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走嚮世界叢書(續編):西班牙等國遊記
定價:48.00元
作者:鍾叔河,曾德明,楊雲輝
齣版社:嶽麓書社
齣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5380659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二十世紀初,戊戌變法失敗後逃外的康有為多次來往於歐美之間,既尋求維新失敗的原因,也在繼續尋找新的救國之道。他關注歐美國傢的政治、經濟、軍事、曆史等方麵的內容,希望找到一個可以讓他反敗為勝的途徑。他在歐洲十多個國傢中遊曆參觀,尋尋覓覓,然而,他終究未能找到新的齣路,他的眼光始終沒有離開君主立憲製。康有為*鍾叔河、曾德明、楊雲輝主編劉無羨、蔡誌斌校注的《康有為西班牙等國遊記(精)/走嚮世界叢書》所收的就是他在1907、1908年遊曆西班牙、葡萄牙、瑞士、匈牙利、希臘、歐東阿連等國所寫的遊記,是我們瞭解當年逃外的康有為心路曆程的**首資料,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內容提要
“走嚮世界叢書”主要收集1911年以前中國齣使 、考察、遊曆西方各國的記錄,全都是親身經曆的見 聞,共收書65種。這和已齣版的“初編”35種一起構 成瞭早期中國人走嚮世界、認識世界、記錄世界、剖 析世界、接納世界艱難曆程的全景圖。康有為*鍾叔 河、曾德明、楊雲輝主編劉無羨、蔡誌斌校注的《康 有為西班牙等國遊記(精)/走嚮世界叢書》為其中一 冊。
目錄
叢書新序叢書原序叢書凡例敘論:康有為的西班牙等國遊記(劉無羨)康有為西班牙等國遊記歐洲十一國遊記序滿的加羅遊記西班牙遊記葡萄牙遊記瑞士遊記補奧遊記匈牙利遊記歐東阿連五國遊記希臘遊記索引與簡釋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最近我沉迷於一本關於南美洲探險的舊版圖書,那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具有個人色彩,夾雜著大量的思考和哲理性的闡發,讀起來有些吃力,但迴味無窮。這本書的作者似乎不太在意流暢的敘事節奏,反而更熱衷於在旅途中遭遇的睏境中提煉齣人生的真諦。比如,當他描寫徒步穿越安第斯山脈,遭遇突如其來的暴風雪時,他筆下的重點並非是如何脫險,而是暴風雪對他“自我中心”觀念的顛覆。他將自然環境的絕對力量與人類意誌的有限性進行瞭對比,讀起來頗有一種“天人閤一”的古典韻味。書中對當地土著文化的記錄也十分詳盡,他沒有用獵奇的眼光去看待那些古老的習俗,而是嘗試去理解其背後的宇宙觀和道德體係,甚至對比瞭不同文明在麵對生老病死時的態度差異。這種帶著強烈反思色彩的遊記,讓人在跟隨作者腳步的同時,也不禁要停下來審視自己所處的文化土壤。它不是一本輕鬆的讀物,更像是一部夾雜著地理考察和人類學觀察的劄記。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像是被拉著進行瞭一場漫長而艱苦的精神洗禮,對“文化差異”這個詞匯有瞭更立體、更復雜的認識,而不是停留在錶麵的風俗習慣介紹上。
評分這本《滿58包郵 走嚮世界叢書(續編):西班牙等國遊記 9787553806594 鍾叔河,曾》的書名和簡介,讓我立刻聯想到瞭那些老一輩知識分子懷著無比激動和好奇的心情,踏齣國門,用他們獨特的視角去觀察和記錄異域風情的年代。我手裏正捧著一本講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歐洲風情的遊記,作者的筆觸細膩而真摯,文字間流淌著一種對新事物既敬畏又充滿探索精神的熱情。比如,他筆下對巴黎街頭那些小小咖啡館的描繪,不僅僅是簡單的食物記錄,更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深入體察。他會花上大段篇幅去描述一位拉小提琴的流浪藝人是如何用那略帶沙啞的音色,為過往的行人編織齣一個個短暫而美好的瞬間。那種在異國文化衝擊下,內心不斷進行自我審視和對話的狀態,讓人讀來深有感觸。書中對建築風格的描述也極其考究,從哥特式的尖頂到巴洛剋的繁復雕飾,無不透露齣作者紮實的學識和對美學有著敏銳的捕捉能力。我尤其喜歡他記錄下的一些生活細節,比如當地人如何排隊購物,如何對待時間,甚至是如何與陌生人進行眼神交流。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片段,恰恰是瞭解一個民族精神底色的最佳窗口。這本書讓我仿佛也穿梭迴瞭那個特殊的曆史時期,用那時的眼睛去看世界,那種純粹的求知欲和觀察力,是現在許多快餐式旅遊記錄中所不具備的。讀完後,不僅收獲瞭知識,更像是進行瞭一次深刻的心靈旅行,對“走齣去”的意義有瞭更深的理解。
評分我手邊有一本關於二戰後日本社會重建時期的見聞錄,這本書的敘事基調是內斂而剋製的,作者更多地扮演瞭一個沉默的觀察者角色,通過記錄他人的故事來側麵反映整個社會的巨大變遷。與那些宏大敘事的曆史書不同,這本書聚焦於戰後日本“庶民”的生活。他會花大量筆墨去描述那些在廢墟中艱難重建的傢庭主婦們是如何用最少的資源支撐起生活的,她們的堅韌和對“正常生活”的渴望,通過一個個細節被放大和展現。比如,作者細緻地描繪瞭一位老裁縫如何在昏暗的燈光下,用撿來的碎布縫製衣物,她的動作是那麼的精準而充滿尊嚴。書中對社會心理的剖析也非常到位,他捕捉到瞭戰敗後日本人那種集體性的“失語”狀態,以及在快速學習西方文明時所錶現齣的矛盾與掙紮。這種觀察不是批判,也不是贊美,而是一種近乎學術性的、充滿同理心的記錄。閱讀這本書,就像是透過一扇塵封的窗戶,看到瞭一個民族如何在巨大的創傷中,小心翼翼地尋找重建自我認同的過程。它帶給讀者的震撼,是那種深植於人性韌性中的、緩慢而持久的力量感。
評分最近我被一本關於東南亞熱帶雨林探險的筆記深深吸引,這本書的作者似乎是一個不拘一格的博物學傢,文字風格極其跳躍和富有畫麵感,充滿瞭感官刺激。他似乎不太注重邏輯的連貫性,而是將自己看到、聞到、嘗到的各種奇特體驗碎片化地記錄下來,讀起來像是一場迷幻的夢境。比如,他對當地市場氣味的描述,能精確到哪種香料與腐爛水果的混閤味道,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那種濕熱、粘稠的空氣。書中對各種奇特動植物的描寫更是令人瞠目結舌,他會用非常擬人化的方式去描繪那些色彩斑斕的昆蟲,賦予它們人性化的性格和動機。這種寫作手法,使得原本枯燥的物種介紹變得生動有趣。此外,他對雨林中原住民生活方式的記錄,也充滿瞭驚喜,他著重描寫瞭他們如何利用自然界的微妙平衡來維持生存,比如他們如何通過特定植物的汁液來製作無聲的捕獵工具。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高度感官化的,它挑戰瞭我們對“異域”的刻闆印象,展示瞭一個充滿生命力、甚至有些狂野和不可預測的世界。看完之後,你會對生態係統的復雜和精妙産生由衷的敬佩。
評分我正在翻閱一本記錄瞭上世紀初俄羅斯遠東地區的考察記錄,那本書的特點是充滿瞭那個時代特有的宏大敘事和對“進步”的堅定信念。作者的文風非常正式和嚴謹,充滿瞭地理學和經濟學的專業術語,即便是描述美麗的西伯利亞風光,也總會不自覺地轉嚮對當地資源開發潛力的分析。他對於自然環境的描述,更多的是一種“有待開發的寶藏”的視角,充滿瞭對未來工業化進程的憧憬。書中詳細記錄瞭各種植物、礦産的分布情況,以及對當地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設想,這種務實到近乎冷酷的筆調,與我們現在追求的“慢生活”和“自然保護”的理念形成瞭鮮明的對比。有趣的是,盡管主題是嚴肅的考察,作者偶爾也會流露齣對未知地域的浪漫想象,比如在描述貝加爾湖的深邃時,他會引用一些民間傳說,試圖用神話來解釋科學無法完全解釋的現象。這本書的好處在於,它提供瞭一個觀察曆史進程的側麵視角——人類是如何以一種勢不可擋的姿態,去規劃和徵服廣袤的土地的。它讓我思考,在追求效率和發展的同時,我們是否也失去瞭對某些原始之美的敬畏之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