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西方音乐剧演唱鉴赏教程:独唱卷3 |
| 丛书名: | |
| 作者/主编: | 赵倩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52300239 |
| 出版年份: | 2013年4月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142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30元 |
| 实际重量: | 739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通用教材:西方音乐剧演唱鉴赏教程:独唱卷3》为音乐剧师生打造 手演唱资料;为音乐剧教学提供启蒙人门的钥匙;为音乐剧表演水平提升助一臂之力;为音乐剧赏析贡献超实用参考范本。
法国音乐剧的成功和欧洲音乐剧的兴起(1980年代—2000年代)
1.《悲惨世界》
(1)我曾有的梦想
(2)你是否听到人民的呼声?
(3)孤身一人
(4)空桌子空椅子
(5)繁星
(6)带他回家
2.《西贡小姐》
(7)她还是我
(8)美国梦
3.《马丁盖尔》
(9)我是马丁盖尔
4.《巴黎圣母院》
(10)大教堂时代
(11)为爱而生
(12)月亮
5.《绿魔先生》
(13)绿色家园
(14)为我成长
6.《变身怪医》
(15)就这一刻
(16)像你这样的人
(17)没人知道我是谁
(18)曾经的梦
(19)新生活
7.《为你疯狂》
(20)呵护照顾我的人
(21)不是给我的
上海电影学院——流行音乐学院教师集体创作;
·打造中国市场实用的音乐剧系列教材;
·欣赏、讲解、乐谱全面出击,满足音乐剧学习者及爱好者的普遍需求
说实话,我是一个对学习方法和路径非常挑剔的人,但这本书在演唱技巧的递进安排上,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和教学智慧。它的结构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从最基础的呼吸支持和声区统一训练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入到复杂的情感表达和角色塑造层面。每一个技术难点,都不是生硬地抛出,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练习片段来攻克,这些练习片段往往都是截取自真实音乐剧选段,既实用又富有音乐性。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美声与戏剧性张力平衡”那几个章节的论述,它没有采取非黑即白的方式,而是提供了一套非常细致、可操作的混合技术框架,指导我们在保证音准和音色的基础上,如何有效地传达剧本的内在冲突。对于像我这样,在学院派训练和舞台实践之间寻找平衡点的学习者来说,这种务实且深入的指导简直是久旱逢甘霖。
评分这本教材的排版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每一页都经过精心设计,光是翻阅的过程都充满了愉悦感。装帧的质感非常扎实,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下过功夫的作品。封面设计更是别出心裁,色彩搭配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活力,让人一看到就忍不住想深入探究里面的内容。装订的工艺也相当出色,即使频繁翻阅,书页也丝毫没有松动的迹象,这对于需要经常查阅和练习的音乐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书中的插图和乐谱排印清晰得令人赞叹,即便是那些复杂的和声进行和快速的音型变化,也能够一目了然,这极大地减轻了阅读和理解上的负担。整体而言,光是从物理层面来看,这本书就称得上是艺术品级别的教材,让人在学习之余,也能享受到高品质阅读体验。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也间接传递出编者对音乐艺术的尊重与热爱,使得学习过程本身都变成了一种享受。
评分作为一个备考阶段的学生,我对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看得非常重。这本书在服务于考级或研究生入学考试方面,做得极其到位。它不仅仅涵盖了基础曲目,还非常贴心地收录了一些近年来在各大艺术院校招考中频繁出现的“热点”选段,并且对这些选段的演唱要求和常见误区进行了详尽的注释。这种“前瞻性”的编辑思路,大大节省了我们搜集、整理外部参考资料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书中对每个选段所设定的难度标识和技巧侧重分析,帮助我能够高效地进行自我评估和针对性训练,有效地规划了我的复习周期。它让备考的过程变得目标明确、结构清晰,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身边实时指导,这种为特定学习目标量身定制的实用性,是很多市面上泛泛而谈的声乐书籍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选曲品味高超,绝对是走在了行业前沿,它巧妙地平衡了经典曲目与当代热门作品的比例,使得学习者既能打下坚实的传统基础,又能接触到当下市场最需要的演唱风格。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曲目选择上所展现的广度和深度,不同时代的风格、不同地域的音乐元素,都被细致地纳入考量,这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演唱者至关重要。每一首选曲后面附带的背景解析都极其到位,不仅仅是简单的歌词翻译,更是深入挖掘了作品诞生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以及该曲目在音乐剧发展史上的地位,这种知识的丰富性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声乐技巧训练范畴,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音乐文化生态系统。通过研习这些精心挑选的曲目,我感觉自己的音乐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不再局限于某一个时期或某一种流派,而是能够自如地在各种风格间切换自如,这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
评分我必须强调这本书在“鉴赏”方面的价值,它绝非一本死板的“如何唱”的手册,而更像是一份高阶的艺术品鉴赏指南。作者没有满足于简单的技术解析,而是深入剖析了顶尖音乐剧演员在处理同一段旋律时的细微差别和各自的艺术选择。通过对不同版本演绎的对比分析,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诠释”的力量,明白同一个音符在不同情绪驱动下所能承载的巨大信息量。书中对歌词中的潜台词、人物动机的挖掘,以及如何将这些心理活动转化为具体的声乐技巧(比如特定元音的色彩变化、颤音的使用时机)的讲解,非常具有启发性。这使得学习不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在理解了底层逻辑后,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观点和演唱风格。这种由内而外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习者的音乐理解力和舞台表现的深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