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焦氏笔乘(上下册)——学术笔记丛刊
定价:62.00元
作者:(明)焦竑 撰,李剑雄 点校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8-05-01
ISBN:978710106100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1.26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明代学术与思想,至嘉靖年间发生一个很大的变化。王学左派的兴起,在思想界、学术界,以至文翠艺术界,都掀起一股反对程朱理学束缚,解放思想,倡扬个性的运动。随着波涛的翻腾,一股所谓的「实学」思潮,也悄然而至。它伴随着王学左派的心性、良知之翠,以「学以致用」和「经世致用」为其口号,产生一种类似文化复兴的气象,在自然科学范围内,出现了一批的科学家和科学技术著作,如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同时一批热心的知识分子引进泰西学者传来的新异科学知识;在文学艺术领域,则性灵之学大加倡扬,出现了如公安三袁及徐渭等前卫的文学家;在人文科学领域内,则涌起了一股文献考据学和训诂学的风潮。文献考据学的内容是读古书,明古义,阐明古人本始的思想,其手段是通过文字、音韵、训诂及校勘、辨伪、辑佚等办法,恢复古书古义原貌。这是中国明末清初以来成为显翠的考据学的一次滥觞。
目录
前言
焦竑自序
正集
卷一
1 仲修劝读论语
2 屡空
3 不改其乐
4 闻一知十
5 有若无
6 申枨
7 驺虞
8 尚书古文
9 纳言
10 周易举正
11 开塞书
12 子夏易说
13 飞遯
14 家食
15 不事王侯
16 希夷易说
17 佛典解易
18 可互名
19 明当在东押
20 士衡诗误
21 咎繇钟繇二繇同音
22 敖误为教
23 觚
24 五行传
25 二疏赞误
26 印文之误
27 太誓总德
28 汉官名
29 人参赞
30 鹤头书
31 太白诗误
……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续集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别集
附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对这套书的内容期待已久,毕竟“焦氏笔乘”这个名字在学术圈里分量很重。虽然我尚未深入研读每一个字,但初步翻阅时,那种严谨的考据和深厚的学养便扑面而来。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笔记汇编,更像是一部浓缩的、活态的学术史。作者的洞察力和对细节的捕捉能力令人叹服,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史料或文本细节,在他笔下都能焕发出新的光彩。这种深挖细究的治学态度,是当下很多浮躁的学风所亟需学习的榜样。我感觉,这本书需要慢慢品味,急于求成反而会错过其中精妙的层次感。
评分从整体的阅读体验来看,我必须称赞一下出版社的细致。无论是字体排布的疏密有致,还是页边距的留白设计,都体现了对阅读舒适度的极致追求。我通常阅读时间较长,对眼睛的负荷比较敏感,但这套书的墨色浓淡适宜,光线下也不会反光刺眼。这种对“阅读体验工程学”的关注,常常是决定一本好书能否成为经典的关键因素之一。它让人感到,出版者不仅仅是在销售内容,更是在提供一种沉浸式的、被尊重的阅读仪式感。这对于需要长时间专注研读的学术著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加分项。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厚实而温润,翻页时那种沙沙的声响,仿佛能带人穿越回那个笔墨纸砚的时代。尤其是封面设计,那古朴的字体和留白的处理,透露出一种沉稳的书卷气。我拿到手时,立刻就被它散发出的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所吸引。装订处也十分讲究,看得出制作方在细节上是下了大功夫的。我喜欢它那种不动声色的精致,不像有些学术书籍那样刻板无趣,它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兼顾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拿到书架上,它本身就是一件很好的陈设品,让人忍不住想要时常摩挲把玩。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历史爱好者,我最欣赏这套书的“可读性”。很多严肃的学术著作往往因为行文晦涩、术语过多而劝退普通读者,但《焦氏笔乘》似乎在努力搭建一座沟通古代文献与现代读者的桥梁。它的论述逻辑清晰,虽然内容专业,但行文的节奏感和作者的文笔保持了一种优雅的平衡。我发现自己可以比较顺畅地跟上作者的思路,即使遇到一些生僻的典故,旁边的注释也能提供及时的帮助。这种“雅俗共赏”的平衡点把握得非常到位,让我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评分这套书的价值远超其标价,这一点毋庸置疑。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时代,能够拥有一套如此系统、深入、且装帧精美的学术经典,本身就是一种幸事。我特别留意了它在版本校勘和引用注释方面的处理,看得出编校者是抱着极大的敬畏之心来对待这些珍贵资料的。每一次查阅,都像是在与古人的智慧进行一次深度的对话。对于任何从事相关领域研究或者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浓厚兴趣的人来说,这套书都是案头必备的“镇宅之宝”,可以作为反复研读的底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