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水经注疏补(上编)精
定价:280.00元
作者:杨守敬 熊会贞 等疏,杨甦宠 等补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10109718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序
前言
《水经注疏》凡例
《水经注疏》补疏凡例
《水经注》序
水经注疏补卷一 河水
水经注疏补卷二 河水二
水经注疏补卷三 河水三
水经注疏补卷四 河水四
水经注疏补卷五 河水五
水经注疏补卷六 汾水沧水涑水文水原公水洞过水晋水湛水
水经注疏补卷七 济水一
水经注疏补卷八 济水二
水经注疏补卷九 清水沁水淇水荡水洹水
水经注疏补卷十 浊漳水清漳水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在一个相对安静的周末开始正式阅读的,那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座巨大的、尘封已久的历史档案馆。这本书的体量感,首先就给人一种“工程浩大”的印象,它不是那种可以轻松塞进行李箱的消遣读物,而是需要一个固定的书桌和充足的时间来“朝拜”的。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感觉到,自己仿佛站在了古代的勘察者身后,跟随他们的足迹,一步步丈量着大地的脉络。书中对细节的执着,体现在对每一个地名、每一段水道的追溯上,那种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的钻研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它强迫你慢下来,去理解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去感受地理环境在塑造文明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读完一章,合上书本,会有一种完成了一次艰苦跋涉的成就感。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在保持学术性的同时,竟然透露出一种独特的文人情怀,这让我颇感意外。原本以为这种考据类的大部头,充斥的会是冷冰冰的术语和枯燥的罗列,但作者的笔触并非如此。他似乎总能在最关键的地方,用一句凝练而富有画面感的话语,将一个复杂的地貌变化或历史事件生动地勾勒出来。例如,在描述某条河流改道对周边聚落影响时,那种“昔日繁华之地,今成沙碛荒芜”的慨叹,便不仅仅是地理陈述,更是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深沉喟叹。这种温文尔雅的文字,如同清风拂过松林,既有力度,又不失韵味。它使得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专业内容,在不知不觉中被读者吸收,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评分初读此书的开篇,我立刻被它那严谨而又充满洞察力的叙事方式所吸引。作者在构建其论述体系时,展现出了极高的逻辑性和对原始资料的精准把握。它不像一些科普读物那样追求表面的热闹和浅显的易懂,而是步步为营,层层递进,仿佛在为读者搭建一座知识的迷宫,每一步都需要全神贯注地去辨别方向。那些引用的注释和旁征博引的论据,都深深植根于历史的土壤之中,读起来让人感到踏实可靠。尤其是他对某些历史地理概念的重新梳理和考证,简直如同庖丁解牛,将那些陈年旧疴般的分歧点剖析得淋漓尽致,既让人叹服其学识之渊博,又激发了自己去探究更深层次原因的兴趣。这种阅读体验,是快餐文化无法给予的,它要求读者沉下心来,用对待学术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字句。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那种古朴又不失典雅的气质扑面而来,让人一上手就忍不住想翻开细看。封面上的字体选择非常考究,透着一股子老学究式的严谨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不是那种廉价的、一翻就起静电的纸,而是带着微微的暖色调,墨色印得清晰深沉,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的用心,比如页眉和页脚的排版,既保持了版式的匀称美观,又巧妙地引导了读者的视线。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能感受到制作方在物理实体这本书上投入的心力,这在如今这个电子书横行的时代,更显得难能可贵。它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每一次抚摸和翻阅,都像是在与历史进行一次无声的对话。这种对“物”的尊重,是很多现代出版物所缺失的,让人对书中的内容也抱有了更高的期待和敬意。
评分从一个现代地理学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宝贵的“时间跨度视角”。我们现在看地图,看到的是一个相对固定的结果,但这本书却展示了这片土地是如何在漫长岁月中被水流雕刻、被自然力量塑造的动态过程。它不仅仅是在记录“那里有什么”,更是在追问“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这种对“变迁”的关注,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区域历史的理解。我发现,许多今天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分布,都能在古代的水系变动中找到深刻的地理学根源。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地理学的“史诗”,它不急于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邀请读者参与到这场宏大的历史考察之中,去亲手触摸那条河流的幽灵,去感受那场山川的变迁。阅读的收获,是关于空间和时间相互作用的深刻顿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