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中国武术浅话(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丛书) 北京尚达德国际文化发展中心 组编;宋雅树 9

正版 中国武术浅话(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丛书) 北京尚达德国际文化发展中心 组编;宋雅树 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武术
  • 中国武术
  • 传统文化
  • 中华文化
  • 尚达德
  • 宋雅树
  • 普及读物
  • 文化传承
  • 技击
  • 养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古通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35196
商品编码:29737646196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武术浅话(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丛书)

定价:28.00元

作者:北京尚达德国际文化发展中心 组编;宋雅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30023519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被称为中国四大国粹之一。古往今来,无数武侠小说更是为中国武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本书力图揭开中国武术的神秘面纱,既有对名动天下的少林功夫、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咏春拳等功夫、拳法的精要解读,又穿插了不少为世人熟知的武林高手的风采和他们背后的故事;更有对武侠小说中能运气疗伤、隔山打牛的气功,神乎其神、一指定江山的点穴手,一苇渡江的轻功、可断金裂石的铁砂掌等在世人眼中神秘感十足的功夫的探秘,读来不免会引发读者对中国武术的神往及向学之心。

目录


章 从武说起/1
一、武之源——蜕变的史诗/1
(一)源于“”相斗/2
(二)源于战争/2
二、武之义——因时而异/4
(一)杀伐、暴力的武/5
(二)“文化”的武术/6
三、武之魂——武德/7
四、武之功——武术的功用/8
(一)健体防身/8
(二)育心/10
(三)知礼习礼/11
(四)启智/11


第二章 传统武术门派/12
一、闻名中外的少林派/12
(一)少林武术的起源/13
(二)少林寺的壮大/16
(三)少林派的拳种体系/19
(四)今日之少林/20
二、以柔克刚的武当派/22
(一)武当派的特点/23
(二)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23
(三)武当派的重要传承人——张松溪/25
三、闻名遐迩的峨眉派/27
(一)带有女性色彩的峨眉派/27
(二)峨眉武术的体系/29
(三)峨眉派的发展脉络/30


第三章 丰富多彩的武术拳种/32一、刚柔相济的太极拳/32
(一)太极拳的秘密/32
(二)太极拳的拳理/34
(三)太极拳的源流/35
(四)太极拳的流派简介/36
(五)太极拳之用/40
二、形神兼备的形意拳/42
(一)何为形意拳/42
(二)形意拳的特点/44
(三)形意拳的拳理/45
(四)形意拳的流派简介/46
三、变化莫测的八卦掌/49
(一)八卦掌的起源/49
(二)何为八卦掌/50
(三)八卦掌的流派传承/51
四、名扬海外的咏春拳/51
(一)咏春拳的源流/51
(二)咏春拳的特点/54
(三)咏春拳的拳理/55
五、五花八门的武术命名/57
(一)哲学化的命名方式/57
(二)其他命名方式/57


第四章 各具特色的十八般兵器/59
一、百兵之帅——刀/60
(一)为何称刀是“百兵之帅”/60
(二)神秘的青龙偃月刀/60
(三)集技击与表演为一体的刀/62
二、百兵——枪/62
(一)为何称枪是“百兵”/63
(二)从俗语中一窥枪的用法/63
三、百刃之君——剑/63
(一)为何称剑为“百刃之君”/64
(二)繁复飘逸的剑招/65
四、百兵之首——棍/65
(一)棍术的起源/65
(二)长短不一的棍/66
(三)为何称棍为“百兵之首”/66
五、其他兵器/67


第五章 探秘武侠小说中的神秘武功/72
一、神秘莫测的气功/72
(一)“以气催力”的气功/72
(二)日趋表演化的硬气功/73
二、踏雪无痕的轻功/74
(一)探秘武侠世界里的轻功/74
(二)“飞檐走壁”式的轻功/74
(三)轻功的本质/75
三、高深莫测的点穴术/76
(一)什么是点穴术/76
(二)神奇的点穴功能/76
四、“不可貌相”的蛤蟆功/77
五、放长击远的琵琶功/77
(一)何为琵琶功/77
(二)琵琶功的本质/78


第六章 习武过程中亟需关注的问题/79
一、习武内容之认识/79
二、练拳问答/80
三、武者的修行/81

结语/82
参考文献/83

作者介绍


北京尚达德国际文化发展中心,由海内外文化人士发起并创建。中心响应中央号召,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在全社会的普及,以及能够“走出去”的文化精品内容的构建,以革新国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并为中华传统文化广泛的国际传播贡献一己之力。团队核心成员均为已有十余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材编写、推广的行业人士。
宋雅树,1990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为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老师。

文摘


序言



剑胆琴心,武脉流芳:中国武术的千年传承与精神意蕴 中国武术,这颗镶嵌在东方文明璀璨星河中的瑰宝,并非仅仅是拳脚棍棒的格斗技巧,它更是承载着数千年历史积淀、哲学思想、养生之道与民族精神的立体文化体系。它以其独特的技击体系、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在世界武术之林中独树一帜,散发出迷人的东方魅力。 一、 源远流长,根植沃土:武术的起源与演进 中国武术的萌芽,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搏斗、狩猎活动。那时的动作,或许粗犷而直接,却是最原始的生存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为了抵御外敌、维护治安、甚至在宫廷之中进行比试,武术开始系统化、规范化。 夏商周时期,已有“角抵”等竞技形式的记载,预示着技击雏形。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各国纷纷重视武备,兵家思想与武术技法相互促进,孙子兵法等军事著作中蕴含的战略战术,也为后来的武术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秦汉时期,统一的王朝带来了武术的进一步发展。兵器种类增多,步法、身法、腿法等基本功开始成型。《汉书·艺文志》中记载了大量的兵书,其中不乏涉及武术技巧的内容。同时,民间习武之风日盛,一些搏击技巧逐渐融入民间生活。 魏晋南北朝,战乱频仍,但也促使了武术技法的交流与融合。佛教传入后,少林寺等寺庙成为武术的重要传承地,结合禅宗的“禅武合一”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林武功。道教也孕育了太极拳、八卦掌等内家拳种,强调以柔克刚、内外兼修。 唐宋时期,武术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期。国家设立武举制度,进一步推动了武术的普及与发展。各种拳法、器械技艺层出不穷,例如宋太祖长拳、杨家枪法等,都成为后世习练的经典。市井之中,卖艺的艺人、江湖侠客,更是将武术文化推向了新的高度。 明清时期,是中国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大量拳谱、武术著作问世,对各种拳种的技法、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如《少林棍法》、《太极拳谱》、《八卦掌》等。地域性的拳种发展尤为显著,形成了“南拳北腿”的格局,北方的长拳、少林拳,南方的洪拳、咏春拳,各自独具特色,百花齐放。维新变法、反清复明等历史事件,也使得许多武术家投身于社会变革,为武术注入了更强的民族精神。 进入近现代,随着西方军事科技的传入和时代变迁,中国武术面临着挑战与转型。一方面,部分传统武术在技击实效上受到质疑;另一方面,许多有识之士致力于整理、传承和推广中国武术,将其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发展至今,中国武术已不仅仅是技击术,更成为一种运动、一种健身方式、一种文化符号,走向世界,赢得广泛赞誉。 二、 博大精深,意蕴无穷:武术的核心内涵 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体现在其丰富多样的技法、深邃的哲学思想、精妙的养生之道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1. 技法体系的精妙绝伦: 中国武术的技法,涵盖了踢、打、摔、拿、闪、展、蹦、跳等近百种基本手法,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千姿百态的套路和招式。每个拳种、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攻防体系和技击原则。 拳法: 以手脚的运用为主,如劈、崩、钻、炮、横、挑、挂、截等,变化无穷。例如,南拳的刚猛有力,以马步为基础,强调步稳力足;北拳则以腿法见长,步法灵活,身法舒展。 腿法: 讲究腿部的力量、速度、准确性和灵活性,如弹、踹、扫、踢、挂、蹬等,常常能出其不意,制敌于先。 擒拿摔跤: 运用巧力,通过锁、拿、绊、摔等手法,制服对手,体现了“四两拨千斤”的智慧。 器械: 武术器械种类繁多,素有“百兵”之称,如刀、枪、剑、棍、鞭、戟、斧、钺、钩、叉等,每种器械都有一套独立的技法体系,既讲究器械的性能,也强调人器合一。 身法与步法: 武术的身法讲究协调、灵活、沉稳,如身如飘影、步似猫行。步法则如同根基,稳健的步法是施展各种技法的前提,如弓步、马步、虚步、独立步等,变化多端,动静结合。 2. 哲学思想的浸润: 中国武术深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儒、释、道三家思想。 儒家思想: 强调“仁、义、礼、智、信”,武术家也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以“仁”为本,以“义”为先,尊重对手,公平竞争。武德的培养,是武术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道家思想: 讲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太极拳、八卦掌等内家拳,便是道家思想的生动体现,它们追求身体的舒展、内在的平和,通过引进、借力、顺势等方式化解对方的攻击,强调“静以制动”、“刚柔相济”。 佛家思想: 强调“禅武合一”、“慈悲为怀”。少林武功便是佛教与武术结合的典范,它们在寺庙中传承,注重身心的修炼,以静心、冥想辅助武术技艺的提升,追求身心合一的最高境界。 3. 养生之道的光辉: 中国武术不仅是技击之术,更是重要的养生方法。许多拳种在技法中融入了中医的经络学说、气功导引术等,通过调息、运气、练形,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气功: 武术中的气功练习,注重呼吸的调控与内在能量(气)的运用,如吐纳、导引、内壮等,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调息: 科学合理的呼吸方式,是武术练习的关键。深长、匀细的呼吸,能帮助身体获得充足的氧气,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身心。 内外兼修: 武术练习,既要练外在的筋骨皮,也要练内在的气血神。内外兼修,才能达到身体的平衡与和谐,实现真正的健康。 4. 文化精神的传承: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精神的体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武术家们在抵御外侮、保家卫国、惩恶扬善的斗争中,塑造了中华民族的阳刚之气和侠义精神。 民族精神: 从岳飞的“精忠报国”,到霍元甲的“以武救国”,中国武术始终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是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重要载体。 侠义精神: 武侠小说中的侠客形象,正是中国武术精神的浪漫化体现。他们仗剑天涯,惩奸除恶,为民请命,代表着一种理想化的社会正义和个人品德。 尚武精神: 中国古代社会并非一味推崇文弱,而是将武艺作为个人修养、治国安邦的重要能力。尚武精神,是对国家强盛、民族尊严的追求。 三、 枝繁叶茂,生生不息: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武术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枝繁叶茂、星罗棋布的众多流派。从北方的长拳、少林拳、形意拳,到南方的洪拳、咏春拳、蔡李佛拳,再到中原的太极拳、八卦掌,以及各种特色拳种,如查拳、弹腿、功力拳等等,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技法、理论和训练方法,共同构成了中国武术丰富多彩的画卷。 师徒传承: 传统的武术传承,主要依靠师徒间的口传心授,这种方式保证了技艺的纯正性和精髓的传递。 拳谱著作: 许多武术家将自己的技艺总结成文字,著成拳谱、武术秘籍,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武术学校与协会: 现代社会,武术学校、武术协会的兴起,为武术的系统化教学和普及提供了平台。 国际传播: 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中国武术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吸引了无数外国人前来学习。 结语 中国武术,不仅仅是一套肢体的运动,它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智慧的体现,一种生命的哲学。它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从古老的大地出发,汇聚着历史的涓流,承载着民族的情感,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焕发着勃勃生机,向世界展示着东方古老文明的独特魅力。学习和传承中国武术,就是在拥抱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就是在传承一种积极向上、刚柔并济的生活态度,就是在感受那份源远流长的“剑胆琴心,武脉流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正版 中国武术浅话》真是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认为中国武术只是存在于电影和小说中的传说,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才了解到它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书中对中国武术的起源和演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最初的军事技击到后来的民间传承,再到现代的体育项目,都做了清晰的梳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不同武术流派的对比分析,比如少林拳的刚猛,太极拳的柔韧,形意拳的内敛,每一种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哲学思想,读起来十分有趣。这本书没有回避武术中的一些争议和误解,而是用客观的态度进行了解释,这让我对中国武术有了更全面、更理性的认识。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坚韧。我非常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它绝对能让你对中国武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评分

这本《正版 中国武术浅话》真的是一本宝藏!作为一个对中国武术一直怀有浓厚兴趣,但又苦于无从下手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及时雨。翻开第一页,就被那种朴实而充满力量的语言所吸引,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也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招式描述,而是像一位和蔼的长者,娓娓道来中国武术的起源、发展以及核心理念。书中对少林、武当、太极、形意等几大流派的介绍,既有历史渊源的梳理,又有各自独特风格的阐述,让我在短时间内对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有了一个初步但清晰的认识。我特别喜欢其中对“武德”的强调,它不仅仅是技巧的较量,更是精神的传承,这种将武术与为人处世、道德修养相结合的观点,让我对中国武术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了解一种技击之术,更是在感受一种中华民族历经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精神。作者宋雅树先生的文字功底深厚,叙述流畅,即使是对武术门外汉的我来说,也毫不费力就能理解其中的精髓。这本书绝对是想要入门中国武术,或是想要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朋友们不容错过的一本佳作。

评分

《正版 中国武术浅话》这本书,真的让我看到了中国武术的另一面——那不仅仅是拳脚功夫,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哲学思考。我平时工作压力挺大的,常常感到身心俱疲,所以一直想找一种能够锻炼身体,同时又能放松心情的方式。偶然翻到这本书,起初只是想了解一下武术的基本知识,但读着读着,我发现自己被深深吸引了。书里没有一味地去讲招式有多么厉害,而是花了很多篇幅去阐述武术背后蕴含的阴阳平衡、刚柔并济、以静制动等哲学思想。这让我明白,中国武术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技击效用,更重要的是它所传递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人生智慧。书中提到的“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理念,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尝试在日常中融入一些运动和养生的习惯。这本书就像一位引路人,为我打开了通往中国武术世界的一扇门,让我看到了武术的无穷魅力,也让我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中国武术都有一种莫名的向往,总觉得它不仅仅是一种搏击技巧,更蕴含着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次读了《正版 中国武术浅话》这本书,算是让我如愿以偿地一窥其奥妙。这本书不像我之前看过的那些武侠小说,充满了奇幻色彩,而是以一种非常写实、客观的态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及其特点。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气”的论述印象深刻。在中国武术中,“气”是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但之前我一直不太理解它到底是什么。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气”在武术中的作用,比如如何通过呼吸来调整内力,如何将“气”运用到招式中,让攻击更具穿透力。这让我对中国武术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开始触及到其内在的修炼层面。这本书让我觉得,中国武术不仅是一种身体的锻炼,更是一种心灵的修炼,它教会人们如何去感受身体的内在力量,如何在动静之间找到平衡。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外国学生,我一直觉得中国武术是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之一。然而,市面上关于武术的书籍往往要么过于专业,要么充斥着虚假的宣传。幸运的是,《正版 中国武术浅话》这本书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以一种非常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向我展示了中国武术的精髓。书中清晰地勾勒出了中国武术发展的脉络,从古代的战场搏杀到后来的民间流传,再到如今的体育竞技和养生保健,无不展现出其历史的厚重感。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武术流派的介绍,例如,我之前对太极拳只停留在“慢”的印象,但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太极拳背后蕴含的“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等高深的技击原理,以及它在养生方面的巨大价值。此外,书中关于武术动作的分解和阐述,虽然没有配图,但文字描述得非常生动形象,足以让我脑海中勾勒出动作的轨迹。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中国武术的“形”,更让我体会到了它的“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