技能,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这本书读完后,我对整个视频显示领域的基础理论都有了更坚实、更立体的认识。

评分

我得说,这本书对特定技术名词的解释严谨且精准,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准确性。在阅读一些关于晶体管工作状态和半导体器件特性的章节时,作者的用词非常考究,没有使用任何含糊不清的网络俚语或口语化的表达。例如,在描述行输出变压器(HOT)的饱和现象时,书中不仅给出了饱和的现象表现,还精确指出了饱和区域的I-V特性曲线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枕形失真”的物理机制。对于像我一样,需要撰写技术报告或者进行专业交流的人来说,这种精确的语言体系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就像一把尺子,量度了彩色电视技术在那个时代的最高理论和实践水平。它要求读者带着敬畏之心去学习,因为它记录的是一个时代的精密电子工艺和深刻的工程智慧,是值得反复翻阅、从中汲取营养的经典之作。

评分

这本关于色彩电视机原理与维修的专业书籍,简直是技术爱好者的福音!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厚实的装帧和清晰的排版吸引住了。首先从内容上说,它对彩色显像管的工作原理剖析得极其透彻,从电子枪的聚焦、偏转到三基色荧光粉的点阵排列,每一个细节都配有精密的剖面图和工作流程图,让人一目了然。尤其是对色彩编码和解码系统,例如NTSC、PAL制式的详细对比讲解,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严谨。我之前在维修一台老式CRT电视时遇到的色差问题,通过书中关于矩阵变换和色度信号处理部分的学习,终于茅塞顿开。书里还涉及到了光栅扫描、同步分离等基础模块的电路分析,对于理解整个电视信号的传输和还原过程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理论深度足够支撑起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体系,绝非市面上那些浮于表面的维修手册可比拟。它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电子电路基础知识,但对于那些真心想深入了解色彩还原奥秘的人来说,绝对是值得反复研读的宝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