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定价:18.00元
作者: 孙武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1-01
ISBN:9787805049656
字数:
页码:24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文白对照,并配以案例说明,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学术性与通俗性兼顾。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
目录
孙子兵法
篇 计篇
第二篇 作战篇
第三篇 谋攻篇
第四篇 形篇
第五篇 势篇
第六篇 虚实篇
第七篇 军争篇
第八篇 九变篇
第九篇 行军篇
第十篇 地形篇
第十一篇 九地篇
第十二篇 火攻篇
第十三篇 用间篇
三十六计
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度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作者介绍
文摘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孙子说:军事是国家的大事,是关系人民生死的领域,也是关系国家存亡的根本之道,因而是不可不深入加以考察的。
所以,军事家们首先必须从五件事来进行比较和谋算,以求得对敌我双方真实情况的了解。
这五件事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所谓道,是指能使人民与君主同心同德的政治方针和政策,它能促使人民甘愿与君主同生共死而不害怕任何危难。所谓天,是指用兵时所处的时节和气候,是晴天还是雨天?是气候寒冷还是气候炎热?是春夏秋冬的哪个季节?所谓地,是指用兵时,距离敌人是远还是近?所处的地形是险峻还是平坦?是宽阔地带还是狭窄地带?是处于死地还是处于生地?所谓将,是指统率军队的将领是否具备足智多谋、赏罚有信、仁爱部下、勇敢果断、治军严明的素质与能力。所谓法,是指军队的编制、法令、法规和对各级指挥官职责的划分和管理,以及后勤管理制度。以上五-方面情况,作为军事将领虽然一般的都会有所了解,但只有那些能深入了解这些情况的人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不能深入了解这些情况的人是不能取胜的。所以说,必须认真地对它加以比较、讨论,才能求得对实情的深入了解,也就是说,要了解敌我双方,哪一方政治清明,政治方针政策正确?哪一方的将领有才能?哪一方占有天时与地利?哪一方军队编制合理,法令、法规畅通无阻?哪一方T-队体质健强,士兵训练有素?哪一方军队管理得好,赏罚严明?从这五方面加以比较、算计,便可以预知战争的结局是谁胜谁负了。
如果君主(或统帅)听从我的上述计谋,并用它去指导战争,就会取得胜利,在这种情况下,我便应当留下来帮助他;相反,如果不听从我的计谋,而用另外的计谋去指导战争,将会招致失败,这时,我便应该辞去。君主或统帅经过权衡利害,听从我的计谋,将会形成有利的客观形势,这是有助于实现军事目的的外部条件。当然,有利的客观形势也是人们从有利的原则出发,根据实现情况,采取机动灵活的举措造成的。须知用兵是一种诡之道,需要运用种种欺敌人的方法:自己本来力量很强,却要向敌人伪装出似乎没有什么力量;本来准备用兵,却要伪装怯懦不敢用兵;本来已经接近敌方了,却要伪装距离敌方还很远;本来距离敌方还远,却要伪装出已经靠近敌人了。要用小的利饵引诱敌人,乘敌方混乱之时进行攻取。对实力雄厚的敌人要有充分的应战准备;对战斗力强的敌人要暂时避开他们的锋芒;对于容易冲动发怒的敌军将领,要设法挑逗他、激怒他,使其失去理智;对于轻视我方的敌人,要设法使他更加骄傲起来,丧失对我方的警惕;对于有充分休整、精力充沛的敌人,要设法搞得他们劳累疲惫;对于内部团结的敌人,要设法离间他们、分裂他们;要在敌人没有准备时,突然发起攻击,使我方的进攻出乎敌方意料之外。凡此种种,都是军事家们用兵取胜之道,这些都只能因时因地因人灵活运用,它是无法事先传授的。
……
序言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是带着一种“学习工具”的心态去的,但拿到手后,它更像是一份可以慢慢品味的“精神食粮”。我习惯于在阅读历史典籍时,会随手准备几本辅助参考书,对比不同的译注和解读。但这本书的体例,似乎已经预设了读者可能遇到的所有理解难点,这让我感到十分贴心。我注意到不同篇章之间的逻辑过渡是相当严谨的,从宏观的战略布局到微观的战场执行,层层递进,结构清晰得令人赞叹。虽然尚未深究其内在的权谋之术,但仅从其逻辑框架的构建来看,就能体会到古代思想家在组织和阐述复杂体系方面的非凡能力。它不像是一本简单的历史记录,更像是一部经过千锤百炼的思维模型手册。
评分我对这种跨越时空的智慧结晶总是抱有一种近乎朝圣般的好奇心。虽然我还没深入到每一个字句的推敲,但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就能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和谋略的精妙。不同于现代的管理学书籍,那些古老的思想往往更加注重对人性和环境的洞察,那种深入骨髓的哲学思辨,是现代快节奏生活难以沉淀出来的。我希望通过阅读这套书,能获得一种更宏观、更具战略性的视角来看待当下的挑战和机遇。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和几千年前的智者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试图捕捉那些穿越时空的真知灼见。这种与历史深度连接的感觉,是我选择阅读这类经典的主要动力,它提供了一种超越日常琐碎的思考维度。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甸甸的质感,拿在手里就觉得分量十足,一看就是用心制作的。纸张的选用也十分考究,摸上去细腻光滑,字迹印刷得清晰锐利,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我尤其欣赏封面设计的那种古典韵味,既不失庄重,又暗藏着历史的厚重感,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探索其中的奥秘。虽然我还没深入到内容本身,但光是这份对书籍本身的敬意,就足以让我在众多读物中一眼选中它。它不像那些追求轻薄快餐式的读物,它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也是一道风景。我期待着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这份精美的外表能与内在的智慧完美契合,带来一场视觉与思想的双重盛宴。初次接触这种古典文献的精装版本,体验感非常棒,细节之处见真章,看得出出版社在编辑和制作上是下了大功夫的。
评分拿到书后,我第一件感兴趣的事就是研究它的排版和注释。毕竟是涉及到古代经典,如果没有详尽的校注和清晰的版式,光靠自己去啃那些文言文简直是灾难。我快速浏览了一下里面的章节划分和注释密度,发现编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功课。文字之间的留白恰到好处,不会让人感觉拥挤,阅读起来呼吸感很强。更重要的是,那些关键的术语和晦涩的典故,都有专门的脚注进行解释,这一点对于我这种对古代文化理解不算特别精深的人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这种详略得当的处理方式,既保证了原文的完整性,又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我甚至花时间对比了一下不同段落的字体大小和行距,感觉这是一个真正为“阅读舒适度”着想的设计,而不是敷衍了事。这样的用心,是真正能体会到文化传承的重量的。
评分这套书的定价和它所呈现出的品质相比,简直可以说是物超所值。在这个什么都追求廉价复制的时代,还能看到如此用心打磨的实体书,实在难得。我通常对任何文本都保持一种批判性的眼光,但对于这种经典名著,我更看重的是它呈现的方式是否能够最大化地激发我的阅读兴趣。从目前的体验来看,出版社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让人在阅读时能感受到一种对传统的尊重。我打算将它放在床头,每天睡前翻阅几页,让那些沉淀的智慧在睡梦中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我的思维模式。这份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现代印刷技术的完美结合,绝对值得每一个热爱深度阅读的人收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