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書品 2014年輯
定價:8.00元
作者:餘喆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10110031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書品》是一本書評類刊物,它自創刊伊始,就一直在古籍學術領域裏努力地耕耘著,為廣大讀者奉獻瞭許多內容充實、質量上乘的文章佳作,獲得瞭學術界的肯定,在海內外均有不俗的反響。一直以認真嚴謹的辦刊思想和自身鮮明的特點與風格,匯聚瞭一批我國文史學界和齣版業聲名卓著的學者與編輯,諸如:楊伯峻、李學勤、裘锡圭、周一良、季羨林、羅繼祖、張岱年和周振甫、趙守儼等。
目錄
學林往事
蕭功秦 迴憶哥哥蕭默
曹旅寜 由季羨林先生兩封遺劄追憶楊廷福先生
序跋錄
吳相洲 《樂府詩斷代研究》叢書序
董曉萍 鍾敬文往來書信中的文化史與書法——《鍾敬文全集·學術信劄捲》編後記
評書論學
吳宗輝 讀《全浙詩話》點校本
尹承 讀《宋太宗皇帝實錄校注》書後
謝士華 漢語史史料學研究的新成果——讀《漢語史史料學》
楊驥 評《中國古典小說論稿》
秦蓁 《顧炎武全集》之《亭林詩文集》整理平議
李德輝 唐五代筆記整理的集成性成果——《全唐五代筆記》評介
許逸民 魏晉文學史的創新力作——讀《從孔融到陶淵明》
鬍旭宮偉偉 境新耳目換——《文鏡秘府論研究》讀後
李忠良 一部盡得趙翼精神和脈絡的力作——評《趙翼年譜長編》
讀書劄記
顧農 杜甫劄記三題
杜春雷 《袁桷集校注》書序文所涉作者生平鈎沉
李金鬆 樂鈞卒年辨
黃煉婉 《濛文通先生年譜長編》小補七則
編撰摭談
盧康華 求全匪過明辨為先——整理文獻時引用手稿資料務須注意的一點問題
商榷篇
黃址青 《神仙傳校釋》拾補七則
硃學博 《範成大筆記六種》點校訂誤
張沛林 《博物誌校證》補正
嚴曉星 《西麓堂琴統》成書年代獻疑
書苑擷英
餘恕誠著 《詩傢三李論集》
李開軍撰 《陳三立年譜長編》
黃懷信撰 《雞冠子校注》
李宗侗、劉鳳翰著 《李鴻藻年譜》
黃永年著 《物換星移話唐朝》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從一個資深書蟲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最令人稱道的一點,是它所呈現齣的那種難能可貴的“審美品位”和“立場堅定性”。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觀點泛濫的時代,大多數齣版物都在努力迎閤市場熱點,試圖討好最廣泛的受眾,從而導緻內容趨於平庸化。《書品 2014年輯》卻反其道而行之,它仿佛設立瞭一個高高的門檻,隻邀請那些真正有心探究事物本質的讀者進入。我尤其欣賞它在選取那些相對“冷門”卻極具價值的論述時的勇氣。這些論述或許不具備即時的傳播力,但其思想的穿透力和持久的影響力,纔是衡量一部作品真正價值的標準。這種“不隨大流”的編輯哲學,使得整本書散發齣一種清冷而高傲的氣質。讀著讀著,我甚至能想象齣當年編纂者在書房裏,麵對無數稿件時的那種苛刻與堅持。這種對“品”的極緻追求,體現在每一個被收錄的文字、每一個被保留的細節之中,讓人感受到一種久違的尊重——對知識的尊重,對讀者的尊重。
評分這本《書品 2014年輯》的裝幀設計實在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中帶著一絲不苟的匠人精神,從封麵材質的選擇上就透露瞭齣來。摸上去有一種恰到好處的粗糲感,但又不失細膩的觸感,不像現在很多書籍追求那種廉價的亮光紙質,反而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尤其是那燙金的標題,在不同的光綫下會摺射齣不同的光澤,低調卻極具分量。拿到手裏的時候,能感受到書頁的厚度和挺括度,這讓我對裏麵的內容充滿瞭期待,畢竟“書品”二字,首先體現在瞭它的物理呈現上。我特彆留意瞭一下排版,內頁的字號和行間距處理得非常人性化,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這體現瞭編者對閱讀體驗的深度思考,絕非草率拼湊而成。我甚至細細品味瞭扉頁和版權頁的設計,那種留白的處理,簡潔有力,仿佛在嚮讀者宣告,這裏承載的不是快餐式的消遣,而是需要靜心品味的文字。整體而言,這本書的外在氣質,已經為它內在的深度打下瞭堅實的基調,讓人忍不住想要立刻翻開,去探究這“品”字背後的真意。這絕對是一本值得放在書架高處、時常把玩的佳作。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對於提升個人錶達能力有著不可估量的助益。我發現書中大量運用瞭一些極為精準和富有畫麵感的詞匯,它們並非是華麗辭藻的堆砌,而是恰到好處地起到瞭“定睛”的作用。比如,作者描述某種狀態時,所選擇的動詞和形容詞組閤,往往能瞬間在我腦海中構建齣一個清晰的場景,這種語言的駕馭能力令人嘆服。我甚至開始模仿其中的句式結構,嘗試用這種更為凝練和有張力的方式去組織我自己的想法。這本書就像一個頂級語言大師的私人課堂,你不必刻意去學習語法規則,僅僅是通過反復浸泡在這些優質的文本中,你的語感就會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它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本活生生的“寫作範本”。很多時候,一本好書帶來的收獲是潛移默化的,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能悄無聲息地重塑你對語言的認知和運用方式,讓你在不經意間,自己的錶達也變得更加精準有力,少瞭一些浮躁,多瞭一份厚重感。
評分細究這本書的年代背景,即“2014年輯”這個標注,我發現它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時間切片”視角。閱讀這些文字,如同通過一個時間膠囊,迴望那個特定時空下人們的思考熱點、焦慮所在以及對未來的展望。它不僅僅是記錄瞭那個年份的觀點,更重要的是,它摺射齣瞭時代思潮的演變軌跡。當我比對現在(我的閱讀時刻)與書中描繪的那些情境時,能夠清晰地看到哪些預言已經成真,哪些擔憂已被成功規避,又有哪些新的挑戰正在浮現。這種對比閱讀,極大地拓展瞭我的曆史縱深感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它教會我不要將眼前的現實視為永恒,而是要用曆史的眼光去審視當下的每一種現象。這本書的價值因此超越瞭單純的內容本身,它成為瞭一種工具,一個幫助我校準自身認知坐標係的參照物。那種曆史的厚重感和思想的跨度,使得這本書的閱讀體驗變得既充實又富有洞察力,讓人在閤上書頁後,依然能感受到思想的餘韻在胸腔中迴蕩不已。
評分我花瞭足足一個下午的時間,僅僅是沉浸在那些引言和篇章結構中,就已經被深深吸引住瞭。這本書的編排邏輯,簡直像是一部精密的儀器,每一個章節的過渡都自然得讓人察覺不到痕跡,卻又恰到好處地將不同主題的內容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思想閉環。它不像那種主題分散、東拉西扯的文集,而是有一種內在的脈絡在牽引著讀者的思緒嚮前推進。我發現作者(或編者)對於“時間感”的把握達到瞭齣神入化的地步,尤其是在處理那些跨越不同年份的觀點時,既能保持其原始的語境,又能通過精妙的注釋和引述,讓它們與當下的語境産生微妙的對話。這種亦古亦今的處理手法,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發現的樂趣。翻閱過程中,我時不時會停下來,對著某一段話反復咀嚼,那種文字的密度和信息量的豐富程度,遠超我的預期。它要求讀者不僅僅是用眼睛掃過,更需要用腦子去構建、去推演。說實話,讀完一小部分,我就感覺自己的思維仿佛被重新梳理瞭一遍,那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是近幾年來閱讀其他同類書籍中少有的體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