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八路軍 迴憶史料(4)
定價:48.00元
作者:中國抗日戰爭軍事史料叢書編審委員會
齣版社:解放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06571241
字數:
頁碼:20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八路軍·迴憶史料(4)》除少數是選編過去發錶的文章和迴憶錄外,均為約請八路軍的一些旅以上乾部和少數團以下乾部撰寫。這些文章通過作者親身經曆,反映瞭中國黨領導的八路軍將士為瞭中華民族的解放,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綫的旗幟,發揚不怕艱難睏苦、不怕流血犧牲的獻身精神,運用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與日本侵略軍進行的英勇鬥爭及其豐功偉績。《八路軍·迴憶史料(4)》選入文章以反映作戰方麵的內容為主,同時對部隊建設、根據地建設、統一戰綫等也作瞭相應的反應。本冊為1944年5月至1945年抗戰勝利結束。
目錄
陝甘寜邊區的反摩擦鬥爭
三打石友三
粉碎國民黨頑軍硃懷冰部對我軍的進攻
“打虎掏心”破敵“囚籠”——憶白晉戰役中的南關戰鬥
挫其銳鋒擊其惰歸——憶晉西北一九四○年夏季反“掃蕩”戰役
百團大戰
憶八路軍的後勤工作
依靠人民保障供給
太行兵工
一二○師的醫療衛生工作
我們的靠山是人民——憶冀中平原遊擊戰中收治傷病員的工作
續範亭和山西新軍暫一師
築先縱隊
憶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八路軍·迴憶史料(4)》:
1939年1月間,國民黨鎮原縣縣長周介民在群眾大會上公然叫囂“接近八路軍者是”,並捕押我方民運工作人員。僅4月初,西峰專員公署就派保安隊在鎮原縣南三鎮綁走我方人員10名。我方當即嚮西峰專員公署提齣抗議,並電告蘭州國民甘肅省省長硃紹良,然無結果。9日晚,我385旅亦派兵將國民黨鎮原縣太平鎮區的1名區員和義警隊長扣押,作為警告措施。此後,國民黨保安隊接連不斷地在各地拘捕我方人員,形勢日益緊張。10日,硃紹良密令駐西峰的國民黨頑固派軍隊65師派部隊前往鎮原縣駐防,該師隨即派1個營會同保安隊共900餘人,嚮我770團3營駐防的鎮原縣城開進,造成圍城態勢。我3營不得不閉城自衛,力求以談判來解決爭端。但國民黨頑固派繼續嚮鎮原調兵遣將,準備嚮我軍發動進攻。這時,八路軍留守兵團司令員蕭勁光急電、硃紹良,要求停止進攻,雙方派人商談,以免事態擴大。到5月初,國民黨西峰當局纔同意談判,鎮原事態暫告平息。
鎮原事件發生後,國民黨寜縣縣長方振武一再脅迫駐寜縣的我770團2營撤走。2營未予置理。方振武便赴西峰專員公署密謀。不久,頑軍65師的3個騎兵連便突然開至寜縣城郊。1939年4月29日,方振武又親率保安隊和壯丁隊700餘人,嚮我2營發動進攻。我即奮起自衛,經兩天三夜激戰,將敵人擊潰,並將方振武及其殘部包圍在一幢樓內。這時,方振武預先布置在城外的騎兵連又乘勢攻城,我2營閉城堅守,待命解決。直到5月中旬,在我方代錶嚮西峰專員公署再三抗議下,他們纔將3個騎兵連撤走。
在鎮原、寜縣事件尚未解決之際,國民黨頑固派又在籌劃新的摩擦事件。1939年9月中旬,硃紹良與駐甘肅省平涼之國民黨頑軍第97師師長韓锡侯、西峰專員鍾競成密電頻繁來往。經過一番策劃,第2次隴東事件又從寜縣開始,很快擴展到隴東各縣。12月10日夜,頑軍97師578團糾閤西峰保安隊,突然襲擊我駐寜縣的2營,因我2營無防備,傷亡大半,之後被迫撤齣寜縣全境。12月16日,97師的兩個營糾閤幾個縣的保安隊,圍攻瞭我鎮原縣城內的3營。3營於是日晚突圍齣城,移駐孟壩,鎮原縣城遂被國民黨頑軍占領。1940年元旦,國民黨環縣保安大隊副大隊長、土匪頭子趙思忠(綽號趙老五),率部80餘人和被脅迫的壯丁數百名侵入我環縣洪德區,搶占該區3個鄉,殘殺我地方乾部數名,並肆無忌憚地搶掠和殘殺群眾,環縣人民恨之入骨。我隴東分區領導為鞏固抗戰後方,保障人民生命財産安全,調派警備2團於2月16日齣動進剿,至3月7日,將趙匪的巢穴摧毀,趙老五率12人逃脫,其餘就擒。與此同時,暗藏在環縣車道區內的國民黨固原縣爪牙張廷傑煽動我自衛軍900餘人叛逃,我警備2團粉碎瞭這一陰謀。這樣,第2次隴東事件,國民黨頑固派軍隊侵占瞭我鎮原、寜縣、正寜3個縣;我軍英勇鬥爭,先後殲滅瞭慶陽、閤水兩縣城內的國民黨頑軍300餘人。
……
序言
從一個純粹的閱讀體驗角度來考量,這類資料的編排邏輯往往具有很強的研究性指嚮,而非純粹的小說化敘事。因此,其對讀者的基礎知識儲備是有一定要求的,這倒不是說它晦澀難懂,而是指它可能跳過瞭許多基礎背景的介紹,直接進入瞭事件的核心討論層麵。這種“開門見山”的風格,對於那些已經對特定曆史時期有一定瞭解的人來說,無疑是高效且令人興奮的,因為它意味著可以直接接觸到“乾貨”。相反,如果一個讀者期望的是從頭到尾的流暢閱讀體驗,可能會覺得其章節間的過渡略顯生硬或跳躍。然而,正是這種非連續性的片段組閤,恰恰構成瞭史料的“碎片化真實”,每塊碎片都可能指嚮一個獨立而完整的故事。我關注的是,編者是如何駕馭這種碎片化的信息流,能否通過清晰的分類或時間軸的梳理,幫助讀者建立起一個大緻的認知框架,以避免在海量信息中迷失方嚮。
評分這部史料集,即便不深入探討具體內容,單從其命名和裝幀上,就已透露齣一種厚重的曆史氣息。裝幀設計樸實無華,少瞭些許現代齣版物的花哨,更多的是對往昔歲月的一種敬畏與沉澱。那種泛黃的紙張質感,仿佛觸摸到瞭曆史的脈絡,讓人忍不住想要探究其間所記錄的每一個字跡背後,所承載的那些不為人知的艱辛與榮耀。從整體的觀感上來說,它絕非那種輕鬆愉快的讀物,而更像是一份需要靜下心來、懷著敬意去研讀的文獻檔案。這種“年代感”的營造,是很多新近齣版的曆史書籍難以企及的,它本身就構成瞭一種無聲的敘事,暗示著其中收錄的材料都是經過瞭時間的淘洗和曆史的檢驗。光是翻閱那封麵和目錄的瞬間,就能感受到一股強烈的責任感,那是對那段崢嶸歲月負有的、不容有辭的銘記義務。對於曆史愛好者而言,這種未經過度包裝的原始感,纔是最珍貴的。它沒有過多渲染或矯飾,隻是靜靜地陳列著,等待有心人去發掘其中的寶藏。
評分這部資料集所蘊含的“精神力量”,往往超越瞭單純的曆史事實記錄。迴憶史料的特殊性在於,它必然承載著迴憶者強烈的個人情感烙印——無論是對過去戰友的懷念,對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還是對特定信念的堅守。因此,閱讀它,不僅僅是知識的攝入,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對話。我好奇的是,這種情感是如何被作者們處理和錶達的。是直抒胸臆,熱烈奔放,還是剋製內斂,字裏行間流露齣深沉的無奈與堅韌?這種情感的錶達方式,直接決定瞭作品的感染力深度。優秀的史料,應當能夠在不失真、不誇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傳遞齣那個時代人物的內在驅動力和精神內核。它應該能讓讀者體會到,在那些艱苦卓絕的條件下,支撐他們前行的,究竟是何等強大的精神支柱。
評分最後,作為一本“史料”,其可信度和注釋的嚴謹性是不可或缺的基石。我非常看重的是,編纂者在收錄這些迴憶文本時,是否采取瞭嚴格的考證和交叉對比的手段。迴憶是主觀的,時間會模糊記憶,個人立場也會影響敘事。因此,一份優秀的史料集,不應隻是簡單地堆砌文字,而應該是在必要的地方,提供旁證、注釋,甚至指齣可能存在的記憶偏差。這種對“準確性”的追求,體現瞭編纂者對曆史的尊重。我希望看到的是,在那些關鍵的轉摺點或敏感的事件描述旁,能夠有所側重地標記齣多方印證的信息,哪怕隻是微小的細節補充,都能極大地增強整套資料的學術價值和可信度。這種嚴謹的態度,使得這部匯編能夠從“個人記憶”的範疇,提升到“曆史文獻”的層次,成為後世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參考係。
評分我對這類文獻的興趣點,往往聚焦於其文本的“密度”與“廣度”。通常,迴憶錄式的史料,最引人入勝之處在於其細節的真實性與個體經驗的獨特性。一部詳實的史料匯編,必然在不同側麵、由不同人物的視角,構建起一個立體的敘事場域。我期待看到的是,那些被宏大敘事所忽略的、瑣碎卻至關重要的生活片段——也許是關於一次行軍途中的天氣記錄,也許是關於物資短缺時期的糧食分配細節,又或者是某次關鍵決策前夕的幕後爭論。這種信息上的充實感,是評判一部史料價值的核心標準。它不僅僅是“記述瞭什麼”,更重要的是“記述得有多細緻、多全麵”。如果能從中捕捉到那種身臨其境的代入感,哪怕隻是通過文字的轉述,那這份資料的價值就已經得到瞭極大的提升。它應該是提供瞭足夠多的“原材料”,讓後來的研究者和普通讀者能夠自行提煉齣屬於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